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参数设置和功能详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6:07:55
【简 介】
路由器是整个网络与外界的通信出口,也是联系内部子网的桥梁。在网络组建的过程中,路由器的选购是极为重要的。在所有网络设备中,路由器的价格也是相当的昂贵,是网络设备的重头戏。
路由器是整个网络与外界的通信出口,也是联系内部子网的桥梁。在网络组建的过程中,路由器的选购是极为重要的。在所有网络设备中,路由器的价格也是相当的昂贵,是网络设备的重头戏。不像是一些网卡和集线器功能和性能差不多,而且价格也基本相同,用户在选购时就没必要很花心思。不同的路由器的性能相差很多,价格也是不可同一而论。所以用户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路由器的各种性能参数和具有一些功能的含义。
目前的宽带路由器具有许多丰富的功能,像是DDNS,NAT,VPN等等。对于一些不同的用户这些术语简直给弄的一头雾水,所有要清楚宽带路由器的功能,才能做到明明白白的选购。不然买到的路由器不能满足网络的需要,又或者花大价钱买到的路由器具有一些没有必要的高性能和功能。所以要作到够用就好,当然要了解好路由器的性能参数和一些功能的含义,才能做到明明白白的选购。下面就介绍一些路由器常见的性能参数和一些功能。希望能对消费者在选购时有所帮助。
宽带路由器主要的性能参数
CPU
路由器的处理器同电脑主板、交换机等产品一样,是路由器最核心的器件。处理器的好坏直接影响路由器的性能。作为宽带路由器的核心部分,处理器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宽带路由器的吞吐量这个最重要的参数。一般来说,处理器主频在100M或以下的属于较低主频,这样的宽带路由器适合普通家庭和SOHO用户使用。100M到200M中等,200M以上属于较高主频。适合网吧、中小企业用户以及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
宽带路由器的处理器除了工作频率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处理器所采用的架构。宽带路由器的CPU一般是基于x86、ARM7、ARM9和MIPS内核的各芯片厂家的产品。ARM9、MIPS内核处理器是目前主流,ARM7和RDC架构已经处于被淘汰的地位,采用这两种架构处理器产品性能较差,主流厂商均已不使用。
内存
路由器中可能由多种内存,例如Flash、DRAM等。内存用作存储配置、路由器操作系统、路由协议软件等内容。在中低端路由器中,路由表可能存储在内存中。通常来说路由器内存越大越好(不考虑价格)。但是与CPU能力类似,内存同样不直接反映路由器性能与能力。因为高效的算法与优秀的软件可能大大节约内存。
一般来说,1M--4M Bytes属于较小,8M Bytes属于中等,16M Bytes或以上属于较大。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经销商甚至厂商在提到内存时只说是多少M,这时一定要问清楚是Byte还是Bit。内存可以用Byte(字节)做单位,也可以用Bit(位)做单位,两者一音之差,容量差8倍(1 Byte = 8 Bit)。一般用大写B表示Byte,小写b表示Bit,别有用心的人会在这里做手脚,有的不标单位,也有把b标做B瞒天过海的。可以到芯片厂家的网站上查清楚。有些不法分子甚至用打磨芯片在芯片丝印上造假,所以选择诚实守信的厂家产品很重要。
吞吐量
吞吐量指设备整机包转发能力,是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路由器的工作在于根据IP包头或者MPLS标记选路,所以性能指标是转发包数量每秒。设备吞吐量通常小于路由器所有端口吞吐量之和。
吞吐量表示的是路由器每秒能处理的数据量。打个形象的比方,路由器的工作过程很像邮局包裹业务,邮局寄包裹是大家把物品、寄件人、收件人等信息交给邮局,邮局把物品包好,并贴上格式化的包裹单,检查无误后投递到目的地,收包裹是相反过程。路由器基本一样,只不过收发的东西是数据而已。Throughput就相当于邮局单位时间里的包裹处理能力,是路由器性能的直观反映。吞吐量一般应该是在NAT开启,防火墙关闭的情况下得出的测试数据,而且有Smartbits测试和Chariot测试两种方式,得出的结果可以很不相同。
DMZ功能
DMZ是英文“demilitarized zone”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隔离区”,也称“非军事化区”。它是为了解决安装防火墙后外部网络不能访问内部网络服务器的问题,而设立的一个非安全系统与安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这个缓冲区位于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小网络区域内,在这个小网络区域内可以放置一些必须公开的服务器设施,如企业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论坛等。另一方面,通过这样一个DMZ区域,更加有效地保护了内部网络,因为这种网络部署,比起一般的防火墙方案,对攻击者来说又多了一道关卡。
