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3:37:24
2007-10-31 16:31
序言
(1)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于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和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章    课改的背景和目标
(2)当前整个时代的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那些新的要求?
特征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时代需要高度科学文化素养的人,要具备两个条件:1.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语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2.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3)为什么说当前的课改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发挥巨大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奠基作用,综合国力竞争必将焦聚到教育上来,教育是世界各国国力竞争的致高点,谁抢先这个至高点,谁就抢占主动的地位,谁就有可能最终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我国因此提出科教兴国“十五大提出优选发展教育”。
(4)为什么课程非改不可?为什么说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该不可的地步?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未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反差。
2.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改。
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6)概括的说,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7)课程改革六项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8)面临课改,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
一、学生观:
1.作为生活一定条件下的人,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学生具有“被决定的一面”。
2.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性形式的人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3.学生具有未成年性。
二、发展观:
所谓发展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成熟练,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发布发布是”指质非易变化,教育及是养成学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
三、知识观:
对学生而言,不是接受或存在者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观:
课程即教学的科目或课程是教育学内容和这里的教学科目或教学内容主要指教育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分门别类的知识。
二章课程结构
(9)课程类型有哪几种?
1.从课程内容固有的属性分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从课程组织方式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3.课程计划中对课科实施要求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0)课程结构为什么要调整?1.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微乎其微;分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占主导位置、选修课程微乎其微、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和校本课得不到实质性的开发。 2.学校课程中各具本科目比例失调,语、数比重大,挤占了其他时间,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1)课程结构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9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的结合“三教统筹”等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双证做法。
(12)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均衡性学校各种课程体系中的课型、科目和内容能保持三种恰当合理的比重,如何落实?
1、承认每门课的特殊性和独特价值。
2、承认课程的特殊和局限性。
3、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
综合性,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提出体现如下:
1、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2、设置综合课程。
3、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选择性,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等差异提出要求效果以灵活的方式适应于地方的社会发展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需要和方向,其集中体现,新课程适当于减少了国家课在校的比重,体现在国家课程可变通性。
(13)课程目标中分科课的特点?
1.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河。
2.在课程内容选择、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14)课改 设置了哪些综合课?
1.品德与生活1-2
2.品德与社会3-6
3.科学3-6
4.历史与社会7-9
5.科学7-9
6.艺术1-9
7、体育与健康7-9
(15)综合课注意32页?
1.知识的琐碎在问题。
2.教师的经验和知识问题。
3.管理问题。
(16)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性质特点?
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
(17)开发利用数学活动的主要途径?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必要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1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推进的基本方针:
先立后破,先试验后推广。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布各学科课标。
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
3.形成三级课管理基本工作机制。
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5.初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条业务水平。
(20)课改要改什么?主要任务是什么?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21)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表现在哪几方面?
1.重认知轻情感。2.重教书轻育人。
(22)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的具体表现意味着什么?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3)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二.学生是完整的人。
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2.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依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
(24)新课程的推进要建立充分体现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
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5)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6)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
1.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7)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28)学校教学管理为何重建?
1.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
2.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
3.以权为本,权利至高无上。
要强调致力于: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制度。
(29)当前新课程的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0)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
(31)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
1.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的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32)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
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布。
(33)考试的改革重点?
1.考试内容应加强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方式多样,倡导给予多次机会,适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结果处理具体分析指导,不公布成绩不排名。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4)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重知识以外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实践等能力的培养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学生差异不同需求。5.评价方式多样化,量化和质性评价方法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6.评价主体多元化,单一转为多向,增强其互动。
(35)如何开展发展性评价?
1.学习课改目标并了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新理念。2.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并分析结果。3.反思只有评价工作,寻找新思路,找差距与不足,制定改进计划。4.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与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评价工作计划。5.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工作方案继续下一步评价工作。
(36)课程评价改革中注意事项?
1.善于从以往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2.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经验
3.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打进评价改革工作
(37)对学生的评价内容?
1.道德品质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个性与情感
(38)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还要注意什么?
1.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
2.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39)什么是成长纪录袋?成长纪录袋的主要意义?
1.成长纪录袋也叫档案袋,主要是指收集记录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它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2.意义: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
(40)成长记录袋面临哪些实际问题?
1.教师工作量增加了2.不是每个学科都利用成长记录3.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并纳入到学生发展的终告性评价之中
评分时应注意:1.评分者的选择2.评分方式的选择3.评分结果被告与交流
(41)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有什么样的启示?
P160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即对教育界产生巨大影响。1.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2.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3.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42)教师评价内容?
1.职业道德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3.教学设计与实施4.交流与反思
(43)针对教师自评,有几点建议?
