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高炮部队沿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5:59:47
高炮第二师沿革
空军高射炮兵第102师:奉军委1953年1月20日令,在辽东省营口以陆军第16军186师师直机构为基础,扩组成防空军高射炮兵两个师部.其中高射炮兵第102师,师长李成春,副政委郭安选.划归安东防空区建制.下辖高炮第501,504,506团,探照灯第411团代号897部队
1953年7月,移驻辽东省拉古哨; 执行保卫水丰发电站、安东鸭绿江大桥、辑安江桥、浪头机场,大孤山机场和临近火车站的对空作战任务。
根据军委1954年8月7日电,该师由东北调驻上海,归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建制;
1957年9月由南京军区防空军所属防空军高射炮兵第102师改称空军高射炮兵第102师。
根据1964年1月29日空军通知于同年3月1日改称空军高射炮兵第2师.所辖504、506、510团依次改为4、5、6团,
1966年10月2日赴越作战,
1967年10月29日返回上海,
1969年5月24日由上海调防天津,接替高炮8师防务,归空6军建制,1985年9月撤消。
高炮2师组建39年两次出国作战,所属高炮4团一次赴广西轮战,高炮4、5团的两个高射机枪连一次赴老挝作战(1971年8月13日配属空军高炮11师赴老挝作战,1973年12月26日返回天津归建)。
1950年12月起所属504、506、510团陆续入朝,执行保卫大宁江桥及长林里至破邑、定州交通线等重要目标的对空作战任务,其中1952年4月23日506团在长甸河口抓住1分15秒的战机,一举击落F-84飞机3架,重伤1架,首创东北境内高炮部队击落敌机最高纪录。6月23日504团在保卫水丰发电站战斗中抗击敌机,4个梯275架次、历时56分钟的大规模轰炸,击落8架,击伤10架的战果,敌机投弹566枚,发电站机器房中弹8枚,水坝中弹38枚,经过一个多月修理,恢复供电。9月12日504团在水丰发电站夜间击落1架B—29轰炸机。
1951年10月506团2营入朝配合步兵攻打大和岛。
1953年2月15日504、506团在水丰发电站击落4架F—84飞机,击伤1架。
4月23日506团击落3架F—86A飞机。
1954年8月22日高炮102师及所属504、506、510团从长甸河口移防上海市,506团由沈阳移防福州。
1955年3月30日504、506、510团改属102师建制。
1966年6月20日高炮2师率5、6团和探照灯1团1营由苏北兴化地区机动作战返回上海原防地担负战备任务。
1966年10月25日高炮2师进驻宁明、凭祥接替高炮1师防务,4、5团保卫宁明基地,6团保卫凭祥火车站,师指挥所设在宁明。
1967年1月3日高炮2师师部率4、5、6团及配属指挥的海军2个高炮营和陆军1个高炮营,组成“中国后勤部队32支队”,自1967年1月3日至14日分批开赴越南,在克夫至太原铁路沿线开辟新防区,同年8月30日回国,在越南8个月,作战125次,击落美机165架,击伤137架,俘虏飞行员42名,敌向防区保卫目标和阵地投爆破弹1712枚,气浪弹14枚,子母弹312桶,发射“百舌鸟”导弹21枚,火箭135枚,我牺牲116人,负伤444人,其中高炮2师牺牲83人,负伤268人。
1967年1月21日高炮2师入越首战,击落7架,击伤5架,我牺牲1人,负伤12人。
1968年8月30日高炮2师回国,暂部署在宁明、凭祥地区,11月5日返回上海归建。配属该师的探照灯2团3营返回北京归建。
在两次出国作战中,全师对空作战470次,击落敌机353架,击伤407架,毙、俘飞行员42名,牺牲230名官兵。
1969年5月25日高炮8师与高炮2师调防,5月25日至6月1日高炮2师由上海调防天津,8师调防上海。
1982年6月20日高炮2师4团从天津开赴广西宁明、凭祥地区轮战,6月28日抵达广西,1983年6月归建。
1969年10月1日全师有1025人参加解放军前卫队,参加天安门国庆阅兵。1964年8月4日在全空军高炮部队实弹射击比武中,4团1连和5团2连分别获得85毫米第一名和76毫米第二名。1976年7月28日参加唐山抗震救灾,全师出动4615人次,出动车辆1859辆次。
