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商务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1:36:57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当今世界正经历以信息化为重要标志的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化以其强大的渗透性和关联性,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倍增器和催化剂,也是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焦点。加快信息化发展,对于昆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传统产业繁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拓展市场和满足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组织提供新的管理手段,全面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人力资源凝聚点,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改变人民生活方式,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是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信息化是加快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挑战,以及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把信息技术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昆明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昆明市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协调发展,为昆明市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统一认识,明确“十一五”期间昆明市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建立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推进滚动发展,组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高,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和省“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及昆明市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十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状况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十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已基本建成由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为主的,在规模、容量、技术等方面均居国内先进水平的网络基础体系,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电信事业蓬勃发展,截止到 2005年底,电信传输骨干网光缆长度达到43155.22芯长公里,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108.2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80.13万户,全市城域网出口带宽达12.5G,宽带互联网注册用户达18.6万户,窄带注册用户达34.57万。广播电视发展进入新阶段,全面建成广播电视有线网、广播电视微波网、广播电视无线网,形成了以光纤骨干网为主的城市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平台,开通了有线电视网络数据信息传输业务。截止2005年底,昆明城区至各县(市)区、乡镇广播电视传输骨干环网光缆总长度达到20800芯长公里,有线电视用户总数约为110万户,开通108套数字电视节目和综合数据信息传输业务。
2、信息化成效日渐显著
政府信息化成效明显,现已建成全市党政机关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统一标准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完成了市级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便民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系统、市政务公众信息服务网的建设;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全市90%以上的烟草、冶金、医药企业广泛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CAD)、辅助工艺(CAPP)、辅助制造(CAM)、辅助检测分析(CAE)等信息技术;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区建设初见成效,建成了国内先进水平的工商企业一卡通工程、全市社会保障卡信息网络平台等重点便民工程,五华区数字城管率先于2005年6月30日正式运行;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初步形成了数字档案、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库、污染源控制系统和城市多媒体信息亭等四大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
3、信息产业稳步发展
初步形成电子产品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光电子、信息系统集成、通讯业、信息服务业等门类相对齐全的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2004年昆明市信息产业销售总收入达到87.84亿元,比2003年增长35.7%,占全省销售总收入的57.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8.74亿元,同比增长82.8%;通信业实现销售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2.8%。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37万人。
4、信息化建设环境日益改善
“十五”期间,成立了昆明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全市的信息化工作;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相继颁布《昆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使用管理暂行规定》、《昆明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昆明市市级机关电子政务系统应用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昆明市电子化行政审批政务处理暂行办法》、《昆明市党政机关电子签章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下发《昆明市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昆明市党政机关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昆明分中心、昆明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昆明信息安全技术中心、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昆明中心;通过开展内部培训、专业培训,以及昆明市信息办统一组织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二)“十五”期间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昆明信息化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现行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完善,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明显滞后于网络设施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存在不统一,与实际应用脱节;信息安全建设主要集中在网络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建设滞后;安全意识薄弱,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国民信息化素养亟待提高,信息化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信息化综合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
(三)推进信息化进程面临的形势
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全球的竞争,也进一步演变成为以信息能力为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当前,信息与通信技术不断融合,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产业持续增长,步入成熟理性发展期;信息技术更新周期趋向稳定,融合与集成应用成为主流;信息资源开发渐成重点,信息内容产业增长迅速;软环境建设日益重要,信息法规与政策渐成体系;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不断加强,产业边界日趋模糊。
