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经胜:“国内标准”能否向“出口标准”看齐(中国青年报 2007-12-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21:02
“国内标准”能否向“出口标准”看齐
2007-12-25
徐经胜
今年以来,国际舆论围绕食品、玩具等行业对“中国制造”质量问题的质疑声虽已渐行渐弱,但国内企业家的反思却没有停止。12月22日,CCTV年度经济人物“网络峰会”聚集了来自各行业的知名企业家,再度对“中国制造”的未来与出路进行了探讨。“中国人的胃口耐受力就更强吗?”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反思中国制造质量问题时,对于很多行业“国内标准低于出口标准”非常不满意。(《中国青年报》12月24日)
曾几何时,人们对出口商品珍爱有加,即使是“出口转内销”的,那也好像是一种炫耀。而人们对出口商品的喜爱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出口商品的质量的确好于同类型的在国内销售的商品,这一现象背后,是一些行业的“国内标准”明显低于“出口标准”。
同是生产农产品,供出口的农产品生产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不供出口的农产品生产却缺少必要的监督。
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在山东龙大食品集团第三有机农场,农民要按照出口农产品的国际标准种植甘蓝。他们得用手去捉虫子,除草要用手拔,田间工具也是专用的,用完后必须洗净消毒并专门存放。对出口农产品生产,真可谓管理规范。但是,对国内销售的农产品,却经常能够看到农残超标、假冒伪劣等情况。比如,同是奶制品,在国外一天过期,而在国内可能要三天。
“国内标准”比“出口标准”低,换句话说,就是国人把高标准的商品提供给外国人享用,把低标准的商品留给自己用。这对国内老百姓来说,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龙永图的一句“中国人的胃口耐受力就更强吗?”实际上就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而且,“国内标准”比“出口标准”低,这不仅仅是一个“标准”问题,在这“标准”问题的背后还隐藏着平等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有权利享受高品质、高标准的生活,抬高“国内标准”,使之向“出口标准”看齐,这是所有国人的心声。因为只有首先对本土老百姓负责,才能最终赢得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