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zha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9:04:56
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斗目标:即要为德国人寻求生存的空间,以欧洲东部国家为代价,将领土扩展到乌拉尔山脉;获得军队和政权;与犹太人展开殊死斗争。
随着权力的增加,希特勒废除了民主。他担任了国家元首,并将权力与总理结合,要求士兵对他本人表示忠诚。最重要的是,他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规定,重新武装了国民保卫队,并改为武装部队。到1936年,德国已拥有30万人的正规军,海军也开始建巡洋舰和潜艇。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重新组建了纳粹德国空军。1935年,克虏伯工厂开始大量生产重武器,同年3月,希特勒重新实行强制性兵役。主要大国和国联对希特勒的行为只有一个选择:通过对德国的军事干涉打败希特勒。但法国和英国被第三帝国的炫耀武力所吓倒,没有表态,美国由于策划了国际日内瓦公约,躲藏到其孤立主义政治背后。此外,1936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时,法国和英国投票赞成对意大利进行制裁,而意大利是惟一可能通过军事手段挫败希特勒的国家。1934年,当纳粹暗杀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时,意大利已经显示出这方面的能力。不幸做出的制裁决定将意大利推向了希特勒的怀抱,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希特勒发动战争时,拥有260万名士兵、3200辆坦克、4000架飞机(其中一半为轰炸机)、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57艘潜艇。
从合并政策到战争爆发
1938—1939
凡尔赛和平条约中有一条禁止将奥地利与德国合并的条款。1937年,希特勒公开对该条约提出挑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国提出挑衅,宣布德国要将欧洲所有讲德语的地区加以合并,首先将德国与奥地利合并。奥地利是元首的家乡,他于1889年4月29日出生在莱茵河畔布劳瑙。当希特勒发表这一消息时,时任奥地利总理的是反对合并的保守党人库尔特·冯·舒施尼格。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召集舒施尼格到位于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别墅贝格霍夫参加会议,他指责舒施尼格在奥—德边境设防。希特勒一拳打在舒施尼格的嘴上,粗暴地命令他熄灭冒烟的烟头,说道:“还从来没有人敢在我面前抽烟。”
舒施尼格感到很沮丧,但也下定决心进行抵抗。他回到维也纳,并于3月13日举行公民投票,他想知道奥地利人民是否真的想要合并。但希特勒不愿出任何偏差。他调动内政部长亚瑟·赛斯—因夸特领导的奥地利纳粹党,挑起了一系列叛乱。赛斯—因夸特迫使奥地利共和国总统威廉·米克拉斯取消了公决制度,并任命他为总理,取代舒施尼格。一经掌权,赛斯—因夸特便请德军进入奥地利领土“平息叛乱”。1938年10月21日黎明时分,德国人入侵奥地利。为安抚墨索里尼,希特勒宣布不会触动布伦纳关边境:讲德语的南蒂罗尔仍由意大利人掌管。入侵初期,德国党卫军逮捕了7.9万名反对希特勒和合并的反对者。两天后,3月14日,希特勒在200万狂热的人群前,胜利进入维也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墨索里尼发一封电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刻。”几天后,奥地利内阁颁布了一道命令,奥地利成为德国东部边境地区的一个省。4月10日,公决投票中,99%的奥地利人投了赞成合并票。4月18日在德国举行了类似的公民投票,取得了相似的结果。库尔特·冯·舒施尼格被捕,关在达豪集中营,直到1945年,他去了美国,成为纽约城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教授。300万讲德语的市民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1937年,希特勒曾许诺该地区与德国合并。1938年4月,德国苏台德党首领科纳德·亨莱因否决了捷克政府的建议,承诺要保护少数德国人的权利。他要求苏台德地区完全自治,德国在此居住者可以有自己的政府。布拉格拒绝了这一请求。柏林的反应十分迅速:希特勒召集军队,并指示军队准备“摧毁捷克斯洛伐克”。9月26日,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给予苏台德自治权,将遭到军事占领。这一时刻应毁掉希特勒,并使其从政治和历史舞台消失,但没有一个国家有胆量作出行动。事实上,英国还秘密推动捷克政府接受苏台德独立的要求。法国因与捷克有协约关系,别无选择,只能下令于1938年9月28日进行全民总动员。此时,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致电墨索里尼,请求他为了和平而进行干预。这时,所有人都知道希特勒已经计划于10月1日发动进攻。墨索里尼毫不迟疑,几个小时后,他决定于第二天在慕尼黑举行最高级首脑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2)
[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连载:世纪战争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1938年9月29日晨,4国主要领导人爱德华·达拉弟,内维尔·张伯伦,贝尼托·墨索里尼和阿道夫·希特勒到达慕尼黑。最高会议于中午举行,于9月30日下午1时结束。除希特勒急切要发动战争外,没有一个人同意发动战争。捷克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被劝说接受德国的要求。作为交换,希特勒承诺不会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并允许80万名捷克人在苏台德居住6个月,决定去留。
捷克要放弃沿德国边境地区的防御工事,甚至签订了“英德友好宣言”。回国时,张伯伦和墨索里尼被当作“和平的拯救者”而受到欢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受到热烈欢迎,几百万人站在布伦纳关口至罗马的铁路沿线,当火车经过时高声欢呼。伦敦的表现则含蓄得多,温斯顿·丘吉尔和安东尼·艾登(英国外交部长,1939年2月20日辞职)与张伯伦保持距离。至于斯大林,鉴于希特勒已向西方让步这一事实(西班牙战争期间已经开始),他明白英国和法国对于希特勒在东部的目标并不存有敌意,因此开始考虑签订一个德苏协议。
当瓜分捷克的危险出现时,世界为此次冲突感到十分紧张。1938年9月30日,世界新闻界宣布捷克是安全的,捷克在希特勒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让步,但领土完整得到了保证。可是10月2日,波兰开始对特斯申地区采取军事行动,并瓜分了那里的23万名居住者。10月7日,斯洛伐克成立了由牧师约瑟夫·蒂索阁下领导的独立政府。10月11日,拉瑟尼亚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另一位牧师沃洛申阁下成为政府首领,二人均由德国“顾问”支持和指导。此时,共和国总统爱德华·贝内斯提出辞呈,由埃米尔·阿查接任总统。接下来,匈牙利提出领土要求。为了防止捷克斯洛伐克遭到军事进攻,阿查同意接受维也纳的裁定(11月2日)。在这一裁定中,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和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划给匈牙利3861平方英里的边境领土、100万人口;剩下由布拉格管理的是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但不是长久管理。1939年3月14日,希特勒将阿查总统召到柏林。当阿查等待召见时,希特勒下令其冲锋队占领了这两个地区,速度之快如闪电,令整个捷克人民十分愤怒。当一切完成后,元首最后同意听取可怜的阿查的意见,并告诉他可以退休了,因为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已经成为德国的“受保护地区”,巴龙·康斯坦丁·冯·纽拉斯已经被任命为“保护者”。