DMZ的主要作用是减少为不信任客户提供服务而引发的危险。DMZ能将公众主机和局域网络设施分离开来。大部分宽带路由器只可选择单台PC开启DMZ功能,也有一些功能较为齐全的宽带路由器可以设置多台PC提供DMZ功能。
DDNS功能
DDNS是动态域名服务,能将用户的动态IP地址映射到一个固定的域名解析服务器上,使IP地址与固定域名绑定,完成域名解析任务。DDNS可以帮你构建虚拟主机,以自己的域名发布信息。
动态域名解析系统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服务器端程序,位于服务商的主机上。另一部分是客户端程序,就运行在广大用户的主机上。在每次连接网络的时候,客户端程序就会通过信息传递,把该主机的动态IP地址传送给位于服务商主机上的服务器程序,服务器程序负责提供DNS服务并实现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再收到客户端通知后服务器端程序立即更新数据,将新的IP地址和原有的固定域名绑定,这样就完成了动态域名解析的服务。别人也就可以通过域名访问你的服务器了。
防火墙功能
防火墙可以对流经它的网络数据进行扫描,从而过滤掉一些攻击信息。防火墙还可以关闭不使用的端口,从而防止黑客攻击。而且它还能禁止特定端口流出信息,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
另外,宽带路由器还有即插即用(uPnP)、自动线序识别等功能。一般来讲,功能和价格是成正比的。用户在选择功能时要按自己的需求来决定,不能以“越贵越好”、“品牌越响越好”的原则去选择,避免浪费或重复投资。其实,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路由器安全设置详解

不同宽带环境下路由器的设置方法
http://www.pcshow.net 2007-10-12 09:56:28 整理   在国内,主流的宽带接入模式有如下几种:ADSL,VDSL,FTTB+LAN动态IP+WEB认证,FTTB+LAN静态IP+WEB认证,有线宽频上网等。很多接入方案都采用了路由器,但是相对于不同的接入方式,其路由器的设置方法不尽相同,今天就以使用较多的兼容性较强的TP-LINK的宽带路为例,详细说一说在不同宽带模式接入下的路由器设置的具体方法。
1、ADSL:ADSL接入分为ADSLMODEM和ADSL ROUTER,如果是ADSL ROUTER,需要先把其上网模式改为RFC 1483 bridge,再连接TP-LINK路由器。然后登陆TP-LINK路由器的WEB管理界面,通过“设置向导”选择ADSL虚礼拨号方式,将服务商提供的“上网帐号”和“上网口令” 填入相应位置后,点击下一步就可以了。
2、VDSL:其接入设置发式和ADSL相同。但在有的地方,会遇到可以上QQ,但不能打开网页,这时需要您登陆TP-LINK路由器,网络参数里WAN口设置下,将MTU的值改小,默认的是1492。
3、FTTB+LAN动态IP+WEB认证:登陆TP-LINK路由器的WEB管理界面,通过“设置向导”选择“以太宽带,自动从网络服务商(例如:中国电信)获取IP地址(动态IP)”,设置完成后,到运行状态下看WAN口是否获取IP地址,获取到了的话,然后在IE地址栏里输入任一网址,都会弹出认证的对话框,填入网络服务商提供的用名和密码就可以了。
4、FTTB+LAN静态IP+WEB认证:登陆TP-LINK路由器的WEB管理界面,通过“设置向导”选择“以太宽带,网络服务商(例如:中国电信)提供固定的IP地址(静态IP)”,设置完成后,然后在IE地址栏里输入任一网址,都会弹出认证的对话框,填入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了。
5、有线宽频上网:登陆TP-LINK路由器的WEB管理界面,通过“设置向导”选择“以太宽带,自动从网络服务商(例如:中国电信)获取IP地址(动态IP)”,设置完成后,重启CABLEMODEM就可以了。
静态路由的设置及相关命令
本节主要是通过静态路由设置的实验帮助读者深入地体会路由的概念,并切实掌握静态路由的设置、查看路由表、设置无类路由等常用的命令。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读者可以掌握以下技能:
设置静态路由
设置启用路由器的路由功能
查看路由表
ping和trace命令的使用
2.设备需求
3台Cisco路由器,其中1台具有2个以太网接口,其余2台至少具有1个以太网接口;
2台Hub,4条双绞线 (也可以用2条交叉网线直接把3台路由器连接起来)
1台终端服务器,如cisco 2509路由器,及用于反向Telnet的相应线缆;
1台带有超级终端程序的PC机,以及Console电缆及转接器。
3.拓扑结构及配置说明
本实验的拓扑结构如图4-2所示。

3台路由器分别命名为R1、R2和R3,所使用的接口和相应的IP地址分配如图4.2中的标注。图中的"/24"表示子网掩码为24位,即255.255.255.0。
实验中,应使用静态路由的设置。实现R2到R3在IP层的连通性,即要求从R2可以ping通R3,反之亦然。
4.实验配置及监测结果
首先,根据拓扑结构图的要求,正确配置各路由器的以太网接口。
接下来的实验记录是从接口的配置工作完成之后开始的,具体内容见配置清单4-1。
配置清单4-1配置和监测静态路由
第1段:测试基本的连通性
Term_Server#1
[Resuming connection I to R1 ...]