1.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其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2.帮助教师掌握科学自评的方法。3.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4.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44)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掌握哪些原则?
1.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2.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3.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4.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
(45)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1.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2.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3.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46)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
1.学校领导班子。2.制度与管理。3.教学研究制度
(47)考试改革的方向?
1.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能力。
2.考试方式,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考虑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其它评价结果,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结合起来。
(48)如何看待考试不改,课改寸步难行?
这次课改中,它是教师的另一个误解,是对考试的神化,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仍发挥指挥棒作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有的人认为,考试可以决定一切,考试改革要么成为解决课改中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要么成为拦路虎,这是消极悲观的行为。
考试也面临改革,涉及考试内容、方式、结果的处理及升学考试等方面,新课程不仅重视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尤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要倡导灵活、开放动态的考试方式,注重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同时在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也作出严格规定,杜绝大排队现象,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考试改革在课改中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步向前推进,尽管还有一段路要走,但不能因此简单以“考试不改,课改寸步难行”的腔调为课改泼冷水。从另一种角度看,反映的是“考试万能”的错误思想。
(49)教师关注的新表现?
1.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4.关注学生的处境、感受。
(50)课程的接受知识包括几个方面?
1.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2.教师个人的知识。3.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51)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分几方面?
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4.关注学生发展中富个性的学习。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52)基础教育课程的现实问题?
1.培养目标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2.课程内容繁难,偏旧。3.课程结构不合理。4.课程实施重教书和背书。5.课程评价重选拔,轻发展。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53)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1.整合教学与课程。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3.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54)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有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压。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式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议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能力的发展学习方式或学习性。
(55)教师角色发生的改变?
1.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2.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3.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
(56)教师的新工作方式?
1.师间紧密合作。2.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3.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57)教师需要的技能?
1.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2.增强对课堂的整合能力。3.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能力。
(58)教师策略的变化?
1.重知识转向重学生发展。2.重教师教向重学生。3.重结果向重过程。4.由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别性教育。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1、整合教学与课程;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次教学改革从观念到实践特别强调:1、结论与过程的统一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具有更强的操作性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要坚持“一个为本”,搞好“四个调整”。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个性的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的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搞好“四个调整”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1)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教学媒体的同时,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1、师生关系的定位:交往。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2、教师的定位: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3、学生的定位:主体。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和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主体定位决定其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发展转变3、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4、由封闭向重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向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1、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准确、全面、具体。不仅要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有层次性,要统领教学各环节,贯穿于教学始终。2、又有和谐的课堂氛围3、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4、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转变学生单一接受方式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5、要有充分的思维训练: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6、方法最优化,手段现代化:根据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应该树立的基本观念: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目标导向原则:教学目标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2、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3、面向全体的原则:因人施教,分层推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并都得到发展。4、知情并重原则: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意发展。5、开放性原则:打破“三中心”(教材、教师、学生)的教学模式,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
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方式(即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意和行为方面应产生的变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它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教学是由组织、认知、情意、评价四项活动组成。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教学过程。1、组织活动设计:使课堂教学有序、顺利进行的保证。包括: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各阶段、各步骤之间的过度与衔接的设计。2、认知活动的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包括:学生学习起始状态的诊断和设计;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使用的设计;学生活动设计。3、情意活动设计:教学不仅是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轻易交流和个性展现的过程。包括:教学活动情景化设计;教学活动情感化设计。4、评价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情绪、行为的即时评价是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设计。
课后教学评价的设计:1、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2、引导和组织学生评价教学的设计;3、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内容和方式的设计。
课堂教学的要求:1、创设良好氛围,极力学生学习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1)坚持启发式教学。(2)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3)教给思维的方法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1)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2)学生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3)强调师生交流,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4)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目标---活动---发展”即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发展。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课后期教学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教学评价。教师应搞好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和教学小结,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1、认真批改作业,搞好个别辅导:(1)作业批改是教与学的双向反馈。(2)个别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解答学生疑难问题〈2〉指导学习方法(3)教师要在新课改精神的知道指导下建立“作业”教学管理制度和“辅导”教学管理制度。2、认真进行教学评价,搞好教学小结:教师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提倡教师写“教学后记”(1)教师要指导学生自我评价(2)教师应在一个教学单元或阶段结束后即使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审视自己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写出教学小结。
分享到搜狐微博
上一篇:
第二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第一 —— 二节)
下一篇:
有关新课程
分享 |  评论 (0) |  阅读 (227)  | 固定链接 |  发表于 16:31
提示:“固定链接”为您显示此篇文章的固定不变链接,如果您有还有疑问请点击帮助
链接地址:http://xinqingrushuiba.blog.sohu.com/68995222.html复制此地址
评论   
搜狐白社会: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