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观照理论2--体方法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28:35
如实观照理论2--体方法师活着时,每一个行为、起心动念,我们加上一个觉知,加上这个觉知就能慢慢地体证到“正智正念”、“系念在前”的重要,你才会活在真正的生命里面。你不是活在过去,也不是活在未来,如实地活在生命的当下。这个生命的当下,我们都忽视了。人真的很奇妙,都活在过去与未来,眼前没有真正活过。什么叫活着,什么叫生命?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叫活着吗?未来的,还没有到,叫活着吗?什么叫生命?身心当下能作用的,才叫生命!过去,已经没有了,未来还没有到,什么叫生命?如果我们真的落入时间相、相续相,我们就被时间相迷惑了,就落到过去和未来。其实,生命只有当下,离开当下,没有生命!为什么?一刹那前已经过去了,已经永远不再来了;一刹那后还没有到,你怎么样也体会不到。活着只有当下!

    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到底要修多久,到底要定多久才叫禅定?师父的禅定只有当下!当你们在听我说话时,你们不颠倒,正智正念现前,这个当下就是定!当下没有贪瞋痴,当下没有烦恼,懂吗?当下没有随波逐流,当下没有被妄想束缚,当下身心安然自在,这个就是定!那人家问:“师父:这个很难保持啊”!我说:要怎么保持?生命只有当下,还要保持什么?正是因为落入时间相,才要保持!生命没有时间相,生命只有当下,那还要保持什么?所以,你只要能够当下不颠倒,当下不贪瞋痴,当下不随烦恼走,那个就是定!那生命只有永恒的当下,所以,保持当下的清净难吗?要修禅定难吗?只要保持这个当下,真的很难吗?修行只有这个当下,很难吗?禅定只有这个当下,很难吗?只要有正智正念,当下一个正智正念就好。注意听!正智正念不要很久,只要当下有正智正念就好!生命只有当下,只要你活着,有觉知时,保持这一念觉知就好,不要二、三十年修行,不要几生几劫的修行哦!修行只有当下,那当下明白,不是当下顿超吗?什么时候能超越?在你没有生命的时候呢,还是在过去、未来超越?当下明白就是在当下超越。既然是当下超越,是不是顿超?注意听!这个也是一个入处哦,要明白!如果你听法的当下,没有体会到,你现在还没有超越;如果你现在明白了,当下就清净。当下就清净,不是顿超是什么?当然没有超的就没有超,一超就是顿超,这样明白意思吗?

