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思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57:27
1 1989年,广州市广大路路边的大排档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这里是广州比较出名的夜宵好去处。广州的夏天特别热,改革开放初期市民的居住条件还很差,一家五口人挤在不到10平米房子的情况比比皆是。家里闷热,大家晚上都到街头或江边去乘凉,也许正是这些乘凉的人们带动了广州大排档的兴起。广州的夜生活就这样开始热闹起来。2 1990年,广州的水产市场在批发龙虾。3 1989年,穿着朴素的市民在路边炖品店吃得津津有味。4 改革开放后,广东老百姓做生意,是从最古老的生意做起。在广州的珠江边上、长堤码头等地方,开始出现的是卖艇仔粥的小船。只需要把搁置了十几年的家伙收拾一下,便可立即经营艇仔粥生意。  据《生活在邓小平时代》(安哥著)5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举办春节展销会,食街应运而生,各种小吃一应俱全,食客冒雨也要吃个够。6 1978年,解放北路应元路口向右转约150米,曾经人头攒动的“泰山糖烟酒商店”。这家商店早已被装潢一新、时尚现代的“泰山酒廊”所替代。
一张张的粮票就像一页页的书章,记录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里,中国人的生活百态。当人们穿着单一色调的卡其布衫在食品店门口大排长龙时;当人们行走于熙攘脏乱的肉菜市场时;当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路边大排档的小吃时,他们一定不会想到,贫乏的物质生活可以在弹指之间彻底改变。
历史给予广州机遇,让它走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当年解放北路人头攒动的“泰山糖烟酒商店”,如今早已被装潢一新、时尚现代的“泰山酒廊”所替代;当年惠福路边陈设简陋的饮食档口,也早已被来自五湖四海的食肆所取代。现在,对于衣食无忧的广州人来说,早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享受,而是更加看重精神层面的提升。今天人们不仅能精挑细选地来吃,走遍各国地去吃,而且还注重各菜系中的饮食文化:一个地方的菜式蕴藏的是这个地方的人文历史,民众特质。广博奇异、品种繁多的粤菜特色不正是广东人海纳百川、创新求变特性的反映吗?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1999-2007©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