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家走下神坛——科学史“金酸梅奖”颁奖典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0:42:35
让科学家走下神坛——科学史“金酸梅奖”颁奖典礼
金酸梅奖:创立于1980年,以评选美国年度最烂影片为目的,在每年2月奥斯卡奖揭晓前一天公布。该奖起初还属于影迷们自发性的娱乐奖项,后由于它的特殊性,日益受到大众重视。如今,金酸梅奖已成为关注度很高的一个评选活动,拥有一个由电影从业者、专家和影迷共同组成的近500人的评审团队。
最烂世界观奖
提名者:毕达格拉斯、牛顿、柏拉图、托勒密
获奖者:牛顿
获奖理由:用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自己的话来说,他一生都在“侍奉上帝”。
1665年,当风华正茂的牛顿同学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时,他选择了自然哲学研究作为毕生的发展方向。让大家都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公开声明,自己的工作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
1692年,正是牧师本特利带着臭名昭著的讲稿《对无神论的反驳》巡回讲演之时,他对科学无耻的反驳和谩骂的行为使得很多科学家义愤填膺。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牛顿身上,每一个人都期望这位当代科学的领袖人物能够站出来,痛击敌人,捍卫科学的尊严。然而,牛顿却站在了本特利的一边,担任他攻击无神论的“科学顾问”。在一封给本特利的信中,牛顿竟然写道:“当我写作关于宇宙系统的著作时,就曾经特别注意到足以使熟思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于达成这个目的有用处时,没有什么比这类东西更使我高兴了。”
当时,人们一直在惊诧于一个“奇迹”: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是万有引力,但是另一个条件——切线速度是怎样来的呢?也就是天体运动的最早成因究竟是什么?所有人都期待着牛顿这位天才能再有“神来之笔”,揭开激动人心的真相。牛顿的解释却是:“没有神力之助,我不知道自然界还有什么力量竟能促成这种横向推动。”
牛顿晚年还做了很多糊涂事,例如考证《圣经》中所谓上帝在七天中创造世界等。他的重大科学成就全部是在前半生取得的,因为当时他虽然受神学思想影响,但唯物主义思想还占据上风;晚年他在唯心主义世界观泥潭中越陷越深,终于一事无成。
由此可见,正确的世界观对引导我们进行科学探索非常重要。
最僵化思维奖
提名者:道尔顿、门捷列夫、洛伦兹、卢瑟福、爱因斯坦
获奖者:爱因斯坦
获奖理由:曾经鼎力支持量子力学的爱因斯坦,后来却否定“测不准原理”,投身于大统一理论研究中。
在近代物理学乃至整个科学史上,最精彩绝伦、最惊心动魄的论战莫过于爱因斯坦与波尔关于量子力学的三次大辩论,当时亲身经达此事的那些人,每每提起都激动不已。爱因斯坦神鬼莫测的想象力和在物理学上的天赋确实是百年甚至千年都难遇,但他还是输给了波尔,原因于他这次真的不占理。
人们都说,现代物理学有两大基石,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但恐怕只有圈内人士才知道——爱因斯坦也是量子力学的开山鼻祖之一。量子力学还在雏形的时候,遇到了守旧派的百般阻挠和批评。其中不管科学界的重量级人物,眼看这个新兴学科就要被扼杀在襁褓中。
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爱因斯坦第一个站出来说话,他的支持使举步为艰的量子力学在风雨飘摇一直坚定地前进。他的“光电效应理论”第一次引起了物理学家对量子理论的重视。但其后没多久,爱因斯坦对待量子力学的思想却倒退僵化起来,他否定了重要的“测不准原理”,不敢抛弃“可见”的因果关系去接受可能性,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大统一理论中。当时的科学界有很多学者唯他马首是瞻,这些科学家曾经在他人引导下,纷纷投身量子力学并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后来却都随爱因斯坦倒戈,加入到反量子力学的顽固者阵营中,对量子力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悲剧——因为他(爱因斯坦)从此在孤独中摸索前进,而我们则失去了一位领袖和旗手。”
最没风度奖
提名者:戴唯、焦尔、诺贝尔
获奖者:诺贝尔
科学史上最大的悬案之一,莫过于诺贝尔为什么没有设立诺贝尔数学奖。在诺贝尔遗嘱的第一稿中,也的确提过要设数学奖,但后来究竟是何缘故被取消了呢?