作为云南省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昆明市信息化建设必须在云南省的统一部署下进行。昆明作为经济较发达的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面对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泛珠江三角洲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发展机遇,云南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信息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这对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城市化,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化,建设现代新昆明,是新时期昆明市加快信息化发展的基本任务。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昆明市“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从信息化实际情况出发,把握信息化发展趋势,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现代新昆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带动全省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末,完成昆明市信息化体系的基本建设,全市信息化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社会的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取得长足进步,为政府宏观决策、为各行各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全面、方便的信息服务;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技术改造步伐加快,主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普遍增强;全市网络互联、应用系统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数字昆明”框架基本建成;发挥昆明市在省内的人才、技术优势,带动全省信息化发展;确立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的地位,使昆明成为联接西南地区、东盟周边国家的重要信息交换枢纽,力争昆明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典范。
具体目标:
——信息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有线通讯网、计算机网、广电网和无线数据网一体化的现代网络基础设施。电信传输骨干网光缆长度达到73287芯长公里,城域出口带宽达到40G,宽带用户超过50万户,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超过50台。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有线电视覆盖占全市人口的比例达到75%,全部实现数字信息传输。全市所有的企业实现初级信息化,规模以上企业在全部实现中等信息化,并50%以上的企业实现高级信息化。
——围绕“数字昆明”建设,以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为突破,建立昆明信息资源中心,打破自建自用的“孤岛”式数据库建设格局,建成基础数据全面共享、政府信息高度开放的信息资源网,初步完成自然资源和地理信息库、居民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政务信息资源库以及其他共享需求较大的数据库的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争取昆明市成为国家关于信息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的试点城市。
——电子政务深入发展,各县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齐备,在现有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基础上,建立行政新区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市级机关通过百兆以上宽带专线连网。完善内部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60%以上市级机关实现内部公文流转,非涉密公文全部实现电子化公文交换。机关公务员计算机普及率达到100%,接受信息技术培训5次以上。丰富网上信息内容,提高网上服务水平,实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可以在网上查询,20%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工作可以在网上进行。继续完善统一的互联网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政务服务,力争我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排名进入前10名。
——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应用,增强产、供、销协同运作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强企业基础信息交换与共享。实行体制创新,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促进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充分发挥昆明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推进旅游、生物制药等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实施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逐步形成各个专业的网上交易市场;推动企业借助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覆盖全市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以及村委会的计算机、广播电视、电话等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金农”工程建设,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初步形成针对性强、门类齐全的涉农信息资源体系,建立市、县两级农业数据中心,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初步建立农业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基于信息网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农村信息化与城市信息化差距扩大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信息化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农村信息化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进昆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和完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信息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围绕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的信息产业基地这一目标,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和系统集成业、信息服务业、通信和广播电视四大行业,加快信息产业专业基地建设,重点在几个领域取得突破,集聚发展,形成昆明市的信息产业带。到2010年,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信息产业从业人数达到4万人,培养高、中、初级信息技术人才分别超过3000人、6000人和3万人。
——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国民信息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全民信息化知识、技能和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保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市场服务体系等基本形成。强化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宏观协调力度,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制定昆明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制度,切实保证各项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扎扎实实地推进昆明信息化建设。
(三)实施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针对制约我市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性基础瓶颈和薄弱环节,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实现重点突破。同时,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推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2、政府推进,市场运作
以政府为引导,做好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抓好信息、技术、设施、管理等信息化要素的共享,搞好社会和企业的分工与协作,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和新的重复建设。坚持市场运作,确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杠杆,调动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吸引各种渠道资金不断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形成昆明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格局。
3、突出重点,滚动发展
发挥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通过电子政务基础性、关键性的公共项目建设,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最优化地配置资源,最有效地转化资源,带动昆明市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重点项目的建设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小步快走”的策略滚动式推进。
4、应用导向,带动产业
以应用为导向,大力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能力,讲求实效,积极开发适用的软、硬件信息技术产品,促进信息设备制造和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5、创新体制,做大规模
推进信息化,重点解决技术问题、体制和机制问题。进一步发挥体制改革领先优势,深化市场取向改革,加快建设有利于人才创新和创业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做大产业规模,加速推动信息化发展。