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的这种国际土匪行径唤醒了西部国家的良知。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最后站稳了立场,宣布“绥靖政策”终止。法国受到更大的触动,因其是捷克的盟国,法国宣称波兰是不可侵犯的,是它在东欧的另一个伙伴国。比利时和荷兰加入法国的宣言,英国也承诺如果纳粹再进行入侵,将站在波兰一边进行干预。西欧新闻界一致指责希特勒想要用武力征服世界,把他称为世界头号公敌。
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那是秘密条款,没有向应该了解内容的伙伴国通告。里宾特洛甫本应征求日本和意大利的意见再签署,因为,这两个国家为了反对共产主义而签订的反第三国际条约(反对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观念)与德国有关联。德国和日本于1936年11月签订这一条约,意大利于次年加入。这三个国家还因共同决定退出国联而联系在一起(意大利于1937年12月11日最后一个离开日内瓦),由于这三个国家的背叛,国联遭到彻底的失败。但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之间,他们的政治地位并不总是很明确的。1939年初,德国要求意大利和日本签订三方协议,可以将三个国家在“斯蒂尔协议”中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联盟。日本拒绝了,意大利外交大臣加莱亚佐·齐亚诺坚决反对站在德国一边。但齐亚诺的岳父墨索里尼对他耍了个花招。当齐亚诺和里宾特洛甫于1939年5月6日在米兰会面时,墨索里尼在罗马向新闻界宣布将与德国签订“斯蒂尔协议”。虽然齐亚诺不赞成墨索里尼的做法,他还是被迫于5月22日前往柏林签订这一协议,因此无可改变地将意大利与德国联在了一起。德国没有通知意大利签署了苏德协议,并且违反了反第三国际协议。在反第三国际协议中,签约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做出承诺,要反对苏联—他们当然不会与苏联达成一致意见的。日本人也十分气愤地抨击了德国违反反第三国际协议。1939年8月11日,在萨尔茨堡举行的意大利——德国最高会议上,德国撕去了伪装。齐亚诺问里宾特洛甫:“那么,你想要得到但泽走廊吗?”希特勒的外交部长回答道:“不再需要了。我们想要战争。”
日本政府因在远东扩张,不能指望得到远处德国过多的支持,但由于担心苏联可能会对其产生麻烦,使日本签订了反第三国际协议。在知道德苏之间的秘密协议后,日本也指责该协议。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间,日本政府重新大规模武装部队,发展强大的海军,取得了强有力的地位。1937年7月7日,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没有任何正式宣告。他们取得了节节胜利。入侵部队占领了北平、上海、南京,1938年1月10日占领广州。蒋介石领导的中国政府在与共产党暂时停止内战后,躲到重庆山中,共产党展开了抗日游击战。1938年至1939年间,占领中国北部的日本和苏联在边境不断发生冲突,结果东京不再相信苏联,因为苏联可以从后部打击日本人。
二次世界大战(3)
[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连载:世纪战争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30年代,美国采取新政,解决失业问题。这是1929年股票市场垮台的结果。罗斯福总统的部分经济政策是重新武装这个国家。发展军事和军备产业将吸纳数千万无业人员,有助于重新启动经济。军工厂里装满了武器,从理论意义上讲没有什么用途,因为美国越来越采取政治孤立主义立场。事实上,没有任何事情对美国的完整构成威胁,但由于其“自由”的背景,罗斯福对纳粹德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一直是十分敌对的。对意大利,罗斯福头脑中牢记意大利的移民力量,完全了解许多美籍意大利人的亲法西斯主义倾向,但他从没有过分
估计它的威胁。由于发展军事和军备产业经济政策的实行,几年内,美国军用飞机的产量便翻了一番,海军是世界上力量最强大的。
在远东进行的中日战争,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随后法国、英国支持波兰这一欧洲战争,成为两个“地区”冲突,它们都同样残酷和痛苦。但这最初两个地区的战争发展成了一场注定“所有”的国家都要参与的世界战争。同盟国取得胜利前,实际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难以想象的种种暴行:600多万名犹太人被屠杀,原子弹轰炸了广岛和长崎。
有几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场世界战争扩大得多么令人可怕。英国、法国和荷兰殖民王国,已经不再像从前那么强大,他们都无法反对日本的军事扩张主义,只有美国才能做到。日本为了防止美国采取行动,决定对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阻止性进攻。但日本政府低估了美国人:这场进攻激起了美国要永远摧毁日本的决心。1941年6月21日,希特勒进攻苏联时,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一致命错误决定为德国带来了灾难,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样,在两条战线被摧毁。
德国和日本仅仅是名义上的同盟国,他们从未真正对一致有效的策略感兴趣。另一方面,美国、英国、苏联则在政治及军事最高会议上共同协调计划。美国和英国建立了联合最高指挥部,苏联得到了美国生产的大量武器、飞机、军需品和其他物品。战争变成了一场全面的世界大战:在欧洲、亚洲,在非洲和中东,在印度和南太平洋,在远东和北极海域,包括整个世界,从西部、北部的英国、加拿大,到东南部的澳大利亚。人类遭受的损失是骇人听闻的,仅就军队而言(不包括平民的伤亡和大屠杀),共计850万苏联人、300万德国人、120万日本人、34万法国人、32.5万英国人、30万意大利人和26万美国人死亡。至于平民,估计的数量已经能够说明了:德累斯顿轰炸中10万人死亡,广岛的原子弹轰炸使10.6万人死亡。
1939年3月23日,在给华沙的外交照会中,德国要求归还但泽走廊,这是一条连接波兰和波罗的海,划分东普鲁士和德国其余部分的狭长地带。凡尔赛会议已将其作为通往海洋的必需出口划分给波兰。同时,希特勒还要求重新瓜分但泽,凡尔赛会议将其划分给波兰,它是一个得到国联保护的自由城市。整个世界很快了解但泽走廊会成为希特勒发动新的世界大战的借口。在欧洲,法国主要报纸的编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保卫但泽而死?”——这一问题广泛传开。
从3月23日起,各种事件持续不断。26日,波兰拒绝了德国的要求。第二天,德国断绝与波兰的外交关系。3月31日,波兰得到法国和英国承诺,保证其领土完整。4月27日,英国采取了在其1000多年的历史中从未采用的做法:和平时期的强制兵役制。8月,压力变得无法忍受。随着波兰——德国边境和但泽(几乎所有在那里的居住者都想归属德国)的日益紧张和冲突发生,同前一年苏台德危机时一样,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意大利。8月21日,齐亚诺说服墨索里尼通知希特勒,如果德国进攻波兰,意大利将不支持德国。23日,罗斯福总统向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伊曼纽埃尔三世发出一封短信,请求他进行干预,阻止战争的爆发。第二天,8月24日,教皇皮乌斯二世向所有国家发出呼吁,敦促他们运用理性的力量。
但这一切毫无用处。8月30日夜,纳粹党卫队对位于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发动虚伪进攻。希特勒的部队伪装成波兰士兵,袭击了电台,并无情地杀死了几名员工—他们实际上是政治犯,那天夜里被转到电台充当德国挑衅的牺牲品。第二天,希特勒在电台大肆渲染,要求波兰为此次行为付出严重代价。9月1日,冲锋队入侵波兰。意大利立刻宣布其“不参战”态度,要求搁置斯蒂尔协约。9月3日,法国和英国向德国宣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紧随其后。大不列颠做出最坏的准备,立刻向法国派出15万人组成的特遣部队。9月5日,美国宣布保持中立。
正当由西科尔斯基将军率领的波兰军队同力量超过其千倍的敌人浴血奋战时,9月17日,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地区,俘虏了20万士兵和1万名军官,并在军官们投降后将他们杀害,将尸体埋在卡廷森林墓地。
