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英雄已成明日黄花? 私募赚钱赌的是勇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01:00
 
2008年01月15日11:13  来源:《成都商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近日,“私募教父”赵丹阳的清盘,让投资者的视线再度聚集私募基金。2007年,公募基金的成绩单一目了然,然而,行为诡秘的私募基金,2007的投资方向和战绩又如何呢?日前,记者走访了几家国内知名的私募基金,2007年,他们有的收益翻番,有的收获寥寥。
勇于转向:从估值第一转向博弈为上
吴险峰,深圳龙腾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2007年,他在客户资产管理的账户中取得了150%的收益。
吴险峰强调“投资要和市场保持和谐”。进入2008年以来,市场整体估值高了,白马股的上涨空间不像过去那么大,机构的投资策略有可能是博弈的成分多于估值。也许,游走在估值线上与市场博弈将会是2008年机构必然的选择。
“如果你觉得一只股票确实值这么多钱,你可以很放心地买了就搁着;但如果纯粹是与市场博弈,就得盯住市场,相对辛苦一点。”面对2008年的市场环境,吴险峰调整了自己一贯“估值加博弈”的策略,慢慢向博弈倾斜。
有10年行业研究经验的吴险峰,非常注重估值。“我们会采取一套比较规范的估值体系,去估算企业值多少钱。”2007年,他在客户资产管理的账户中取得了150%的收益。
2007 年4月2日和3日,吴险峰以19.4元的价格重仓买入深发展。当时,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在对深发展的估值上存在极大分歧。中信证券分析师杨青丽将深发展的目标价调至8元,并建议投资者卖出。而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伍永刚却给出了23元的目标价。吴险峰凭借自己10年的研究经验认为,深发展存在价值低估。市场很快做出了判断。6月20日,深发展股价升至33元,两个月内,吴险峰的投资收益翻番。
实际上,2007年10月以前,无论是选择中信证券、深发展,还是华侨城、XD上实发,吴险峰都会对其进行量化估值,在此基础上寻找有安全边际的股票,并适时做一些博弈性的波段操作。
“但市场发展到现在,整个市场估值比较高了,博弈因素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我的投资方向也从估值转向博弈。”吴险峰说。
勇于退出:熊市英雄已成明日黄花?
王向阳(化名),股评出身,有数十年的投资经验。不过,近半年30%的收益,使他觉得有些难堪。
再有几天,就踏进不惑之年,但王向阳最近老说看不清这个市场。从去年六七月开始,王向阳觉得股价有些过高了,一直在减仓。而彼时的股市却仿佛着了魔般疯狂上涨。
1996 年,他遇到了一波牛市。在那个投资工具缺乏的时期,凭借着自己的冲劲,他在四川长虹和深发展上赚取了自己第一桶金。此后,王向阳忽然发现自己的投资方法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同,于是他不断地在媒体上抛头露面。王向阳开始尝试着成立公司,收集各上市公司的资料,然后以投资顾问公司的名义写股评。最后发展到以专家的身份吸纳客户的资金,代客理财。短短1年间,王向阳成为深圳炙手可热的私募。
疯狂的上涨总是以更疯狂的下跌告终。1997年开始的熊市将他打回原形。2004年年末,也许是看到了商机,他再次出山。开始运作的资金只有区区100万元,但资金很快以几何数级翻番。至2007年中,最初的100万元已取得近6倍的收益,他管理的资金规模已近10亿元。但从这时候开始,他看不清后市,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再清仓。
“现在看,的确是太早出来了,有些对不住提供资金的朋友。”不过,王向阳依然坚持自己轻仓的手法,“安全第一”。勇于下筹:
满仓运作勇博高收益
李春瑜,深圳融智投资顾问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深圳金融协会的秘书长。凭借一份胆识,这位年轻人在2007年获得了200%的收益。
不少私募喜欢在二级市场搜寻二三线暴利的黑马,但李春瑜的策略却是投资主流行业的最好品种,“行业龙头自有其优势所在”。2007年初,他就全仓持有万科、中信证券、潞安环能、XD中国平这四只股票。
但对他来说,2007年上半年是一段颇为郁闷的日子。那时散户的投资收益普遍都有两三倍,但他所管理的账户收益才80%,在疯狂上涨的上半年,李春瑜一直在寂寞地等待。但市场并没有让他等太久,潞安环能和中信证券在“5·30”之后开始大涨,万科从7月份开始启动,中国平安也在9月份给了他很好的回报。
2007年10月下旬,市场开始休整,他所持有的中信证券、中国平安、万科等开始大幅下跌,其中万科更是损失惨重。感觉到宏观调控会对地产股短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李春瑜选择了降低万科A仓位,并转向中小板股票。
如今,中小板股票已成为李春瑜的重点配置方向之一,仓位约为30%。但李仍然坚守具有明确增长性的行业龙头,如N怡亚通、山河智能、大族激光等。这些股票为他带来了不菲的收益。相比之下,中信证券、中国平安的股价却下调了30%,但李春瑜并没有舍弃这些主流品种。
年轻的李春瑜在圈内还属于轻狂一代,然而,老一辈的私募大鳄并不认同2007年满仓操作的手法。他们认为,如果仅仅是单纯炒作,有可能这一次炒赢了,下一次就全输回去。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大海里裸泳。”
勇于追高:以高成长对抗高估值
田荣华,深圳武当资产管理公司的总经理。2007年,他的收益翻了一番。
2007年11月下旬,正是市场大幅震荡下跌之际。金融地产等主流行业品种大幅下跌,牛市出现拐点的判断也在市场上蔓延,能否建仓、往哪个方向建仓,成为田荣华必须思考的策略问题。
“我们认为结构性牛市特征会持续下去,建仓方向主要是稳定增长类的下游消费企业和行业突变型企业。”综合这些研究,田荣华很肯定地认为:“2008年,上游企业会受到一些抑制,而下游公司和一些世界性产业转移中出现的中国优势突变行业企业,会有比较好的机会。”
基于这个结论,田荣华选择了冠农股份、北京城乡、通威股份、XR特变电、东北制药、云海金属、原水股份等公司。
2007 年11月14日,田荣华22元买入特变电工,持有至29元时抛出;随后16元买入原水股份,20元时抛出,平均收益水平均为20%~30%。“这是市场结构化高估阶段的一种投资策略,在目前的指数和股价水平上,即便是价值投资,也不是简单的买入持有。”田荣华解释说,获利了结主要是考虑到国家出台严厉的地产调控政策。
但田荣华却在高估值下一直重仓持有一只股票———冠农股份。这是他12月6日32元买入的第一重仓股。“买的时候股价已涨了很多。现在回头看,当时的涨幅不算什么,但当时确实觉得有点恐怖。”自2007年12月6日到2008年1月10日,冠农股份从32元飞升至 63.18元,为他带来了97.44%的回报。
“选择买入冠农股份,并非是草率的一场赌博,而是以一系列前瞻性研究为前提的投资。”田荣华说,“首先,农业是与消费联系紧密的行业,钾肥这个行业是我极为看好的行业,而冠农股份控股罗布泊钾盐,又是国家最好的钾肥矿;其次,相比于同类公司盐湖钾肥和中信国安,冠农股份公司市值小,成长的潜力更大一些。”田荣华将这种方式称为“成长型价值投资”的典型方法。
田荣华预计,在整个市场的高估值区间,仍然存在类似冠农股份等小行业龙头企业,能够以高成长来对抗高估值。“但是,要找到这种企业,必须要做细致深刻前瞻的公司研究。”
 
(责任编辑:朱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