关于这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法国和美国流行的说法:由于瑞典著名数学家米塔格·勒弗列尔曾经疯狂地追求过诺贝尔的女友,而且竟然有所进展,终于遭到了诺贝尔的报复,他恨乌及屋,连数学这门学科也不赦免。
另一种是瑞典人流行的说法:米塔格·勒弗列尔是当时瑞典最杰出的数学家,要是设立数学奖的话,那么这个奖肯定会归入他的囊中。诺贝尔深知这一点,可是他又非常讨厌勒弗列尔,于是一笔挥下,干脆抹掉了数学这一奖项。
诺贝尔奖多少年来作为科学界的“奥斯卡奖”,一直在鼓励着科学家们去探索去奋进。可令人遗憾的是,作为“科学女皇的骑士”的数学,竟然因为诺贝尔的一己私怨而一直远离光环,为世人留下了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最有“风度”奖
提名者:哈维、布拉克、卡文迪许、舍勒
获奖者:舍勒
获奖理由:瑞典化学家舍勒之所以能独揽这个奖项,是因为他先后两次“大度”地让重大发现成果与自己擦肩而过。
在瑞典化学家舍勒的一生中,曾先后两次与最大发现成果擦肩而过。第一次是在1773年,舍勒发现把硝酸钾、硝酸镁等诸种硝酸盐类物质和氧化汞碳酸盐加热到一定程度,会放出一种助燃气体,并制得了这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氧气。遗憾的是,由于舍勒是“燃素说”的忠实信徒,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了对化学家来说梦寐以求的成果,对这种未知气体做出了错误的解释:这种气体叫做“火气”,这种“火气”与“燃素”反应生成火。燃烧便是这种“火气”万分与燃烧物体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就这样,舍勒与近在咫尺的“氧气发现者”的桂冠擦肩而过(氧气的发现者为法国化学家、“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第二次是在1774年。舍勒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把二氧化锰跟盐酸反应,立即冒出了一种非常奇怪的令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它微溶于水,使水略带酸味,并且有漂白作用,能使蓝色试纸几乎完全变白,还能漂白有色花朵和绿叶,昆虫吸入这种气体会立刻死去。这种气体其实就是氯气。由于舍勒对“燃素说”的无比虔诚,他又下了一个错误论断:这种气体是由于“脱燃素的锰”从盐酸中夺取了“燃素”产生的,因此,他把它叫做“脱燃素盐锰”,而从来没有想到它是一种元素。直到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才对这个结论提出质疑,正式提出这种气体是由一种气体元素——氯组成的。
无论是氧气的发现还是氯气的发现,哪一项都足以让化学家名垂史册,可是舍勒最后两手空空,不能不说是迷信“燃素说”的结果。恩格斯做过一个很好的总结:“从歪曲的、片面的、错误的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的途径行进,往往当趔碰到鼻子尖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他还说:“偏向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最粗枝大叶奖
提名者:欧几里德、阿基米德、拉格朗日、李比希
获奖者:阿基米德
获奖理由:“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错误运用杠杆原理说出的这番话,给世人留下了笑柄。
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后非常高兴,立即给当时的叙拉古国王写信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也可以搬动地球。”