    什么叫“现法”?“现法”就是当下的现象,当下的身心状态。所谓“见法”,就是见我们内心变化的过程。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时,要看清楚内心中受、想、觉(见、闻、觉、知)的起、住、灭,你只要是看着它,它一定是起、住、灭的过程,不外如此变化而已,并没有其它的,这就叫“见现法”。即使身心在执著、贪欲中,只要能看清它在起贪念,就叫见现法。只有见现法的人,才有后面的功用——见灭。这个灭,不是我们把它灭掉的,而是法性自尔的灭,一切法必归于灭。这就是真相!灭炽然,不待时,当下如实知,当下即是离炽然——炽然就是痛苦烦恼。所以,只有在当下才能发觉我们生命的真相,而能观察的就是当下的生命状态,那么我们要离开痛苦烦恼和颠倒执著,也只能是在当下,因为生命只是当下!当下不能见法,下一秒种还是糊涂,死后更困扰!所以,佛陀说:如实知者,当下见现法,当下离炽然,而不待时!并且教我们“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是如实知显现”。当你内心在禅思寂静中,外面触缘所引起的,或是内心的起心动念,它自然显现,那份明白和了解是自然地显现出来的。我们为何要如实知?要让它自然显现,要看透它的真相,不再被它迷惑,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如何让它真正地显现?“方便禅思,内寂其心”,这样“如实知”就显现出来了。如实观照为什么用“看”的方法?一切奥妙就在这里:只有“看”,才能真正达到“如实知”,“如实知”才能显现,达到“如实知”就一定会发现“必归于灭”!你要“如实知”,就要让它自然显现,你用作意,用种种有为法,反而看不到。为什么?因为你在作意中,在颠倒中。只有“内寂其心”,只用一个“看”字,这个“如实知”才能自然显现,所有的奥妙就在这里!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六个原则,使你的意识不起作用(指的是意识的分别作用,而不是意识的功能)。一切的心法,一切修行的奥妙就在这几句话:“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是,如实知显现”。这就是师父的如实观照中一个“看”字的奥妙!这“如实显现”四个字,也是师父一生学法最重要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落入有为的造作、有为的修行里,那都是在实有感、自性见里面,要解脱就非常非常困难了!这里的“如实显现”四个字,涵盖着法性的奥妙,是法尔如是的法性的功能,不是人为造作的功能,要明白啊!那么,我们怎样发觉六根以及六根触缘所起的受、贪等诸法是无常、有为、生灭的呢?怎么会显现出来的?就在寂静的当下,你“看着它”,它就自然显现。自然的体现中,你就知道它是无常,它是有为,它是生灭的,不要再起一个念头的。如果起念就不是了,看不到了,而是让它如实知自然显现,最奥妙的就在这里!修行能把握到法要,抓住重点,才能很快地真正受用。这个“如实知显现”很重要,你们要在这里下功夫!这是师父三十年最深的受用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大家要体会,很奥妙!这里非常非常重要!也是最重要的心法所在!体会到了,修行就会很轻松,而且很快!“不待时,离炽然”,这不是修来的,是法尔如是,法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当下契入法性,当下就解脱,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不然,你要解脱是不可能的。这个“看”字,是从法性下手,直接契入法性空寂,就不再受迷惑了。你不用对治,自然显现法尔如是,还其本来面目。法是普遍地存在,是必然如此的。明白的人随手拈来都是,不明白,隔着一层膜,生生世世都不能了。所以,当你们真的依法奉行,体会到这个法性空寂时,看到法性自尔时,你要贪、染、住都办不到!这个就是法性如此。是不是你境界很高?不是。那是法尔如是哦!法性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哦!即使师父今天有所体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法性本来的功能,是法性法尔,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你们要体会这一点很重要!明白了,只是随顺法性而已!它本来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见法其实不难!只要见了法以后,再加功用行,就一定会证初果。

    师父的如实观照是基于实相的立场来谈的。在指导禅修时的主题就是观察“受、想、觉”的“起”、“住”、“灭”。一切法是缘起的,“念念不住”,“受受非实”,“即生即灭”,“一切法无自性”,“如幻非实”,这就是要得的法——缘起正见。这地方就是下手处、入处,明白了,才能谈到进一步不受它束缚,这就叫本来,叫解脱。

    关于“受”的如实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时时刻刻不停地在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相接触,而产生了六识,俱生受、想、行,这就是我们身心活动的变化,它是起起落落,千变万化的。由于“触”的因缘而产生苦、乐、不苦不乐受,也必然由于“触”缘的消失而“受”灭,这是缘起的必然法则――“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是真相。但更重要的是:当因缘灭,受也跟着灭时,这个灭的当下就是“止、息、清凉、永没”!这个就是真相,就是法尔如是的本来寂灭性。我们众生看到的,最多了不起就是能看到苦、乐二受,很少人看到那个“灭”。好比,众生看到虚空,看到的是飞鸟、飞机、下雨、狂风大作、云彩变化、闪电等种种的相,这些相是随因缘而有,随因缘而灭,它是刹那变化的,它是必归于灭的。既然是必归于灭,它的寂灭性,你们有没有看到?虚空的虚空性你们有没有看到?所以,众生看到的是生生灭灭的幻想,而圣者看到的就是它的灭相;现象是生生灭灭的,而灭相是不生不灭的。生生灭灭是我们常看到的现象,要从现象中去体会它的不生不灭。