东部战争几天后结束。德国空军轰炸了华沙,波兰军队只有几支英勇的古老的骑兵队向侵略者发动反击,同在布兹拉河向两个坦克团发动的反击一样,最终大量的马匹和骑兵遭屠杀。战争初期,德国空军就已将波兰空军摧毁在地面。停泊在波罗的海的几艘战舰遭到同样的命运。德国装甲师突破了南部和北部,9月7日已经到达了华沙。9月18日,政府组成人员和里茨·希米格维元帅以及一些幸存者躲到罗马尼亚。27日,华沙失陷。9月30日,西科尔斯基在巴黎成立了波兰流放政府。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4)
[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连载:世纪战争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法国和英国远远地看着他们的同盟者遭屠杀,还来不及组织进攻。4个星期内,波兰共有7万人死亡、13.3万人受伤、7万人被俘。德国1.3万人死亡、3万人受伤。这标志着“闪电战”的诞生:它的代表是容克“斯图卡”,这架飞机在俯冲和轰炸中,座舱底下安装的钢管发出令人恐怖的嗖嗖声,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苏联在波兰东部发动进攻时,德国立即在征服的波兰地区采取了疯狂的统治与摧毁政策
。绅士、牧师、政客、教师、记者和专家被扣押在特制的储藏室内,被除掉。劳动力被送往德国劳动,所得工资相当于德国工人的一半。工厂被没收,交给德国工厂主。在城市里,犹太人居住区被有刺的铁丝网隔离,居住房屋不够时可以增建,所有来自德国、奥地利以及被德国吞并地区的犹太人都被带到这里。新统治者、施虐狂汉斯·弗兰克被从德国派到这里实行“新秩序”。后来,他将企图从居住区逃跑的犹太儿童当做射击靶子。
法国和英国面对波兰闪电般的衰落看起来无能为力,他们的政府似乎没有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德国也没有对这两个国家采取任何行动。三支部队从远处彼此观望:英国在弗兰德;德国人在阿登高原山脚下准备袭击;法国在马其诺防线的防守阵地设置堡垒。这是一场“奇怪的战争”,也是一场“虚假的战争”。但英国和德国在海上互相发动攻击。10月14日,在英国奥克尼群岛(苏格兰北部)的海军基地斯卡帕湾,一艘U式潜艇抵抗了英军的反击,用鱼雷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皇家橡树”号战舰。12月16日,在位于里奥·德·拉·普拉塔河口的蒙得维的亚,德国战舰“格拉夫·施佩上将”号不敌英国巡洋舰,匆匆逃走。这只战舰是以德国将军名字命名的,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南大西洋取得了成功。
1937年底,在作战部长安德烈·马其诺的监督指导下,法国东部建立了庞大的堡垒,该堡垒以他的名字命名,法国在建成此堡垒后感到很安全。这些坚不可摧的堡垒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成的,由装甲钢板加固,可抵御任何炮兵进攻或大炮轰击,设有通风系统,有特制的过滤器,可消除毒气的影响。这些堡垒位于法国与德国和卢森堡交界处,彼此间有地下通道,配有大量的仓库和制造炮弹的兵工厂。马其诺防线没有延长到比利时边境,因为法国不希望那一地区受到威胁,但这个地区是古德里安装甲师进入法国之路。
在7个月的时间里,全世界在期待着某些事件的发生。确实有事件发生,但不是在备受关注的东线。1940年4月初,希特勒预测到英国企图抢先登陆挪威,提出支持正在遭到苏联进攻的芬兰。
如果斯堪的纳维亚被同盟国所控制,将对德国是个严重的威胁。冯·法尔肯霍斯特立刻制订了侵略计划。1940年4月7日,德国进攻了挪威的港口和机场,参战的有20万人组成的德国军队、100辆坦克、1000架飞机和全部舰队。挪威军队的抵抗遭到残酷镇压。到4月9日——进攻仅两天后——德国冲锋队控制了从奥斯陆到特隆赫姆、伯根和纳尔维克的全部地区。
德国的成功进攻对英国来说是正式的挑战。挪威海岸距斯卡帕湾仅310英里,英国方面经细致侦察确定能够截获德国舰队,于是对此作出快速反应:对特隆赫姆和纳尔维克港发动海上进攻。10架德国战机被击落,而英国只有两架被击落。但此次大量步兵登陆海岸的进攻被击退。
1940年6月9日,挪威投降,国王哈康七世逃往伦敦。亲纳粹代表维德昆·吉斯林成立了政府,宣布挪威为德国盟国(这导致吉斯林在战争结束后被处死)。希特勒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不得不面对挪威军队的长期攻击和不断骚扰。挪威军队虽撤退到山区,但仍对国王保持忠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二次闪电战造成3692名德国人死亡,3734名英国人和挪威人死亡,而德国还有四分之一的舰只被击沉。因需要控制住挪威,希特勒不得不将大量部队驻扎在挪威的广大地区。
1940年4月9日,对挪威进攻后仅2天,第三次闪电战开始了:进攻丹麦—“魏泽行动”。这次行动更加迅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中午时分,德国人便进入了哥本哈根。广播电台播报了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宣布丹麦保持中立立场,并将丹麦“置于德国保护下”的消息。
德国对挪威和丹麦进攻的胜利无疑是辉煌的,但也带来富有挑战性的后果。在美国,罗斯福加速其重新武装的步伐,大量制造飞机;在伦敦,张伯伦政府垮台,温斯顿·丘吉尔于5月10日入主唐宁街10号。
对法国发动的闪电战
1940
第二次世界大战伊始,德军最高指挥官便以曼斯坦计划取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制订的已过时的施利芬计划。这一新计划规定,万一德国遭到法国进攻德国将迅速征服比利时和荷兰。然后德国可以通过阿登侵入法国。由于缺少道路,法国将阿登看作是阻挡坦克和其他机动车的天然屏障。根据曼斯坦计划,一旦进攻力量进入法国,德军便可以沿比利时边境,向北将佛兰德斯的英国特遣部队与法国其他地区的英军阻断。此时,应该到达荷兰和比利时的德国大部队将从后部——北部对英军发动猛攻。1940年5月10日,一切正是按这一计划发生的,德国对荷兰发动进攻。大量的伞兵潮水般从侧翼包围了遍布荷兰的运河及水路。不幸的是,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和平状态的荷兰全国军队,将这些水路看成防御工事。5月13日,王后威廉明娜逃往英格兰,5月14日,鹿特丹被德国空军夷为平地(1000多人死亡,2.5万座房屋被摧毁),5月15日,荷兰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5)
连载:世纪战争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德国在同一天还发动了对比利时的进攻。85名德国工兵乘滑翔机从空中扫射,占领了埃本—埃尔马,1000名守卫者随时准备抵御坦克的进攻。此外,德国袭击者还装扮成比利时士兵,占领了主要桥梁。5月28日,国王利奥波德命令比利时军队向德军投降。
5月12日,对比利时发动进攻两天后,古德里安将军开始派出装甲工兵,为其坦克开路,试图越过“不可逾越的”阿登。德国装甲师以闪电般的速度到达英吉利海峡,以铁钳之
势控制住英国特遣部队,以及驻扎在沿比利时边境至安特卫普的佛兰德斯的法军。对这些同盟国来说,他们在南部和北部(从被德国占领的荷兰)遭到德国坦克的攻击,惟一的出路就是经由敦刻尔克从海上逃跑。1940年5月28日至6月5日,丘吉尔的新政府动用了2200只船,包括从巡洋舰到渔船的所有船只。如同《圣经》中的出埃及一样,当德国战斗机轰炸海滩时,这些船只将34万名法国和英国战士运过英吉利海峡,到达安全地带。德国缴获了2500门大炮,1.1万架机关枪,6.4万辆坦克、卡车和装甲车,俘虏了125万人,其中有50万名法国人,45万名比利时人,25万名荷兰人,5万名英国人。6月5日,德国占领敦刻尔克,尸体、卡车和摩托车的残骸遍布海滩。
对法国和英国而言,敦刻尔克一战是个沉重的打击。法国由马克西姆·韦甘德将军替代了总参谋长莫里斯·加默兰。韦甘德将军发誓要保卫索姆河和马恩河,法国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产生的奇迹能够重演,巴黎能够被拯救。但法国前线已经被击溃,成了一盘散沙。1940年6月14日,德军从凯旋门进入巴黎。19日法国西北端的布雷斯特被攻占,位于市中心的莱昂斯于20日被占领。此时法国作为一个武装力量的概念已不复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雄菲利蒲·贝当将军于6月16日被任命为总理,取代了曾经宣称要抵抗至死的保罗·雷诺。贝当将政府迁至维希,并于6月22日在贡比涅签订了停战协定。1918年11月11日,正是在同一辆铁路客车上——该车现已经变成博物馆——德国被迫签字投降。希特勒手持骑手短鞭,以胜利者的姿态,小心翼翼走到客车前。德·戈勒将军从敦刻尔克逃到伦敦的安全地点后,起义反对政府的决定,宣布成立自由法国,继续与德国人战斗。
在贡比涅,德国没有提出过多企图。德国夺回了阿尔萨斯—洛林,吞并了卢森堡。法国被分成两部分:北部由德国军队占领;南部首都所在地维希正式宣布独立,但条件是必须成为德国的合作伙伴。英国对贝当投降的反应出人意料:7月3日,在命令法国船只集中在凯比尔港外的阿尔及利亚水域后,英国皇家海军向昨天还是他们的同盟军开炮,杀死1500人。人们认为,为了流血复仇,维希会向英国宣战,但维希没有做出反应。对法国来说,失败意味着苦难时刻的到来。
