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谈“文革”爆发与毛、刘分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07:46:27

王光美与刘少奇




    一位非凡的中国女性——王光美,2006年10月13日在北京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

  我曾深入采访王光美。有许多令我惊愕、感慨并难以忘怀的素材,还从未在我以往发表的文章中披露过。我觉得有责任补写一篇文章,既是对那次采访的追记,也作为对逝者的纪念。

◇ 王光美取消了不见面的决定

  八年前(1998年),一个泛着凉意的夏日,我在北京一家内部招待所,拨通了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住宅的电话。未等我开口,一位操着京腔的年轻女性已在发问:“喂,请问找哪一位?”“我找王光美同志……”我说明了身份与来意,希望予以通报。然而,令我惊异的是,这位“年轻”的接听者,就是年已七十七岁的王光美本人!

  王光美委婉而坚决地表示,她只能在电话里接受简单采访,因为她患肺炎,尚未出院,今天只是回家来取些东西。于是,我便在电话里匆匆展开访谈。

  “由于刘主席非常喜欢别人称呼他‘少奇同志’,请允许我也使用这个称谓,并称呼您为‘光美同志’。”我这样开了头。
  “好啊。多少年没听到这样亲切的称呼了。”王光美高兴地说,“你想问什么呢?”

  “我想请您扼要地谈谈,少奇同志冤案的形成和平反,以及您的有关感受……”这是聘我为特约撰稿人的报社,预定的采访题目。

  “原来你想谈这方面的事儿。”王光美的声音明显地低沉下去,她似乎想回避这个话题,“你的题目太大了,我需要准备一个月。”

  “那么,请允许我请教一个‘文革’史至今没能说清的问题。”我临时放弃了采访提纲,想解开一些历史之谜。“少奇同志究竟是什么时候知道,‘文革’浩劫要在中国爆发了?”

  “这个……”王光美犹豫着,没有回答。

  “当毛主席1962年秋在八届十中全会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个口号时,少奇同志是否意识到,斗争风暴不久将在党内刮起?”我追问了一句,搞专访只能这样抓机会。

  “你对党史很熟悉嘛,还能说出这是在那次全会提出的。”王光美巧妙地绕着弯子,仍然不作回答。

  “我专程从上海来采访您,当然做了充分准备。”不管怎样,来自王光美的夸奖使我相当惬意。

  谁知,她马上提出了批评:“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个口号,并不是毛主席提出的,这只是一种概括性提法。主席的原话是‘阶级斗争从现在就讲起,年年讲,月月讲……’”

  “您的严谨使我知道,您当年担任少奇同志的秘书,是怎样一种工作状态了。”这倒不是恭维话,是我感慨之余的由衷之言。

  “你写给我的那封信,为什么不用电脑打字呢?”王光美跳换了话题。

  “手写显得郑重一点吧。您能看清楚吗?”我难以判断她对我那封有些潦草的求见信,是什么反应。

  “我已经很久没有接到记者手写的信件了。你这封信,写得很认真,在措辞上也比较严谨。”

  “这是因为,我想认认真真地对您进行一次采访。我觉得,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文革’,和它留给后人的永久教训……”

  “哦……你说得对。我接受你当面采访。”王光美改变了决定,“我提前出院吧。我在北京医院已经住了半个月了。我的肺炎其实已经大好了。过两天,就在我家里谈……”

  王光美与我约定了见面时间。她并在电话中,又兴致勃勃地谈了一些对刘少奇研究的看法。



◇ 王光美接受采访有交换条件

  两日后,一个风和日煦的下午,我来到复兴门外一幢公寓楼内。王秘书给我开了门,小保姆给我送来茶水。不大的客厅朝南,布置得整洁朴素。不久,身穿浅灰色竖条棉布便装的王光美便含笑而至。

  王光美虽然已是黑白参半的头发,仍然洋溢着活力和热情,眼神中露出和善、也透出机警。

  我看窗外日光角度颇佳,便请她站在摆设着插花与盆景的窗台前,让我拍一张照片。她半开玩笑地说:你得寸进尺啊,这可不在约定的访谈范围内。结果却是我给她拍了照片,她又让秘书给我们拍了合影。

  秘书告退后,我拿出笔记本。王光美微笑着连连摆手,打断了我的发问。她说:我知道,你着急地要和我谈少奇的事。可我还是要先和你谈谈中国贫困母亲的事。你得答应我,在文章里包含这个内容,让大上海的读者也知道贫困地区的状况。

  我一边应诺,一边半开玩笑地说:这是您支持我们工作的交换条件吧。她笑而不答,径自拿出一份材料,让我“仔仔细细摘录”。

〔下略——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