阿基米德说出这番话时,既没有经过深入思考,也没有进行实验研究。根据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力臂和质量的关系成反比。后人曾经假设阿基米德真的找到了一个能够承受地球质量的支点,但即使只把地球举起1厘米,计算结果也将十分惊人。地球的质量约为6×1023千克,假设阿基米德搬动杠杆的力量是60千克的话,那么,他所使用杠杆的动力臂之长就是阻力臂的1022倍。这样,虽然地球只被举高了1厘米,但动力臂的那端就要划过一个约1020米的大弧。这个距离是十分巨大的,即使阿基米德的手能在1秒钟内把杠杆端推动1米(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1秒钟也不休息也需要1020秒,即30万亿年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谨慎认真才能成功,阿基米德的粗枝大叶,使他的大话千百年来被人们传为笑谈。
最墨守成规奖
提名者“第谷、胡克、法布尔、伏打
获奖者:法布尔
获奖理由:由于深受自己擅长的昆虫学学科限制,法布尔面对蚕瘟疫竟然一筹莫展。
提到最有名的昆虫学家,人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法布尔,它的故事一直激励着青少年前进。但是,这位科学家也犯过墨守成规的错误。
十九世纪的法国南部发生了一场罕见而又恐怖的蚕瘟疫,这场瘟疫持续了20多年,蚕农们用尽各种办法也挽救不了蚕的死亡,整个养蚕业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为此,法国政府请来了被认为是唯一可以挽救这场浩劫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法布尔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任命,来到蚕区认真调查了一番,但并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他盲目地建议蚕农们用硫磺、木炭甚至烟灰撤在蚕的身上,还曾提出使用难疗的煤油气味去熏桑叶,但一切都无济于事,蚕病依旧蔓延,病蚕依旧成批死去。
无计可施之下,法国政府又请了化学家巴斯德来医治蚕病。化学与蚕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斯德对这次邀请感到奇怪,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蚕,而且连大名鼎鼎的昆虫学家都束手无策的问题,自己怎么能解决呢?但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他还是马不停蹄地来到法国。
巴斯德去拜访法布尔,请他给自己讲解有关蚕的知识。法布尔将蚕卵发育成蚕,蚕叶丝结茧、变态成蚕蛾,蚕蛾产卵的全部生产过程,详细地讲了一遍。巴斯德告辞后,法布尔望着巴斯德离去的身影,禁不住嘲笑:一位连蚕都不认识的化学家,要来治疗与化学互不相及的蚕病,真是异想天开!
谁都没有想到,经过6年的艰苦探索,巴斯德单键凭借显微镜终于找到了蚕病的根源:在病蚕的表皮和身体内部组织里都存在着一种椭圆形的细菌,而在健康的蚕身上则没有,蚕的病因就在这多出来的细菌身上。蚕农按照巴斯德所说,把病蚕及被病蚕吃过的桑叶全部烧掉,蚕病果然得到了控制,法国养蚕业又蓬勃发展起来。
这个结果使法布尔相当吃惊。其实他不应该吃惊,如果他当时不沿用昆虫学家那套方法,而是从更广阔的视野来探究问题的本质,也一定可以用显微镜发现蚕病的奥秘来解决问题。他因此错失了治疗蚕病的伟大荣誉。这件事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墨守成规,掌握全面的科学知识对于科学探索必不可少。
主持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永远不会犯错误,只有一事不做。”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抗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走路时才不会掉进坑里。”德国大诗人海涅:“为我们指出徒劳无益的道路的人,他就象为我们指点了正确的道路的人一样,替我们做了同样的好事。”这个“金酸梅奖”是献给失败者的一首歌,也是献给后行者的一座警钟,它告诫我们:科学之路上没有权威,科学是不能断发展的,敢于向现有的定论定理挑战,才是科学好男儿的本色。

金酸梅奖:创立于1980年,以评选美国年度最烂影片为目的,在每年2月奥斯卡奖揭晓前一天公布。该奖起初还属于影迷们自发性的娱乐奖项,后由于它的特殊性,日益收到大众重视。如今,金酸梅奖已成为关注度很高的一个评选活动,拥有一个由电影从业者、专家和影迷共同组成的近500人的评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