高炮4团3连4班“空军授予常备不懈、屡建战功英雄炮四班”,4团 3营“反细菌战甲等模范营”东北军区授予。
高炮4团前身:1949年12月22日华北军区成立高炮18团(团长蔡政之,政委李月坤,以209师一部为基础),装备苏制85毫米高炮12门,37毫米高炮24门。组建后开赴沈阳,由高射炮学校学习一个半月,然后返回执行任务。
1950年2月8日军委调高炮18团保卫上海。
1950年7月8日军委调华东高炮18团开赴东北地区执行防空任务, 18团驻地拉古哨、宫原。
1950年8月18日东北调整高炮部署, 18团驻地拉古哨和本溪。
1951年1月21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第18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504团,
高炮5团前身:
1951年1月17日,东北防司以中南军区补训团(独10团)为基础在本溪组建高炮新1团团部,从153师和四野警卫团抽调干部战士组成1个营和6个连队.团长肖锐,副政委楚明远.1月21日改称(高射)炮兵第506团。
高炮6团前身:1951年12月30日在沈阳组建高炮第510团,团长曾玉辉,政委周佑。
高炮独立4师
1964年3月空军第3训练基地改为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4师,下辖地导1、2、3Y。1976年整编后辖3个团:22团、23团、24团
高炮独立5师
1965年7月在上海成立。70年代缩编为地导1团。
空军高射炮兵第六师沿革
高炮独立6师:1966年8月在北京组建。1976年整编后辖3个团:20团、21团、28团。
空军高射炮兵第六师前身防空部队高射炮兵第107师,1955年9月1日组建与南京,以南京防空指挥所为基础(干部40人、战士65人),由南京军区防空司令部(干部27人、战士27人)和志愿军归国部队陆军暂编第三团团部部分人员(干部22人、战士64人),组成防空军高炮107师师部,师部驻地南京市长江路东箭道,下辖南京高炮522团和南昌的高炮507团,代管雷达321团。1957年5月高炮522团改为高炮106师建制,高炮507团改为高炮101师建制,雷达321团改为南京军区防空军司令部直属团,6月改为空军高炮107师,师部移防沈阳,担负沈阳、丰满等地要地防空任务,师部驻地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三段二里一号,7月1日驻防拉古哨的高炮501团,驻防小丰满的高炮505团,驻防沈阳的高炮509团调归高炮107师建制,1958年7月19日探照灯402团归高炮107师建制,1960年3月高炮107师组建高炮独立第四营。1964年3月1日改称空军高炮6师,高炮501团改为高炮16团、高炮505团改为高炮2团、高炮509团改为高炮18团,探照灯402团改为探照灯5团,8月高炮1师3团与高炮6师2团对调,高炮1师2团,高炮6师3团,9月5日进驻庄河地区,担负大孤山机场第二炮群机动作战部队的战斗指挥任务,。1966年4月22日高炮6师解除机动作战任务回防沈阳,5月25日返回原驻地,该师于1964年8月到辽东半岛庄河地区机动作战,历时1年零8个月。968年4月高炮3团从鞍山开赴兰州归建高炮1师。1969年7月组建高炮17团,8月师直属独立高炮第四营归建高炮17团,为该团3营,1974年4月撤消探照灯5团建制,1976年2月23日高炮36团调归高炮6师,改番号为高炮17团,原高炮17团改为地空导弹兵19团。
1979年7月25日高炮17团由丰满调防沈阳,至此高炮6师全部兵力都部署在沈阳。
1985年10月高炮6师和地空导弹18团合并为空军防空混成第六旅,结束了历史赋予的使命。
1961年11月6日师属探照灯402团8连配合兄弟部队击落一架敌侦察机,记集体一等功。
1966年1月——1969年2月执行援越抗美任务,高炮6师先后有2个团2个营入越作战,共参加战斗38次,与兄弟部队共同击落敌机59架,击伤48架,其中高炮6师单独击落11架,击伤8架,俘虏飞行员2名。
1984年9月至1985年10月高炮18团圆满完成入滇轮战任务。