战争中的意大利
1940
1940年3月10日,希特勒派里宾特洛甫前往罗马,敦促意大利参战。但墨索里尼仍在犹豫:部队还没有做好准备。希特勒与墨索里尼于3月18日在布伦纳口会面。希特勒坚持认为:冯·曼斯坦计划将要执行,意大利从海上和阿尔卑斯关口进攻法国,将会分散法国抵御古德里安装甲部队的力量。在此期间,墨索里尼还接到罗斯福总统和法国总理保罗·雷诺(取代了反法西斯主义者爱德华·达拉弟)关于让让意大利置身事外的请求。
丘吉尔是与墨索里尼长期以来一直与其保持友好关系的惟一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早些时候,丘吉尔曾公开赞扬这位意大利独裁者,认为他是“欧洲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保卫者”,并成为他的报纸《意大利人民》日报的特约撰稿人。但丘吉尔5月10日搬入唐宁街10号后却玩起了奇怪的把戏,这与两国之间从未公开的神秘通信有关。实际上,1945年4月28日,纳粹首领在科莫湖被枪决后,这些联系信函归还了丘吉尔,并消失了。历史学家们怀疑,丘吉尔在信中可能敦促墨索里尼参战,以减轻希特勒的压力,并劝说希特勒在法国不可逆转其失败命运时,不要继续与英国作对。基于这一点,墨索里尼会敦促德国对丘吉尔和墨索里尼的共同敌人苏联发动进攻。关于这些信件,还有一个不太确定的说法:在信中,丘吉尔承诺不会对意大利领土、科西嘉以及在法国的尼斯和莎沃伊省发动进攻,以此作为对意大利保持中立立场的交换条件。这种说法似乎不合乎情理,因为法国极力想使意大利不参战,并明确向齐亚诺表示,如果意大利不参战,法国愿意将科西嘉和突尼斯割让给意大利,以此为奖赏。实际上,5月30日,墨索里尼向希特勒宣布了他将参战,并站在希特勒一方的决定。6月10日,正式通知法国和英国大使:意大利参战。
意大利在阿尔卑斯前线的战斗规模很小,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而且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阻止了意大利军队的前进。6月14日,法国和英国战舰轰击了热那亚。20日,意大利士兵进攻蓝色海岸并占领了芒通。但此时,法国已接近垮台,于6月24日同罗马签订了停战协议。墨索里尼要求不多:他要求并得到了通往东非吉布提港口的通道——这个要求似乎证明了人们对他和丘吉尔之间有秘密协议的说法,也说明了墨索里尼不愿对法国发动进攻的想法。这次短暂的战役使意大利1300人死亡或失踪,3000人受伤,2000人被困在阿尔卑斯山脉。正如齐亚诺在日记中所写,墨索里尼曾宣布他需要用“1000人的生命来祭祀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6)
[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连载:世纪战争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不列颠之战
1940
轻而易举征服法国后,希特勒将其注意力投向了所憎恨的英国,并计划立刻入侵该岛国。海狮行动中,德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登陆行动,从西部的布里斯托登陆从德文—康沃尔群
岛登陆,沿英吉利海峡海岸和泰晤士河口东北部登陆。当德国A军团的六个师登陆英国时,伞兵团将要对主要机场发动进攻。
准备阶段包括1940年8月5日发动的空军总进攻,但由于天气恶劣,被推迟到8月15日。指挥空中战役的是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元帅,他曾向元首保证要给英国“致命一击”,为此他向空中投入了1300架轰炸机、900架战斗机。8月15日,当丘吉尔通过无线电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英国人民“要用鲜血、劳动、泪水和汗水保卫英国”时,“鹰之日”行动开始了。德国派出的轰炸机欲击毁英国飞机,炸毁英国城市,泯灭人们的士气,却出乎意料地遇到了阻碍。这个阻碍就是“超声波”。通过这种高级秘密解码机提供的信息,英国皇家空军指挥官、空军元帅休·道丁能够辨别德国轰炸机的路线。然后,英国战斗机发起进攻,成功地歼灭了德国轰炸机。其后,戈林增加了轰炸机护卫,派出了大量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和飓风式战斗机虽然没有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速度快,但更容易操纵,因而取得了大部分战斗的胜利。这一阶段产生了空战英雄,如英国的彼得·汤森和德国的阿道夫·加朗。但空战的胜利并不完全由飞行员的技术和勇敢所决定,还有科技因素。英国有“超声波”装置,还有雷达,可以辨别出远处的敌机目标,即使当云彩遮住地面哨所视线时,雷达也能将飞机探测出来。经常是德国飞行员还没有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便被防空高炮击中,十几架飞机被击落,飞行员被俘虏。英国被击落的飞行员常常乘降落伞着陆,然后返回战斗。这是英国取得不列颠之战胜利的主要因素。戈林曾在西班牙首先试验了轰炸对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但这次他们的估计是错误的:德国空军的轰炸只能增加人们坚决抵抗、战斗到底的决心。
9月6日,根据海狮行动计划,168架战斗机、419艘拖船、1910艘载满士兵和坦克的驳船集中到被德国控制的法国、比利时和荷兰港口,准备开往英国海岸。9月7日,德国空军对伦敦实施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轰炸。但希特勒却在犹豫,没有发出开船的命令。9月17日,他推迟了海狮行动计划的执行。据说,在不列颠之战开始时,德国损失195架飞机令希特勒对入侵结果感到悲观。但希特勒对这一决定的真正用意仍然是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也许德国间谍向元首作出的关于英国人民的勇敢和耐力的报道,是元首作出决定的主要原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德国的轰炸加强了英国誓死战斗的决心,地方军便说明了这一点。地方军是一支志愿部队,在几个星期内便招募了100万,年龄从17岁至65岁。由于缺少武器,许多人便使用步枪、猎枪、干草叉和棍棒训练。到处都有战斗团,他们在田地里训练如何在德军登陆时将他们擒获。汽车的残骸被留在地里,防止德国飞机迫降。国王乔治六世用手枪在伯明翰宫花园里练习射击的场面被拍成照片,制成新闻片。德国轰炸期间,王后和她的女儿们住在伦敦,这是和人民在一起的一种表现。商店挂上“正常营业”的标牌。但无论如何,炸弹炸死了数千人,伦敦开始布满了瓦砾。下议院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毁,上议院以非常爱国的姿态,请下议院成员使用自己的工作室。空袭将伦敦8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夷为平地。
丘吉尔在圣詹姆斯公园附近的白厅内阁办公室(内阁战斗指挥部)的地下室指挥作战。虽然面对指挥作战的压力,丘吉尔还是前往伦敦的每一个区和每一座被轰炸的城市,总是嘴里叼着烟,头戴圆顶高帽,镇定自若,他是英国人永不妥协的代表。德国已经放弃海狮行动,但继续轰炸英国。英国发起反击。1940年11月13日,在得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到达柏林对希特勒进行官方访问后,丘吉尔向柏林发动前所未有的空中进攻。几万座房屋被夷为平地,几千人死亡。莫洛托夫被迫逃到防空洞,当他出来时,见到周围一片荒凉、废墟和尸体。希特勒愤怒得失去了理性,第二天,下令进行“惩罚性报复”。考文垂被选中。该城是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历史名城,距伦敦北120英里,那里有很多金属加工厂。500架德国飞机扑向考文垂,投下了590吨炸药。城中心的大教堂、工厂和房屋全部被毁。11月19日,德国对主要工业中心伯明翰发动类似的进攻,800人死亡,2000人受伤。12月17日,英国皇家空军发起反击,摧毁了不来梅、杜塞尔多夫和曼海姆。骇人听闻的灾难性战争开始了。轰炸炸毁了德国的许多城市。德国空军不停地进行报复,而且频率在不断增加。12月29日,向伦敦投下了17220吨炸弹,包括7万颗燃烧弹。但希特勒没有赢得不列颠之战。从行动开始以来,德国损失了1733架飞机,英国损失了915架。丘吉尔在他的一次著名演说中,赞扬了皇家空军“在人类战争中,从未有过如此少量的投入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7)