6、立足云南,面向区域
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东盟国家”及“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协作。通过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法规互容、信息产业互补,以电子商务发展为核心,建立区域性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合作协调机制,以信息化的全面合作实现区域间的“零距离”协作,推动昆明经济融入“东盟经济圈”及“泛珠江三角洲”的一体化发展。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昆明信息化建设立足科学发展,使社会信息化与经济信息化协调发展,行业信息化与地区信息化相互促进、同步发展,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协调发展。紧紧围绕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多快好省”地发展信息化,确保社会与经济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继续抓好集约化信息管线建设,加快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共享型集约化信息管线网络;加强宽带信息交互网建设,提高昆明市本地信息网络的信息交互能力、实现本地信息本地交换;积极推进传统通信网络的宽带改造。加快发展计算机局域网接入、电话网宽带接入,有线电视双向接入、光纤接入、无线接入,尽快形成多种方式的宽带接入网,着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问题,促进多种方式宽带接入到户,推动话音,视频和数据三种业务在接入层面上的融合,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实现信息网络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社会共享。
(二)推进“数字昆明”建设
“数字昆明”建设将以“昆明信息资源中心”建设为起点,加快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行业应用和公众服务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打破“自建自用”方式形成的各种信息孤岛,积极推进以政府主导的“共建共用”模式,建成市级层次上的共享基础信息资源库;明确共享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范畴,包括自然资源和地理信息库(含基础地理信息库)、居民信息库(含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政务信息资源库五个重点基础数据库,以及其它共享需求较大的数据库;积极推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在市级层次上的交换、集成、共享与开发利用,完成昆明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在技术标准、法律政策、经济利益、组织管理等四个层次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基础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制度保证。
(三)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1、推进电子政务发展
围绕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中心和电子政务外网门户、互联网门户的建设,推进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整合已有的政府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在统一的平台上拓展信息资源库和新应用系统的建设,扎实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建立服务型政府。
2、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依据昆明的优势产业,以旅游电子商务为龙头,促进金融电子化和流通领域信息化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上网,实施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
3、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昆明烟草、冶金、机电、化工、能源、医药、食品、建材等传统行业的优化升级,以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除继续完善和推进已有的10余家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以外,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每年选择一批不同类型优势企业,实施信息化示范工程,全面带动和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
4、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提高农村有线电视和电话普及率,加快因特网向农村的发展;开展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步形成针对性强、门类齐全的涉农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昆明农技110网上咨询服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和装备改造乡镇企业,加速农村工业化,加快区域特色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建立农业宏观决策系统、农业资源环境系统、防灾减灾管理系统和农业科技管理系统等,促进农业管理现代化。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缩小城乡差距,缩小“数字鸿沟”,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水平,努力实现城乡信息化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5、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教育信息化  加强校园信息网建设,推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类教育信息化,建立各个层次、多种类型的网上学校;积极发展网上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昆明科教信息网,支持科教系统开展网上教育、成果发布、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强势推进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大力开发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重点发展面向农村地区的公益性远程教育服务。
(2)科技服务信息化  加快推进科技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提高科技信息服务水平。开发科研攻关、产品开发及科技人才数据库,引进适应昆明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专利、科技文献、等方面的数据库,实现与国家科技骨干网的联网,加强科技信息交流。
(3)医院和医疗信息化  搞好各级医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加强药品药库管理;实现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的联网;推进病历管理信息化,建设老人健康档案库;开发诊治各种疑难病症的名医名药查询系统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治、查询系统,发展规范化的医疗和药品网上咨询及服务;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加快医疗机构信息化,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4)开发文化娱乐信息资源  开发适合于宽带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文化娱乐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发展网上新闻宣传和电子出版业;开展网上宣传、文化活动。配合文化部、财政部共同推出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力度,提升昆明城市的品位。
(5)居民服务信息化  启动昆明居民服务“一卡通”工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建设高度集成的居民个人信息库和包括劳保、社保、医保、社会救济、公积金贷款申办、就业指导等各类社会服务信息系统;以方便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为出发点,建设现代化社区网络服务中心;实施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工程,适时推出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和标准数字电视。
(6)社区信息化  以“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受益一生”为理念,从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小区管理信息化和家庭控制智能化三个方面,全面推进数字社区建设;开展社区网络教育示范和家庭信息化示范,促进社区信息化发展,打造个性化数字社区,为“数字昆明”建设做贡献。
(四)推进信息产业发展
1、发展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业。
加快发展有一定特色的产品,如金融电子化设备、电子浆料和电子级高纯材料、物流自动化设备、太阳能光伏器件、光电子、红外产品、通讯设备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等,加强相关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工作。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面对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泛珠江三角洲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发展机遇,大力改善产业投资环境,制定切实有效的引资、引产政策,依托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昆明基地等现有开发区的基础,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信息产业基地。
2、大力发展软件产业。
