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之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7:47:30
南方周末  2010-10-01   李杰
最近越来越发现,要想自己活得舒心的话,必须成为全面的专家。所谓全面,就是啥领域都要懂;所谓专家,就是懂得的还不能太浅。
简单举几个例子:买个房子吧,要先学会测绘,否则建筑面积、套内面积、使用面积等等的概念让你无从验证你是否又被坑了几万块钱;买罐茶籽油,要学会检验一下其中的致癌物,否则像金浩这样的油企可以把这样的事实瞒个大半年;买点奶粉,开始要测三聚氰胺,后来要测性激素;吃个水煮活鱼,要学会分辨油品质量,否则只给你劣等的地沟油,连优质的地沟油你都别想吃到;吃个小龙虾,肌肉居然都被溶解了;看场球赛吧,得知道其是否是假球,因为不仅球员在假踢,裁判在假吹,甚至足协都在假管。
所以,现在电视上不断地在教你,如何在超市里头选油,一要看色泽,二要看是否有杂质,三要看是否有质量保证标签。进银行的ATM机上取钱时,头上突然会有广播通知:人民警察提醒您,请不要给陌生人汇款,这屡屡让我在半夜去取钱的时候吓得灵魂出窍。
殊不知我老妈昏花的老眼是否真的能分辨得清超市里头油品的质量。质量保证标签又有何用?多少免检产品恰恰是罪恶的源头?骗子的短信更是层出不穷,我都不能保证自己能永远不上当。我能保证的是“永远”是不存在的,上当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我不禁纳闷了:这个社会怎么了?真的毫无诚信可言了?商家的无诚信,让我们这样的小市民该信谁啊?我本来是信名牌的,但是美的这样的超级名牌还制造假紫砂陶;我本来是信政府监管部门的,但是足协这样的准政府部门都被一锅端了;我本来还相信司法的公正裁决的,但是我们司法体系内也屡屡有腐败、贪污等各种不和谐音。难道真的要像某网络语所言:信某哥,得永生?
要知道,诚信的缺失,信任的无所适从对我们经济的杀伤力是极其大的:要是天资不够,成不了本文开头所描述的专家的话,我只能停止消费了;要是知道很多的项目都是骗子的忽悠的话,我也不敢投资了。
诚信与信任本来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甚至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没有基本的诚信与信任,人们将会是寸步难行。在观景电梯发明之前,我们乘坐电梯的人是看不出电梯是怎样运行的。如果你不信电梯能把你安全地从一楼带到二十八楼,你永远不敢迈出进入电梯的第一步,也无从体验电梯是否确实能安全运作。要是没有基本信任的话,这就形成了电梯悖论:你要体验到电梯的安全行驶,你才会迈出第一步,否则你死都不迈步;而你若不迈出第一步的话,恰恰又没法体验电梯的安全。
若没有诚信与信任,每个人都得自己学习好多检测技术,对物品要做质量鉴定,对人要做尽职调查,这其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不是这个社会可以承担的。本来,社会上应该有相应的质量鉴定机构,他们的独立性、权威性能够为我们解决很多麻烦。但我们又适时地对这些所谓权威机构也失去了信任。
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现象,但绝不是利润最大化动机下的必然产物。作为商家,长期的发展和利润是其最关注的。其短期的坑蒙拐骗的行为,只会让他失去长远的发展。当然,这个命题要成立的话,前提是相关处罚制度是存在的,执行是有力的。市场经济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游戏规则。作为政府监管部门,要做的仅仅是保证这个游戏规则能被遵守。这件事情真的不难,但往往却很难做到。
一个公正的政府监管,一个权威的司法体系,真的能帮助我们建立诚信与信任。但我们知道,这份信任不是行政权力强加的,也不是后天灌输教育出来的,是靠其为市场服务的过程中赢得的。
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我能简单地付钱消费就好,不需要成为任何的专家。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外汇储备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