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汝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33:06
陶瓷篇     三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
--汝窑
宋瓷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官窑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五大名窑;还有一个民窑
系统,分为八大窑系。我们先从宋代的官窑系统,也就是宋代五大名窑讲起。这一讲只
讲汝窑。
我们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听说过这句
话。汝窑作为老大,排在第一,"汝窑为魁"。关于汝窑,历史上的记载很多,以讹传讹
的民间说法也很多。今天的电视剧中偶尔也会出现。比如我看过的一部电视剧里,有个
演员抱着一个青花大瓶子,说:"这可是汝窑。"弄得很让人笑话!
【命名和窑址 】
宋代的五大名窑和民窑的八大系统,只有官窑和哥窑的命名方式是特例,其他都是
以窑口地址作为命名的依据。汝窑不用说了,就是宋代汝州所烧的窑;定窑,就是定州
所烧的窑;还有北方的耀州窑,南方的吉州窑、龙泉窑,都是以地名命名,一直沿用至
今。

汝窑莲花式温碗宋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的窑址过去不明,到底在哪儿不清楚。以前我们推测,汝窑一定在汝州辖区之
内,大部分人认为是在河南的临汝县。直到20世纪80年代,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
寺被发现,我们才确切知道这个窑口的位置。一般来说,皇家专用的窑口都会离皇城非
常近,原因是容易控制,下达指令很方便。比如下指令烧个碗,烧个盘子,没多久就能
烧回来。宋代的国都是汴梁,就是今天的开封。而汝州离开封有多远呢,今天算来大概
有400里地;烧钧瓷的禹州呢,大概有300里地;宝丰大约有500里地。"里",指的是市
里,不是公里。古代的500里是很远的距离了,不像今天,当日往返都没问题,在古代
是不可能的。这样看来,宝丰的条件不构成一个皇家专用的窑口。

汝窑青釉碗
【汝窑为魁】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是老大。汝窑名气很大,自古以来的流传甚广,我
们一说就是汝、官、哥、钧、定。南宋人叶(音置)在《坦斋笔衡》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他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
有之,汝州为魁。"这是南宋人的记载,他生活的时期离北宋很近,所以非常可信。
"芒",说的是一个很专业的术语,有两种解释:常规的解释就是指碗的口部是涩圈
,没上釉;另一种解释就是光芒,指白色刺眼。将来讲定州白瓷的时候,我会详细地讲
到这一点。明代有一个人叫王世懋,他在《二委酉谭》中是这样说的:"宋时窑器以汝
州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明朝人是这样认为的:汝窑地位第一,北宋的官窑地
位次一等,低于汝窑。
古人的这些记载,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称汝窑。我就认识
这么一位,他也知道这些记载,我有时跟他聊天说过这些话,他也找很多书看了,然后
下决心要收藏汝窑。他这决心比较大,跟我说:"我非汝窑不藏,其他东西都不要。"这
话是什么时候跟我说的呢?二十多年前!直到今天,他还没买着一件呢。他的决心很大
,却不知道汝窑之稀有。
我觉得收藏很大程度上是一件脚踏实地的事,也是一件随缘的事。不能说今天我们
没有机会碰见汝窑,但几率微乎其微。你去买彩票,可能无意中会中奖;但你非买中奖
那张,就费了劲了,是一件很难的事。我这位朋友就是非要买中奖那张,所以到今天他
也没买着。他的态度很坚决,跟我说:"我的收藏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一定给你
收一个汝窑看看!"我也希望他将来能够碰上汝窑,了却这桩心愿。
【寥若晨星】
汝窑非常稀少,刚才那个例子已经说明了,很不容易碰到。原因是什么呢?汝窑的
烧造时间非常短,只有二十来年。南宋人周在《清波杂志》中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
,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他发出这样的感叹,说"近尤难
得"。南宋离北宋时间很近,南宋人都觉得汝窑非常难得,那今天距离南宋已经有八九
百年了,就更为难得了。周的这段记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汝窑不是官窑,是"供
御"的。就是把好的瓷器先让宫廷挑选,剩下的这部分还可以卖出。这也就解释了宝丰
发现的那个汝窑窑址出土的瓷器为什么质量不一,有的跟清宫收藏的汝窑非常一致,有
的却相距甚远。
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在雍正七年(1729)的时候,宫里有过一次统计
,雍正皇帝让太监刘希文、王太平整理了一箱汝窑瓷器。这个档案今天可以查到,清点
的结果是:雍正时期宫里有31件汝窑。我们要注意一点,那时对汝窑的判断不是科学的
判断,而是凭个人去判断,有时会官汝不分,或者钧汝不分,因为它们的颜色很接近。
所以当时一定会有误差,但大致不会差很多。雍正时期整个皇宫里才有31件汝窑,很少