[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连载:世纪战争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海上战争
1939—1944
二战爆发初期,英国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行动计划,立刻对德国实行了海上封锁,对此德国恢复了“海盗战”,使用了U式潜艇。因此,1939年末开始的海上战争似乎是19
14—1918年战争的继续。
1939年9月3日,海军上将邓尼茨的现代U式潜艇击沉了英国从利物浦开往纽约的“雅典娜”号客轮,船上载有1300名乘客,其中112人包括28名美国人被淹死——这是1914年德国击沉“卢西坦尼亚”号船悲剧的重演。9月17日,皇家海军“勇气”号航空母舰被击沉。10月14日,U47潜艇在传奇人物、海军上校普里恩的指挥下入侵英国斯卡帕湾海军基地,击沉“皇家橡树”号航空母舰。
德国在大西洋部署了100多艘U式潜艇,几个月内,便击沉123只船,总载重量相当于380万吨。在进攻中,U艇艇长们使用了所谓的“狼群”方案:如果一艘U式潜艇发现载有美国提供的物资、开往英国海岸的美国护卫舰后,便跟踪数日,同时传出消息,等待“狼群”的到来。当其他潜艇到来后,便发动进攻。这种进攻在夜间进行,潜水艇可以潜到水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地发射鱼雷。这种攻击最成功的例子是1943年3月中旬,23只U式潜艇进攻了美国护卫舰“HX229”。但是,在战争开始几年后,由于雷达和深海探测器(回声测深器、声呐、水下测音器)的广泛使用,使同盟国能够将许多U式潜艇击沉。邓尼茨越来越感到数千水兵在海底窒息而死,他是负有责任的,于是1943年5月24日,他向元首请求暂停对大西洋护卫舰的进攻。他的另一个提议是派一艘潜艇驶到哈得逊河,将意大利第十反潜潜水快艇突击队运送到那里登陆,对纽约发动进攻,但这一计划根本没有实现。
这里可以提一下意大利在大西洋的潜水艇。这些潜水艇从意大利占领的波尔多附近的贝坦森驶出。“巴尔巴里格”、“卡佩利尼”和“马拉斯皮纳”号潜水艇在格罗西、托达欧和莱奥尼的指挥下,因抢救了那些被他们击沉的幸存者,而获得称赞。如果可以用“好”和“坏”来评价潜水艇,那么毫无疑问,贝坦森的意大利人应当属于“好”的一类。从1943年5月至1945年5月9日(德国投降日),德国仅在对英国和美国海岸的行动中便损失了151艘潜水艇。后来的总数十分巨大:战争结束时,德国共有630艘潜水艇被击沉,215艘失踪。在3.9万名潜水艇水兵中,只有6000人幸存下来。最后,三个轴心国共有1038艘潜水艇沉入海底,同盟国共有263艘。
在进行U式潜艇“海盗战”的同时,德国盟军在大西洋制造了另外一种“海盗”船。这些装满武器的船只伪装成无伤害的商船,悬挂着中立国的国旗,船员们穿着假军装欺骗敌方观察者。实际上,这些船只装满了大炮、水雷、鱼雷,甚至还有机动鱼雷藏在船舱中。例如“企鹅”号和“大西洋”号可以伪装成商船、客船或油轮。这些船共击沉50艘敌船。许多其他属于交战国的商船并不如此复杂,它们要冒着风险在交战海域航行。德国海军的另一个特点是“袖珍式战舰”,这些舰只速度快,极易操纵。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国”号和“格拉夫·施佩上将”号。施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雄。1918年12月8日,他乘船逃往马尔纳维斯,而没有向英国人投降。“格拉夫·施佩上将”号只有短暂的战斗生涯。1939年12月17日,该舰被英国舰队包围后,因没有弹药,舰长将舰遗弃在蒙得维的亚湾。“谢尔号”同幸存下来的“德国”号,现重新命名为“吕乘欧”号舰一同下海。也是在大西洋,巡洋舰“沙恩赫斯特”和“格奈瑟瑙”号(以击败拿破仑取得胜利的将军命名)在一系列海战中击沉22艘同盟国船只。也许最具有戏剧性、最引人注目的插曲是对“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追击。“俾斯麦”号在重型巡洋舰“奥伊根王子”号的护卫下,一直对大西洋构成威胁。“俾斯麦”号自1939年8月24日起投入使用,长813英尺,有104门炮、240名水手。包括16岁至19岁的实习生。这艘舰载有6架侦察机,每小时可航行29海里。惟一能与“俾斯麦”号较量的舰只是英国战船皇家海军“乔治国王五世”号。该船长744英尺,载74门大炮、4架飞机,最快时速为27海里。1941年5月8日,“俾斯麦”号在恩斯特·林德曼上校率领下,再次由巡洋舰“奥伊根王子”号和其他小船护卫,离开波兰格迪尼亚。这支舰队驶向大西洋。一支强大的英国舰队(皇家海军战舰“乔治国王五世”和“威尔士王子”号、航空母舰“胜利者”号,4艘巡洋舰,17只小船)离开斯卡帕湾,要追击并击沉“俾斯麦”号。双方首次于5月24日在格陵兰岛外相遇,结果英国一艘巡洋舰被击沉。“俾斯麦”号全速前进,企图甩掉追击,但“胜利”号上的鱼雷轰炸机一架接一架向它突击,不给它以喘息的机会。“俾斯麦”号严重受伤,速度减慢,很快,所有追击舰只蜂拥而上。1941年5月27日,在一片大海中,这艘著名的德国战舰沉入水中。
大西洋战结束时,共有1700艘船被击沉,包括各国商船和战舰。在地中海这个棋盘上,战争第一阶段主要由意大利与英国进行海战。德国对此不屑一顾,因为德国正在组织海狮行动。另一方面,意大利在地中海的海军首屈一指。意大利舰队在法西斯主义支持下不断壮大,有两个主要基地:在北部半岛的拉斯佩齐亚,在南部的塔兰托。英国在亚历山大(埃及)、直布罗陀和马耳他有海军基地。即使外行在观看地中海地图时也会发现,如果意大利要取胜,应首先根除位于地中海中部、距意大利海岸仅60英里的马耳他存在的隐患:因为它对意大利半岛是个永久性威胁。但无论如何,征服马耳他群岛在意大利作战计划中却没有经过同意——因为英国海军部已将马耳他建成装备齐全的堡垒,有雷达设施支持的对意大利发动空中进攻的中心,还有为在北非作战部队提供援救物资的仓库。意大利在北非的悲剧性命运很快便证明这一疏忽是错误的。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纳粹党统治下的欧洲
1940—1944
德国的“新秩序”控制了法国、挪威、丹麦、比利时和荷兰。为了创造一个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德国想灭绝犹太人,使人口“雅利安化”。国内支持纳粹的分子—通敌者—同侵略者合作,有时出于自身利益,但更多是缘于意识形态。其中很多人在政府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吉斯林在挪威,莱昂·德格雷勒在比利时,厄·特宁根在荷兰均有职位。在法国维希,已辞职的贝当、皮埃尔·拉瓦尔(战后被枪毙),以及后来的保罗·达朗上校(1942年,在阿尔及利亚被杀)都曾先后担任政府首领。由于地方警察服从于盖世太保,因此,由维希管理的法国各部门没有为反纳粹的政治难民提供庇护。这些难民只好逃到英国或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
在纳粹统治下的西欧的生活条件与柏林的傀儡们治理的东欧别无两样,他们是:霍尔蒂上校治理的匈牙利,蒙西纳·蒂索治理的斯洛伐克,安特·帕韦利奇和他的乌斯达莎(民族法西斯主义者)治理的克罗地亚。对犹太人的迫害在法国南部以外的各地展开,只有在那里,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禁止对犹太人采取任何行动。
在荷兰,安东·米塞特的纳粹运动与帝国特使赛斯·因夸特联合,将全国14万名犹太人中的10.4万人驱逐到临时防御营地,其中包括安尼·弗兰克和他的农会。但荷兰爆发了激烈的抵抗运动。抵抗运动成员截击了德国和当地纳粹分子,并保护了在德国的30万名工人免于重体力劳动。比利时虽然也爆发了抵抗运动,但沃伦地区的很多人非常支持德国,组建了党卫军,赴苏联作战。
在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被迫同意柏林赏识的政客埃里克·斯卡韦纽斯任总理。但在这里,地下抵抗运动成员也在暗中进行破坏行动,并设法救出了将被驱逐出境的犹太人。国王在其外衣上钉上了大卫星章,以示对犹太人遭到迫害的抗议。在挪威,抵抗者采取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如捣毁留坎重水工厂。这一行动阻止了德国意欲制造原子弹的企图。
法国的表现与此是鲜明的对照,而且最富戏剧性的冲突。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发表广播讲话,号召民众组织起来进行抵抗,但人们对此没有反应,相反却出现了很多公开支持德国的人,包括纳粹的思想家皮埃尔·迪罗·拉·罗赫利(后来自杀),批评家罗伯特·布拉西拉赫(1945年被执行枪决),作家塞利娜(幸存下来)。那些不服从莫斯科的共产党人,于1941年6月21日后同抵抗者站在一起,并立刻寻求接管抵抗运动。法国地下运动组织者、自由法国力量领袖、沙特尔前首长让·穆兰曾创立了全国抵抗委员会。他忠实地执行戴高乐的指示,禁止恐怖行动,因为德国会因此对平民加以报复。
很快,维希连表面上的政权独立也失去了。1942年11月11日,德国剥夺了维希政府的权力,因为政府没有配合对摩洛哥海岸的军事入侵行动,从那时起,德国占领了整个法国,不包括南端以及意大利管辖的海岸地区。意大利占领了科西嘉,意大利—德国海军占领了突尼斯。\