    “因缘起苦乐,因缘灭、苦乐就灭”。下面为什么连接的是“止、没、清凉”?这个消灭的现象是“止、清凉、息、没”,我们有没有发觉这几句话的过程和最后的归宿?要好好用心体会!我现在问各位:“有苦受否”?“没有”!“有乐受否”?“没有”!那么,当下是什么?体会这个当下的——明白了,不离开这里难不难?即使我今天触到一个缘,起了苦、乐二受,它还是要灭,也是要回到这里!注意听!明白这个,你站的角度就不会颠倒了!任它风起云涌,是苦是乐,它还是“必归于灭”,“灭”的当下就是“本自空寂”,就是不动不摇。知道那个感受、情绪、想念是来来去去的,非实的,你就能如如不动,因为了解真相――就是这个“灭”字。众生执著在那个生灭相,而圣者体会的就是这个灭相。如果大家听得懂,生活中每个当下身心都能体证,每一个刹那都能跟法相应,清净不染,那样,我们就真的要办禅修了。禅修的目的,通过很多过程的体验,也就是要体会这个而已。《楞严经》讲:来来去去的是客人。客人不可能永远住在这里,他总是来来去去。我们看到的现象界,外在的虚空中的浮云、飞机、飞鸟……就象客人一样来来去去的。如果你是这个旅店的主人,你一定都是在柜台的,你不会一天到晚去千里奔波的,只有客人是来来去去的。触境生情、触境起受,就象客人来来去去,随着来来去去的客人而走,它息息“必归于灭”,“必归于灭”的当下就是不来不去的“主人”。但是这个“主人”,不要把它当作有一个“我”,注意听!不是这个意思,是讲法尔如是的本来寂灭性。对其它的心理状态,如喜、忧、舍等,也要明白清楚、如实知。

    舍受也是有因缘条件的:“舍受因缘生舍受,灭,止、清凉、息、没”,这个就是因“必归于灭”的必然性,而在“灭”的当下悟入本自寂灭的法性!我在这里挑得更明,讲得更细,大家一定要好好体会,把这个问题当作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这个地方是要相当用心的,不止要用心,还要用生命去体证:在事事物物中,时时刻刻的接“触”中,从身心动态去发觉,有没有与正见相应?是不是真的缘起无自性?是不是真的念念不住、受受不住?是不是即生即灭?是不是不生不灭本自空寂?能不能做到心中不动不摇、如如不动?点点滴滴要用心哪!

    我们现在很多人,学了一点缘起法,学了一点空义,以为“我”是不可得的,“我”本来没有,还要修什么?快乐就好,生活过得去,卡拉OK快快乐乐过日子。这样叫修行吗?那个我执能断吗?那个习性能断吗?他以为“我”没有了,所以也不用修行了,而不知道那个俱生我执(思惑)深细到什么程度!你不理它就没事了吗?你以为知道没有“我”就没事了吗?潜在的那种执著如胶似漆,要把它去掉谈何容易!我看到那些人,我真的心里很痛!唤不醒,自以为是,耽误了。我个人觉得自己很惭愧,用功不够,用心不够,内心很恐惧,微细处,越细腻、越微细的地方,你越发觉,你才知道不容易啊!破我执,谈起来很容易,实行起来很难。要破这个俱生我执,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破除。实践六度就是在破除俱生我执的部分,布施就是利他,利他才能舍我。众生总是希望占有,实有感的占有,你的我执怎么破?!破我执,唯有从利他中,你那个“我”才能淡掉!慈悲是破我执最好的药方啊!真的要破我执,必须去“舍”!从利他中超越那个我执、我慢!