今天我们有多少汝窑呢?汝窑的统计不是非常精确,因为有个别汝窑在私人手里,
未必能统计到。目前有一个统计比较可靠,说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有67件。对
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汝窑绝大部分都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可能供你收藏的机会微乎其
微。说起来,这都是稀世之珍了。今天要想看到汝窑,到哪儿去看呢?台北故宫是汝窑
最集中的地方,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都有汝窑收藏和陈列,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我碰到一个人很有意思,他找到我,张口就说:"马先生,我收藏有68件汝窑。"他
比全世界还多一件呢!大家听到这会儿,可以听出来,可能吗?全世界倾国家之力,收
集了上千年,才收集了67件;他自个儿有68件!而且他还非告诉我:"我这儿都是真的
,一件假的都没有。"然后他要请我去看,我说:"你这个都不用去看,听着就假。"他说:"你没有看,怎么知道它是假的呢?"我说:"从科学角度上讲,有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概率。把全世界的67件都搬到你们家,还差一件呢,怎么可能呢?

所以,收藏切忌妄想,切忌无知,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要老觉得自己突然就变成富
翁,突然就变成收藏大家。
【珍如拱璧】
汝窑因其稀少,所以非常珍贵。历史上各类文献记载中,都对它推崇备至。汝窑作
为上供的御器,给皇上使用。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有一段记载:"绍兴二十一
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一共多少件汝窑呢?16件。这是宋代所有的历史文献中记载汝窑最多的一次,说的是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在1151
年到清河郡王张俊家里巡幸,可能出门走到他这儿,就进他们家了。那张俊当然受宠若
惊了,皇上都到他们家了。他就拿了一批汝窑瓷器进奉给皇帝,这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
礼品,所以周密才在《武林旧事》中做了详细的笔记。

汝窑青釉奁(lián)式炉
这里说的汝窑瓷器大部分很容易理解,比如"香炉",我们大致想想也知道是什么样
子;"香合",肯定是有盖的。那么,"大奁一、小奁一"是什么呢?有人猜测是一种盒式
炉,有的专业书上就把它称之为"奁"。这个事很巧,这种奁现在全世界就存两个,一大
一小。大点儿的那个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直径23.8公分;小的一件直径18公分,现
藏在北京故宫。所以有人认为古书里的那两件就是这两件,"大奁一、小奁一",说得很
清楚。北京故宫的那个奁我亲手拿过,很轻。
汝窑为什么珍贵呢?史书上也有记载,《清波杂志》里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
内有玛瑙为釉。"这段记载非常重要,提出汝窑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的。我们知道,中
国古代对玉和玛瑙都充满敬畏之情,玛瑙是很贵重的材料。在烧造汝窑的时候,釉里加
了玛瑙末,所以汝窑釉面的光泽跟其他瓷器不一样。这里有个巧合,周为什么这么写?
汝州这个地方本来就产玛瑙。所以,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过任
何其他瓷器,在釉中使用过玛瑙。但从科学的角度上讲,玛瑙究竟能不能对釉色产生好
处,至今没有结论。
【价值连城】
汝窑究竟卖过没有呢?历史上公开卖过。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卖过一只,
是一个很小的汝窑盘子,直径8公分。这个盘子有点儿变形,当时没烧好,有点儿拧着
,北京话叫翘棱。估计烧出来以后,工匠一看不合格,顺手就给扔到废料堆里掩埋了。
由于盘子小,一个巧劲儿没摔碎,很多年前出土后,就被人认出来了。在二十多年前的
美国,这个歪歪扭扭的小盘子当时卖了154万美金。当时像今天特别值钱的元青花、清
代粉彩、永宣青花等等,这些非常名贵的瓷器都卖不到这价钱。甚至现在卖到上亿人民
币的珐琅彩,当时也就卖个二三十万美金,你想想汝窑的价钱。历史上就公开地卖过这
么一个。我当时非常震惊,不能想象154万美金买一个小盘子。