R1#ping 10.1.1.2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0.1.1.2, timeout is 2 seconds:
!!!!!
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4/4/4 ms
Ripping 172.16.1.3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72.16.1.3, timeout is 2 seconds:
.!!!!
Success rate is 80 percent (4/5), round-trip min/avg/max = 4/4/4 ms
R1#
(键入ctrl+shift+6,x,切换回终端服务器)
Term_Server#2
[Resuming connection 2 to R2 ... ]
R2#ping 172.16.1.1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72.16.1.1, timeout is 2 seconds:
.....
R2#sh ip route
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0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
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第2段:加入静态路由并测试连通性
R2#conf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2(config)#ip route 172.16.1.0 255.255.255.0 10.1.1.1
R2(config)#end
R2#sh ip route
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0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
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72.16.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S     172.16.1.0[1/0]via 10.1.0.1
10.0.0.0/24 is subnetted,1subnets
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O
R2#ping 172.16.1.1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72.16.1.1, timeout is 2 seconds:
HW
R2#ping 172.16.1.3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10172.16.1.3, timeout is 2 seconds:
.....
success rate is 0 percent(0/5)
R2#
(键入ctrl+shift+6,x,切换回终端服务器)
Term_Server#3
[Resuming connection 3 to R3 ... ]
R3#conf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3(config)#ip route 10.1.1.0 255.255.255.0 172.16.1.1
R3(config)#^Z
R3#ping 10.1.1.2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0.1.1.2, timeout is 2 seconds:
!!!!!
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4/5/8 ms
R3#
R3#sh ip route
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1, 0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
i - IS-IS, LI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72.16.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C    172.16.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O
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S    10.1.1.0[1/0]via 172.16.1.1
.
R3#
Term_Server#1
[Resuming connection I to R1 ... ]
R1#sh ip route
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0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
i - IS-IS, LI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72.16.0.0/24 is subnetted,1 subnets
C    172.16.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
10.0.0.0/24 is subnetted,1 subnets
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
R1#
(键入ctrl+shift+6, x切换回终端服务器)
Term_Server#2
[Resuming connection 2 to R2 ... ]
R2#sh ip route
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0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
i - IS-IS, LI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S  172.16.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
R2#
(键入ctrl+shift+6, x切换回终端服器)
第3段:使用trace命令
Term_Server#3
[Resuming connection 3 to R3 ... ]
R3#trace 10.1.1.2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Tracing the route to 10.1.1.2
1 172.16.1.14msec 4 msec 4 msec
2 10.1.1.24msec 4 msec*
R3#
(键入ctrl+shift+6, x切换回终端服务器)
第4段:禁用IP路由功能
Term_Server#1
[Resuming connection I to R1 ... ]
R1#conf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1(config)#no ip routing
R1(config)#
R1#sh ip route
Default gateway is not set
Host Gateway Last Use Total Uses Interface
ICMP
R1#
(键入ctrl+shift+6,x切回换回终端服务器)
Term_Server#3
[Resuming connection 3 to R3 ... ]
R3#ping 172.16.1.1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72.16.1.1, timeout is 2 seconds:
.!!!!