重点抓好云南软件园、昆明软件园和昆明科技创新园三个软件基地,发展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促进产、学、研紧密联系的战略联盟的形成,加快科研转化,提高市场运作能力。结合昆明市技术和人才特点,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产业,促进通用软件产品开发和推广;充分认识昆明软件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通过建立虚拟企业、动态协作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的广泛合作和交流,吸引投资主体,进入资本市场,利用股份制、企业重组、公司上市、风险投资等措施,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开拓注入活力。
3、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
围绕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市场需求,增强信息服务的供给能力,大力推进基本电信服务业、增值电信服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广播电视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内容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建成结构合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要的信息服务体系。
抓住数字电视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依托云南独特的地理、文化和民族特色,结合实施“民族文化大省”战略,通过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大力开发云南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促进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进而推动云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使其成为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推进信息化环境建设
1、加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制度环境
完善和制订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政策和管理办法,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制度环境。制定地理空间资源管理、基础通信管网规划管理、共享信息资源库建设与使用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政务工作网建设应用管理、政府信息化工程管理、居民服务信息系统管理、市民卡管理、信息化建设服务提供商资质管理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办法和政策性文件。
2、加强信息化培训体系建设,培养信息化人才
(1)信息化培训  完善包括科研院校、内部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政府公益型培训机构等在内的信息化培训机构体系,对全体公民实行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的信息化培训,做到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制度约束与自觉培训相结合,公益性培训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努力提高每个公民的信息化素质。
(2)信息化人才培养  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在培养对象上,不仅重视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更要重视信息化主管领导、信息主管、信息化建设项目经理等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更加重视在应用中培养,让信息化人才在信息化的建设、应用中成长和发展,同时,遵循“人才跟着事业走”的基本规律,建立人才创业环境,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3、建立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昆明信息化的正常发展
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防御体系,从意识、技术、政策法规、管理等多种角度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加强道德教育和素质培养,转变公民传统安全观念,规范公民网上行为,树立安全、高效、可靠的网络安全理念。建立电子安全认证机构,保证电子交易与电子审核的安全。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立法工作,为电子交易与电子审核提供安全保障。设立专门的安全防范机构和安全管理岗位,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注重利用行政力量予以加强管理和监督,引导和规范网络健康发展。
4、重视标准体系建设,奠定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基础
选择和监督执行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延伸和补充制定一些地方性标准和规范,衔接国际和国家标准。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制定急需的数据规范、标准,建立“数字昆明”数据标准体系,促进信息的共建共享,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
(六)“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八个重点工程
按照国家关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和我省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结合昆明市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十一五”期间着重于基础平台和涉及广大市民的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建设完成以下八个工程:
1、数字昆明建设工程
按照“数字昆明”总体规划,以政府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为突破,继续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建设,启动空间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库及交换共享平台以及“昆明之窗”等应用系统建设,完成昆明信息资源中心和政府、企业、公众、区域等各类应用的重点工程的建设;建立集公安、消防、急救、交通、城管监察等公共事业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紧急救助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城市应急指挥系统、领导决策指挥系统,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事务的预警和处理能力;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市市区两级一体化的数字城管新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电子政务建设工程
加强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重点建设公众服务系统,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互联网门户,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程度,提高网上办事能力和公众参与水平,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建立移动电子政务服务系统,拓展电子政务服务范围,提高政府办公的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的信息更新机制,初步建立领导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性。
3、智能化交通工程
加快昆明市智能交通建设,完善路况实时监控系统和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智能化公交客运调度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统一的城市交通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昆明市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昆明市交通管理从宏观监控的传统管理到细节动态监视的现代化管理的跨越。
4、城市一卡通工程
扩展现有的公交IC卡使用范围,逐步推进到包括公交汽车、出租车等交通领域,以及社保、医保、购物、宾馆、休闲娱乐等其他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应用领域,初步实现在昆明市区,居民持同一张IC卡即可进行身份验证、流动消费支付、存储各类信息等功能,实现“统一规范、信息共享、一卡通用”的总体目标。
5、农业信息服务工程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农业系统信息网站,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建立市、县两级农业数据中心,建立农业专家支持系统,建设昆明农技110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成涵盖14个区市县及所属乡镇农业科技110信息咨询服务点,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农民对市场的应对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6、社区信息化示范工程
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基于现有的覆盖城市的信息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和综合服务,向居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以社会充分利用昆明市现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网络平台,选择一到二个示范社区,建立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7、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
