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难当” 群众才“好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03:04
干部要“难当” 群众才“好过”
刘光全 刊发时间:2010-10-11 16:00:15 光明日报  [字体:大中小]
是一杯茶、一包烟、一个电话“泡”半天,做得过且过的“好过”干部,还是为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焦裕禄、孔繁森式的“难过”干部?是干部只管自己“好过”不顾群众“难过”,还是以自己“难过”换群众“好过”?这不是一般的作风问题,而是关系能否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能否夯实党执政根基的重大问题。
“好过”需要“难当”
“好过”是一种满意、和谐的生活状态。从过去的吃饱穿暖到如今的吃好穿靓,从基本的生存到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群众心中“好过”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干部作为群众“好过”的推动者,肩负的担子越来越重,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
从执政理念看,我们党建党至今,始终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毛泽东同志曾用“鱼和水”、“种子和土地”比喻党和人民的关系,将党的宗旨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老百姓的利益展开。我们党执政的人民性,要求干部必须肩负使命,执政为民。
从历史实践看,无论是“文景之治”还是“康乾盛世”,无论是汉唐没落还是明清衰败,都昭示:当政者勤勉养民,则官民上下同心,百姓安乐;当权者骄奢淫逸,则官民势同水火,百姓困苦。近年来发生的诸如贵州瓮安、广西南丹之类的群体性事件,就是一些干部自己只管当甩手掌柜“好过”,不顾群众“难过”的真实案例。
从现实需求看,我国正处于从一般温饱向全面小康转变、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老百姓的物质需求、精神追求、民主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矛盾突出。满足这些需求,需要干部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走科学发展之路。
“难当”必须“当好”
“难当”,是现实压力的客观表现。“当好”,是群众“好过”的必然要求。权为民所赋,责任重于山。因此,干部虽然“难当”,但必须“当好”。那么,“难当”到底难在哪儿,又怎样才能当好“难当”的干部呢?
难在官本位思想不易变。部分干部“唯上不唯实,唯官不唯民”,疏远群众,脱离实际,形成“官本位”思维定势。因此,需要干部“换位”正观念。一方面,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充分了解群众需求,遇到矛盾多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破除“只唯上”的传统观念,让群众评干部,以民心论英雄。
难在诉求渠道不通畅。部分干部在群众面前大言自傲、颐指气使,但一遇群众困难却“躲、拖、推、捂”,导致群众诉求无法传递和满足。解决这一难题,一要贴心增进感情,走近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二要用心解决问题。为此,需要干部眼睛向下,潜下去,做到困难不解、操心不止。
难在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复杂多变的环境,多元化的群众诉求,对干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广更深的要求。时下,有的干部“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不可谓不勤,但就是打不开工作局面。何以如此?能力使然。因此,需要干部“苦学”强本领。一要“学不可以已”,常怀“本领恐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要厚积薄发,广泛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积微致著。三要学以致用,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难在担子重责任大。改革步入攻坚期,化解矛盾的难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干部“躬行”担重任。首先,干部要多想党的事业、群众的期盼,少想自己的得失。其次,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不等不靠,不懈不怠,干出富裕新天地。再次,要增强勇挑重担的魄力,面对问题不推三阻四,面对矛盾不避重就轻,敢于担当,敢于负责。
难在精彩世界诱惑多。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干部滋生不正之风的危险性不断增加,被权力、金钱、女色腐蚀利用的可能性比常人更多。因此,需要干部“律己”砺品行。筑牢防线是基础。从思想上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大堤,加强党性修养,慎用权力。把住细节是关键。从小事做起,诚恳接受监督,始终慎独慎行,防微杜渐,不溃于“蚁穴”。坚守原则是根本。“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时时自律,处处自警,守住底线不动摇。
“当好”才会“好过”
“当好”,既是对干部自身的要求,也是群众的期盼。怎样才算“当好”了呢?基本的检验标准就是干部要主动作为,改善民生,真正让群众“好过”。
困难有人帮。当群众遭遇重大变故、灾害、疾病以及正常生产生活受到重大影响时,要确保群众困难有人帮。做到这一点,关键要看干部联系群众的广度、深度和有效程度。时下,重庆开展的“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活动,就是干部扎根群众,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的积极探索。
民生有保障。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等是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是民生的主要内容。前不久,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作出《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提出用两年半时间,投资3000亿元,解决十大民生问题,就是保障民生的现实举措。改善民生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干部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生活有品质。繁荣的文化、优美的环境、健康的生活等是群众生活品质的基本内涵,是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重要体现。近两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宜居、森林、畅通、平安、健康“五个重庆”建设,旨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当前,群众对生活品质提高的渴望与现实环境之间的落差,产生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对此要加以妥善处置。同时也要明白,群众的事情等不得,更拖不得,必须只争朝夕,推动群众生活品质大改善。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九龙坡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