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中国评论﹕「互惠」不再 中日关系质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14:41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明报报道,中日钓鱼岛撞船纠纷余波荡漾,虽然两国似乎都有意冷却事件,但不管事件最终如何落幕,中日关系都无法回到风波之前的状态,两国关系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检视今次风波两国的得失,西方主流舆论都说中方得小失大,理由是日方进一步确立其对钓岛海域的法理控制权,令美国公开在钓鱼岛问题上表态挺日;而中方的强硬态度令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更加倾向美国。

  钓岛风波 日本未得实惠

  不过,事态的发展显示,日方强化法理主权的如意算盘并未打响。而那霸检方基于中日关系理由释放船长,正是被日本国内舆论质疑破坏了日本法治形象。而此事在国际上引发的关注,更打破了日方在东海「不存在领土纠纷」的神话,更不要说中国渔政船巡逻钓岛海域「常态化」,曾经到达距钓岛10.8海里海域,更首次完成了对钓鱼岛列屿最东端的赤尾屿海域的历史性巡航,是对日本多年来对该海域事实控制的最大挑战。

  至于说日本,从来就未离开过美国怀抱。菅直人上台后,汲取前车之监,对美国更加亦步亦趋。而在撞船风波之后,即使是与中国同样有岛屿纠纷的韩、越、菲等国,迄今也未听闻有反华挺日之声。日本国内的反华声浪,不过与小泉时代和毒饺子事件时相若,而右翼的示威活动,由于打出了帝国的旧军旗和纳粹标志,连日本主流媒体都羞于报道。

  此消彼长 经济竞争日多

  美国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岛海域,并不意味着在主权争议中倾向日方,这一点美方已多次澄清,至于日本为换得美方这一句「口惠」,付出将伊朗最大油田的股权被中国夺去的代价,连日本舆论都认为不值。与战略伙伴关系不同,中日的所谓战略「互惠」关系含有公平交易的味道,在两国经济实力此消彼长之际,双方在市场、能源、产业链方面竞争日多,可互惠的愈来愈少,两国关系出现质变难以避免。

  孙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