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干部电视海选”内涵不容忽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21:37:23
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高一飞 时间:2007-11-05 08:18:00 http://www.gupiaoqun.com/html/shizheng/20071105/2306.html湖南株洲有关部门前些时间透露,该市将开展优秀女干部电视选拔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发现一批优秀人才,储备充实女干部队伍。参赛者必须参加演讲比赛、个人才艺展示、综合知识测试和即席答题。有关部门将对入围的前30名选手建立档案,作为储备人才和培养对象。  这一事件出现后,很多媒体强调了“女干部”和“参选者须考才艺”这些极富娱乐价值的看点,并进行了大量否定性的批评。但在我们看来,这件事的意义,在于其“公开”和“海选”形式的运用。  官吏的选拔与任用,关系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我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务员的录用应当“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但往往对公开的方式、被选者的范围作了很多限制,且“举荐”成分较多。而“海选”体现了公平、机会平等,这是现代社会政治参与的重要特点。  捷克共和国前总统哈维尔说:“民主要求公众作出选择和决定。”这是民主对公众提出的要求,而“公众作出选择和决定”的前提是公众应当了解相关的信息。比如在选举方面,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让被选者是可供选择的不同的人,并答应他们相互竞争。在被选者的自我展示中,公众才能从比较中分别优劣。  各候选人为争取当选某项公职,按照既定的规则而进行的竞争行为称竞选。它包含三个要素:其一,竞选必然发生在差额选举中;其二,候选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自己;其三,竞选必须在一定的法律和相应的规定范围内展开。当然,竞选的范围相当广泛,可以指任何公职,也可以是民间团体的领导者。  在我国,候选人的自我宣传活动之于干部选聘,因其具体方式事关社会稳定,形式上受到很多的限制,其结果是造成以跑官、买官卖官为主要形式的潜规则在一些地方的干部选举过程中盛行不已。而本次株洲的“女干部电视海选”活动,可以理解为是在官方组织和主持之下的一种候选人的自我宣传方式,也基本具备了前述竞选的三个条件,从而具备了竞选的雏形。我们认为,这种大胆的尝试在娱乐化的表象之下,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尽管还在粗糙的状态,其意义却不可低估。  在当代西方社会,候选人宣传和展示自己的重要方法是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比如在美国,2007年7月23日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YouTube网站联手举办了首次2008年美国总统参选人网上辩论会。所有参选者无一例外地从一开始就设立各自的“官方”竞选网站,从表象上看,电视(如CNN)依然是主导,参选人答辩的呈现过程,也依然是电视化的,问题也由电视主持人来选择和提出。显然,我们也可以批评说,美国人把严厉的总统选举娱乐化了,但是,又有谁能否认其民主和开放的价值呢?  在今天的中国,领导干部选拔的公共化、公开化、制度化,已经成为检验政治文明的重要指标。对株洲此次的“优秀女干部电视选拔活动”,我们可谨慎地评价为“带有竞选性质的公选”,它体现了从较为封闭的权力体系,向较为开放的权力体系的转变:基层机构通过组织部门与社会各界分享权力,通过电视让民众一起以娱乐的形式来考察干部,不仅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还意味着这种选拔机制不是为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组织服务的,而是体现了公众的要求,是为了让民众满足。已有的公开报道显示,株洲此次“女干部电视海选”还与台前幕后对候选干部的公示、考试过程公开和考试的结果公布等各种程序联系在一起,其最终结果也必然更具公平性和公信力。  当然,此次株洲的“女干部电视海选”活动注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我们有理由期待,民众能有机会充分参与并在这一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好恶;我们更期待,这一活动能对我们目前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