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育儿经(很精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00:01
第1篇——父爱缺失造成孩子不自信

  从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第一个和他亲近的是母亲,承担喂养、呵护和教育任务的也是母亲,作为同样孕育他的重要角色——父亲,却常常游离于呵护和教育孩子之外,似乎有些无足轻重。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父爱的缺失,很可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营养”不足,甚至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变化。


第2篇——父亲长期出差:一个胆小一个怕挫

  走进咨询室,4岁男孩小强(化名)一看见陌生的荣合灵,腾地就躲到妈妈背后,任凭荣阿姨怎么逗他、和他打招呼,他就是不说话,也不露脸。

  “受小朋友欺负了,他只会哭,一点不敢反抗;在幼儿园玩游戏、表演节目,他总是躲在最后,不仅不敢表现,一遇到稍有挑战的事还退缩。”

  “孩子他爸没来?”

  小强妈解释说,孩子爸因工作原因,长期出差在外。“回到家还要应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都是我带。 ”小强妈说,面对他爸爸出差或回来,小强都显得无所谓。

  5岁女孩彤彤(化名)的爸爸也经常出差,而她对爸爸更排斥,甚至拒绝他抱她。彤彤妈说,女儿特别害怕挫折,如果哪一件事没有把握做就拒绝。上幼儿园,她就拒绝上画画课,因为这不是她的优势。


第3篇——父亲常与孩子做游戏:能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五千次肯定带来孩子的自信 “这两个孩子都是因为父亲在成长教育中的缺失,影响了心理健康和性格健全。”荣合灵说,在工作忙、没时间,或认为带孩子是女人的事等理由中,许多孩子处在“父爱缺失”的边缘。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母亲无法代替的。“父亲是孩子游戏的重要伙伴。”刘振民说,父亲常把孩子高高抛起,然后接住。这些大动作的肢体游戏,不仅愉悦孩子,还能培养、锻炼他的胆量和探索精神。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与母亲相比,父亲具有独立、自信、坚强、果敢、富有合作精神等个性特征,使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习、模仿。

  此外,父亲粗放式的教育模式,能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使他们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社交经验和社交技能。“父亲对孩子鼓励多、指导多,而很少直接教导,这让孩子有更多机会独立面对和处理交往中的问题。”


第4篇——父亲“无所不能”:让孩子拥有安全感】

  “父亲能给孩子任何人都给不了的安全感。”荣合灵说,相反,缺乏父亲的关心,很容易缺乏安全感,而这是孩子最大的心理问题。

  长期处在惊恐、胆小、焦虑的情绪中,很可能损害人格的健全发展。

  父亲参与教养,还能提高孩子的抗挫力。遇到孩子磕着、碰着的类似小事,不少妈妈会心疼、紧张,易让孩子依赖和退缩;爸爸的坚强和鼓励,则会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点滴小事中,孩子学会了不气馁。


第5篇——:和孩子共度一段“黄金时光”, 一周至少一天

  既然父亲的力量如此之大,如何才能与妻子携手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呢?

【提醒】:

  首先,父亲在家庭中要以身作则,不说脏话,讲究卫生,不随便指使他人为自己服务。

  其次,父亲应与母亲互补。在“家教”方面,涉及学习与知识性“问答”的事,做父亲的应适当参与。如果做母亲的很有文化,把学习方面的辅导之事全包了,父亲则可以在节假日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或做些手工、技能方面的活动。

  第三,兴趣广泛与爱好突出。“爸爸”的兴趣、特长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第四,不妨给孩子“打电话”。当你远在异地他乡时,多给家中打几个电话,多在电话中与孩子沟通交谈,既锻炼孩子向他人敞开心扉的社交能力,又能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建议】:

  1.善于向孩子表达感情。

  平常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尤其孩子生日或取得好成绩时,口头或书面表示祝贺。

  2.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妻子的理解和爱。

  在孩子面前相互表爱慕,如夸奖、微笑等,既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方式,又能让孩子学会爱。

  3.坚持每天和孩子共度一段黄金时光,至少一周一天。和父亲一起共度,如看电影、游戏、旅游等,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父爱,还能接受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4.加强训导。