汝窑青釉“丙蔡”碟
因为汝窑的崇高地位,很多人就特别想收藏到汝窑。我有一个朋友,他把官、哥、
钧、定,都收藏齐了,就想凑这汝窑。他跟我一个想法,我也是官、哥、钧、定全有了
,也在凑汝窑。我自个儿凑了二十多年了,估计也快凑成了,是不是?
汝窑非常难得、稀少,我们先不谈它的价值,即使你碰到它,可能也买不起,是这
个问题。碰见汝窑的机会非常罕见,所以我们只能到博物馆去看。收藏是一个随遇而安
的事,碰见了是缘分,碰不见也得心安理得。
【造假手段】
中国历代皇帝都对汝窑有所追求,尤其到了清代,雍正皇帝对汝窑非常赞赏,所以
雍正时期仿汝窑的成就最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天的仿制手段也非常高,有大量赝
品充斥市场,我见过很多人拿着各式各样的汝窑来给我看。由于汝窑窑址的发现,使我
们对汝窑有了新的认识,也知道了汝窑不仅仅有青灰色,还有其他颜色,所以大量仿品
也出现了。
我曾经给一个老工程师看过汝窑。他70多岁了,一看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他通过一
个熟人的介绍找到我,掏出一件汝窑。我那天因为有点儿急事,所以话说得就比较急。
我一看就是作伪的,马上说:"你这个东西不真。"这位老先生立马就开始发抖,哆嗦,
汗如雨下。我当时就知道话重了,也急了,所以赶紧往回找补。我就说:"我说了也不
算,您先坐下喝点儿水。"我赶紧让工作人员给他倒水。但老先生喝不下去,坐都坐不
下去,就在那儿站着。我估计他花了很多钱,就问:"您花了多少钱啊?"他说:"我花了
很多钱。"他先不告诉我花了多少钱。我问:"您在哪儿弄的这东西?"他说:"河南,人
家领我去买的。我不是为买这汝窑去的,我为买别的。但是我走到那儿,人家正在挖菜
窖呢,一铁锹连沙子带土带这件汝窑,一下子扔到我脚底下来了,我眼瞅着挖出来的!
"他也不想,这世界上的事怎么这么巧合啊!扔得那么好?我估计头天晚上练好几回了
,不能扔碎了,扔碎了卖不出钱去,对不对?这汝窑带着沙子土,扔他脚底下以后,这
帮人就扑上去了,不给他,给多少钱都不卖,成心吊着他。最后,老先生用一生的积蓄
,我估计包括过去科研成果的奖金,一共花了124万,把这汝窑盘子买回来了,给我瞧
。我当时惟一的担心,就是怕老先生犯心脏病,他在那儿直哆嗦。
这是一个人生惨痛的经验,眼见未必是实。你是亲眼看着他挖出来的吧?可你得想
想,怎么就平白无故那么准?老先生不想,认为一定是真的。还有一点,就是所有人做
戏都做得比较足。人家不卖给你,是你非要买。对不对?所以人到什么时候都应该冷静
地判断事物。我估计他事后也能想出这事儿不那么真,让人听着都是个笑话。

【汝窑的特征 】
汝窑有什么特征呢?古书上记载得比较含糊,说有"蟹爪纹"。蟹爪纹说得非常抽象
,书上的记载也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说那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的,我们看大闸蟹
的蟹爪尖上都是小毛刺,就是那个感觉。
第二点是"鱼鳞状开片"。你注意看,汝窑釉面的开片跟所有瓷器的开片都不一样,
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不是直着的。斜着就会有折光率,看着很漂亮。
第三点就是香灰胎。我们能看见的汝窑,胎是浅浅的灰色,像烧了香以后落下来的
香灰。胎非常薄,一般情况下,胎和底同厚。一般的瓷器,都是底厚,壁薄。