    建立缘起正见的思维模式:我们不管发生什么事,任何一法的产生,我们直接的反应是什么:“谁在做,某某人在做,谁谁谁怎么样?是谁造作的”?我们很少有因缘的观念哦!很少有缘起的正见。如果有缘起正见的人,他不会说:“那是某某谁做的”,而是说“它是什么因缘而发生的”。我们要反省、反思,比如说,你家里的亲人做了某一件事情、不好的事情,你就会质问他、责备他,马上就相对。我们看到一件事情不顺眼就会去遣责,在我们的观念里面,就是实有一个“我”在造作:“你为什么这样?你为什么那样”?其实在这时候,就有一个相对于你而存在的实有的“我”了。如果你在责备那个对象时:“你怎么样,你怎么样”时,是不是潜在有一个“我就是这样”的观念?要明白呀!但是一个有缘起正见的人,他会问:“什么因缘使你这样做?什么因缘而造成这一件事情?”你看看,有缘起正见的思维模式与我们“我见”深重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哦!这个地方关系到我们平常起心动念直觉的反射作用,因为我们潜在很深的观念,总是在实有感里面,总是在我执、我见里面。我们今天如果把缘起的正见没有建立得很透彻、很明白,只要还有那么一点我执的影子还在,你的思维模式和应用出来的地方,一定是不离开这种实有的直觉的感觉!这跟我们的生活真的是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人事的接触和外缘的接触,当你跟人接触时,言谈之中,你的反应,你的言语之间,是不是有这样的倾向?这个地方很重要!我们要修行,要悟道,如果不是在这里发觉这个问题,你是没有办法解脱的!也就是说,你每天在犯,每天在我见执著的惯性中,你不知道。那不知道就没有办法发觉哦!要悟道,就要在这个地方看清楚。一般来讲,我们起心动念,我们不知道;我们直接的反射、反应,我们不知道;我们已经落入那个自性见的惯性中,我们还不知道。缘起的正见真的建立得很清楚的人,你就会善于观察:每一法、每一件事情,当它产生的时候,你做出直觉反应的那个起心动念的模式是什么?你要观察这个,就是在我们直接的、很自然的这个反应中间去观察;另外,在触、受之间也要去发觉。我们要修行,在哪里修行?我们要观照,在哪里观照?就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在触、在发动、在言语,在产生那个作用的时候,就是要发觉:你到底是跟缘起正见相应的思维模式呢,还是执著、有我执的那种思维模式?自己都要很小心地去发觉。这个才叫修行,这个才叫用功!

    关于时间:“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时间依存在的运动而显现。一切万法有生、住、异、灭,由于万法的息息流变,好象有一个运行过程,才产生了时间感,现出前后相续的幻相。诸行无常,刹那刹那的变化不居,在这息息流变的迁流中,而现出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此一刹那为现在,前一刹那为过去,后一刹那为未来。时间与万法相依相存,没有独存性,故无实体。时间依存在的运动而显现,所以,此以为极长,彼不妨以为极短。这在物理上也可以明白,如果速度非常快时,与我们地球上的时间还是有差别的,因为时间感不一样。所以,佛法说:“一念与无量劫,相摄相入”。又,过、未是观待现在而有,现在是观待过、未而有,“三世”是互相观待而成立的,因此,没有一个单独的现在、过去、未来可得,也就是时间的“常性”不可得。所以,虽然现为相续相,又是没有前后相的实体可得——法无自性,法无我。

    什么叫现在?当你说“现在”时,现在已刹那地成为过去了,所以,我们不用时间,不讲现在,也不讲刹那,而只讲“当下”。“现在”是观待过、未而有,就落入了时间相,它是迁流不息的。师父讲“活在当下”,不是讲当下的实在性、永恒性,而是说,只有在当下才能看清真相,只有在当下才能破除“过去”、“现在”、“未来”的实在感。现在,整个社会都在讲“活在当下”,注意听!活在当下,要有内涵,不能随便讲“活在当下”。几个人懂得“活在当下”的意义、内容是什么?这个要决择的!今天没有中观的正见,没有缘起的正见,不可能了解这个真相。坦白讲:哪一个人能不活在当下?!活在当下,不是功夫,不是境界,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只是你不知道!生命本来就超越时间相的,只是你不知道,落在时间相而已!明白了,看到了,你就知道时间相的虚幻。什么叫活在当下?“当下”是超越时间相的!

    俗谛是一种假名施设。用时间来彼此了解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的心与外面的一切境相是相依、相缘、相应的,而且是自识、他识辗转相资的。认识到哪里,那里即是一切;观察前后到哪里,那里即是始终。追寻万法的“第一因”实不可得,仅能从相依相待的世俗观去了解它,也就是一切法唯是假名施设。自他的认识、辗转而变成共同的认识,并且通过语言而交流、沟通,大家知道意思就行,并不是有一个名字就有一个实体。缘起是佛法最重要的观念,一切法是相依相待的,没有绝对的东西,相对又相摄,相依又相成,这是最难了解的。我们说“明”时,暗是不存在的;说“暗”时,明是不存在的,这是相对的。但是没有暗,明能显出来吗?如果没有明,暗能显出来吗?这是相摄的。因为明,所以显暗;因为暗,所以显明,这是相摄的、不离的、遮它显自的。但是,明不是暗,暗不是明,这是相对的、不即的。这个道理要慢慢去体会,这就是缘起的幻相:相依、相缘、相成,又相对而相摄。如果你落于实有的明、暗,那你就根本不懂缘起!所以,中观就是要破除两端的执著,两边都不可得,都非实,只是相依相缘而相生,又展现出不同的体性,所以,变成相对。缘起难了解就在这个地方,就是不即不离,离两边又不著在中。

