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38:54
写于2010年9月21日
记得1975年,我们所在公社高中(也是我的母校)要招一批队办教师,所谓队办教师(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叫民办教师)就是不给工资只给几块钱的生活补贴,由各生产大队记工分,实质是由生产队义务承担了教育成本,这是当时通行的做法。
因我的老师推荐,我有幸在这次招用名单之中。通知发到我村生产大队后,大队支书认为大队干吃亏,不答应给人,我因此没有去成。过后,听说我们村的另一个人去了,他姐姐是这所高中的书记,和村里有特殊关系,大队支书只好答应。由于农村祖辈相传的家族关系,我们家和支书家的关系也是很近的,他也觉得过意不去,只好答应以后另找机会。
1977年初,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我村学校的一名教师由于犯了错误,被开除出教师队伍,村支书便让我来顶这个缺。虽是小学,没有高中条件好待遇高,但毕竟要比下地劳动好得多,不用风吹日晒,每月还有几块钱的补贴,这在当时经济十分落后的农村来说,也算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了。当时,我正在山西太原市选煤厂干活,接到通知后赶紧回到村里,我的教师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村小学有一至六年级,每年级一个班,多的三、四十个学生,少的也有二十多人。当时普遍实行包班制,就是每个年级由一名老师教全部课程,有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我接的是三年级,班上有三十来个学生,每天七节课一教到底,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晚上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夜里还要住在学校里值班护校,星期天还要集中到公社参加业务培训。我们家当时没有自行车,大早晨起来简单做点吃的,走上六、七里路赶到公社去开会学习。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但内心很充实。
每学期公社教委都要组织统一考试,各学校教师交换监考,每个年级的考试成绩全公社所有学校大排名。这涉及到每个教师在父老乡亲面前的荣誉,对每个教师的压力都很大。在1978年上半年的统考中,我所教的年级语文成绩统考第一名,高出全公社平均分十几分。于是,我在我们村里名声大振,学校里的贫协代表当着众人的面,说我是学校的顶梁柱,给村里争了光。贫协代表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产物,就是在农村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由贫协代表负责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贫协代表都是一字不识的大老粗,但在村里有一定威望,受人尊重的长者。我们学校的这个贫协代表性格耿直,为人忠厚,是出了名的“老倔头”。能得到他老人家的赞扬还真不容易。
就在这年的八月,我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考取了华北石油学校。这是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的第二次全国高考,当时由于“十年动乱,我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了严重破坏,大家的学习基础都很不好,录取率很低。我们村那年有38人参加了考试,只有我一个人被录取了。于是,我在村人的眼里更被看作是一个人材,学校有点舍不得放我走。那年秋天,我在乡亲们羡慕的目光下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学校,告别了队办教师生涯,开始了新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