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文革:那苦涩放浪的知青岁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10:27



      此帖献给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四十周年!
      欢迎所有关注知青命运的朋友们,不论您是不是曾经的知青,都欢迎您来此茶楼坐坐聊聊,茶楼里有无待、60而今、海东青等老知青朋友盛情款待各位!
      谢谢!
      1
  初识华裔富商武一伟,是几年前在苏黎世的一次商务洽谈中,他给我留下精明干练、儒雅低调的印象,可惜彼此公事公办,客客气气,表面的热情掩饰着刻意保持的心理距离,仅有的这点好感,也在以后的日子里淡化了。
  
  第二次接触是到泰国考察武一伟控股的一家制药厂。忙里偷闲,他陪我去四面佛求签。他说拜一拜吧,很灵的。我恭敬地拜完,他笑问我求的是姻缘吧,我反问为什么这么说,他哈哈大笑,说只有求姻缘最灵了。那次大笑,消除了心理上的隔膜,在餐桌上借酒助兴东拉西扯起来,才知道他还当过国内的下乡知青,下乡时干得不错,刚满二十岁就当上了大队书记。自此对他生出不少亲近感,闲聊国内话题,也少了些许顾忌。
  
  其实,当年的知青,我们大陆人再熟悉不过。多少村庄曾是知青的第二故乡,多少家庭走出过不止一个知青。刚刚逝去三十年的知青岁月,对我们来说还恍如昨日。对武一伟有插队的经历,我除了略感吃惊外,当时也没更多在意。
  
  还是在那年,我们从米兰上飞机,经底特律飞往里约热内卢开会。去机场的路上,他办事处的华人司机,跟我讲了偷渡到意大利的历险记。司机说自己先从国内飞到友好国家阿尔巴尼亚,销毁证件,徒步翻越阿意边境的大山。后半夜到了意大利境内,被意方边防军发现,大声吆喝,他们撒腿就跑,边防军在后面开了枪,乒乒乓乓响成一片,惊险刺激,吓得一起偷渡的人全都拉了裤子。我听了忍不住大笑,武一伟却神情凝重,一声不吭。登机后,武一伟还是闷闷不乐,我关切地看着他,他苦涩地一笑说没什么,只是勾起了伤心往事。原来,武一伟也是个偷渡客,是八十年代初偷渡到香港的!这主仆二人皆是偷渡客,那天真是开了眼,怪不得人说每个富翁的背后,都有不同寻常的故事呢。
  
  意航的客机很舒适,除了三餐后的假寐,我俩歪在商务仓宽大的座椅上,交头私语,打发着漫长的空中时光。那次聊的几乎都是他的下乡往事,话到伤心处,频频向空嫂要洋酒,空嫂小杯换大杯,面带笑容递上,想起来也够无聊了。
  
  随着与武一伟合作的成功,我俩同任一家合资公司董事,接触越多,相处越恰。在他回大陆期间,我陪他重访当年插队的村落,与插友、老乡聚会。当年的知青,好些已当了公公婆婆爷爷奶奶,成为老一辈人。白发知青聚,把酒忆往事,从他们断断续续时哭时笑的追述中,我渐渐有了武一伟知青岁月的轮廓,抚今追昔,万千感慨,萌发出不写不快的冲动。
  
  在近日的一次闲聊中,我问他可不可以照实写下来,他说你不嫌烦不演义,写写也好。再问是不是要经他过目才可发表,他大度地笑道,只要不出卖真姓实名,但发无妨。我告诉他打算边写边发在网络上,他说随时上网去看。
  
  需说明的是,我年纪小,没有下乡知青的经历,这篇纪实的涂鸦之作万一闹出什么笑话,还劳诸位看官及时指正。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前辈也不要对号入座,一笑了之方善。
  
  闲言少叙,下面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