纳粹党统治下的欧洲
1940—1944
德国的“新秩序”控制了法国、挪威、丹麦、比利时和荷兰。为了创造一个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德国想灭绝犹太人,使人口“雅利安化”。国内支持纳粹的分子—通敌者—同侵略者合作,有时出于自身利益,但更多是缘于意识形态。其中很多人在政府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吉斯林在挪威,莱昂·德格雷勒在比利时,厄·特宁根在荷兰均有职位。在法国维希,已辞职的贝当、皮埃尔·拉瓦尔(战后被枪毙),以及后来的保罗·达朗上校(1942年,在阿尔及利亚被杀)都曾先后担任政府首领。由于地方警察服从于盖世太保,因此,由维希管理的法国各部门没有为反纳粹的政治难民提供庇护。这些难民只好逃到英国或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
在纳粹统治下的西欧的生活条件与柏林的傀儡们治理的东欧别无两样,他们是:霍尔蒂上校治理的匈牙利,蒙西纳·蒂索治理的斯洛伐克,安特·帕韦利奇和他的乌斯达莎(民族法西斯主义者)治理的克罗地亚。对犹太人的迫害在法国南部以外的各地展开,只有在那里,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禁止对犹太人采取任何行动。
在荷兰,安东·米塞特的纳粹运动与帝国特使赛斯·因夸特联合,将全国14万名犹太人中的10.4万人驱逐到临时防御营地,其中包括安尼·弗兰克和他的农会。但荷兰爆发了激烈的抵抗运动。抵抗运动成员截击了德国和当地纳粹分子,并保护了在德国的30万名工人免于重体力劳动。比利时虽然也爆发了抵抗运动,但沃伦地区的很多人非常支持德国,组建了党卫军,赴苏联作战。
在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被迫同意柏林赏识的政客埃里克·斯卡韦纽斯任总理。但在这里,地下抵抗运动成员也在暗中进行破坏行动,并设法救出了将被驱逐出境的犹太人。国王在其外衣上钉上了大卫星章,以示对犹太人遭到迫害的抗议。在挪威,抵抗者采取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如捣毁留坎重水工厂。这一行动阻止了德国意欲制造原子弹的企图。
法国的表现与此是鲜明的对照,而且最富戏剧性的冲突。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发表广播讲话,号召民众组织起来进行抵抗,但人们对此没有反应,相反却出现了很多公开支持德国的人,包括纳粹的思想家皮埃尔·迪罗·拉·罗赫利(后来自杀),批评家罗伯特·布拉西拉赫(1945年被执行枪决),作家塞利娜(幸存下来)。那些不服从莫斯科的共产党人,于1941年6月21日后同抵抗者站在一起,并立刻寻求接管抵抗运动。法国地下运动组织者、自由法国力量领袖、沙特尔前首长让·穆兰曾创立了全国抵抗委员会。他忠实地执行戴高乐的指示,禁止恐怖行动,因为德国会因此对平民加以报复。
很快,维希连表面上的政权独立也失去了。1942年11月11日,德国剥夺了维希政府的权力,因为政府没有配合对摩洛哥海岸的军事入侵行动,从那时起,德国占领了整个法国,不包括南端以及意大利管辖的海岸地区。意大利占领了科西嘉,意大利—德国海军占领了突尼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9)
[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连载:世纪战争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随后,英国扭转了失败的局面。到1941年2月,英国已经将意大利人赶出边境,占领了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并进军意属埃塞俄比亚王国的首府亚的斯亚贝巴。意大利经过连续两个月的抵抗,在克伦一战后,亚的斯亚贝巴于4月5日投降。5月18日,奥斯塔大公撤退,但抵抗仍在继续。最后在安巴—阿拉吉结束。奥斯塔向英国投降,其爵位和名誉都没有被剥夺。几个月后,他因突发疾病死亡。几支意大利分遣队仍在贡达尔抵抗到11月28日。5月5日,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回到古老的首都。正是5年前的这一天,
塞拉西不得不放弃亚的斯亚贝巴,到英格兰寻求庇护。
如果说东非的冲突是血腥的,那么北非的战斗则是野蛮的:英国和意大利在这里进行了艰苦的战争。在这里,第三帝国著名指挥官埃尔文·隆美尔率领的德军有1000多人丧命。
在这场博弈中,意大利在北非走出了第一步。1940年9月,意大利从利比亚向埃及进军,目的是要占领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鲁道夫·格拉齐尼亚的第十集团军到达西迪—埃尔—巴拉尼,因遭遇到韦维尔将军率领的英国军队的阻击,被迫在那里停止。战斗于12月9日打响,这是一系列无休止战争的第一场。双方都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英雄行为,最终意大利失败,3.8万名士兵留在西迪—埃尔—巴拉尼被敌人俘获,另有2.5万人在布拉迪亚被俘。对格拉齐尼亚将军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冬天:1941年2月末,拜尔盖失陷。英军的前进至苏尔特停了下来,因为德国在希腊的胜利迫使韦维尔将兵力从沙漠转到比雷埃夫斯。12月18日,英军继续前进,由第八集团军发起新的进攻,这一次由克劳德·奥金莱克爵士率领。几场沙漠战后,英军占领了图卜鲁格和班加西。最终英国有1.77万人死亡,意大利有2万人死亡,德国有1.3万人死亡。轴心国于1942年1月21日发动反击,重新夺回班加西、埃戈扎拉和图卜鲁格,德国俘虏了2.5万人。轴心国向埃及的进攻似乎势不可当。6月28日,墨索里尼到达图卜鲁格,如法西斯政府为他最新画的像一样,他身骑白马,准备进入亚历山大港。但奥金莱克在离亚历山大不足63英里的埃尔—阿拉姆设立了最后一道防线。在这里,双方展开了非洲战役中最残酷的战斗,持续了8月份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英国第八集团军的顽强,隆美尔非洲兵团的好斗,法国“闪电师”的牺牲都值得纪念。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是学生志愿者,他们投身坦克车下,用磁化“吸血鬼”定时炸弹引爆坦克,献出他们的生命。
1942年10月23日,在伯纳德·蒙哥马利爵士的率领下,英国人在埃尔—阿拉姆发起最后进攻,其军事力量具有毁灭性:将空中完全控制,并以1100辆坦克对付敌人的500辆坦克。这支机械化步兵的前进得到图卜鲁格和马特鲁港已登陆部队的支持。11月20日,意大利再次失去拜尔盖,这一次是永远的失去了。
1942年11月7日,同盟国部队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向隆美尔率领的意大利—德国军队发动进攻。这就是由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未来的同盟部队最高指挥指挥的“火炬行动”。这一天,法国军队获得新生: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经胜利,但目前因内部的长期争斗而失败、分裂。戴高乐将军同艾森豪威尔一起,率领法国士兵登陆,这些士兵在英国已经卧薪尝胆了两年,等待着重新唤回荣誉和尊严这一天的到来。这次登陆对法国来说应当是重新建立民族统一的机会,但忠实于维希政府的法国部队却进行抵抗:他们在卡萨布兰卡、阿尔及尔和奥兰向登陆部队开火。法国驻北非军官和政府部队与美国人没有矛盾,但他们憎恨英国人,不会忘记同胞们在凯比尔港遭到的命运。这次对法国舰队的进攻旨在防止舰只在1940年法国失败、法德两国在贡比涅签订停战协议后被高级军官出卖。自然,区区法国维希政府的部队无法阻止登陆。11月8日,法兰西斯·达朗上校代表贝当元帅签订了停战协议。经艾森豪威尔同意,达朗成为法国维希政府在北非的首长。但12月24日,他却被神秘谋杀(被维希政府的忠实者杀害,或由于他在同英国打交道时难以对付而被英国特工人员杀害)。亨利·法诺雷·吉罗将军接替了他,被任命为法国驻非洲最高长官。
希特勒对法国在非洲的“背叛”很快采取了报复行动。12月10日,一支德国部队入侵法国南部,使维希政府彻底名声扫地,并迫使法国官员只能在第三帝国和抵抗组织中选择其一。多数人选择了第二条路,离开法国经西班牙,去北非加入新法国部队。与此同时,12月26日,停泊在土伦的法国舰队在德国的攻击下,将舰只沉没而绝不投降。
