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东北叫草爬子,防治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15:51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 付晓林博客



延吉草爬子钻进男孩耳内吸血3天被取出
5月10日,延吉市一名6岁男孩耳朵疼得受不了,医生检查后,从他的耳朵里取出了一只吸血后胀得鼓鼓的草爬子。原来,该男孩前几天到农村探亲时,一只草爬子钻进了他的耳内。
上山种树被“草爬子”咬了白山一女患上森林脑炎
6月24日10时许,记者在白山市中心医院见到了王云秀,由于高烧不退,她说话非常吃力。其丈夫张勇贤讲,5月26日,王云秀被靖宇县一负责绿化的企业雇佣上山种树。6月4日,正在干活的她突然感到右耳处突然传来钻心的疼痛,用手一摸,原来有一个小虫子,她将虫子拽了下来,看到了一个1厘米长的红色小虫子,其身体两侧长着8条腿,外形看起来像蜘蛛。工友称,这是“草爬子”。
以为是一只普通的小虫子,王云秀也就没太在意,直到6月18日,她开始出现不想吃饭、头疼、发烧等症状。21日,她被送到医院,后被诊断患上了森林脑炎,而罪魁祸首就是蜇过她的“草爬子”。
当地人称,“草爬子”不仅蜇人,有的身上还携带剧毒。“‘草爬子’学名叫‘蜱’,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王云秀的主治医生吉玉书称,患者被送到医院时,有头痛眩晕,伴有恶心、无法进食等症状,经询问,其被蜱蜇伤过,随后通过诊断,王云秀患上了森林脑炎。
吉玉书说,蜱多在山区,其身上携带嗜神经病毒,潜伏期在一周到一个月之间,发病时,患者的中枢神经会遭到破坏,导致患者的头部异常疼痛。
目前,治疗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药,在没有找到此病毒血清的情况下,只能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抗病毒治疗,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与病毒对抗,而这种病有时也是致命的,在山上工作的人一般都先注射森林脑炎疫苗。
“往年也有,今年特别多!”吉玉书称,一般每年只有两三例,今年到目前为止,医院已接收6名患者,其中一人因病情过重,已转到长春救治。
小狗可能将吸血虫带回家
蜱体形扁平,种类很多,有的吸植物汁液,有的吸人畜的血,传染疾病。
专家提醒:这种虫子在农村比较常见,尤其容易吸附在牛、马、猪的身上。在城市里,有可能吸附在宠物的身上,尤其是一些有湖的花园小区。小狗等宠物嬉戏时,可能会将这样的虫子带回家。
此外,一定要注意家中阴暗潮湿的死角,这些地方是这种吸血虫子的发源地。
如被这样的虫子叮了千万不要硬拽,专家教你4招:
1.用乙醚抹到它身上,麻醉它,虫子自己就可以松口掉下来;2.用凡士林涂抹;3.农村可用烟袋油子,可起到使其窒息脱落的作用;4.这种蜱虫可以叮咬到任何位置,如果是叮在胳膊、腿等明显位置,也可以用蚊香在旁边熏,熏一会儿也会自然脱落。
蜱虫危害:掉到人身上后往身上钻,钻到大脑就完了
蜱虫危害:一、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吧,掉到人身上后往身上钻,钻到大脑就完了;二、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在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蜱螫伤临床特点:一、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二、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三、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五、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预防措施:不要直接用手将蜱虫摘除或是用手指将其捏碎
一、如发现切勿自行取出及时去医院取出。(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在打麻醉在伤口上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轻松夹出。)
二、蜱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着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三、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应该把他吹走要不毒素更大。
四、蜱螫伤预防治疗:1、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2、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3、伤口周围有0.5%普鲁卡因局封。4、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五、个人防护: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虫带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