Success rate. ia 80 percent (4/5), round-trip min/avg/max=4/5/8ms
R3#ping 10.1.1.1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0.1.1.1, timeout is 2 seconds:
!!!!!
Successrateis 100 percent(5/5>,round-trip min/avg/max=4/4/4ms
R3#ping 10.1.1.2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0.1.1.2, timeout is 2 seconds:
Success rate is 0 percent(0/5)
R3#
(1)配置好各路由器的以太网接口地址后,在R1上用ping命令测试各网段内部的连通性。结果表明,R1到R2、R1到R3在IP层是正常连通的。
(2)接下来转到R2路由器上,在R2上ping172.16.1.1,即R1的E1接口地址,这是跨网段的ping,可以看到,没有ping通。
(3)在R2上执行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其路由表,结果显示只有直接相连的网段10.1.1.0/24在其路由表内,标志为"C",即connected。
(4)在R2上加入1条静态路由:
ip route 172.16.1.0 255.255.255.0 10.1.1.1
这个语句的意思是:从本路由器出发,发往172.16.1.0 0 255.255.255.0网段的数据包,其下一跳点(Next Hop)的地址是10.1.1.1(即R1的E0接口地址)。
(5)在R2上配置好静态路由后,查看其路由表,结果显示刚刚加入的静态路由己经生效了。该路由表项前的"S"表示是静态(static)路由,中括号内的"1/10"表示这条路由的管理距离是1,度量值是0。这两个概念将在后续的实验中多次看到并加以说明。
(6)在R2上再次Ping172.16.1.1,成功;但是Ping与172.16.1.1处于同一个网段的172.16.1.3
(R3)则不成功。
上述结果的解释为:
在R2路由器上配置了到网段172.16.1.0/24的静态路由后,从R2发出的ICMP Echo包可以到达R1和R3路由器。R1路由器路由表内有到10.1.1.0/24网段的路由(直接相连),而R3、路由器则没有相应的路由表项。结果是R1可以发送ICMP Echo Reply包到10.1.1.2,而R3则不能发送ICMP Echo Reply包到1O.1.1.2,原因是没有到10.1.1.0/24网段的路由。
可能有一些喜欢深究问题的读者会问:你凭什么作如此解释,为什么不可以是从R1发出的ICMP包没有到达R3造成的ping不通R3?
我们可以用路由器上的监测结果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R3上发出命令debug ip packet和debug ip icmp,来监测IP包和ICMP包的传输情况,得到的监测结果如下:
03:17:44:IP:s=10.1.1.2(Ethernet0),d=172.16.1.3(Ethernet0),len 100,rcvd3
03:17:44:ECMR echo reply sent,srcl72.16.1.3,dst 10.1.1.2
03:17:44:IP:s=172.16.1.3(local),d=10.1.12,len 100,unroutable
03:17:46:IP:s=10.1.1.2(Ethernet0),d=172.16.1.3(Ethernet0),len 100,rcvd3
03:17:46:ICMR echo reply sent,src 172.16.1.3,dst 10.1.1.2
03:17:46:IP:s=172.16.1.3(local),d=10.1.1.2,len 100,unroutable
以上监测结果表明:R3收到了来自R1的ICMP Echo包,源地址为10.1.1.2,目的地址为172.16.1.3;然后试图发送ICMP Echo reply包到10.1.1.2(R1),但是由于不可路由(即结果中的"unroutable")的原因,此IP包被丢弃,没有从R3路由器的任何接口上送出,从而造成R1不能接收到ICMP的应答包,导致Ping测试失败。
(7)使用trace命令可以显示IP包在传输的过程中的每一个跳点的IP地址,从而查看IP包所经过的整个路径。
(8)路由器的缺省配置是启动IP路由 即可以路由IP包。在第4段中,我们用no ip routing命令关闭了R1路由器的IP路由功能,然后发了3个ping指令,目的地址分别为172.16.1.1、10.1.1.1和10.1.1.2。可以看到前两个Ping是成功的,最后一个则失败。我们有必要记住这一结果,它表明了在禁用IP路由的情况下什么是可达,什么不可达。请注意在Ping指令发出之前用show ip route命令后的显示结果。
