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北京市科普管理工作者高级研修班北大开班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20:17:28
上学记
作者:杨虚杰 来源:科学时报(http://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12-27 23:44:20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12月7日一大早,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哈骏就往北京大学赶。通常,这个时间他应该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他赶着要去参加的是北京市科普管理工作者高级研修班,今天是这个班开学第一天。
对他而言,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最近他所负责的首都博物馆正在筹备迎接奥运的精品展厅,每天都要开会,每天都要加班。紧张得没有一天能正点回家。此时此刻,他用工作时间来上课,感到有点“奢侈”。
北京市科委负责联系的办事人员曾在电话中这样“诱惑”他:您报名来吧,肯定会有收获。就这样,他才下定决心成为研修班第一批学员。
北京市科普管理工作者高级研修班开班的醒目横幅挂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的楼前。八点半走进会场时,哈骏吃惊不小: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已经坐在主席台上。
开班典礼
在北京市博物馆系统工作了20多年的哈骏,可能不会熟悉主席台上的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但对科委主任马林太熟悉了。马林那么忙,能够出席这个开班仪式,显见的一点是:重视,重视北京市的科普工作。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主抓科普工作的朱世龙戏称这个班为“黄埔一期”,北京市科委为所有参加这个研修班的学生“买单”,据说,这个班为期4个月,直到明年3月底结束。每个学员学费5000元,北京市科委这一期的投入是30万元。
这样大规模的集体充电为哪般?在随后的开班典礼上,马林一番诚挚讲话,让在座学员掌声雷 动。他说,科学普及与自主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北京市已经把自主创新作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各方面工作的驱动力。他认为,这个研修班具有开创意义, 过去北京市的科普管理工作者在科普工作上作了艰苦的努力,但也存在努力和效果之间的差异。怎样弥补这个差异?他认为,政府办科普,但不是政府包科普,这次 办的研修班就是调动社会力量一起搞好科普的体现。他说,从这个班开始,要研究北京市科学普及中城乡对接问题,和各个年龄群体的针对性等关键问题。
朱世龙在“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开班报告中,介绍了北京市最新的 科普现状。据介绍,北京市现在每年的科普投入逐年递增,现在已经有4000多万元,成为全国人均科普经费最多的省市之一。北京市在科普资源的拥有上,在科 普工作的开展上,均位居全国第一。2008年将在科普工作整体布局上,与以前发生很大变化,力求开拓北京市科普工作的新局面。
朱世龙认为,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科普管理工作者自身科学素质的提升,是科普事业持续发展与创新的根本。此次高研班的目的,就是要提升科普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了解北京市科普工作的进展以及对科普管理工作者的需求。
在北京市科委挂职的张宇蕾负责高研班的组织工作,她的亲身体验是,她虽然做过一年多的青少年科普工作,但回过头去看,根本不知道科普是什么。她说:“朱世龙以及科委社会发展处的处长都表示,只要有时间就会来听课。”
破冰仪式
随后的内容变得轻松起来。主持人称为破冰仪式:每一个学员自我介绍,全班70人,每人只有一分钟时间,但哈骏还是记住了很多人。大家的年龄和背景不一样,但是诉求和情感是一样的。很多人都表达了自己的期望,这个班太不寻常了。
有20余人来自北京市妇联、疾控中心、社科联等各委办局,覆盖北京市各个部门。来自北京 市卫生局的张超,是科教处中国医师协会事业发展部生命文化项目处的主任。他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发现更多像洪昭光一样的健康专家,我们所做的‘健康的人际 传播’项目就是帮助从业人员提升表达技巧,提升人文素养,提升科普的能力。希望在这个班能有收获。”
然而,更多学员来自各区县基层,他们的队长往往是区科委领导。密云、延庆、昌平、房山、 门头沟各郊区县都有。两个人让记者印象深刻:一个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来自最基层的宣武区天桥街道香厂路社区的居委会主任郭志强;另一个是顺义区科委 马坡镇姚店村的仇恒东,这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村官,他要把学习体会带到最广泛的基层。
哈骏没想到自己会被任命为高研班的班长,他深知自己工作紧张,无法为同学更多尽力,坚决请辞。
不仅如此,研修手册上明确写着,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缺课两次,将不予结业。班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刘华杰更强调了这一点。据说,结业证书将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市科委共同颁发,含金量很高。
研修:既研且修
很多学员与哈骏一样,从没想到会有机会来北大上学,因此,他们都显得有些激动。
北京市科委为什么选中与北京大学合作?记者了解到,他们的合作不只培训一项,在科普战略和决策研究及科普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等方面已经签署了全面合作的协议。而北京市选择合作单位还是进行了反复考量的。
马林在开班仪式上说,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对科普有深刻的研究。这句话后面有故事。 2007年初,《科学时报》发表了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吴国盛的署名文章——《中国科普的战略研究》,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后,被北京市科委领 导看到。文章的观点和北京市科委领导的思想引发强烈共鸣。当时吴国盛正在新疆,北京市科委的电话就追到新疆,希望与他见面商谈。
北大科学传播中心自2001年成立以来,通过组织课题研究、召开学术会议、出版研究丛 书、开展培训计划、举办公众科学讲座等,在科普理论研究及实践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研修班设置的课程,可以看出中心组织了国内有相当造诣的教师阵容, 有的还是从外地请来的。吴国盛说,研修班就是既研且修,希望大家能够充分研讨,相互沟通,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下午,是吴国盛的第一课《科普概论》。哈骏听得很仔细,在课后的研讨环节里,他非常认真地对吴国盛说,你的观点我都同意,但是我认为科普不仅仅包括自然科学的普及,还应该包括人文社科的普及,希望有时间我们仔细探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