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散自创"五字诀"强力选股 10年炒股竟未亏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3:46:30
2010年 09月 19日 21:20 中国证券网
文章导读:
牛散"五字诀"选股 10年炒股竟没亏过
大跌后别忙进场 股神不抄底
由利莫菲尔做空案例反观A股市场
"狼性6号"王亚伟:如果不知钱往哪里投 那就买牛股
牛散"五字诀"选股 10年炒股竟没亏过
安徽黄山市大户王智瀚是一位股市投资高手,1994年下半年开始炒股,1999年底主动辞职成为职业股民。由于他的起步资金有限,所以其个人资产并不 大,除了股市里有190万的流动资金以外,加上房产和车也不过才300万。真正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炒股成绩奇佳,在其十年投资生涯少有亏损经历。初次听说 时,人们都不相信。但是,仔细翻阅王智瀚的厚实的交割单粘贴本,不得不佩服他那对买卖时机准确把握的高超能力。
五字诀选股买进程序
谈到经验,王智瀚认为,炒股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买和卖,买对了股票,熊市里也一样赚钱,买错了股票,牛市里都会赔钱。至于买股票,虽然选股的招法千变万化,王智瀚自己总结出一套独到的选股买进程序。概括起来就是“量、价、时、空、特”,简单的说就是要求个股的量要温和放大、价要严重超卖、买进要把握时机、空间上要注意筑底形态和有效突破,上涨时要根据该股走势是否特立独行来分析庄家的介入程度。
王智瀚还认为,仅有良好的买入还不一定能保证赚钱,因为良好的开端不一定意味着成功。说到选股和买股的诀窍,只要是老股民,都有自己的几套行之有效的买 股招法。可是同样的方法,有的人能赚钱,有的人却赔钱;或者有时凭借这种方法赚钱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可能用这种方法反而赔钱。其实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把握不 好卖出的机会。有的人经不起庄家的洗盘,将自己捂了大半年的股票稍微赚一点就抛出,错失后来翻番的盈利机会;可有的人如果卖迟了,那就篮打水一场空,有时 甚至还要亏损。只会买、不会卖成了很多人的投资致命伤。
对于如何把握卖出时机,王智瀚是这样理解的:判断卖出时机和买入时机是不一样 的,庄家建仓的时候,还没有对个股控盘,所以一举一动都会反映到盘面上,有经验的投资者可以根据技术分析找到资金介入的痕迹,并准确买进。可是等到庄家想 出货的时候,已经对个股控盘了,这时庄家自己就可以影响股价和技术指标、图形等,并采用各种骗线手法。投资者再采用技术分析的作用就不大了,这时候就需要 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
借助股评“黑嘴”卖股票
王智瀚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卖出技巧:借助股评“黑嘴”。一次王智瀚发现某证券报在其网站上有一个股评家排行榜,将全国数百位股评家根据荐股成绩列了排行, 他发现排名最后几位股评家,只要推荐股票,那股票就非跌不可。王智瀚将排名倒数50位股评家推荐过的股票列出表格,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大多数股评家是水平 有限,这些人大多有高学历,但从来没炒过股。也有极少数人从荐股上可以看出是和庄家勾结的,每当庄股进入出货阶段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极力鼓吹该股的投资 价值。可往往投资者刚一买进,就被套牢,而且此后股价越跌越深。王智瀚经过反复比对,列出一个12人的名单,以后只要自己的股票被这些黑嘴推荐了,就立即 卖出,结果每次都很好地把握了卖出时机,不仅获利丰厚,还常常帮助股友们成功逃顶。王智瀚说:“庄家出货当然不会通知大家的,但却会通知股评‘黑嘴’ 的,需要靠‘黑嘴’的宣传来顺利出逃,如果紧盯住‘黑嘴’就能发现庄家打算出货的时间。”
点评:王智瀚借助于一些股评黑嘴的恶意荐股,来把握庄股的卖出时机,方法奇特,但却行之有效。这也反映出证券咨询行业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漏洞,需要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千万不要轻信股评,而要注重自身投资水平的提高。
大跌后别忙进场 股神不抄底
每次市场大跌,就有许多投资者开始热议“抄底”,而且这似乎总是大部分投资者孜孜以求的美事。其实许多投资者之所以热衷于“抄底”,往往存在一个想当然的逻辑,即只要能在底部买、顶部卖就可以战胜市场,获得最佳投资绩效。
可惜的是,但凡“大底”真正出现的时候,却极少有人能真正猜中并热烈拥抱它。事实上,依靠投资而荣登世界首富的巴菲特,就是一个从不喜欢刻意“猜底”和“抄底”的人。
巴菲特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每一次重大危机中,当巴菲特买入时,刻意寻底的市场经常都会讥笑他“买高了”或“被 套了”。但他从不会为此气馁沮丧而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因为他知道精确的底部根本无法预测得出,他所选择的是一个“模糊的正确”,而大部分人却自作聪明地 选择了“精确的错误”。