高炮16团前身为1949年3月高炮4团在沈阳组建,团长周承重,政委李明均,驻防沈阳、抚顺、小丰满。1951年1月21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第4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501团,1950年4月7日东北高炮4团调防杭州担负防空任务。1950年7月8日军委调华东高炮4团开赴东北地区执行防空任务,4团驻地辑安、图们。
高炮17团前身为1969年8月18日高炮6师组建17团,从高炮16、18团、探照灯5团、师直属部队抽调干部、战士360人,在吉林市组建17团团部和1营,另以师直属高炮营调入为3营,1970年4月在丰满组建2营。
高炮18团前身为1951年1月在鞍山新组建的508团(代团长刘一民,政委王吉昌)。
高炮独立7师:1966年8月在衡阳组建,1968年2月移防武汉。70年代缩编为地导2团。
空军高射炮兵第105师
这支部队是一支业绩显著的部队,长期以来,部队始终处在作战战备紧张,生活条件艰苦的环境之中。所属各团组建后不论是参加抗美援朝,驻守东南沿海前线,还是抗美援越,时刻守卫着祖国首都的天空,一直以来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创造了空军防空作战史上的多个奇迹和著名战例,英模单位也在空军各高炮师中是最多的,堪称共和国空军防空部队中的一支劲旅。该师三十多年间转战、机动、移防10余次,行程数万公里,作战268次,击落敌机144架,击伤敌机133架,俘虏飞行员7名。
1950年7月组建福建军区防空处.1953年2月划归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建制,由福建军区代管.根据总参1955年3月10日电令,同年4月30日以福建军区防空处为基础在福建省福州市组建防空军高射炮兵第105师师部,
师部驻地福州市仓前山进步路5号,师长吕信之,副师长胡定嶷,魏伊明负责政治工作,政治委员杨辛(10月任).隶属防空军建制,归福建军区指挥领导;1955年7月12日以公安第12师师部为基础组建防空军第1军军部,1955年10月13日该师调归防空军第1军,辖高炮503,521,527团,对空雷达兵223团及城防高炮独立第一营,
部队分别驻守福州、厦门二市及龙田、连城一带。1957年6月归空一军建制,1957年9月改为空军高炮105师,师部驻地福州市郊大凤山,1958年7月隶属福州军区空军建制,1964年3月1日改为空军高炮5师。
1955年3月30日503、521、527团改属105师建制。
1962年6月1日——7月10日高炮部队调整部署,福州地区:高炮105师503团2、3营及103师513团1营由蒲城、松溪(机动作战)调至崇安,高炮105师521团由龙田调至福州,
1966年12月5日高炮5师入桂待命,师部及14、15团驻地宁明,13团驻地凭祥。
1967年5月20日高炮5师和配属的海军高炮1团,38军3个高炮营,空军探照灯2团2营,组成“中国后勤部队35支队”,11000多人,汽车1000多辆,于5月18日至25日开赴越南,担负河友线谅山至克夫的防空任务,师部和13团驻地宋化,14团驻地温县、15团驻地谅山(1967年8月后13和15团换防)。作战180次,击落美机139架,击伤121架,俘虏飞行员26名,牺牲42名,
5月31日高炮5师击落美机10架,击伤5架,俘虏飞行员5名,我牺牲1人,负伤4人
6月26日高炮5师击落击伤各4架美军飞机。
7月5日高炮5师在宋化地区击落美机7架,击伤3架,俘虏飞行员4名,我牺牲2人,受伤11人。
8月13日高炮5师在谅山击落6架,击伤3架,俘虏飞行员3名,14日又击落2架,俘虏飞行员2名。
1968年1月5日至20日回国。回国后隶属福州空八军建制,师部及13、15团驻地漳州,14团驻地连城。
1969年8月5日进驻北京,待命机动作战。师部驻地北京定福庄煤炭干部学校,9月开赴张家口地区展开部署,师部驻地张家口市,13团驻地宣化县姚家房,14团驻地万全县,15团驻地万全县高庙堡。1970年3月31日师部移防张家口柴沟堡。1976年4月28日移防包头,归空10军建制,师部驻地包头哈德门沟口。