汝窑是裹足烧、芝麻钉。所谓"裹足烧",非常专业,是指瓷器的足部有釉,釉要裹
过来。"芝麻钉",是指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来,把瓷器支在空中烧,烧好后,底部釉
面会有几个点,是非常讲究的工艺。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汝窑是个夹生胎,没烧熟,有点儿像夹生馒头。为什么
要夹生呢?就是汝窑不能烧熟,如果烧熟了,它的釉色就达不到那么漂亮了。烧汝窑的
温度不能达到1300度,到1200多度就行了。有时在艺术的追求上,就不能严格遵循科
学的规律了。
第四点就是汝窑的釉色呈天青色。与当时其他窑口相比,它的颜色是天青色,我们
可以看到标准的颜色。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
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这是曹昭对汝窑
精确的描写,说它的颜色是淡青色,釉色很滋润,如果薄就更难得。
明代人讲得非常有道理,但我们掌握起来要灵活。比如他说"有蟹爪纹者真,无纹
者尤好"。有蟹爪纹是真的,没有的更好,这话比较绕。今天说起来,有和没有都不是
标准。现存的汝窑器,确实大部分都有蟹爪纹,但也有少量的不开片,就是所谓的"无
纹者尤好"。

汝窑青釉椭圆洗
一般的情况下,汝窑都是素器,不带纹饰。因为它釉厚,胎上面不好刻划。那么,
历史上有没有带纹饰的汝窑呢?英国大维德基金会里有一个汝窑洗,椭圆形,洗中间刻
着两条相对的鱼。
因为它釉厚,刻的鱼模模糊糊,非常不容易看清楚。以致乾隆时期宫廷画谱的记载
,说它是"如意暗花"纹。那些太监们看了半天,把两个鱼头看成两个如意头了,所以记
载成"如意暗花"了。这件汝窑不要说看照片,就是看实物,都看不清楚。这种汝窑洗,
现在全世界有两件,一件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一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汝窑的款识】
一般喜欢瓷器的人,首先都要看瓷器的款识,就是把瓷器翻过来看看底下写的什么
。电视剧里演的买假瓷器,一翻底,下面写着俩字:西汉。都成笑话了!没东汉时,西
汉人怎么知道自己是西汉。

汝窑 青釉碟 北宋
在宋代,并没有形成瓷器底下写款的制度,只有部分瓷器写款。比如汝窑的款识有
这么几种:第一种是甲、乙、丙。我们一听很简单,就是编号,按照顺序。但这种编号
不是烧制的时候写上去的,都是后来才刻上去的。


汝窑 青釉纸槌瓶 北宋
口径4.4cm 高22.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第二种,底下写很明确的文字,比如写"奉华"两个字。"奉华"指什么呢?奉华堂,
南宋德寿宫的配殿,是宋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住的地方,很多写"奉华"的汝窑都是
她用的。史书上记载,刘贵妃还有点儿才华,会画画,她自己有两方章,一大一小,刻
着"奉华"两个字,画完以后盖在上面。奉华款的汝窑都应该是刘贵妃的私人之物。
台北故宫里有个纸槌瓶,上面也刻着"奉华",中间留着一块空地。乾隆皇帝看见以
后,不甘心,觉得自个儿也得刻上点儿什么。
其实要说起来,乾隆皇帝地位比妃子要高。乾隆就写了首诗刻在上面:"定州白恶
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这个纸槌瓶原来是一
个小撇口,到了乾隆时期,口碎了,镶上了一个铜圈。"口欲其坚铜以锁",意思是想让
口变得结实一点儿,只好用铜包上。乾隆皇帝对一个破瓶子还这样珍惜,你想想后来的
人,当然更希望得到汝窑了。至今这个瓶子还在台北故宫,镶着当年的铜圈。

还有一种款识,只写一个字:蔡。一听就是姓氏,马上查查当时姓蔡的大官都有谁
呢?不用查,蔡京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蔡"
原来应该指蔡京,字写得漂亮。但因为他是奸臣,后来就把"蔡"换成蔡襄了。中国人有
很强的好恶,你是一个坏人,就把你换下去。以蔡京当时的地位,完全可以使用汝窑。
【海外遗珍】
历史上确实有偶然发现的汝窑。英国有一个收藏家,在四十多年前逛英国的跳蚤市
场,偶然发现一个汝窑,他就给买了,花了多少钱咱也不知道。但我估计没花多少钱,
跳蚤市场买东西都是几个英镑的。1971年,他把这件汝窑捐给英国的维多利亚及阿尔
伯特博物馆,在博物馆的藏品编号中是0001号,第一号。


