世界银行: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46:23
世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总的财政态势暂时不太需要改变,但需要转向社会支出以矫正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结构不平衡。”
2月9日,世界银行发布了2005年《中国经济季报》。该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前景良好,经济增长率约在9.2%,即相当于普查前老数据约8.7%的增长率预测不变,同时并无全面的通缩之虞。
世行的最新预测数据,都比2005年的实际增幅要低,此似乎显示中国经济增幅在放缓。
2005年世行一度调低中国的经济增速。去年4月份其报告预测,200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8.3%,主要原因是中国内需(特别是投资)的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但此后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的增长率高于预计,去年11月份世行调高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为9.3%,认为国内需求加速增长。但目前世行仍然认为,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下降至8.7%(普查前的数字测算)。
世行报告指出,经济前景良好,但是结构问题犹存。世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总的财政态势暂时不太需要改变,但需要转向社会支出以矫正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结构不平衡。”
经济增长放缓
世行的预测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按照普查后新的数据测算,2006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9.2%,低于2005年的实际增长率9.9%约6个百分点。
世行认为,普查数据修正不会根本改变对中国经济的形势判断。世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解释说,因为“GDP修改的三分之二来自对价格上涨(主要是服务业,服务业为主要新增GDP部分)的上调”。
同时报告指出,净贸易对增长的贡献度到去年年底已转为负值。在消费稳步增长和投资强劲增长的同时,出口增长速度放慢。这可能暗示,2005年下半年依靠投资、消费等内需的新增长模式,2006年会面临挑战。
世行预测,2006年中国将得益于出口需求充实,同时利润和信贷动向表明2006年投资旺盛。但消费增长在2006年可能不会有大的起色,主要受到农村收入前景低抑的掣肘。
尽管收入的稳步增长(尤其是在城镇地区),某些税收措施和其他一些财政措施,包括对农村地区的进一步支持,以及公务员预计会加薪15%等政策,会刺激居民消费增长,但是“消费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急剧的增长”。
世行建议,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红利政策,并确保这些收入纳入统一的财政预算,可以为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的改革提供资金,这是使需求结构转向消费最有效的方式。要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需要可靠的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例如,越南在建立医疗保险体系之后,贫困人口消费收入的比重上升了大约8个百分点。
世行也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的出口、投资的增幅都会放缓。2006年“中国出口增长放缓”,是由于国内供给方面的负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进入平台期、汇率升值、限制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税收政策,以及国内需求的复苏等。
无全面通缩之忧
世行报告指出,过度投资和供过于求已经压低某些行业的价格。从今后看,不合理的高投资和出口增速下滑得比预计要快,可能会恶化产能过剩的问题,加大价格下降的压力,然而,中国不大可能出现全面的通货紧缩。世行报告暗示,一定的产能过剩并不足虑。在一个经济周期中,美国工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往往在74%到85%之间变动。
世行预测,2006年工业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将会走弱,尽管存在实际高于预测的风险,但是价格上涨的速度应该会明显下降;基于这一点以及汇率的走强,“预测中国原材料价格的年同比涨幅,会从2005年第四季度的5.9%放缓到2006年中的2%左右,这将会缓解中国这样原材料密集型经济的通货膨胀压力”。
2005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3%(12月份上涨5.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12月份上涨3.2%)。世行预测中国原材料价格增幅持续放缓,可能意味着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将被进一步拉低,并影响消费价格(CPI)。
世行也认为,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的通货紧缩,无法通过采用传统的放松货币政策和加大财政支持而得到缓解。传统的政策放松是推动投资,而不是促进消费。因而这样的政策将会使问题恶化。相反,需要调整支出使之转向消费,并抑制不合理的投资,包括强化市场机制在资本配置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