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皇甫平”,透出“还不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7:26:49
近日,见闻了网上出现的皇甫平文章讨论热潮,15年前写“皇甫平”系列评论呼唤深化改革的皇甫平,以一篇《改革不可动摇》的短文激起千层浪,网上出现了不少质疑和反对,什么《彻底批判》,《一评》、《二评》……。
其实,皇甫平并没有把改革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都对。如果不特别的说,此文一般看没有什么错。但是,质疑和驳斥的反映不小。
这是什么原因?
有人认为,反对改革乃至负面反映者有三部分人:一部分是所谓新左派。他们仍然纠缠于姓“社”姓“资”,仍然念念不忘阶级斗争。祭起的大棒无非是改革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就是实行私有制,从而否定改革。第二部分人,是改革进程中的一部分落伍者和某些愤青。他们眼见一部分人富起来了,成了大款大腕,而自己却没有从改革中得到太多好处,于是归罪于改革开放政策。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对改革中的问题任意夸大,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第三部分人,是一部分下岗工人。国企改革初期的某些失误,使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他们失去了从前安定的工作,失去了从前稳定的收入,因此对改革心生不满,开始怀念过去,怀念毛泽东时代。
联系改革至今的现实情况,或许我们应该看到,十五年前对改革的质疑乃至反对,与今天还是有不同的。那时可能意识形态的、“左”的“思想影响”要更多一些;而今天对改革的质疑和反对,无论是既得利益者还是损失利益者的反对,皆是“利益影响”要多一些。
这一不同,是应该引起锐意进取、真心实意推进改革的人们注意的。
笔者认为,我们还应该从这次的热议“皇甫平”中看到:对皇甫平文章的反映,有一部分或相当部分实际上是对改革存在的不完善的结果有意见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说有相当一部分是一种“不平”。
正如多数的人们所共识到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成就巨大,但问题也确实不少。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有:一部分钻改革不够完善空子的“近水楼台”者,非法利用了自己“近水”的条件(并非仅仅指有权力者),“先得月”和“多得月”。并使社会分配差距并非合理、并非令人信服地过于拉大。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未必是贫穷者而抱“不平”的人认为,凭什么他们可以如此?改革怎么能让这些人大行其“坏”?
应该看到,这种“不平”,乃至也有皇甫平提到的“骂”,并不仅仅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中的那种似乎有点“没良心”的“骂”。其有正当性、正义性。
对这种“还不平”、乃至负面反映和“骂”,需要、应该至少做两方面的工作:
其一,切实完善改革,切实减少和杜绝分配不公和无法无天的所谓“改革”。
其二,提高人们对改革的利与弊,对改革可能产生问题的认识。改革正如一棵果树,在长出丰硕果实供人们享用的同时,也可能甚至必然会产生枯枝败叶,人们可能亦应该接受或者理解和承受,并通过不断的努力去减少枯枝败叶(如果不能不断减少,而是越来越多那也是不行的)。需要说明,改革不仅是不应该、不可以逆转的。而且,当初不改革,我们全体也都不可能享受到现在已有的改革成果。改革到今天,回头再看,并不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相信经过热议、静思,人们会认识到:对改革走过的道路的回顾,对改革功过评估,是必要的,而其目的是找出缺点、以利再战,使之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