    关于动静:众生由于潜在自性见的太深,不是落于“有”,就是落于“无”,总是把动静、有无看作不同的两边,然后各行其是,执取一边去了。这个地方体会不到,我们要见法也很难哪,体证真相就不容易啊!清楚了,明白了,世俗的生生灭灭就是真谛的不生不灭,就能即俗而真,而不须厌离人间。无常的生生灭灭是缘起的幻相,由于其“实”性不可得,“常”性不可得,“我”性不可得,而显示空寂,显示它的不生不灭。如果我们不能从现象的生生灭灭,体证到它的空寂性的不生不灭,那你就不能即俗即真,真俗无碍就达不到,你就不可能解脱,这个很重要!

    又此所谓“灭”,系指无常灭,与性空寂灭不同。无常的灭,是缘起的,依因缘而生,生而即灭,所以,这是现象,是有为的。如误会了,把那个生灭的“灭”,看成性空寂灭,这即会说:灭,即诸法归于本体寂灭;生,是从寂灭本体起用,那就是倒见了!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千万不能混淆!这个点点滴滴的微细处,都要很仔细、很明白的!中观者以无常灭为缘起的幻灭,幻灭非都无——无见,则不失一切行业。它不但不会离开缘起的万法,更不会去破坏它,反而成立了一切行业。灭与无,是缘起幻相的一种姿态,非是都无断灭。灭,是生的消灭;无,是有的消失,所以,灭与无,都不是什么都没有。如:抗日战争已过去了,没有了,但历史曾有此抗日战争,此项战争的影响仍在。业力也是一样,即生即灭是过去了,但是产生的影响力确实存在,所以,即生而即灭,有而还无,与都无断灭不同。虽念念生灭,刹那不住,如石火电光;过去的行业已灭,而能不失,于未来仍感生死。这个业力是佛法中最难解释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有业力而无作者”。

     这样,从即生即灭的观点说:诸法是彻底的动,彻底的静。从生与有而观之,即是动;从灭与无而观之,即是静。即生即灭,即有即无,即极动而极静,即新新不住而法法不失,此是佛法的诸“行”观,变动观。这个变动是当体即静:我现在在这里说法,身体在动,嘴在动,意念也在动,这一般来讲就是动相,但是,即动而静,当体即静,你们体会得到吗?“动中有不动”在讲什么?你们要明白,就在讲这个:即动即静,生灭即是不生灭,缘起就是空寂!动与不动你就了然于心。要让一个人明白这个很困难,因为真的明白了,真的了解了,你就大受用了!

    望文生义的盲目修证者,有以“见鸟不见飞”为见道的,这误解即动而静的缘起如幻观,以为亲证法性寂灭了。依佛法说:见道乃体见法法寂灭无自性,哪里是不见飞(动相)而见鸟?从即般若起方便智,那应该了达无自性的——即生即灭的如幻行相,应该即法法不失而见鸟之飞动才对。故见鸟不见飞,不过是从自性妄见中幻起的神秘直觉,其实,那个是定境。见道乃是体见法法寂灭无自性,法法就是动的,是即生即灭的,是缘起的相续相,但是,却是寂灭无自性的,这个才对呀!不是法法不动,忽然间静止了,大地平沉,虚空粉碎,身心脱落。我们懂缘起,懂中观,才能真正见法:到达一切缘起相是即生即灭的如幻的行相,确实是空无自性的。真的明白了,那么法法不失,没有一法可以去掉的,没有一法可以破坏的,没有一法可以排斥的,这个叫法法不失。鸟飞,就是鸟飞,怎么会不飞呢?应该这样才对啊!