基于法人信息库、居民信息库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建立信用基础业务平台,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服务与应用的技术支撑;建立信用监管系统平台,为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息查询、信用公示、信用管理等提供信息化手段。同时,加强信用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推动诚信嘉奖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形成。
8、行政新区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通过信息化建设建成数据、语音、视频、监控多网合一的市级党政机关高带宽通信网络,满足行政新区电子政务应用需求和信息化发展要求。市级行政中心搬迁后,完成现有电子政务系统的平稳迁移。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
——加强对昆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是昆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强势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各县区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各委办局有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
——加强地方性信息化管理政策的制定。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尽快研究制定昆明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城市通讯管网建设管理办法”等地方性规范化文件,加强信息化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招投标管理、项目实施监理。研究出台推进昆明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政策。
——成立昆明市信息化专家顾问委员会。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企业家等组成昆明信息化“智囊”组织,参与发展战略制订、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工程项目方案评审和建设成果的鉴定等工作,为昆明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启动绩效评估。要认真总结、推广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成功经验,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项目的规划、立项、设备采购、系统开发与集成、监理、验收、审计等工作。要逐步制定电子政务项目概算标准,保障运行维护和培训经费,特别要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逐步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考核机制,力争将电子政务列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任用评价体系,保证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市场的规范管理,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质量监理,确保各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工程质量。
(二)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与标准体系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与贯彻落实有关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市场管理、信息服务业管理、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产业企业资质管理、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管理等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地方性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使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运作。
推广实施信息化标准和统计体系,建立包括公共部分标准、应用环境标准、网络环境标准和物理环境标准在内的信息化标准体系,调查、收集、跟踪有关信息化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制订情况,加快我市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按照国家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建立我市信息化统计体系,加强信息化发展的调查分析,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情况。
(三)建立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
必须加快信息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采取与国际接轨的、适应和促进信息化发展需要的运作机制,形成由多种投融资渠道、多元投资主体和多类投资政策构成的新的投融资体制。
——把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作为昆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昆明市信息化投资管理办法”,加大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对于公益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基础建设,适度增加财政投入。各级财政每年安排财政预算要按一定比例用于需要政府投入的重点信息化项目。“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市级财政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其他渠道投入的资金稳步增长。
——充分利用外资发展信息化事业。积极推进信息化事业的国际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积极争取国外政府贷款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建设一批信息化系统工程。
(四)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适用人才。从国内外引进一批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管理,勇于开拓的复合型人才,为信息技术专家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设立“信息化建设突出贡献奖”,重奖对昆明信息化建设有重大贡献的人才。
——加快人才培养。在全市中小学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全市高、中等院校要围绕昆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重点培养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等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强在职专业人才的再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开展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有计划地开展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开展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开展市民计算机和网络使用技能的培训。
(五)强化信息化建设安全措施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发展信息化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建立昆明市交互网络安全认证机构,对昆明信息网络安全体系进行统一的配置和管理。
——加强昆明市党政机关、金融、财税等重要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严厉打击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犯罪活动。
——加快全市性的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病毒防范中心、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逐步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和应急处理协调机制。
《昆明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人员名单
顾  问:
杨  雯 云南省政府信息办 副主任
许  云 昆明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专家组:
杨继康 云南省发改委规划处 处  长
陇  玉 云南省政府信息办信息化推进处
高淑霞 昆明市发改委规划处 处  长
廖鸿志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副院长、教授
王  江 昆明理工大学 教  授
张云山 云南省委党校 教  授
缪  昇 云南大学 教  授
申和平 云南新锐和达公司 总经理
规划编制组:
组  长:
蔡建华 昆明市政府信息办 党组书记、副主任
副组长:
刘  渊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系副主任、教授
林  文 云南新锐和达公司 高级工程师
成  员:
张  涛 昆明市信息办推进处 处  长
段惠莲 昆明市信息办综合处 处  长
吴  涛 昆明市信息办综合处 副处长
普仕保 昆明市国动委信息办 副主任
关业文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硕  士
何  彦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硕  士
高  源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硕  士
何昌华 云南新锐和达公司 工程师
刘  锐 云南新锐和达公司 工程师
许志为 云南新锐和达公司 工程师
曹正山 云南新锐和达公司 工程师
叶  卉 云南新锐和达公司 外联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