1977年5月18日高炮5师13、14团移防包头东河区和青山区。
1984年 10月20日高炮5师13团由包头抵达广西宁明,担负保卫宁明机场任务,1985年9月7日归建。随后与兄弟部队改编为空军防空混成地5旅。
1958年2月至1961年6月,驻防龙田机场的高射炮兵521团,在5次反侦察战斗中,取得击落击伤国民党军飞机6架的战果。其中,1958年2月3日,国民党空军RF—84型侦察机2架与F—86型战斗机2架混合编队,低空窜入龙田机场侦察。该团3连3班(中口径高射炮)迅速、准确地对目标实施单炮射击,仅以2发炮弹就击落RF—84型飞机1架,被传为奇迹,开创单炮直接瞄准射击的先例。10月10日,该团4连(小口径高射炮),在空炮协同作战中,副连长杨章铭准确识别敌我飞机,抓住战机,迅速、果断地下达集火射击命令,仅用6秒种时间击落了击落杜凤瑞的F—86飞机1架,为英雄报了仇,首创空炮协同作战胜利的范例,受到总参谋部的表彰。
1961年8月2日503团2连与兄弟连队一起,仅用1分5秒的时间击落1架RF—101飞机,空军授予该连“八二战斗神炮连”。1961年8月2日上午,RF—101型侦察机1架,以高度450米左右,时速900~950公里隐蔽出航,企图再次窜入福州机场侦察。该机入陆前即被发现,入陆时,位于前沿的高炮第503团2连首先开炮。首发命中,击毁该机左发动机,接着10余个高炮连以密集火力将其击落,飞行员少校分队长吴宝智跳伞被我机场导航分队和当地民兵俘获。敌机坠落在福州机场西南14千米的南屿镇附近。,战斗仅用1分零5秒。消耗85炮弹144发、37炮弹479发。
这在我国防空作战战例中是非常罕见的,特别是参战的高炮部队使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初期定型生产的苏制85毫米高炮和37毫米小口径高炮。这类高炮用来打速度慢的螺旋桨飞机还具有一定威力,但用来打超音速、低空入窜的侦察机则难度非常大。这次战斗的胜利,在唯武器论者眼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但人民空军高炮部队却创造了奇迹。参战部队受到国防部通令嘉奖,解放军空军授予高炮第503团2连以“八二战斗神炮连”荣誉称号。此后,RF—101型侦察机低空侦察活动锐减。
空军当时担负保卫福州机场空防任务的高炮部队当时共4个营,其中第527团有3个营,1、2营各为3个4门制85毫米口径高炮连,3营为3个6门制37毫米口径高炮连;第503团1营为3个8门制85毫米口径高炮连。合计共有85炮48门、37炮18门,分别部署在福州机场跑道东西头两侧,以东侧为重点。
1954年9月,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部队奉命对金门国民党军实施惩罚性炮击。为保障炮击的顺利进行,福建军区在厦门岛部署8个高射炮兵营(中口径炮营1、小口径炮营7),担任对空掩护任务。参战部队为城防高炮521团、野战高炮611团和陆军58、59、91师高炮营,由陆军第31军统一指挥。从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后,国民党军遭到沉重打击,派遣大批飞机对厦门及其两侧地区进行报复轰炸,仅自9月4日起的20天内,就先后出动B—25、PB—4Y、F—47、F—84等型飞机500余架次,窜扰、轰炸以厦门为重点的闽、粤两省沿海地区。驻厦门高射炮兵部队予以回击,共击落国民党军飞机12架,击伤33架。在9月7日反轰炸中,高炮521团第2连的阵地位于前沿突出部,金门岛上打来的炮弹纷纷落在阵地附近,空中飞机又不时投下炸弹,该连指战员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对空射击,二炮手王文进忍受背部被弹片炸伤、脸部被瓦斯烧伤的剧痛,用胸膛保护瞄准镜,保障高炮继续战斗到胜利,战后荣获华东军区授予的“防空二级英雄”称号。该连先后击落击伤国民党空军飞机12架,被华东军区授予“二等功臣连”的荣誉称号。
英模单位
华东军区授予
14团2连:“二等功臣连”。
空军授予
14团7连:“拥政爱民模范连”
15团卫生所:“除害灭病尖兵”
13团2连:“八二战斗神炮连”