轴心国部队决定登陆突尼斯,前去帮助非洲团队(现在利比亚面临失败),阻止英法美向拜尔盖前进,以及阻止英军从东南方向挺进,这将面临着同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同盟部队交战。因此轴心国部队(意大利两个师,德国三个师)将在两条战线战斗。这支部队由乔瓦尼·梅斯指挥,共25万人,与英国的第一、第八集团军(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率领)和美国第五集团军展开战斗。美国第五集团军,除了摩洛哥志愿兵外,还有法国将军勒克莱尔、克尔兹、马昂尼率领的法国战斗队,最重要的是,还有巴顿将军的“金刚石钻机”坦克部队,后来,这支部队在西西里、诺曼底和中欧作战中取得了巨大胜利。当蒙哥马利率英军从利比亚压上来时,法国和美国军队已准备好从西部发动进攻。同盟国的装备是坚不可摧的:第八集团军便有12万辆战车,有24吨位的拖车,还有吉普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10)
[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连载:世纪战争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3月16日,蒙哥马利沿马雷斯防线,以620辆谢尔曼坦克对意大利留在“中心”地区的94辆坦克发动进攻。意大利抵抗了15天。4月7日至10日,意大利—德国部队开始沿乔蒂斯—阿卡瑞特Chotts Akarit防线撤退,随后,沿昂菲达维尔Enfidaville防线再次撤退。4月10日,蒙哥马利占领了斯法克斯和凯鲁万。亚历山大将军继续进攻,于5月6日凌晨3点以800辆坦克、500门大炮发动进攻。5月7日,轴心国全面失败:英国占领了突尼斯,美国占领比塞大,冯·阿尼姆(隆美尔的替
代者)于圣马丽—杜—锡特被印度第四师俘虏,非洲军团向美国人投降,装甲师被消灭。5月3日,意大利第一集团军接到罗马命令,放下武器投降。
同盟国的“战利品”包括20万名战俘,16名德国将军,10名意大利将军。轴心国在北非死亡8.27万人。
巴尔干半岛战争
1939-1945
1934年,墨索里尼曾动员军队支持奥地利独立。1938年,第三帝国吞并奥地利,使墨索里尼受到损害。现在他认为要对长期约束他的元首以牙还牙。既然希特勒占领了奥地利,那么他,墨索里尼要占领阿尔巴尼亚,这与希特勒的做法完全一致。首先,他向佐格国王提出意大利将对其实施保护政策,后来,见到国王在犹豫,他便发出最后通牒:要么接受,要么离开。国王决定离开阿尔巴尼亚,和他的妻子杰拉尔迪纳逃往希腊。意大利军队没放一枪就进入发罗拉。维克多·埃马努埃尔三世将阿尔巴尼亚国王的头衔加给意大利国王。墨索里尼要求国王任命他为意大利军队的最高首领,同希特勒在第三帝国中的名称一致。国王只满足了他的部分要求,仅任命他为前线部队首领,至此,法西斯主义独裁政府已在墨索里尼和国王之间形成了两头政治。希特勒曾多次鼓动墨索里尼摆脱国王的专制,但墨索里尼始终未敢轻举妄动。他了解意大利人的感受:对他们来说,萨瓦尔人仍然并将永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之王”。王宫朝臣们对纳粹德国怀有敌意:意大利君主主义者将希特勒看成粗鲁的恶霸。希特勒对这一“赞美”加以回敬,在私下谈话中,称维克多·埃姆努埃尔为“蠢人”。这是轴心国内部的关系形态。当墨索里尼难以忍受希特勒不断向他展示战争成绩时,决定从意大利的阿尔巴尼亚基地对希腊发起进攻,时间定为1940年10月28日。这是1922年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获得权利的纪念日。首先,意大利向希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得到希腊领土的几个基地,以便从那里阻击英国舰队进入地中海。希腊拒绝这一要求,意大利便发动了军事进攻。意大利空军轰炸了帕特拉索,驻阿尔卑斯部队开始进攻马其顿。那一天,希特勒正在对佛罗伦萨进行正式访问。墨索里尼的通报直接送达他本人,他对此表示认可,并予以祝贺,虽然内心对其行为有所不满,但还是预祝战斗胜利,意大利需要这些。实际上,由缺少经验、处世畏缩而缺乏信心的指挥官指挥的战斗,很快遭到失败。希腊人将10万名意大利入侵者赶出边境以外,并于11月和12月占领了意大利所属阿尔巴尼亚领土的科尔察和吉诺卡斯特。英国匆匆前去保卫希腊,在克里特岛建立海军基地和机场,向比雷埃夫斯输送部队,向格里科—阿尔巴尼亚前线运送飞机。11月11日至12日夜,英国发射鱼雷击沉意大利在塔兰托的3艘战船,这对墨索里尼是个沉重的打击。
希特勒决定进行干预,并派出军事专家策划马里他(MARITA)行动,经过保加利亚去征服希腊。1941年3月2日,德国第十二集团军(陆军元帅李斯特率领)进入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已于前一天成为三国同盟的一员。3月27日,贝尔格莱德发生军事政变,罢免了摄政王(保罗王子),将政府托付给年轻的彼得二世。西莫维希将军因辅政担任政府首脑职责,并与伦敦进行了外交接触。这正是希特勒所需要的,他修改了马里他行动计划,向南斯拉夫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南斯拉夫拒绝德军通过其领土进入希腊,贝尔格莱德将被夷为平地。这一通牒遭到冰冷的拒绝。1941年4月6日,400架轰炸机袭击贝尔格莱德,几百人死亡。与此同时,德国装甲兵进入南斯拉夫。几天后,彼得国王的部队被摧毁:德国23个师占领了南斯拉夫,俘虏了34.4万人。国王及政府逃往伦敦。
现在轮到希腊。陆军元帅李斯特率领第十二集团军,从保加利亚突破迈塔克萨斯防线,于4月9日占领萨洛尼卡。意大利—德国部队从南斯拉夫潮水般涌向马其顿,目标直指雅典。他们的前进意外地遭到从埃及水路到达奥林匹斯山的英军的阻击。但轴心国部队突破了这个障碍。4月20日,希腊与德国签订停战协议,23日与意大利签订停战协议。英国远征部队(2个步兵师、一个装甲旅)在德国坦克4月27日开进雅典和比雷埃夫斯前已重新登陆。接下来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岛被德国占领。6月1日,克里特被莫德尔将军率领的伞兵部队占领,克里特是第一个靠伞兵被德国占领的大块领土。对德国人来说,这一行动艰苦而残酷。经过激烈战斗,1.5万名英国人重新登陆埃及,1.2万人被德国人俘虏。
第二次世界大战(11)
[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连载:世纪战争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轴心国最终赢得了巴尔干半岛的胜利,但还要平息希腊,特别是南斯拉夫的顽强斗争。在这里,除了有游击队员(德拉扎·米哈伊洛维奇领导的君主主义军队),还有西班牙内战退伍兵乔西夫·布罗兹(“铁托”)领导的地下共产主义者运动。铁托并不与米哈伊洛维奇联合。除意识形态观点不同外,游击队员是塞尔维亚人,共产主义者多数为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人。克罗地亚已建立了临时王国,由意大利提供保护,并委托维克多·埃马努埃尔三世的表兄斯波莱托大公管理,但真正权力掌握在令人憎恶的法西斯独裁者安特·帕韦利奇和他
的乌斯达莎手中。
南斯拉夫、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之间首先爆发了野蛮的内战,其次爆发了对意大利和德国占领者的秘密抵抗运动,遭到占领者的残酷镇压。共产主义者和游击队员之间的敌视常常导致两支反抗队伍间的冲突。铁托逐渐占了上风,1945年,他可以召集到80万名支持者站在他的红旗下,其中许多是1943年9月8日以后将枪口转向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希腊也有抵抗运动,由曾反抗过德国的共产党人马尔科率领的民族解放武装力量展开对敌斗争。但是当国王在英国支持下回国后,马尔科将枪口转向了合法政府。这时,丘吉尔进行了干预,命令英国部队无情地制止了抵抗运动。
苏联—芬兰战争
1940
1939年10月,苏联以列宁格勒距苏芬边界只有32公里,地位极不安全为由,要求同芬兰交换部分领土和租借汉科半岛为海军基地,遭芬兰政府拒绝。11月28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说,由于芬兰对苏联采取“极端敌视和挑衅”的态度,苏联认为“芬兰已经走上直接对苏联发动战争的道路”,因此宣布废止1932年签订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次日苏联宣布中断同芬兰的外交关系。1939年11月30日,星期四,苏联以强大的兵力越过芬兰边境,总计50万人,1500辆坦克,1500架飞机。芬兰部队在人数和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仅有20万人,没有坦克,100架飞机。
由于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签订了德国—苏联互不侵犯协议,使德国无法向芬兰派出援兵;而德国占领挪威的行动又使法国和英国远征援救部队不能在欧洲北部边缘登陆。因此,芬兰不得不在北极圈内零下40度的天气中独自展开英勇的游击战。苏军在苏奥穆斯萨尔来和托尔瓦耶维战斗中失败。在这两次战斗中,芬兰人使用装满汽油的瓶子,瓶塞上装有导火索,投向苏联坦克。芬兰人把这种武器称为“莫洛托夫鸡尾酒”(燃烧弹),作为对莫洛托夫的讽刺。
