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大盘股就该沉沦 属好事一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9:10:27
www.eastmoney.com2010年09月26日 23:02叶檀南方人物周刊

财经评论人叶檀(资料图)
今年A股市场不妙,大盘股盘整,中小盘股鸡犬升天,创出历史新高。
有人认为,出现上述情况是中国证券市场投机色彩过浓,其实不然,大盘股沉沦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先声。
9月16日,农行A股破发,再次确立大盘股向下的走势。
农行破发与大盘股盘整首先是金融去杠杆化的产物。表面原因是护盘资金减少,护盘成本加大。截至9月15日,农行托单较近期骤然减少了近5成,市场传出农行拒绝为佣金买单的消息,破发之时短短5分钟,成交金额高达3.39亿元,看来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到10月15日,农行向网下机构配售的50.32亿股解禁,占目前实际流通A股的一半左右,农行与其他非关联机构不愿再为解禁股买单。
金融业去杠杆化方兴未艾,不仅农行,中行、建行、工商银行等银行股盘中均创出新低。
看看全球的情况。金融危机后变身为传统银行幸存的两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股价下跌,从雷曼“临终”那时算起,股价至今下跌了10%,跌幅与标普500指数相当,而同期KBW/费城股票交易所覆盖大型商业银行的银行指数下跌了三分之一。
这还不是全部,随着巴塞尔新协议的推出,各银行的杠杆率将受到严格制约,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像以往一样,利用资产证券化无限度地拉长杠杆,通过交易有毒产品牟利。全球的银行尤其欧洲银行必须补充资本充足率,规模可能在数千亿美元。
除了去杠杆化之外,大盘股沉沦与中小盘股鸡犬升天,反映投资者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任寄托在了以民企为主的中小盘股与创业板身上。
我国大盘股上市并未带来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无论有多少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无论央企赢利每年增长了多少,无论有多少家央企肩负经济安全的使命,有一点可以肯定,所有这些成绩与投资者无关。因为投资者既无法改变央企的任何治理结构,在高价发行的情况下,也无法靠分红摊薄多少成本,有中石油与农行等上市公司当前车之鉴,投资央企者必定慎之又慎。
私募基金朱雀以投资稳健著称,主要合伙人李华轮计算了3家银行9年复合收益率,深发展垫后,为10.15%;招行居中,为17.54%;浦发最高,为19.64%。事实上,这3家银行侧重点不同,招行一度被视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典型,在业绩上却无法体现,这并不是3家银行的高管水平相同,而是我国的金融体制约束了银行的市场化进程。有一句形容垄断央企的话,叫做谁当头都能赚钱,投资者当然不会给出色的高管溢价,无论这家公司是不是有期权,因为从本质上说,这些高管就不是企业家,凭什么拿了高薪后还要得到优秀企业家溢价?
回过头来看地产股。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按照申万行业分类,今年以来共有27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拟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除了主动取消以及未获股东大会通过的4家外,3家已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但尚未实施,另有4家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16家已经获得股东大会通过。中航地产、招商地产、阳光股份、阳光城、华业地产和苏宁环球等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案均被迫终止。
地产行业是受累于制度缺陷的典型行业,在1998年开始的黄金10年中,只要有关系、有忍耐力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就能获得暴利,这说明这个行业的激励机制出了大问题。而从目前开始的调控如能落到实处,倒是地产行业振兴的契机,优秀的企业家终于可以挥手告别滥竽充数的土财主们,通过震荡期的考验,安享企业家溢价。而目前,地产股根本无法担当起振兴证券市场的重任。
最后的一重压力是,目前人民币汇率受到极大的外界压力,人民币升值达到1993年以来的新高,倒逼国内的经济紧缩,此时经济结构转型、银行资产收益率下降、房价不稳、制造业成本上升,大盘股今年不可能有上升动力。
大盘股沉沦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先兆,是投资者的理性决断,属好事一桩,不必扣上不理性的大帽子。环顾市场,谁又比谁理性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