13团2连和15团6连:“硬骨头六连式连队”。
高炮13团前身:四野48军144师430团。430团前身原分区独立营(22旅64团一部47年2月扩为,后调三个县大队各1个连与分区机炮连扩为热辽军分区独立团)10月5日成立独立3师7团——  东北人民解放军11纵33师97团 → 48军144师430团
1950年12月21日高炮17团与高炮12团调离城市防空部队组建野战高炮师,另外在安东以144师430团重新组建17团,团长易戈,政委雷虹。
1951年1月担负鸭绿江桥防空任务,1月21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新17团改为503团.3月30日高炮503团在安东掩护江桥时击落1架B-29轰炸机。4月7日高炮503团在掩护安东江桥时击伤1架B——29轰炸机,503团伤亡18人,毁炮1门,江桥被炸,3天后修复,4月12日高炮503团在掩护江桥时击落2架,击伤5架B——29轰炸机,俘虏飞行人员10人,江桥中弹8发,5天后修复,20多天后通火车。
1952年1月30日调在朝鲜的503团归国加强沈阳市防空,全团1950年12月至1952年4月抗美援朝作战186次,击落飞机23架,击伤38架,俘虏飞行员10名。
1954年8月调防福州,担任保卫福州市的防空作战任务,10月2日击落RF-51侦察机1架,11月17日击落击伤各1架F-47战斗机。
1964年3月改为高炮13团。
高炮14团前身:为山东军区组建的高炮第一团(番号为临时性质),从山东军区抽调部分部队以及华东军政大学部分参军学生,人员主要来自鲁中南华东警备3旅、鲁中行署、渤海苏北两个独立营等单位
1949年9月组建于济南机场.9月下旬赴沈阳小河沿的高射炮学校学习,12月结业,当月底到达南京,归华东野战军特纵建制,定番号为高炮10团  ,副团长王德全(后任团长),政委赵洪干
1951年12月改为高炮521团。1949年12月至1950年7月共对空作战13次
1951年2月由南京调防福建厦门,保卫厦门机场修建和厦门市防空任务,共作战17次 
1952年12月27日击落敌机1架,12月27日521团3、5连在厦门击落F-47飞机1架。
1954年7月3日521团在厦门击落F-47飞机1架
1955年1月19日1、3营击落1架F-84战斗轰炸机。
1964年3月改为高炮14团。
高炮15团前身:是山东军区警备第三团
1951年12月25日在上海东营房改为防空部队, 1952年3月命名为高炮527团,团长刘沛夫,政委魏明 ,
1955年2月由上海调防福州市,5月划归105师建制 ;
1964年3月改为高炮15团。
该师的首任师长吕信之,1960年4月19日,在去福鼎机动团检查战备工作时翻车身亡。
历史上威震长空的我英雄高射炮部队
建国几十年以来,有一支战功卓著、英勇无畏的部队--这就是空军高射炮部队。
多年来,是这支部队和第二高射炮兵部队以及空军航空兵部队共同担负着国家防空任务。他们在雷达情报网的导引下,象刺破青天的三把利剑,日夜保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空安全。
空军高炮部队组建与1949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45年,是从缴获的日军高炮开始的。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国土防空和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斗中都曾取得过骄人的战绩。
国土防空中的坚强卫士
1949年秋冬,国民党政府逃到台湾前后,其飞机不断窜犯解放区,对上海、杭州、南京、徐州、武汉等城市进行轰炸破坏。特别是上海,遭受空袭最多,1950年“二·六”轰炸损失最大。当时,空军歼击航空兵还没有训练出来,高射炮兵承担了主要的防空任务。他们积极作战,在各地多次击落敌机。如1949年8月1日,驻防武汉的高射炮第3团5连,击落B25型轰炸机1架;10月29日,驻防戚墅堰的高射炮第8团9连,击落C46运输机1架;12月27日,驻防宁波的高射炮第13团,击落P51型战斗机1架。上海“二·六”轰炸后,高射炮兵集中了4个团保卫上海。1950年2月下旬,苏联空军一个混成集团来沪协助防空。至5月11日,先后击落国民党空军来袭飞机5架,才迫使其停止了对上海的空袭。