汝窑青釉盏托 北宋
直径17cm 高6.5cm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这是一个什么汝窑呢?盏托。宋代人喝茶非常讲究,不像我们今天拿着大茶杯咕咚
咕咚一通喝。宋代人端茶盏的时候得有盏托,茶盏端着烫,被烫着时样子不雅,把茶盏
搁在盏托上,端着非常雅。这种汝窑盏托全世界也只有两件,咱什么东西都是两件,都
在英国。这件汝窑盏托的边上刻了三个字"寿成殿",是宋代著名的宫殿,台北故宫里也
有刻"寿成殿"款的定窑白瓷。
最早从中国流入欧洲的贵重之物中,陶瓷是主项。当时的欧洲贵族家里都有古董柜
,要不然显得没文化,很土。在欧洲,怎么看你是不是贵族呢?不是房子大不大,而是
看你有没有这个古董柜。这古董柜有个名字,叫"奇物柜",就是放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比如虎皮斑的贝壳,那时交通不发达,内陆见不着海里的东西,觉得新鲜,没见过,
就搁在奇物柜里。欧洲人把中国陶瓷搁在里头。当时欧洲人没见过这么硬的陶瓷,不知
道是怎么造出来的,有很多误解。其中有一种误解,认为瓷器本来是一种液体,埋在地
里时间长了,就成了固体。还有人认为瓷器是用蚌壳、石灰和鸡蛋皮的碎末,研在一起
做成的东西。这都是很无知的猜想。欧洲人认为中国的陶瓷是类似宝石的东西,所以跟
其他一些很贵重的物品摆放在一起,这是欧洲中世纪贵族之间很流行的一种陈设方式。
【乾隆与猫食盆】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老太太很有心计,为了卖猫,搁一个
名贵猫食盆,谁来了都不敢直说要买这盆,都说买老太太的猫,搭上这盆。老太太说:
"我不能搭上这盆,我还得靠这个盆卖猫呢。”
这个笑话不是凭空而来,历史上有据可查。我们翻阅史书时发现,谁把这个名贵的
盆叫猫食盆?乾隆皇帝。乾隆时期,宫廷所藏的汝窑水仙盆,乾隆就叫做猫食盆,并为
此专门写过御题诗。御题诗这样写:"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
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官窑莫辨",其实应该是"汝窑莫辨",乾隆皇帝分不清楚汝窑和官窑。汝窑有点儿偏蓝,官窑有点儿偏灰。一个不是搞专业的外行人看来,差距不大。乾隆就说:"这官窑,我也分辨不清楚是宋代的还是唐代的。""火气都无",是个老窑瓷器,火气都没了。我们鉴定的时候常说"这瓷器火气十足",意思就是新的,刚出炉的,所以火气大。"葆光"是说瓷器上的光泽非常舒服。我们老说一个词"包浆",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食器"是什么呢?就是小狗的饭盆。史书上记载,观赏犬中的小狗叫"猧"。唐代诗人元稹有一句诗:"鹦鹉饥乱鸣,娇睡犹怒。"鹦鹉饿了以后,就唧唧喳喳乱叫唤;养的小狗睡着时,你一动它,它就发火了。养过宠物犬的人都有这个经验,它睡着了你老捅它,它就叫唤,不高兴了。乾隆就说,养的小狗只有"蹴秤",就是踩到秤上以后,才知道主人豢养的恩情。"蹴"就是踩,一蹴而就嘛。