    有没有懂缘起法?缘起真的明白,真的透的人,当下就解脱。一定要回到生命中去体验,如果真的明白,你怎么会见不到空性寂灭呢?你们听到我说话的当下也是啊,为什么见不到呢?就是没有用生命去真正体证,所以才见不到。我们的心向往解脱,但是不够投入,不够用心,你当然体会不到。知见明白了,做不到,那就更要反省了:我如何实践而能体证?这是我对大家的期望和鼓励。能体证的很好,发发心,为佛教,为众生付出一点,好好把这个法弘扬出去。不能体证的,发心猛勇、精进、用功,把这个法学透,一定要受用。观念的修正到实践的清净,确实要靠我们自己用生命去体证、要去行。我们今天理论听了一大堆,我会讲会论,自己还是贪瞋痴一大堆,那请问你:这些观念要做什么?难道当作你语言的工具而已吗?比别人会讲话的那种优越感而已吗?我们讲要生生世世来度众生,用什么来?如何能随愿而来,而不是随业飘流?如何能在这样的世间不会沉落?要有内涵哪!不懂缘起,不懂无我,你处处都是陷阱,怎么能超越?所以,我们要用缘起无我的正见,来修正自己的内在,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超越,了解生死如幻,不再执著,不再恐惧。明白生死如幻,涅槃也如幻哪,不执著,才有那一点自在来的。真正说,无所畏、无所得、无所著,知道生命如幻无我,才能把生命布施众生。真正六度的布施,最要紧的是把那个“我”布施出去,可是要做到却比死都难!不知缘起而已!所以,我们要善用因缘,善用心力,要分清轻重缓急,把学法、见法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我能给大家肯定的是:这个法只要你真的愿意学,真的非常用心,每一个人都能受用,都能解脱!佛陀的圣弟子们为何这么快就解脱?佛陀告诉他的是真相,是佛陀体证的。所以,你只要根据他正确的方法,一体证,当下就是,有何难?

    一切法的真相叫法性,一切法的实相叫法性。一定要谈这个叫自性的话,那就是一切法无自性即一切法的自性。

    一切法因缘生,因缘灭,那么,一切眼一切时灭无余,还有眼触因缘生受吗?然而,我们无明众生对每一个触缘都会记忆很久,它好象一直存在,不会消失。其实那个是记忆,是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影像,而不是触缘的当下。触缘已经过去了,难道还会起苦、乐受吗?一切眼一切时灭无余——当下!我们一直强调即生即灭,但是我们不知道,从来没有注意发觉,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而已。如是耳鼻舌身意一切时灭,永尽无余,还有意触因缘生受吗?

    一切法是新新不住的流行,不是过去的复活,后起者并不是前者的再现,因此,一切法是刹那不住而又一期相续的。延续不变,是相对的安定,实是刹那变动的。果事的幻相,依于因缘;因缘是无常的,依因缘而有者,即使是延续,实际也还是刹那变动的。由于主因疏缘不息地变,不离因缘而有果事,果相也不能不在刹那变化中。由于果相的不即因缘,所以在主因的相对安定下,果相能一期相续。刹那即灭与长时相续,毫无矛盾。这一段非常重要而极其深刻,贯穿于一切万法的无自性而如幻的缘有相。

    你说,人间到底什么是真实不变的?被那个“受”迷惑而已啊!被那个感觉迷惑而已啊!每天争啊、取啊,染著很深,以为是真的,是永恒的。就好比争取到一个大冰块,抱在怀里:哇!我得到这么重的一个冰块!请问:你那个冰块能抱多久?很快就融化了,表面上有所得,你能得多久?人间的欲望都一样,我们活在五蕴的功能里,五蕴维持多久?了不起一百年。不要说死后,即使是麻醉针一打,那个感觉都没有了,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就是被那个感觉迷惑!所以,佛陀开示:“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见闻觉知,只是见闻觉知。见,只是见,色只是色;见不是色,色不是见,也不是在中间,破二不著一,没有一个见者。见闻觉知,只是见闻觉知,不超出范围,后面不再相续、起分别、起贪爱。这个是重点哦!佛陀接着告诉你:见是此,色是彼,此非彼,彼非此,也不是在中间。如何离二边?这样明白的人就能解脱。这是启发式的,你还要有悟性,才能体会。如果我们的眼睛看到外面的色尘,起了爱著,心就会被它系绑着,被它束缚了,而起种种的爱念、贪欲、瞋恚,永远离开了涅槃的境界。涅槃是众苦(贪瞋痴)的止息消灭,是离系(束缚、缠)之乐。