从1954年初至1958年6月,国民党空军出动飞机5000余架次,对东南沿海的城镇、岛屿、渔场和军事设施等进行袭扰侦察,其中轰炸扫射达400多次。防空部队高射炮兵,在陆军高射炮部队的配合下,进行反轰炸、反侦察,在福州、厦门、汕头等地广泛机动作战,先后击落击伤敌机198架,并在1958年配合航空兵作战,夺取了福建、粤东地区的制空权。此后,国民党空军即停止了对东南沿海地区的轰炸,转为以实施侦察为主。我在东南沿海的防空斗争,也随之转入以反侦察为主了。高射炮兵在反侦察中又作出了贡献,最著名的是1961年的“八·二”战斗,击落RF101侦察机1架。这次作战,RF101侦察机以150米的高度,每小时900多千米的速度,从台湾起飞后直向闽江口飞来。9时08分15秒,当这架飞机在闽江口刚露头时,即被对空观察哨发现,10分30秒,高射炮兵第503团2连连长下令开火,所有炮连相继射击,一举将其击落。从发现情况到敌机坠毁历时3分20秒,被誉为“以快制快”战斗的典型。
为了打击台湾国民党空军夜间低空窜入大陆活动的P2V侦察机,空军高射炮兵与探照灯兵以及陆军隶属的高射炮部队,根据P2V活动的规律,采取堵口设伏和机动设伏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机动炮群在各地多处设伏予以打击。1961年11月1日夜间,国民党空军P2V1架从韩国群山机场起飞,企图窜入大陆东北地区活动。当它进入辽东半岛上空时,即被我在城子疃设伏的高射炮群击落。这次战斗获得国防部很高的评价,罗瑞卿总参谋长亲赴现场向作战部队慰问。
抗美援朝的先锋
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防空部队高射炮兵先后有21个团又10个营参加抗美援朝,经受了抗击美军大规模空袭作战的严峻考验。在整个战争期间,防空部队高射炮兵与志愿军空军和野战高射炮兵并肩作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地抗击了美军的空中突击,粉碎了所谓的“绞杀战”,打了许多大仗、恶仗,对空作战1万多次,击落敌机409架,击伤1559架,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的贡献。
援越抗美的英雄
从1965年8月至1969年3月,先后赴越轮战的中国高炮部队和配属的防空部队共有16个支队辖63个团,总计约15万人,其中空军高炮部队先后有8批7个师辖26个团零8个独立营及配属的9个探照灯营、14个雷达连。他们使用的武器装备主要是老旧的85毫米和37毫米高炮(题图),只装备少量50年代后期生产的57毫米、100毫米高炮(图2)和14.5毫米高射机枪。
中国空军人越高炮部队广大指战员针对美机活动特点,研究了多种机动灵活的战法,充分发挥老式装备的威力,打击美军优势装备的飞机。在3年零7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空军入越高炮部队与美机作战558次,取得击落美机597架、击伤479架的光辉战绩。自己在作战中战损兵器23件,有280人英勇牺牲、1166人光荣负伤。打出了军威、国威。
美国使用的战斗机、攻击机都是60年代前后生产的先进飞机,主要有F-100、F-104、F-105、F-111、F-4、F-8、A-4(图1)、A-6、A-7型等。美机在轰炸过程中,还不断改变战术手段和改进武器装备,如攻击地面高炮阵地时,不仅采取反高射炮机动,还对炮瞄雷达实施干扰、使用“百舌鸟”反辐射导弹进行攻击,以及投掷具有较大杀伤力的钢珠子母弹、气浪弹、凝固汽油弹、毒气弹等武器进行压制和摧毁,这给地面防空部队作战造成极大的困难。