  充满爱的训导就是教孩子如何做人,父亲以身作则的示范、讲道理等方式,能感化和引导孩子。尤其孩子做错事时,更宜训导,必要时适当惩罚,能让孩子懂规矩,但切忌打骂、挖苦孩子,以免伤自尊。研究表明,儿子更信赖爸爸的教导和管教,而不是同情和舒适。


第6篇——好父亲8项培训课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乏父爱综合症”。

  因此,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培训1 :生活照顾

  几个月的宝宝,还没有太多的活动,爸爸要学会给宝宝洗澡、换尿布、每天抱一抱宝宝,和宝宝说说话,通过眼神与宝宝交流。或许你觉得这没什么,其实这就是陪伴宝宝玩,建立感情。

  培训2 :举高高

  四五个月的宝宝,脖子已经有些力量了,爸爸可抱紧宝宝,把他举过头,宝宝视角更开阔,他会开心地笑起来,而且更喜欢与爸爸玩,因为爸爸的手有力量,也使宝宝感觉到安全。

  培训3 :摸下巴

  想不到吧,爸爸的胡子也可以锻炼宝宝触觉呢!把宝宝的小手放在爸爸胡子上,让他感觉另外一种触感,触觉发展有利于大脑发育。

  培训4 :摇钟摆

  爸爸双手托着宝宝(或放在宝宝腋下),左右摇晃,像钟摆一样,这个运动能锻炼脑部,有利于宝宝平衡能力的发展。

  培训5 :搭积木

  和宝宝一起搭积木,比一比谁搭得高。用成人的智慧引领宝宝,有利于宝宝创造性的发展。

  培训6 :坐看天下

  将宝宝跨坐在爸爸的肩上,请爸爸记得双手扶住孩子,缓缓地起身或蹲下,将宝宝稳住,走到巷口街角看行人。爸爸可以慢慢地转身,绕圈,让宝宝看见不同的景象。起身或蹲下时,爸爸可以告诉宝宝现在是上升还是下降,让宝宝体会升高和降下的感觉。偶尔加快或放慢步伐,让宝宝有不同的速度感。可以将来来往往的人,介绍给宝宝听。能锻炼宝宝的空间感。

  培训7 :投掷(适合1岁以上宝宝)

  找一个小毛绒玩具,爸爸和宝宝坐在一起往远处投,看谁投得远,或者是面对面地坐着,投来投去。能让宝宝适当锻炼肩膀肌肉。

  培训8两人三足(适合2岁以上宝宝)

  用一根绳子把宝宝的一条腿和爸爸的一条腿绑起来,然后一起走或者一起跑。有利于平衡能力发展。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乏父爱综合症”。


第7篇——儿子需要的好父亲是这样的

  如果父亲不在儿子的身边,他反社会的行为的机会就大大增,所以我们必须教育父亲养育儿子。

  1、明确想做父亲的决定。

  2、在妻子怀孕期间、婴儿早期尽父亲的责任。

  3、必须有自我意识,这样你的儿子才会有自我意识。

  4、必须懂得如何在生理上充分释放自己,这样才会帮助儿子自我调节。

  5、 必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会和孩子沟通。

  6、 不仅要允许孩子寻找其他的导师,更要有意识地帮他寻找。

  7、 让孩子自由成长,而且要保持自己的模范形象。


第8篇——父亲什么时候插手男孩的教育:0

  很多父亲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接近和参与孩子的养育。爸爸们都是等孩子开口说话了,3岁以后有思考能力了,才参与教育。其实你晚了。

  研究表明,连续14天的接触,大一点的婴儿可以分辨出父亲的声音。婴儿生性需要关怀,虽然孩子不缺少母亲的关怀,但父亲甩手不管是很危险的。因为男人的父母怎样对待他,将来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所以你是把坏习惯会传给了你的孩子。

  新爸爸应该阅读一切关于孩子世界的书籍。从妻子怀孕就和他沟通。出生以后,通过拥抱和轻拍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大一些,每天保证有5~10 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和儿子一起度过,儿子会感觉很满足。儿子是时刻需要你的,因为男人让孩子兴奋、女人让孩子平静,婴儿需要两者的结合。


