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都不知道,它会是你体检中的“沉默杀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11:23:24
说起“沉默杀手”丙肝,知道的人很少。但它同大名鼎鼎的乙肝一样,是病毒性肝炎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危害可不小。
9月18日,记者从医科大一附院获悉,由于丙肝少为人知,单位体检不检,也没有疫苗预防,导致目前丙肝患者上升迅速,而丙肝的危害一点也不比乙肝小。目前,作为全国28家“会诊计划”医院之一,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日前启动“会诊计划”,院内发现一例,诊断一例,治疗一例,确保丙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规范治疗,重获健康。
没有疫苗,体检不查 丙肝成“沉默的杀手”
“丙肝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叫非乙非甲型肝炎。”医科大一附院感染科主任罗光汉教授说,之后才确定为丙肝。与慢性乙肝相比,丙肝慢性化更隐蔽,症状更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造成许多患者在出现肝硬化,甚至转变为肝癌时才被发现。一般情况下,丙肝感染者在10~30年后,约10%~30%的患者会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尽管丙肝的患病人数是乙肝患病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到医院就诊的丙肝患者远远不及乙肝患者的三分之一。1993年,全国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丙肝感染率是3.2%,广西的感染率是4.1%。2003年,全国医院报告的丙肝病例是2.1万,2009年医院报告的病例上升到13万。还有一个调查显示,在医院丙肝的漏报率高达52%。
更让人担心的是,目前丙肝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也不是常规体检项目,导致有很多群众感染后也不知道。而丙肝的传播途径和艾滋病、乙肝是一样的,都是血液性传播疾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很多人已经感染了丙肝,但并不知道。
公众不识,医生忽视 人为因素导致就诊率低
丙肝虽然危害大,但该病经过规范化治疗一年,60%至70%的患者可以治愈,有的调查显示治愈率可达70%至80%。罗光汉教授说,和高治愈率相比,丙肝的早期发现和群众知晓率相比很低。
究其原因,一是很多人感染丙肝后,并不发病,症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这两天胃口不好,感到很累,这种症状往往被人所忽视。很多人会想,可能是现在工作压力大引起,过两天症状消失了,会坚定感染者的这种想法。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调查显示,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只有38%,远远低于甲肝的91%和乙肝的 95%。
如果感染者的症状明显,出现厌油、恶心、呕吐等明显的症状,也许会到医院检查。虽然如此,很多医生对丙肝也并不了解,也导致丙肝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据中国肝癌基金会的调查显示,由于医院不同学科对丙肝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80%的丙肝患者没有被告知或指导,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在一项非传染科医生参加的丙肝认知调查中,只有38%的医生会把丙肝抗体筛查作为住院常规检测,在发现丙肝抗体阳性后,仅有56%的医生会请患者到专科就诊或请专科医生会诊。
特别提醒,谨防丙肝 接受创伤性医疗操作有可能感染
根据临床诊疗情况,丙肝也有高危人群。首先是曾经因手术、外伤受血的人,尤其是1993年以前受血的人,应筛查丙肝。原因是在1993年以前,采血时没有丙肝筛查这一项。其次是慢性肾病、血友病等患者,因疾病本身长期输血的人。
共用针具吸毒人员感染丙肝的几率也非常高,也是高危人群。另外,多性伴者、介入性诊疗患者、**、刀伤或粘膜暴露HCV阳性血液的医护人员等,也是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应该及时进行检测,这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基础之一。
特别要提醒的是,上面所说的都是传统的丙肝传染途径。新近发现在没有资质的非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创伤性医疗操作,如扎耳洞、文眉、文身,微小伤口或者皮肤、粘膜破损,如美甲、修脚、针灸等;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剃须刀、牙刷、剪刀等,也是感染丙肝的高危途径。
罗光汉教授称,预防丙肝传播,关键是见血的器具要高温高压消毒。而丙肝的检测实行起来并不困难,对高危人群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就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如果抗体检测呈阳性,再进一步进行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丙肝。
对于女性来说,要知道丙肝可以通过宫内、产时、产后传染给婴儿。已婚想要孩子的女性,在怀孕前最好检查一下,如果感染了丙肝,建议及时治疗,进行标准化治疗一年,治愈后再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