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厦门楼市“降价”:一场商业秀(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0:20:02
福州厦门楼市“降价”:一场商业秀
专家认为,降价假象甚至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房价快速上涨,调控政策仍需加大执行力度


( 2007-12-23 08:38:1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版
据新华社福州12月22日专电(记者来建强)近期,福州、厦门等城市的一些房地产项目争相打出“特价房”广告,有的开发商不惜提供“免息垫付10%首付款”的优惠,甚至个别地段的楼盘自曝房价“下跌”的消息。然而现实中的房价依旧坚挺,这一连串的商业秀是否只为制造一波楼市降价的假象? “特价”“降价”的真面目
福州楼市近日不断推出“特价房”,记者随机挑了一个特价楼盘查看究竟。从市中心乘坐公交车约半个小时,再步行约20分钟,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个特价楼盘。
走进售楼部,记者看到只有一位看房的顾客。售楼小姐马上围上来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特价房”出售有限定数量,每平方米6300元。如果交纳5万元的预订金,售楼部可以提供“免息垫付10%首付款”的优惠。
售楼小姐向记者推荐的7套“特价房”都是三层以下的房子,而且朝向背阴。售楼小姐在一旁催促说:“特价活动就只今天一天,也就剩下这7套了,这个楼盘的其他每套都是每平方米7000元以上卖出去的。”
记者问那位正在看房的顾客是否会买。他苦笑着说,这个地段的商品房均价也就每平方米6350元左右,虽然一平方米便宜了50元,但都是销售尾盘的房子,“以前,许多楼盘在扫尾销售时,优惠力度都比这大”。
他还告诉记者,这些天,他接连看了好几家“特价房”楼盘,不是楼盘的位置远离市中心,交通不方便,就是房子的本身条件不好。相反,一些在市中心新近开盘项目,房价还在上涨。
在福州市中心华林路上有一处房地产项目前不久开盘,记者来到该项目售楼部询问预售情况。售楼部经理拿着预售登记簿告诉记者,房子11月底就卖完了,开盘均价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卖到最后几套就涨到了1万元以上。
据了解,开发商近期推出的一些所谓“降价房”,房价明降暗涨。位于厦门市海沧的一个在售楼盘近日放出“每平方米降价400元”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买家的注意。刘玉珍女士很早就开始关注这个楼盘,她说:“这个楼盘今年8月份开盘,均价每平方米8000元,国庆节后,均价被拉到每平方米8900元,11月份开始每平方米降价400元,但还是比开盘时涨了500元。” 同是观望者,心态大不同
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认为,一连串“特价”“降价”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当前楼市低迷的现状;另一方面又制造了房价下跌假象,总之是开发商“救市”的商业秀,说明近一段时期楼市已然呈现“虚热”症状。
在楼市“虚热”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观望气氛日渐浓重。记者发现,观望者的心态迥然不同。
“房贷新政策”进一步明确“第二套房贷”以家庭为单位的政策,确实抑制了一部分人的购房计划,但一些大型房产中介老板认为,目前存在大量有购房自住需求的客户,“房贷新政策”对这批人来说,只能起到“缓兵”作用,“现在买房的人确实少了,看房的人多,但等银行房贷一旦松动,看房的还是会立即办手续的。”福州康居房产信息咨询公司置业顾问潘剑说。
持币观望的买家多种多样。记者在探问“特价房”时遇到的那位顾客说,他现在住的是一套单位分的福利房,只有60多平方米,一家三口居住感觉有点挤了,一直想换个大一点的房子,这个问题迟早得解决,现在是观望期。
王阿忠说,从1998年实施房改政策至今已10年,当初享受福利分房的一部分人逐步进入住房更换期,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日渐强烈,加上青年婚姻高峰期来临、城镇化加速推进等原因,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热的状况近两年来不断加剧,也导致了房价不断上涨。
还有一些买家观望只为等待炒房时机。魏刚就是厦门的一位职业小炒家,目前还有两套“搁置在手头”。魏刚说,房子出不了手,资金周转相对比较紧张,加上房贷从紧、利息提高,追加投资房地产只能等待机会。 调控政策执行仍需加力
专家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量缩价涨”在许多城市蔓延,需警惕楼市“虚热”背后的降价假象,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房价快速上涨。房价的上涨涉及面宽,调控政策仍需加大执行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从过去两个月的情形看,银行房贷成为稳定房价的一项关键因素,楼市出现降价假象多少也与房贷政策有关联。
在房地产界有着近20年从业资历的闽江学院经济师林忠华认为,补充后的房贷新政策既保障了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合理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投机炒房行为。该新政策在执行时,如果各方没有严格把关,认真配合,仍有空子可钻。
林忠华说,房贷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抵押物估值,对贷款人而言,估值结果比首付本身更为重要。银行首付即使提高到50%,如果房屋的评估体系不严格,炒房者照样可以从银行贷到期望额度的资金。
业内人士还担心,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对于二手房市场带来的首付压力要明显大于一手商品房,这可能导致二手房市场的购房需求转向一手商品房,进而进一步刺激房价上涨。
福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剑修说,近几年,国家每出台一项新的调控房价政策,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观望,房价也有短暂波动,然后房价反复上涨。以房贷为例,其实早在8、9月份,全国各大银行的放贷额已达80%至90%,年底自然无钱可贷,到了明年,新的房贷指标出来,市场是否反复,实难预料。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12/23/content_7296972.htm
福州厦门楼市“降价”:一场商业秀(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23) 户口“新政”福州市府“三移”炒楼市(新华每日电讯 2007-2-7) 福州房价高涨:开发商熟门熟路又奔二线城市(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3) 福州楼市低迷依旧,涉房投诉却升温(新华每日电讯 2008-6-11) 厦门PX争议背后的规划环评缺位(新华每日电讯 2007-6-8) 杭萧钢构类“神话”,牛市更要警惕(新华每日电讯 2007-3-23) 新华时评:执法权当私器,“三乱”借“治超”还魂(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4) 厦门:特价房总买不到,原来只是饵(新华每日电讯 2008-2-13) 痛心房价涨得慢,宁波这领导吐“真言”(新华每日电讯 2007-3-23) 智利:谁做虚假广告,谁掏钱除影响(新华每日电讯 2007-3-23) 九成民意罢免不了“败家村干部”,谁是后台?(新华每日电讯 2007-3-23) 公务员招录:不得设置与职位无关的门槛(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23) 105条生命是对监管失职血泪控诉(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2) 毛头孩子,何以轻易“黑”掉一些政务网站(新华每日电讯 2007-6-12) 江西新干社保局:“冒领养老金不是大事”(新华每日电讯 2007-9-12) 韩国查学位造假,一路查向青瓦台(新华每日电讯 2007-9-12) 记者调查:拒签事件该怎样触动医界(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3) 导游沦为宰客专家,怕是旅行社逼的(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7) 山航怪事不少:迟到的答复,费解的解释(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6) 监察部、国土资源部通报10起土地违法违规典型案件(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1) 南京集会悼念30万遇难同胞(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4) “最怪警示语”出炉,笑讽美国诉讼泛滥(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7) 七台河矿难:责任人为何两年未处理(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8) 云南“粗心”医院一天按33小时收费(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