汝窑青釉水仙盆 北宋
口纵16.4cm 横23cm 高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无纹片的唯一传世杰作,造型优美
乾隆有这么一段动感情的描述,但是他弄错了,他把观赏犬的小狗认为是猫了。所
以,乾隆十年(1745)五月传旨:将猫食盆另配一紫檀木座,落矮些,足子下深些,
座内安抽屉。这个乾隆认为的猫食盆,其实是汝窑水仙盆。乾隆传旨,用紫檀做了一个
座,正好把他认为的猫食盆搁在上头,下面做得比较高,插了一个抽屉。这个座做好以
后,一直在清宫里收藏,现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后来乾隆又下旨,把"汝窑猫食盆"给他仿一些出来,他一会儿说官窑,一会儿说汝
窑,自己也分不清。猫食盆的典故,就从乾隆下旨开始蔓延出去了。你要真有一个汝窑
的猫食盆,别说卖猫了,卖牛都卖出去了。
【柴窑】
既然汝窑有这么高的地位,这么名贵,这么稀少,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比它更名贵的
瓷器呢?有,就是柴窑。柴窑谁也没见过。明代宫廷在整理古董的时候,有本书叫《宣
德鼎彝谱》,里面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六种瓷器,第一是柴
窑,是排在宋代五大名窑之前更名贵的瓷器。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说》里也说"世称柴
、汝、官、哥、定",把钧窑给去掉了。
柴窑据说是后周柴世宗(柴荣)所烧的御瓷。柴荣在位仅六年,他死了以后,赵匡
胤陈桥兵变,拿下江山,当了宋太祖。清人朱琰《陶说》中记载:"柴世宗时烧者,故
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当
时底下人跟皇上请示,瓷器要做成什么样的呢?柴世宗就说了这样一句话:"雨过天青
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者",相当于今天的"这"。就是说按照下雨后天放晴的那个
颜色,把瓷器做出来。这只是古书上的记载,没有实物传世。包括历史上的宫廷收藏中
,都没有实物。当赵宋王朝取得天下一百多年以后,汝窑就出现了。所以当学者论及古
代陶瓷的时候,往往将柴窑和汝窑相提并论。
柴窑既没有发现实物,也没有发现窑址。清代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说:"今论
窑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久不可得矣!得残器碎片,制为冠饰、绦环、
玩具,亦足珍贵。"找不着柴窑,能找到个碎片,都已经很珍贵了。我后来就回想,我
在20世纪80年代买过一件类似的东西,孔雀蓝色的四个残片,完全用金属镶在一个铜
的方杯里,方杯底下有四字篆书:"世宗遗物。"我当时还真不知道它是什么,对柴窑也
没有了解,后来看书才看到。欧阳修在《归田录》里就说:"柴氏窑……世所稀有,得其
碎片者,以金饰为器。"欧阳修说,宋代都没有柴窑,弄到个碎片,用金属把它包起来
。我当时把这个东西没太当回事,买得也便宜,我印象很深,80块钱。隔了多少年以后
,我再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着了,现在想起来非常可惜,要不然也可以给大家看看。
但我可以肯定,那东西肯定不是柴窑,只是个想象中的柴窑。
现在有专家研究,认为景德镇的影青瓷就是柴窑。这点没有定论,只是有一说而已
。还有说陕西的耀州窑是柴窑,都属一家之言。
明朝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的记载,特别文学化。他说:"柴窑最贵,世不一见
。闻其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未知然否?"文震亨认为柴窑非常贵,
世上根本看不见。他描述了听说的样子后,自己又问了自己一句:我也不知道这对不对
,反正谁也没见着。
理论上讲,汝窑的颜色最接近于柴窑。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谁见柴窑色,
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谁见过柴窑啊,不都说雨过天青色吗?想一
想,也就是汝窑比较接近了。
【汝窑的成因】
最后讲讲汝窑的成因。汝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当时为什么要烧这种青
瓷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徽宗的追求。当时奸臣蔡京和各种道士都在撺掇宋徽宗信奉
道教,导致宋徽宗后来笃信道教,他大力推行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史书记
载,宋徽宗设道观二十六等,等级非常多,你一年爬一级,也得爬二十六年;又设立了
道学,每年举行大考;把古今道教事迹编成《道学》一书。政和七年,宋徽宗集道士
2000人,一起释讲道学。他是真信,不是假信。那么,道教主张什么呢?"静为依归"、
"清极遁世",就是要很清静的这种感觉。道教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叫"青词",又
叫"绿章"。青词、绿章,道教都是追求这个颜色。今天台北故宫所藏的宋人书札中,有
这种天青色的纸,是淡淡的一种蓝灰色,用来写道教的祈祷词。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
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欧阳修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意思是说:我们追
求的道,就是返璞归真;我们追求的理,不用加任何装饰。这个追求的道理不仅影响了
汝窑的烧造,也同样影响了宋代其他官窑的烧造。下一讲就讲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窑、
哥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