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对照类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40:27
对照是实验所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在对照实验中涉及实验组和对照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或对照组,在不同的对照类型中判断依据不同。
1  空白对照实验中的确定
空白对照组是指不作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这里的不作处理,并非什么因素都不给予,而是针对实验所要研究的因素不给予,以体现实验因素的有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1  依是否经实验研究因素处理来判定
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就为对照组。如萨克斯关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实验研究因素为“光照”,因此,用“光照”处理的曝光组就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光照)处理的遮光组就为对照组。当然也可如此理解:实验中叶片事先处于黑暗中,对于遮光组,仍处于黑暗状态下,相当于未作处理,故为对照组;而曝光组,从黑暗状态下转变为光照下,相当于给予了光照处理,应为实验组。
1.2  依是否处于正常情况下来判定
通常将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称为对照组。如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行进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的来回转动,蚂蚁触角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呢?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触角在蚂蚁寻找食物时的作用。该实验需要设置两组:一组为保留触角的蚂蚁;另一组为去掉触角的蚂蚁,其中保留触角的蚂蚁是处于正常状态下,属于对照组。
2  自身对照实验中的确定
自身对照是指对照和实验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是实验前后之间的对照。自身对照的关键是看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如探究“元素X是否属于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构思大致如下:
该实验中涉及:①空白对照,其中处于正常情况下即有X元素的甲组为对照组,而无X元素的乙组就为实验组。②自身对照。在同一实验对象(乙组)上,实验前(无X元素)与实验后(有X元素)之间的对照,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从该实例中可见,对于同一对象组在不同的实验中所处的组别可能不同,如上述的乙组(无X元素)在空白对照实验中为实验组,而在自身对照中却为对照组。
3  相互对照实验中的确定
3.1  单一实验因素条件下的判断   相互对照是指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对象组之间的相互对照,一般表现出实验因素在量上的多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其他组别的对照组。如“验证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将等体积的蛋清凝块依次放入编号1-5并装有等量的pH分别为2、4、6、8、10的五支试管里的缓冲溶液中,……。该实验中每支试管既是实验组,同时又是其余四支试管的对照组。
3.2  多个实验因素条件下的判断   当存在多个实验因素时,各种实验因素之间形成相互对照。如验证“氮、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实验中,实验因素是氮、磷,这样,在设计实验时,可以设置三组,即加入氮(尿素)、加入磷(含磷洗衣粉)、加入氮和磷(尿素和洗衣粉),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对照组。
4  条件对照实验中的确定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照组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因素,以突出实验实施的处理因素与实验所研究因素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衬托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如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以下几组: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      R型菌落;
②S型细菌荚膜的多糖+R型活细菌      R型菌落;
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        S 型菌落+ R型菌落;
④S型细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      R型菌落。
该实验所研究的实验因素为DNA,故用DNA处理的③组为实验组,而蛋白质或多糖虽然是实验所实施的处理因素,但与实验因素(DNA)无关,故①②③组之间形成条件对照,①②组均为③组的对照组;而③组(实验组)和④组(对照组)之间形成空白对照。该实验既设计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实验,更能说明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可见,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判断时,首先必须反映实验探究的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是否接受实验所研究因素处理来判断。(字数:1600)
发表于《生物学教学》2006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