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走了官方路线的民间考察(中国青年报 2007-6-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7:39:22
拍案惊奇
走了官方路线的民间考察
2007-06-06
本报记者 张伟
他们是农民工、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普通钢铁工人。在一个叫“东湖论坛-中部崛起”的网络论坛上,他们习惯思考和争论。浏览论坛,其中有些话题是“一个月内政治局常委两次光临,南阳可能有重大利好”,或“鄂东城市建设严重滞后,整体落后鄂西”。
他们的身份,和“公款吃喝”之间本不会发生关系。至少在2007年5月22日以前是这样。这一天,他们参加湖北日报下属荆楚网组织的“东湖网友看荆楚”活动时,有的人连皮鞋都没擦,上面留着灰土。
为迎接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而举行的这一活动,主角似乎是“民间”身份的网友,却从一开始就走“官方”路线。活动宗旨被确定为“以网民的视角报道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为促进地方发展献计献策”。而活动负责人、荆楚网副总编张剑在发给地方政府的函件中,也表明来意主要是“看亮点、看发展”。正如他所预料的“顺理成章”,这个提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回应。
13名身份各异的网友从湖北省内各地分批到达活动的第一站宜城市,“受到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
市里除安排食宿和考察路线外,还委派市委宣传部部长亲自全程陪同。宜城市委书记不仅和来考察的网友进行座谈交流,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陪我们网友吃饭”。这一举动,被网友“我爱黄石”评价为“亲民书记,没有半点儿地方官员的官僚作风”。
短短的一天考察之后,网友们分批返回,并开始在论坛发表感言。“圆满结束”、“非常有意义”、“有幸”等评价在帖子中随处可见。用赞歌式语言总结自己考察感受的帖子,屡见不鲜:
“有这样的市委书记,有这样团结的班子,有这样高效率的政府,我有理由相信,宜城市委提出的到2010年宜城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宜城人那种对生活充满信心,那种挂在脸上幸福的笑告诉我们:宜城的明天更美好!”
不过,在一片褒奖声中,网友“叔孙仲通”公开发难,矛头直指“公款吃喝”。他认为,这次网友所写帖子大多给宜城领导歌功颂德,是因“吃了人家的酒席”,“连平时正直敢言的网友说话也是软绵绵避重就轻”。
一名参加考察的网友清晰地列出了此次活动在宜城市的成本:交通费用总计680元;住宿第一天5个房间,第二天6个房间,按批量价格每个房间100元包早餐,计1100元;吃饭总共5桌,除去他们参观的燕京公司赠送的啤酒,花费约为1200元。
算下来,宜城市的接待成本应该在3000元左右。这为叔孙仲通的质疑提供了依据:“3000多块就收买了十几名网友的话语权”。他认为,此行既是政府出资接待,活动基本由当地政府安排,宜城的“问题和阴暗面”恐怕网友没有多少机会接触。
“没有人要求他们必须说好话,网友们确实感到好,才会这么说。”对网友的赞扬式感言,张剑表示并不奇怪。
他承认,活动开始前,网站曾对参加的网友表明立场:“考察不是为了找茬,而是为了发展,主流以宣传为主,即使提不足,也应该是科学性、建设性地提,而不是挑刺。”
不过他认为这并不过分,“毕竟这次活动的背景是九次党代会”,而活动本意,就是要“按照正面宣传的方式,引导论坛舆论”。
对叔孙仲通提出的“考察费用不是一定要当地政府出钱才能解决”,张剑针锋相对:“抛开道德层面,当地政府本着地主之谊,礼节性地请网友吃饭,也未尝不可。”
参加了考察的论坛元老“无边落寞”对质疑也颇有些不以为然。根据他的记忆,他们入住的一阳大酒店,“装修也就是在二星级”,而市委书记请他们吃饭,也只是在“一条巷子里的大排档的包厢”,吃的是当地比较著名的虾,一盆的价格“应该不超过100元”。
另一名网友则干脆宣称,只用这样小的成本为城市做了巨大的宣传,该市委书记“太有才了”。
张剑和“无边落寞”达成共识:叔孙仲通过于理想化。“如果我们不走官方路线,单纯以网友考察团的身份到地方采风,谁会接待呢?就好像你来采访我,如果不是宣传部门介绍过来,我完全可以拒绝你的采访。”张剑笑着说。
他进一步阐述道:“没有地方领导的安排和支持,我们的活动根本无法进行。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关爱地方的立场。即使有问题,也要看成发展中的问题。”
张伟:走了官方路线的民间考察(中国青年报 2007-6-6) 晋升的路线考察 - 人在仕途 中国青年报:气候变化的政治学考察 中国青年报:气候变化的政治学考察 张伟:零分论文酿成“事故”(中国青年报 2007-6-29) 张伟:独腿舞、艾滋病患者、考察、圣诞老人(中国青年报 2006-11-29) 张伟:王作家的霉味的呼吸(中国青年报 2008-6-18) 张伟:“公民记录”的伦理困境(中国青年报 2009-6-10) 张伟:“公民记录”的伦理困境(中国青年报 2009-6-10). 张伟: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青年报 2010-5-6) 张伟: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青年报 2010-5-6) 张伟:映秀:临时与永恒(中国青年报 2009-5-6) 张麦:“广场政治”值得期待(中国青年报 2007-11-6) 张麦:“广场政治”值得期待(中国青年报 2007-11-6) 萧锐:沙漠里考察海洋:法官让我感到耻辱(中国青年报 2009-6-9) 官方语言与民间语言的差别 官方语言与民间语言的差别 学术考察:民间音乐传播的另类语境 张伟:胡先骕——碰壁的独立(中国青年报 2007-1-17) 张伟:胡先骕——碰壁的独立(中国青年报 2007-1-17) 张伟:费巩——民国年代的一盏油灯(中国青年报 2007-2-14) 张伟:吴稚晖——一个理性的疯子(中国青年报 2007-3-21) 张伟:吴稚晖——一个理性的疯子(中国青年报 2007-3-21) 张伟:比假币还假的“币”(中国青年报 2007-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