    “想蕴”扮演的角色:众生最习惯的就是“想”,每天胡思乱想。有事情时被事绑住了,一没事,一静下来,马上就开始动了,那个自动功能就来了,这个是最习惯的。但是,一个正念而住的修行人,当“想”起来时,马上就发觉:哦!这个“想象”又起来了,这个“想念”又起来了。你看它,嘿,一下子又灭了。那么,那个想蕴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它的事实真相是什么?平常为什么不起?我们一静下来它才起?为什么起了,马上就灭?如果它是实在的,为什么又会灭?稍微有体会的人,马上就进一步去探讨这个问题。用想,永远见不到法!

    真正懂得缘起的人,知道第一因不可得,本体不可得,不会说:“我过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没有生我以前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我过去是哪一道”?也不会希望:“我未来世要到哪里去,绝对不想入三恶道”。我们每天都在怀念过去,希冀未来,这就是有情的特性。甚至还有很多忌讳,被世俗的知见所束缚,什么是吉祥的,什么是不吉祥的,被我见、实在感所束缚。当真正明白缘起法时,不求前际,不求后际,断其邪知邪见。

    心、意、识:我们根、尘“触”一念之下产生的作用就是“识”。识生后刹那即灭,留影像而充实于心。那么,我现在看到的各位是什么?注意听!是影像,而不是实体噢!如果这个功能不明白,要解脱也不容易!我们常常是实有化的感觉:“我看到的都是真的,我听到的都是真的……”现在告诉你:我们六根接触六尘产生“识”,俱生受、想、行,那个感受、认识、行为都只是影像而已!那个影像在哪里?我们把它叫做心,不是讲意,也不是讲识,我们把它名为心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我们现在留下来体会的其实是影像。比如我们的眼根看到外面境界时,就象照相机一样,摄取一个影像在那边。但是,我们的意识产生以后,就产生了分别,那么这个影像就会留下来,留在我们心里面。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其实只是一个影像。简单讲:意、识、心三者,其实是从同一个内涵的不同角度的功能性来谈的,它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从不同的功能作用上来讲:对外面的境界就用识;对内在的根身,就用意;对种种的心所就用心。“心是种种的积集与统一,心与意为内心的两种特性,一是六识所引生的,一是六识所从生的”。意根能生意识,也能从心灵的影像里面产生出意识,“流出又流回”。我们要了解心灵作用,才不会被这个幻相及许多虚幻的影像而迷惑,不会执以为实。这个在观照时,对了解真相有很大帮助,所以十分重要!

