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图书馆:全免费 人性化 新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1:05:48
发布时间:2007-10-10 09:14 来源:www.ccdy.cn 作者:池玉玺
字体:
2003年,深圳市在全国最早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构想,而2006年4月深圳图书馆新馆的落成就是这一构想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新馆由日本建筑师矶崎新主持设计,建设投资7.78亿元,占地近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读者席位2000个,网络节点30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8000人次。图书馆采用了世界流行的“模数化”设计,即大空间、无间隔、灵活设置,阅读环境良好,它一流的服务,令人感到这个“图书馆之城”龙头的不凡之处。
免费图书馆
深圳图书馆馆长吴晞说,该馆提出了“平等、开放、免费”的服务理念,馆内不少服务甚至取消了有无借书证的差别。馆内实行“全面开放、免证进馆、分层管理、一卡通行”的服务方式,面向所有公民开放,普通阅览无需任何证件,一般性服务全部免费,打印、复印等有耗材的服务,仅收成本费。
图书馆阅览区内所有书刊实行开架式服务。首层是报刊服务区,以中文报刊阅览、外借为主,并开设了单独的视障阅览室;二、三层为借阅区,提供中外文图书的借阅服务;四层为信息服务区,提供多媒体视听、电子阅览、信息咨询、网络服务等;五层为专题服务区,按专题类型分为商贸、法律、时装、东盟信息资料中心及外文报刊区,主要为研究型读者提供专题文献阅览及咨询服务;六楼为特藏服务区,提供深圳地方文献阅览和古籍文献阅览等服务。绝大多数服务项目,读者不用花钱就能享受。正在一层读报的读者张积林现年70多岁,他告诉记者说:“我没有办证,但是每天都来看报。其他楼层也经常去,服务都很好。”
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务
深圳图书馆的东墙是三围玻璃曲面,形如半掬手掌护住建筑的整个东面,同时也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这面墙使六个楼层形成一个整体,并提供给读者一个敞亮的空间。宽且长的楼梯从这里通向二层,据说每到周末,连楼梯上都能坐满人。
图书馆一层是大众报刊服务区,其中有中文报纸300多种。一般报纸尺幅较大,看起来不方便,这一层的书桌就专门加了一个有坡度的平面。而杂志阅览区的服务也体现了人性化特点,一般刊物有两三本,而读者借阅率高的如《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复本则多达18本。各层的安排也有不同,比如五层时装设计专区的书桌就特地设计成曲形,三张桌子拼作风车形,适应了读者特点。
盲道不罕见,但在图书馆里开辟盲道的却不多。记者在一层大厅觉出脚下的异样时,才发现一条盲道通入南侧的一个小厅——视障阅览室。据介绍,这里不但藏有供视障人士使用的磁带、光盘近60种,盲文书250多册,而且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视障人士学习使用专门的软件来操作计算机,通过专门的软件还可以上网,这就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为他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记者注意到,图书馆电梯的按键也是触摸式的,而且有温和的语音提示。
办了借书证的读者不但能享受到全部服务,而且可以享受通借通还:读者可持在深圳图书馆、南山图书馆、宝安图书馆等7家图书馆办理的读者借阅证借阅、归还任何一馆的中文图书;借助网络,图书馆还为读者提供定题电子剪报和个性化电子剪报服务,读者需要哪方面的资料,只要通知工作人员代为查询,从网上传递即可。这样就免去了许多读者的奔波之苦,在深圳常年炎热的气候条件下,这种便利很受欢迎。
高新技术作保障
深圳图书馆北门口的自助还书机貌似自动取款机,据介绍,读者只需将借书卡插进机器,系统识别之后将书插入机器进书口即可实现退还。不需人工,24小时服务,简捷又方便。图书馆外借各层都配有自动借还机,读者只需将卡和书置于设备感应区,然后按系统提示操作,最多16本书可在瞬间实现自动借还,这离不开图书馆引进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据悉,这项技术目前在世界上应用还不多,深圳图书馆更是国内首家。定位文献、精确典藏、灵活排架等功能和自动寻址功能的智能书车的研发成功也是藉此实现的。
以深圳图书馆为依托,以RFID技术为基础,从今年开始的4年内,深圳将在全市公众密集区建立30个城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今年6月,这项由深圳图书馆承担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项目已被文化部立项,并将向全国推广。
借助智能技术,馆内还建立了自动应答的短信服务和电话服务系统,以及上机登记、查询借书情况、交纳滞还金、打印、复印等自助服务。
2005年,深图承担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研究与应用平台开发”项目研制成功并通过文化部鉴定,正是通过以此建立的应用系统平台,以上的智能服务才得以实现。此外,深图还引进了2万余种电子期刊、近20万种电子图书,并建立了不断增加的电子资源数据库,150万种馆藏书目数据连接着包含社区送书服务的馆藏文献服务系统,并与粤、港、澳图书馆搭建起了多个统一检索平台。
吸引读者的图书馆旗舰
深圳作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猛。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将财政优势转化成了服务优势,在建设“图书馆之城”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果说深圳图书馆的先进设施是躯体,那到位的服务就是灵魂。以服务为灵魂的图书馆是吸引人的,据统计,新馆年接待读者量达到了300万人次。参观将结束时,记者遇到了前来考察的青岛图书馆工会主席于女士一行,她说,深圳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是国内一流的,代表着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作为公共图书馆,办馆思路非常开阔,服务意识也很先进,这一次她就是带队来参观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