第9篇——男孩什么时候需要父亲:时时刻刻

  父亲经常觉得,自己努力工作、赚钱就是对儿子最大的爱。其实,儿子时时刻刻都需要父亲真实的关怀。你们用自己特殊的方式交流,比如哼哼、顶头、倒立、互相打斗等,都是儿子最需要的。

  爸爸比妈妈更敢于放手让儿子到处跑,更敢于让孩子去完成一些“危险”动作,这有利于男性大脑发育。当然在孩子受到惊吓和伤害的时候,爸爸也应该给孩子充足的关怀。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父亲本身和他的时间。

  男孩的父亲应该学会付出,多和儿子、家人在一起。这些有意义的牺牲,将解决儿子在未来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包括懒惰、愤怒、性乱、暴力等,将给儿子的未来注入生机。


第10篇——好父亲就是让孩子骄傲的父亲

  父亲是男孩的榜样,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男孩必须有父亲的引导才能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男人。

  有的父亲对儿子说“爸爸这辈子就这样了,今后爸爸就指望你了,你可要给爸爸争气啊!”其实这样的爸爸在向儿子传递一个信息:男人是我这样的。你已经把关于男人的负面东西给了你的儿子。所以,做父亲,你一定要不断完善自己,在儿子面前呈现一个有追求、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男人。要让儿子为你“争气”,你首先要做到让儿子为拥有你这样一个父亲而感到自豪。

  男孩需要这样的父亲:自信、有属于自己的环境、能成为精神成长的楷模、生活健康。


第11篇——如何培养健康的小小男子汉

  怎样才能养育好一个男孩子,并且与其建立紧密的亲子关系呢?以下几个提示也许会让你找到它的答案:

  1、 男孩需要多抱

  在孩子(无论男孩女孩)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都是不过分的,特别对于男孩,因为他们跟成人对视的时间短,成人要特别注意多抱抱男孩,让他们的肌肤得到触摸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2、男孩需要独立的空间

  男孩成长到大约2岁时,开始了独立的第一步脱离。从这时开始,男孩的父母要有意识地给他创造适当的身心独立空间。不要压制他的反抗,而要观察思考和理解他反抗后面的心理原因和意义,找到缓释和解决的办法,否则可能会阻碍他内在自我的发展。

  3、父母要逐步放手

  在放手的同时,要反复强调妈妈爸爸会永远在他身边,永远陪伴他,让他有充分的安全感。这种反复强调不光在行为上也要在语言上体现。


  从男孩出生起,就要树立正确的紧密的母子关系。母子关系中母亲方面易出现的错误有:

  内疚感,特别是职业母亲,总认为自己对不起孩子,这种内疚感会让孩子利用并让母亲失去权威;

  恐惧感,认为自己不能完全保护孩子免受外界的不良影响;

  抛弃感,认为孩子一旦独立就会被他抛弃。

  而这三种错误造成的客观现象是母亲不能给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恨不得帮孩子安排一切,侵犯孩子的自我空间。


  男孩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产生三种错误情绪:

  内疚感,当男孩越来越独立时,特别是当他开始离开母亲时,他会对母亲感觉内疚,尤其是当母亲表现出痛苦的时候,男孩会觉得自己很罪恶;

  愤怒感,表现为对自己无法独立的愤怒,对母亲没有教会自己独立的愤怒和对其他男人(男孩)自如独立的愤怒;

  恐惧感,对独自面对环境的恐惧,独立接受挑战的恐惧。等等。

  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对孩子构成重大的影响,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但其中,夫妻关系不好情况下,母亲要特别注意母子关系的分寸。如果母亲因此表现出对男孩过度的关注和关爱,会对男孩造成较大的心理影响。

在教育男孩的问题上,父母一定要培养男孩的价值观、道德观,树立自我的人生目标,鼓励男孩去发现自我价值并实现它——当然对女孩也是如此——不过,在鼓励中,父母要强调男孩实现价值的过程,鼓励他的努力行为本身,而不是最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