    六受身:六根的每一根与尘相触都会产生“受”,所以叫“六受身”:眼见色,耳听声,鼻嗅味,舌尝滋味,身体触外缘,意念起,对法产生分别……都会产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你只要任何一受能明白它的真相,你的我见就会破,无我见就会生起,就个就是我们的下手处!我们活着的每一个当下,根尘不可能不触,不可能不受,随时可以用功就是在这里。我们在世间的作为之中,有得有失,这个得失的受也是一样的,也是我们观察的对象。我们跟人接触,喜欢不喜欢,这个也是受。在每一个受的当下,看清楚它的真相:它是真实的吗?是永恒不变的吗?是不是常?如果是常,就有我;如果不是常,我在哪里?慢慢去体会!根尘触起识时怎么样?当下即灭。注意听!这个很重要!要明白!不然,对你的观照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现在认为它很实在,其实,那个“实在”感是留在心灵上的影像而已,不是真的,要明白!识产生的“受、想、行”也是一样,都是即生即灭的。我们有没有发觉这个问题?其实,要证明这个问题很简单——当下观察就知道了。苦、乐二受的本质是即生即灭,如幻非实。但是,我们被幻境迷惑了,没有看清真相。同样的,声音也是如此,那句话过来就已经消失了,生的同时也就是灭的时候,生灭同时,即生即灭,流下的只是影像。但是,我们把那个影象认为是真的,在那里起苦、乐二受。其实,乐的一刹那,当你观察时,那个乐已经消失了。然而,我们的意识倾向于一个影像,以为它一直存在。所以,有时我会告诉各位:“你们在听法的当下,现在有痛苦烦恼、生死的问题吗”?“没有”!那我们不是一直想灭烦恼吗?想断贪瞋痴吗?那你现在不就断了吗?不就灭了吗?你说:“怎么可能?我离开了又有了”!但是,你们有没有深思啊:为什么现在没有,离开会有?我又问:“你们现在既然没有痛苦烦恼,没有贪瞋痴,那这样的身心状态下,当下你能看清楚吗”?“我知道”。“那维护这样子难吗?“不难”。生命就是时间的幻相,我们都感觉到生命一直在一种流动的过程里面。其实,生命到底是多久?什么叫生命?你们现在听我说话的当下叫生命,注意听!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到,那都不叫生命。生命活着就是当下而已!注意听!如果明白这个,注意听!明白这个的话,修行要多久?禅定要多久?注意听!听懂的人很快就受用啊!你能全心全意听我说话的当下,有没有烦恼痛苦?“没有。”有没有定?绝对定!没有定,你怎么听得到?那我现在要问各位:这个定真的那么难吗?那修定的定是要修什么定?什么样的定叫定?你们现在解脱了,对不对?(师父爽朗地笑)但是,为什么又会回到不解脱的地方去呢?因为你们落入了时间的幻相!你们没有活在当下。生命只有当下,注意听!那修行只有修当下,注意听!定力只有当下在定,你就不会被时间的幻相迷惑了,那修行就不难!有时候谈这个很好玩,但是很重要!尽量点点大家。

    学佛要找到根本,断贪爱执取之根本:当看到颜色、听到声音、闻到香味,吃到味道,身触滑软,意想法尘时,用缘起正见的思维模式去观察,一切法非实,如幻的有,非我非我所,知道受的虚幻性,就不会执取贪爱了,而非压制忍耐的方法。我们一般人在根尘触产生受时,只看到集起(生),注意听!没有看到灭!问题就在这里。如实观照的人集、灭的当下明白,那还会不会相续?由于不明白而相续,注意听!由于如实知,知道了它的真相而不再相续,注意听!这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不管是看到一个现象,听到一个声音,感受一个味道,我们把苦受、乐受的六受身都当为是永恒的、实在的、不变的,注意听!这个就是我们不如实知而引生的执著,那个我执我慢就会相续不断。如果知道集、灭只是当下的现象,注意听!看清楚这一点,你就不会随波逐流,以为是真的了,就不会随着六根门头产生的六受身而在那边颠倒执取、相继不断了。你们如果能观察、能懂的人,当下就明白!看到集灭的“灭”,当下明白了,这个明白叫如实知。在六根触六尘产生六识,俱生的六受、六想、六思,都是即生即灭,你能“看”清楚的话,哪一个如实知的当下不是清净解脱?问题是要这个“如实知”是这么难!而且,我们一直有一个观念,这个观念是潜在的并且很深的:“师父:你现在说的我没有,但是我回去就会有”。注意听,你们现在注意听!你们回去真的会有吗?当下把这个观念搞清楚的人,回去马上要注意哦!回去真的有吗?回去跟现在不同吗?你们回去以后生命的每一刹那跟现在不同吗?注意听!那好,现在的功课就是保持这样的觉知难不难?回去后的功课就是保持这样的觉知难不难?这个叫修行用功,你们现在起有功课了!一个当下真正明白的人,真的“如实知”已,不但现在没有事,回去以后,不会又说“我回去以后又有了”。不过,如果真的还不明白,也没关系,回去以后,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刹那还是要观察它,去注意它,去觉知它,每一个当下的因缘都有让你明白的机会!只要你在觉知,只要你在观照中,你时时刻刻都有发觉真相的机会。这个机会要如何去把握?靠师父去推动你吗?要不要都由你自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