1967年6月18日,美机向我高炮2师5团11连阵地投下大量子母弹,其中10多颗子炸弹落在2班掩体中爆炸,全班8名战士全都负伤,掩体内燃起熊熊烈火。班长赵广义易上多处负伤晕倒在地,当他苏醒后,不顾个人伤痛,继续指挥全班战斗,最后壮烈牺牲在阵地上。5炮手王炳贵胸部、腿部多处负伤,他忍着剧痛压了3夹炮弹,当战斗结束时,他右手仍托着弹夹,左手推着炮弹,挺坐在炮盘上,而心脏已停止了跳动。由于大量子母弹在阵地上爆炸,阵地到处燃起浓烈的大火,堆放着的炮弹箱也燃着火焰,炮手李业和赵荣福不顾自己多处负伤,冒着烈火和延时子母弹爆炸的危险,跌跌撞撞地取水灭火,拼尽全力终将炮弹箱上的火扑灭,保卫了战友和阵地的安全。炮手张忠自己身负重伤还替倒下的装弹手装弹。忽然间弹夹上的炮弹被子母弹打穿,发射药在嗤嗤地燃烧,炮神有随时爆炸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扑向弹夹,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掩护了战友和火炮的安全。
1967年5月27日,我高炮2师5团在越南寨高地区抗击美军6批20架F-105、F-4型飞机的猛烈攻击,其中有8箱子母弹在2这阵地上爆炸,连长张宛度头部、左腿、胳膊多处负伤,指挥室被炸毁,无法实施指挥,他用一只脚蹦跳780多米,越过两道交通沟,站在阵地中央继续指挥战斗,打击敌机。
1967年7月5日,我高炮5师15团8连2炮手李金才在对空作战时,一颗子母弹落在他两腿之间,在即将爆炸的时刻,他为了掩护战友和保护火炮,就坚定地夹紧双腿,结果双腿被炸断,炮盘上染满了他的鲜血,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挺坐在炮位上继续战斗,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我高炮7师20团2连炮手曲永久在对空作战中,腹部被子母弹击中,肠子流出腹外,他忍着剧痛,用力将肠子塞进腹内,扎紧腰带继续战斗,最后壮烈牺牲。这样英勇无畏的战士还有很多。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的基石。
裁军时被缩编
空军高炮部队在1975年以前是鼎盛时期,当时共有20个整装师,分布在祖国各地,担负要地防空任务。1976年为13个师,一部分改装为第二高射炮兵。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军100万,空军被分配裁军·万,于是空军裁军的目标就直接指向空军高炮部队,具体目标是真对中炮【100高炮】,于是便把当时装备占三分之二的100炮作为裁剪对象。
1985年,国家实施裁减兵源,这支英雄的部队在精简整编中几乎全部被裁掉,基本是留下小炮营【57炮营】,按照每个师留57高炮三个营,分别与第二高射炮兵三个营混编为一个旅。所有100炮,按照保存30年的标准全部封存入库。与此同时陆军重新增编高炮旅若干,重新装备100高炮,这是后话,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出我国军事与经济、军种与军种之间不能和谐调配的怪病。倘若把空军高炮部队裁减下来的100炮及其雷达和指挥仪调给陆军,这样就可以减少一大笔军费开支。
龙凯锋:这是一名曾经奋战在高射炮部队的老兵,在建军节来临之际,写下了这篇高射炮部队的英雄事迹,用以寄托自己对牺牲战友的无限哀思,对曾经战斗过的光辉岁月无比怀念。作为一名军中晚辈,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完这篇文章,现把它转载给朋友们:一是在建军节来临之际,缅怀和追思为国捐躯的革命英雄们,没有他们的牺牲和付出,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辉煌和安宁。二是宣扬英雄的高射炮部队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以扬我国威壮我军威。三是教育和启迪我们年青人,新时期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军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敢打必胜的优良传统,为履行我军新世纪新使命任务而努力奋斗!
军史将永远记住这一支战功卓著、英勇无畏、威震长空的空军高射炮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