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并非苏联红军打断纳粹德国的脊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23:11:10



一般认为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战场在苏德战场,而由由此一部分人推出美国在二战中的西线战斗是一种渔翁得利的行为。如果单纯看结果似乎此种论断颇有些道理,可是实际上则完全不是这样。

1941年末,在日本队对珍珠港进行空袭后,美国加入了这场战争。1942年初的苏联正承受这这场战争的主要压力。虽然德国的东线力量已经在逐步被削弱,但是德国仍然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继续对苏联的入侵。在北非的德国非洲军于1942年夏天推进到了阿拉曼一线,从1942年8月开始,英军开始逐步击退德军。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北非的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1942年19/20日,苏军将德第6集团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最终德第6集团军于 1943年一月底/2月初投降,最初的23万德军只有9万人被俘虏。1943年5月13日,困守在突尼斯的13万德国士兵和18万意大利士兵投降。

在1943年的最初5个月,德军损失了超过70艘U艇。邓尼兹命令于1943年5月24日暂停在大西洋的破交战,封锁英国失败。1943年7月,德军集中了超过3000辆坦克和1850架战机却没能突破苏军在库尔斯克的战线,这也是德军在东线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1943年7月10日,盟军在西西里登陆,用了38天的时间占领了全岛,这样盟军就获得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出发基地,他们的远程轰炸机可以威胁整个第3帝国了。1943年夏,德军必须从本来就很紧张的东线抽调部队投入意大利和法国南部。1943年9月3日,盟军登陆意大利本岛。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并于1943年10月13日对德宣战。

至此美军的地面作战陷入停顿,直到44年的西线登陆开始才重新开动。因此成为了日后被称为渔翁得利的证据。而实际上43年末到44年之间美国正在另外两条战线上和德国进行着殊死的较量。

一、在工业上力图用战略轰炸掐断德国的工业尤其是军事相关工业

在战争期间从挪威到奥地利,甚至是捷克只要是为德国军事工业提供必须生产的地区基本上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就拿虎王坦克为例子,正是由于美英的战略轰炸导致产量从来没有达到过预计的月产量。甚至最为可怜的是在44年底出现了一个月只生产数辆的可怜局面。

以轰炸奥地利为例,其实在盟军轰炸机第一次出现在奥地利上空很久以前,盟军就已经确定了战略轰炸的优先目标。这些计划的起草早在美国加入这场战争以前就开始了。所以当美国正式加入战争的时候,详细的轰炸计划就已经放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案头了。计划确定从1944年中期(甚至更早,在1943年中期)开始进行的战略轰炸的优先目标顺序是

(1)战机生产加工工厂;

(2)飞机发动机工厂;

(3)U艇基地以及船坞;

(4)交通运输线;

(5)石油,铝和橡胶的生产基地

奥地利的工业已经完全融入德国的军事工业之中,其地位如同“帝国的防空洞”,这种紧密的联系使得奥地利具有战略价值的目标越来越多。其中飞机制造工业是列在第一位的,首先是有“帝国最大的战机制造厂”之称的维也纳新城(Wr.Neustadt)飞机厂(WNF) ,它负责Me109的最后组装。WNF在1942年共计生产了1400架Me109,占了德国这种战机产量的50%,另外在Erla和雷根斯堡则有梅塞施密特的两个工厂。在1942年12月它们可以每月生产150架,到了1943年7月则达到了每月280架,其中只有20架是修理的。此外维也纳新城还生产了全德国25%的FW-190。维也纳新城的另一个重要的工业目标是属于亨舍尔康采恩的Rax工厂。在这里在1943年夏天以前就开始准备一个庞大的计划,它具有在德国军事工业中最高的优先权,即A-4 (V-2) 火箭的生产。这些火箭对盟国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另外的重要航空军事工业目标有哈尔兴(Haersching,生产Me328),克拉根福(Klagenfurt,Me109的最后组装),维也纳南郊的施魏夏特 (Schwechat,生产He 162),措尔法兴(Zwoelfaxing,生产He 177),辛特尔布鲁赫 (Hinterbrühl,生产He 162),梅尔克(Melk,生产He 162)以及在耶恩巴赫和斯特拉斯福的梅塞施密特分部,在维也纳的亨舍尔分部,在哈莱茵,巴德,格拉茨,斯泰尔地区和维也纳新城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它们也同时生产滚轴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