从具体操作上讲,巴菲特并不善于“抄底”,甚至常常属于一买入即被“套牢”一族。统计数据显示,巴菲特所投资的 股票有高达90%以上都是刚买入就遭遇被套,即便是被世人公认最成功的对可口可乐公司的投资,巴菲特当初在买入后不久也被套牢了30%。又比如,巴菲特 1973年刚开始买进华盛顿邮报这只股票时,美国经济低迷,道指下跌了40%,华尔街的投资家们认为买入的风险太大。事实上,华盛顿邮报的股价两年后才回 到巴菲特的成本价。可是这有什么要紧呢,华盛顿邮报后来同样让巴菲特大赚特赚,他一直持有到现在。
综合以上几例,这样耗时长久经常被套的“操盘”业绩,或许在A股市场某些快速进出的投资者看来可笑之极。但问题是,为何在习惯追求抄底的投资者看来操盘 水平如此之差的一个人,最终却成为全球市场独一无二的“股神”呢?究其根源,巴菲特具有解读和把握市场长期趋势的能力。虽然他从来无法准确获知底部究竟何 在,但是他往往能够把握到市场下降的趋势是否已经开始改变,之后就逐步开始进行长期的“买入并持有”,耐心等待反转上升趋势的来临。
市 场的短期风云变幻莫测,底部在哪里,也许只有上帝知道。“股神”不抄底,巴菲特只追求模糊的正确而拒绝精确的错误,依靠长期持有来赢得胜利。长期投资者完 全没有必要在抄底问题上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只要你能控制好自己的心理情绪,敢于在相对底部买入并坚持长期持有,就有希望在未来获得合理的回报。成功的股 票投资如此,基金亦然。(汇添富基金 刘劲文)
由利莫菲尔做空案例反观A股市场
这个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前的美国,主人公就是《股票做手回忆录》中的杰西·利莫菲尔。杰西的主要思想是四点:关注大势、逐步建仓、开始时机准确、持有仓位坚定。对空中楼阁论者来说,逐步建仓策略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股票投机没有100%把握的事情,需要边看边做。
杰西在1906-1907年的空头市场中大获全胜,他是怎么一步步做到的?第一,他判断了整体的形势,认为是利空的。一是布尔战争耗费人财物;二是旧金 山地震的破坏。这里要注意,当时没有美联储,没有凯恩斯理论。第二,在空头市场做空,但时机过早,被反弹弄破产了。这里要注意了解杰西当时的操作:大比例 保证金交易。第三,读到一则消息:北方太平洋和北方铁路发行新股,但股东可以分期付款。这个是在华尔街第一次出现,说明市面资金紧张。杰西放空一些,量不 大。第四,几天后,另外一家大公司圣保罗公司宣布发行新股,但规定缴款期在上面两家公司之前。杰西认为:圣保罗公司怕市面上钱不够!杰西果断大量放空,一 举成功。第五,市场反弹越来越弱,继续放空。第六,袭击一个不随大势下跌的股票,迫使其大跌。第七,到1907年2月,回补了所有空头仓位。第八,操作安 娜康达股票,先多,发现走势弱,反手做空,成功。第九,其后几个月,不断放空,回补。第十,放空炼铁公司。炼铁公司,内幕操纵股,通过发放额外红利维持高 股价。杰西认为,熊市中,股价都要跌,于是大力放空,成功。第十一,1907年9月下旬开始,货币市场更加紧张。10月初,杰西得知货币经纪人都开始囤积 资金,没人愿意出借资金,杰西知道股票要崩盘。10月24日,整个货币市场冻结,类似2008年,但当年美国没有中央银行。股票市场崩溃了,杰西大赚!
以上是杰西的判断和操作。当时没有中央银行,没有凯恩斯主义,没有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战争和地震对经济造成了破坏,这是杰西判断整体经济不好的 根据。这种判断现在看是错的,当时是对的;杰西敏感的从公司发股票发现资金短缺,有先见之明;杰西从单只股票的走势发现市场很弱;最后,杰西的朋友告诉他 资金短缺到了极点。
杰西从1906年开始看空大盘,整个市场情绪并没有像杰西那么悲观,市场涨涨跌跌;但经济最终崩盘,虽然可能只是经济的一个必然周期,却使杰西赚了大钱。市场情绪与经济走势最终同步。
A股市场似乎比那时复杂了很多,但其实更简单,只需要关注流动性。两年前,一个券商朋友大谈他们公司判断市场的两象限理论:一个是流动性,一个是公司业绩。我告诉他,没有两个象限,只有一个象限,就是流动性。为什么?
流动性这个概念,其实不容易理解。平常“专业人士”讨论流动性时,其实是在同时说两件事:一是经济体中的流动性;一个是股市中的流动性。当你听一个宏观 或者策略研究员嘴里蹦出“流动性”三个字时,他并没有把这两个概念分开。但是,如果不分开这两个概念,就讲不清楚流动性对股市的影响。
经济体中的流动性,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决定;股市中的流动性,由经济体中的流动性和政策共同决定。我们熊市中经常说:不缺资金,只缺信心,其实就是说经济体中的流动性足够,股市中的流动性不足。
为啥A股只有流动性这一个象限?因为这里没有投资者看重分红,没有投资者依靠分红,也没投资者是冲着分红来的,大家都在博股价上涨。说白了,大家都是空 中楼阁理论的实践者。虽然有人号称是价值投资者,试问他们买股票是为了分红么?试问社保基金投资股票是为了红利么?保险公司呢?没有,没有那样的投资者, 特别是经过2008年的洗礼,所有机构投资者都是波段操作者。没有相当比例的投资者依靠分红,在市道低迷时,公司业绩的增长就不能对股价提供支撑作用,公 司的业绩也只是炒作的一个题材。所以,影响A股大盘的只有一个因素,就是股市中的流动性,它由经济体中的流动性和政策面共同决定。
于 是,对A股大盘的研判,就变成了对货币政策和决策层希望股市涨还是跌的猜测,用选美比赛的例子来说,大家都在估计别人是怎么猜测货币政策走向和决策当局对 股市的态度。对货币政策走向的判断,有两个层面:一是猜别人怎么看?二是估计货币政策本身怎么走?前者猜对了,就能把握大盘近期的走势;后者判断对了,就 能把握大盘最终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