经过三个多月的激战,芬兰战败求和。1940年3月12日,双方签订了《莫斯科和约》,芬兰被迫将包括维堡在内的整个卡累利阿地峡,维堡湾西部沿海、拉多加湖西部和北部,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将汉科半岛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为期30年。在这场战争中,芬兰2.5万人死亡,5.5万人受伤。与此相比,苏联损失更为严重:20万人死亡,3万人受伤,1600辆坦克被毁,630架飞机被击落。这些数字,使希特勒相信,苏联是一位泥足巨人,无法抵御德国以现代化武器发动的战争。
1941年6月21日,德国对苏联进攻,芬兰复仇的日子到来了。芬军指挥官曼纳林接受了德国的大量援助,包括派往北芬兰的阿尔卑斯部队。随后,芬兰向苏联及其盟国英国宣战,收回了1940年失去的领土,参与了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行动,阻止该城市从西部获得援救物资。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失败后,情况对芬兰转为不利。为了避免国家再次遭到入侵,新的芬兰政府废止了与德国签订的协约,并请德国部队离开芬兰,撤到挪威。这一要求得到德国的接受,因为希特勒至此已无力实现他的意愿了。
东部前线
1941—1944
1941年6月21日—22日夜,德国在既没有向苏联发出最后通牒,也没有宣战的情况下,向苏联发动了历史上最邪恶的军事行动。三支武装部队拥入苏联境内。南方集团军群越过喀尔巴阡山,目标为占领基辅;中央集团军群越过普里皮亚特沼泽,目标为占领斯摩棱斯克;北方集团军群越过东普鲁士,目标为包围波罗的海地区和列宁格勒。这次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次闪电行动,德国152个师(33个师为机械化部队)突破了苏联红军的每一次抵抗行动。如果斯大林没有将兵力部署在西伯利亚,德国将面临苏联170个师的阻拦。但斯大林一直担心西伯利亚会遭到日本的进攻,著名间谍理查德·佐尔格已向斯大林发送了希特勒准备进攻的消息,可苏联领导人不相信这些消息,认为希特勒没有能力入侵。
入侵的前5天,斯大林所犯的悲剧性错误导致1800架飞机被击毁,比亚韦斯托克被攻占。中央集团军群40个师的兵力占领了该城市,俘虏33万人。这支40个师的兵力是德国入侵的先锋部队,也是三支部队中最先实现目标的队伍:占领距莫斯科仅25英里的斯摩棱斯克,又俘虏了城中31万名苏联士兵。
从巴巴罗萨行动一开始,中央集团军群仅在20天内便行进了497英里,如同斯大林不相信特工人员的情报而犯的错误一样,希特勒也犯了同样无法弥补的错误,当莫斯科近在咫尺时,下令中央集团军群停止前进,推迟占领莫斯科,向两个较远的目标开进:哈尔科夫和乌克兰。这一外行的战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占领顿涅茨工业煤田十分重要,可以切断苏军从高加索获取汽油援助。在执行希特勒命令时,南方集团军群包围了基辅。德军又俘虏了66万人,并将逃亡者赶到顿涅茨外,占领了工厂。9月末,顿涅茨煤田和苏联主要工厂都在德国人手中。到那天为止,德军损失共计55万人,包括死亡、受伤和被俘人员,不及苏联的五分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12)
连载:世纪战争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北方集团军群在经过一系列战斗后,征服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共和国。于9月15日开始围困有300万人口的列宁格勒。大量士兵参加了这场长达900天的围困行动。苏联驻波罗的海的全部舰队也停泊在列宁格勒。希特勒下令要用饥饿而不用武力征服这座城市,每天夜里大炮和飞机都进行轰炸。这次围困反映了一种思想意识,而不是战略战术方面的价值:所有居住在这里的苏联人都要为他所憎恨的名字——列宁,付出沉重代价。德军在东南部,芬兰军队在北部对列宁格勒进行围困,行动由德国人指挥,直接从柏林接受指令。
进攻者的包围圈固若金汤。被围困者食物储存最多仅够一个月食用。有些物品可以通过拉多加湖运送,但到了冰冻季节,这些物品也无法运到。城中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饥饿,狗、猫和马都成了牺牲品,后来,人们开始吃大学科学院研制的替代食品,如用墙纸制成的面粉。但这些仅是权宜之计。在被围困的第一年中,到1941年圣诞时,便有3700人饿死在医院的走廊里,仅1942年2月,便有7.2万人死亡。德国的空中轰炸对城市造成严重毁坏。据“官方”统计,被围困者中,有63.2万人死亡,但实际人数肯定还更多,至少100万人。
苏联人曾两次(1942年冬和1943年1月)试图突破围困。在第二次突破中,苏联人打开了一条通往拉多加湖的通道,为这座处于饥饿中的城市提供的物品,拯救了受伤和濒临死亡的人:在17天内,他们建造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但直到1944年1月,苏联红军才真正突破了围困。在这次行动中,被德国俘虏的苏联将军安德烈·弗拉索夫因憎恨斯大林而无视列宁格勒人民的痛苦。他组织了一支反苏部队,主要成员由被德国人俘虏的哥萨克人和乌克兰人组成。后来,弗拉索夫部队反击英美军向西线挺进,战争结束时被盟军逮捕的士兵被“送回”苏联,同他们的长官一起面临死亡。
占领基辅后,在北方集团军群围困列宁格勒的同时,希特勒下令进攻莫斯科。1941年10月12日,在维西兹马一战,德军俘虏了66万人。10月19日,斯大林及其政府搬到距莫斯科东南部550英里的库比舍夫。斯大林估计,列宁格勒还会被长期围困,因此号召莫斯科人发挥民族精神和共产主义斗志,勇敢地返回家园与侵略者做斗争。莫斯科人做出了反应。平民同“人民代表”合作,每天志愿军组织100列火车将未经过训练的西伯利亚志愿者队伍送往莫斯科。
12月5日和6日,一场寒流阻止了德军的前进。他们已经被“寒流将军”困住,这位老天注定的“俄国同盟者”在此之前曾击败了拿破仑·波拿巴和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寒流将军”现在正威胁并抹杀希特勒的军事战功:俘虏300万俄国人,2万辆坦克被缴获或报废,1.5万架飞机被炸毁。但希特勒对他进攻伊始所犯的战略错误十分懊恼,他撤换了陆军元帅瓦尔特·冯·布劳希奇,由自己任最高指挥官。他虽然没有拿破仑的经验,但要模仿拿破仑的行动。
罗马尼亚(1941年6月22日)、意大利(6月23日)、斯洛伐克(24日)和匈牙利(27日)已开始站在德国一边,向苏联宣战。来自4个国家的41个师在支持纳粹国防军。这些军队如同德国军队一样,遭到“寒流将军”的袭击。简言之,泥泞的土地阻滞了坦克、卡车和大炮,在一个月内,他们便损失了15万辆交通工具。只有履带式车辆才能前进,但他们没有。在摄氏零下40度的天气中,士兵们身体被冻僵,飞机不能起飞。斯大林利用敌人遇到的这些困难发动了一连串的反击。苏联士兵穿着能够适应任何气温的鞋子和衣服,开始发起猛攻。在南部,陆军元帅冯·龙德施泰特要求进行战略撤退,结果被撤职,由冯·赖歇瑙取代,但赖歇瑙还是执行了龙德施泰特的计划。希特勒还替换了国防军两名最优秀的将军古德里安和冯·博克,以傀儡将军取代他们。现在巴巴罗萨行动失败的条件均已具备。
1942年2月,墨索里尼决定对与苏联的作战给予更多支持,他创建了意大利驻苏联部队,由阿尔卑斯人参加的3个师和一个步兵师组成。后来这4个师编入了从1941年7月起即在苏联战斗的3个意大利远征师。乔尼·梅斯将军指挥6万名意大利远征军,但他与德国同事相处不十分和谐。意大利总计有30万人在前线,由伊塔洛·加里波第指挥。1941—1942年可怕的冬天使军事行动几乎停止。1942年初春,在意大利人(还有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人)大力支持下,纳粹国防军又开始了大规模进攻。1942年7月2日,经过8个月的围困,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其中意大利人从黑海的进攻对胜利起了主要作用。德军又开始向高加索挺进,在罗斯托夫取得胜利,占领了乌克兰。
意大利驻苏联部队虽然指挥得当,士兵们非常英勇,但缺少必要的武器装备。即使这样,伊斯布森斯基的进攻(萨瓦骑兵团冲向苏联坦克,突破了包围圈)仍然成为传奇故事。阿尔卑斯人组成的3个师带来了骡子,期望在高加索山脉能派上用场。但OKW战略计划只适用于平原作战,这些骡子没有用得上。意大利驻苏联部队被部署在顿河,位于匈牙利第二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之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后,这3个师被曲折蜿蜒的顿河所困,只好步行撤退,在苏联人追击下,在冰冷刺骨的天气中撤退了几百英里。由于身着无用的靴子,四肢被冻僵,意大利有7万人死亡和失踪,另有10万人被苏军俘虏。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