(出处:网侠)
带你认清楚路由器的实际带机数量
http://www.pcshow.net 2007-07-06 08:55:55 IT.COM.CN
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宽带路由器市场在近两年成了新的亮点。宽带和窄带比起来,最主要就是个"快"字,所以大家在选购宽带路由器时,非常关心其性能怎么样,通俗来说就是"快不快"。于是很多人提出各种各样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宽带路由器性能很好,很快。但许多证据往往是片面的,等你买回去发现性能不足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本文就从专业角度出发,分析一下最近关于宽带路由器的一个热点问题-带机数量。
通常,我们在厂商介绍的性能参数表上都可以看到标称自己的宽带路由器能带200台PC,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宽带路由器好像与标称的值有很大的差别。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要视具体的网络应用来定,不过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衡量宽带路由器的实际可带机数量。因为每一个网络繁忙程度大不相同,路由器负载程度也不尽相同。
带机数量证据一
说法:"本路由器带机量为200台。""本路由器最大允许带机量为253台。
误区:这种说法不准确。每一个网络繁忙程度大不相同,网吧里所有人都在埋头上网聊天、游戏,而且几乎所有数据都通过路由器WAN口,所以负载很重。但如果是一个企业网,大部分人都在忙着搞设计、写报告、做计划,同一时间只有小部分人在用网络,而且大部分数据都是在企业网内部流动,所以路由器负载很轻。在一个200台PC的企业网性能够用的路由器,放到网吧往往可能连50台PC都带不动。估算一个网络每台PC的平均数据流量也是不能做到精确的。这就象食堂人员做饭,只能估计平均每人吃四两,这一锅四斤大概够10人吃,但很可能有一天大家做了运动,胃口出奇地好,一锅饭只够6个人吃,或者哪一天流行感冒大家胃口普遍不好,再来5个人也够吃。矿工食堂的师傅要估计着平均每人吃六两,而女模特食堂的师傅可能只敢估计着平均每人吃一两。所以,较为客观的说法应该指明这个带机量是针对哪种类型网络的,而且数量是一个根据典型情况估算出来的范围,例如"网吧带机量150~250台(典型值)",这种说法就负责任多了。第二种最大允许带机量的说法是唬人的,它的根据不是路由器的性能,而是DHCP最大可以分配的IP地址数,254个减掉自己用掉的一个就是253个。
用户进阶:带机数量只是一个估算值和经验值,一定要结合网络的实际状况来看待,准确的性能还是要看测试数据,Smartbits测试NAT开启64 Byte小包的LAN-to-WAN Throughput是多少pps(包每秒)。另外这个数据如果是出自大厂家、有信誉厂家之口,一般说法比较严谨,可信度高。如果是出自小厂家、杂牌厂家之口,一般说法比较含糊,可信度差。
带机数量证据二
说法:"此路由器是双WAN口,性能是单WAN口的两倍。""单WAN口带机量100台,双WAN口带机量200台。"
误区:这种说法混淆概念。一个路由器基础硬件和软件确定后,其处理能力或性能就确定了,不会随WAN口数的增减而有较大变化。有一种情况:路由器本身处理能力相对于WAN口出口带宽有富余,如路由器处理能力40M,WAN口出口带宽每线10M,由于受限于出口带宽,单WAN口路由器就只能有10M的吞吐量,双WAN口路由器则能有20M的吞吐量。从这个角度出发似乎网络性能提升了一倍,但这只是你网络配置合不合理的问题,路由器性能始终是40M,没变过。反过来说,如果路由器本身处理能力只有5M,不管是单WAN口还是双WAN口都只可能有5M的吞吐量。举例来说,一个工厂每天能做一万件产品,但只有一辆运货卡车,每天只能运送五千件产品,这时增加一辆运货卡车就很有效果。但如果每天产量只有三千件,也配了两辆运货卡车,就没什么作用,徒增成本。
用户进阶:现在市场上有不同品牌的一些多WAN口路由器在销售,但性能良莠不齐。一个路由器做多WAN口,首先要建立在路由器本身性能要够强的前提上,相对于出口带宽路由器处理能力有富余,如果本身处理能力有限,多WAN口就纯粹是一个摆设。大家在选择多WAN口路由器时,一定要小心考察其性能,有一点可供大家参考:如果路由器采用的是ARM7内核或相当性能处理器,主频小于100M,基本上可以判定其性能不足以做多WAN口。
经过以上的分析,想购买宽带路由器的读者一定清楚了吧!在进行选择宽带路由器产品时,应该具体的考虑自己的应用来进行选择。不过对于家庭用户来说,一般认为宽带路由器能够完全胜任,提供比较高的传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