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行漫记(十一):青稞酒厂和东关清真大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15:22:15
第十九章 告别互助
今天是8月20日,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最后一天。
青宁为此又专门请假陪我们。上午,他带我们去青藏高原最大的青稞酒厂参观。青稞酒厂也在互助县城,很近的。
还没进入酒厂门口,就闻到空气中的酒香味。应该说,虽然是青海乃至西藏最大的酿酒企业,但其规模,气势和内地企业比,要逊色的多。我们在参观完几个大车间,闲逛了一会之后,青宁选了几瓶回去属于最高档次的青稞酒,也是系列酒,我记得那酒的名字叫“天佑德”,回来后朋友都说味道不错,当时价格在100一瓶左右。
出了厂门,或许是高原干燥的缘故,突然我流鼻血了。于是回青宁家躺下休息,不一会就好了。
中午,青宁父母(也是我的南京老乡,在青海干了一辈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刚退休)和他妹夫也过来陪我们吃饭,算给我们送行。
第二十章东关清真大寺
下午,青宁开车送我们去我大舅家。在去大舅家之前的中途,我们又特意去了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五大清真寺之一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整个大寺和殿内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
东关清真大寺,位于西宁东关大街东大街路南一侧,坐西面东。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历代几经修葺、扩建,规模日臻宏大,现已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院之一。总面积11940平方米,礼拜堂面积1000平方米,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该寺建造雄奇,与我国古代宫殿具有相同的风格和气魄,亦是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清净素雅,殿顶脊装有藏式鎏金宝瓶,为甘肃拉卜楞寺喇嘛所捐,为国内清真寺所仅见,大殿内的18根大柱为佑宁寺所赠。每当伊斯兰重大节日时,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教徒聚集这里,举行隆重肃穆的宗教活动。寺院宽敞,平时可容3000名教徒礼拜,最多达万人,是我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教育中心和最高学府。
它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迄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它是由明朝回族大将、西平侯沐英,奏请明太祖朱元璋恩准而修建,后来几经扩建,规模愈大。清同治年间,左宗棠率兵镇压西北回族反清斗争时,东关大寺及所藏的石碑等文物毁于兵燹。1913年在旧址重建,1919年秋竣工。1926年、1946年两次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特别是1999年大规模扩建,形成今日之宏大规模,其形象更为壮观。
民国以来,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教派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将该寺作为海乙寺(即中心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伊斯兰教学者。甘青近千座清真寺的开学阿訇,由该寺选派或认可,因而在海内外享有声誉。
我记忆最深的是大清真寺里那几块由蒋介石,白崇禧,林森,于右任几位亲笔书写的匾额。第一次见到阿訇,第一次看到伊斯兰教徒朝拜的那壮观的场面,用动人心魄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最后,我还买了一张穆斯林朝拜程序的光盘。出清真寺之后,去大舅家。
大舅家陆续来了二三表姐,二三表姐夫,还有刚结婚的表妹。全到齐了,全是为了陪我们吃这餐饭。大舅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只有大表姐在青海平安县,很远,所有子女都没有回老家南京,全留在西宁工作了。今天真的是个大聚会。晚饭后,拉了几个小时的家常。
午夜12点,意犹未尽的三表姐夫非要请我们出去吃西宁正宗的手抓羊肉。一开始,我死活不愿去,后来被说的没法,只得去了。
印象中,手抓羊肉应该黑乎乎的,难以接受。然而在西宁的那个深夜,自从吃过那次手抓羊肉后,印象就完全改变了。新宰的绵羊肉被割成小长条,用竹签串起来,在特制的炉火上烧烤,然后在蘸上特制的调料,味道真的不是想象中的。好吃,和想象中一点不同。真的是难以忘怀!
当晚住在西宁大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