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抓住千载难逢新机遇 阔步迈向区域重构前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0:40:17
广场南端,长长的青铜浮雕上,密布的脚印像一个个坐标,串起大连的百年历史。蓝色海边,足迹浮雕与翻开的书页石雕相接,象征着走过百年的大连正面向未来,掀开新的一页。
今天,大连有了新的坐标。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大连被定位为辽宁乃至东北的核心和龙头。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它促使大连站在辽宁乃至东北这个区域去谋划自己的发展,领域更辽阔,空间更广阔。这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必然开启一场全面重构的深刻变革。
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大连作为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在加快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直把促进腹地发展当作开放城市的责任,从把大连建设成“国际化城市”、“大大连”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性城市”的战略定位,体现出了大连市委、市政府力图在区域发展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探索与思考。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给大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它不仅要求大连要率先实现科学发展,还要提升其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带动区域加快发展。按照这一定位和要求,大连谋划发展的领域不仅要扩大到辽宁省,还要拓展到整个东北地区,不仅要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还要成为现代产业和开放创新的先导,可以想见,未来大连将拥有多么广阔的发展空间。
机遇千载难逢,大连能否抓住?
“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新起点上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对机遇,夏德仁自信从容。
自信源于实力。2002年到2009年,大连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了发展实力,大连经济增速稳定在15%到17.5%之间,经济总量增长3.3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倍。
风雨炼就从容。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外向度高达84%的大连经济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保持了较快增长,打赢了保增长的攻坚战,展现了抵御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2009年,大连经济总量达4417.7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七;经济增速达15%,稳居第一。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些质量指标的进步。2009年,大连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六,增速排名第二;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60.2亿美元,占副省级城市总量的14.8%,排名第一,与宁波、杭州、广州一道,跨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行列。
大连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核心和龙头地位日益强化。
2009年,大连经济总量占东北地区的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这一年,大连经济总量占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总量的56.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六城市总量的62.9%,海港货物吞吐量占5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占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56.6%。
显然,多年蓄积的发展能量,为大连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夯实了发展后劲,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机遇来临时,厚积薄发的大连必然迸发出巨大的腾飞力量。

全面重构刻不容缓
与机遇同期而至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有目共睹,挑战也清晰可见。
最大的挑战是大连能否真正成为龙头。
我们知道,大连虽然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发展最快的城市,可其经济总量还不足5000亿元,不到上海的三分之一、广州的二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东北地区14%,比上海、广州、深圳各自在区域中的比重低7至8个百分点。如此经济规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龙头不强这个不争的事实。
更现实的情况是大连面临自身的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从地形上看,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如盘龙卧海,主城居南,面积不足全市的20%,所辖县市多居北部,呈链状分布,南北相连最窄处仅8公里。独特的城市格局和地形,一方面使得大连主城区与腹地之间联系相弱,发展空间也难以拓展;另一方面又使得大连经济特别是工业、现代服务业布局过度集中在主城区,呈现出“二八结构”:主城区面积不足20%,贡献了经济总量约80%,城乡发展不均衡。
即使大连要成为龙头,能否舞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这个龙身,也是个巨大挑战。
从辽宁来看,这些年,作为省会城市,沈阳发展迅猛,实力日益增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以来,营口提出要率先崛起,势头不逊大连,何况营口港吞吐量已达1.7亿吨,又开通了沈阳近海经济区陆港。
从东北地区来看,长春虽然总量不及大连,但已连续两年与大连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目前,长春正抓住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长吉图发展龙头和长吉一体化核心的作用,全力打造长吉图发展的战略高地。按照“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发展定位,哈尔滨确定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发展目标,正坚定信心谋发展。
审视弱势,直面竞争,面临挑战的大连十分清醒:全面重构刻不容缓,必须在辽宁乃至东北的区域内重新构造城市框架,重新调整产业结构,重新构建城乡格局,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只有这样,大连才能建成发展空间大、服务功能全、辐射能力强、龙头地位实的区域核心城市,才能真正成为辽宁乃至东北的核心和龙头。
由此,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后不久,大连市委、市政府就调整了战略定位,将原先的“国际航运”一个中心,确定为三个中心,即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使大连成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开放创新的重要平台,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区域核心扬帆起航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以来,大连人心中就藏着个梦想:有一天,大连在东北就跟上海在长三角、广州和深圳在珠三角一样,无论地位,无论作用。
全面重构是圆梦的起点。按照区域核心城市的定位,大连市做出了重心北移的选择,让广袤的农村成为巨大的发展载体和平台。他们深知,只有重心北移,大连市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才具备产业优化升级、走向高端的条件,才能实现城乡统一谋划、统筹发展,而这些都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
这是一项多赢之举,不仅可以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又通过全域谋划重构了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城乡框架,让大连1万多平方公里的棋局全盘皆活。
如今,《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草案)》已审议通过,城市重构如箭在弦。
大连市市长助理、发展改革委主任姜周说,按照规划,大连市把经济发展重心北移,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功能向北延伸,按照组团式、链条式发展模式,构建以主城区、新市区为主体,以黄海城市组团和渤海城市组团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体系。
产业布局也同时展开。主城区重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高端产业,包括总部经济、金融保险、软件和创意产业、商贸流通、信息服务、旅游会展等;新市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教育文化、信息服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生物技术、光电子、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渤海组团重点发展石化、造船、轴承、重大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黄海组团重点发展光伏、新材料、家具制造、海洋水产和旅游度假等产业,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大连的目标是5年迎来转折。大连市提出,到2015年,大连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突破1万亿元,占东北地区比重达17%;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大连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质量目标。”夏德仁表示,5年后,大连将建成东北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产业层次高端、国际交往活跃的区域核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