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路中国(二)——横断山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1 01:23:18

    横断山区——万山不许一路通

    

撰文/单之蔷

 

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是中国筑路史上工程最艰巨的一条公路,甚至可以说是用11 万中国人的血汗换来的。它穿越横断山脉14 座海拔5000 米以上的大山,横跨岷江、金沙江等众多大河,横穿8 条大断裂带,工程的巨大和艰险,在世界公路修筑史上前所未有。这两幅图展示的是业拉山一带的景象,川藏公路如一道细细的白线挂在巨大险峻的山体上。(上摄影/ 李天社)耀眼的阳光从山口倾泻进来,车行路上,竟好像沿着一线阳光攀援。不能不感慨,修这样的路需要十足的勇气,走这样的路也需要十足的勇气。(下摄影/ 戴成华)

 

 

     无论对于筑路还是行路的人,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组成部分的横断山区,都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地区。可能世界上最为险峻的路都集中在这里了。弯路多,盘山路多,灾害更多:滑坡、泥石流、塌方、洪水、地震、雪崩……为什么这里的路这么险?因为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峡谷区。6 条大江从北向南并行流淌,把地壳深深地切下去,切成一道道深达几百米、几千米的大峡谷。路不是顺着峡谷和大山而行,而是偏偏要穿过这一道道峡谷,越过峡谷间一道道高耸的大山。山与河是南北向的,路却是东西向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历险。

    爬上去、降下来是这里路的节奏。成都到拉萨的川藏线是横穿整个横断山区的一条公路,这条路是揭示这一地区地质地貌特点最典型的路。有一张川藏线的海拔高度变化图,是每隔一公里采集一个海拔高度值绘制的。这张图生动再现了这条路海拔变化之剧烈,从海拔512 米的成都到海拔3650 米的拉萨,2000 多公里的距离内,地形的起伏变化有如心电图一样,大的起伏里有无数小的起伏,小的起伏里还有更小的起伏。

    为了降低爬升的坡度,路成了“之”字形的不断重复。下临深谷、上覆雪山是这条路上常见的风景。紧贴着陡峭的崖壁,路切掉山坡,变斜坡为直壁,重力作用使山坡上风化了的土石层一有风吹草动就滑下来。清除了,再滑下来;滑下来,再清除,这是这条路上永远在进行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游戏。就像荷马史诗中西西弗斯推的巨石一样,推上去,滚下来;再推上去,再滚下来。

    这条路很难成为一条全线的柏油路,塌方和泥石流总会让这条路的某一段成为土路。古乡泥石流、102 大塌方、通麦天险 ……无数的钱和人力投入,无数次的抢修,还是照旧。

    还有雪,一年5 月,我们过康定西边的海拔4270 米的折多山,山下杜鹃花红,麦苗青青,来到山顶,突然风雪弥漫,路被雪封。许多车滞留山上,黑夜寒风凛冽,有人烧起废轮胎取暖。

    这条路有许多惊人的故事:一天南迦巴瓦雪山下的一条冰川突然断裂,冲入雅鲁藏布江中,江水突然断流,接着洪水冲破阻挡,奔腾而下。悲惨的故事也在这条路上流传:一队军车行驶到了易贡附近,山谷中泥石流突然暴发,18 名战士和几辆车顷刻被泥石流吞没。

    也有浪漫发生,有不同的男男女女被塌方阻挡,被迫滞留在路上的某一个地方,故事就发生了。因此有人说这是一条“爱情之路”。

 

 

大渡河畔手掌般的公路

在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青藏高原向第二级台阶四川盆地倾斜过渡的地带,大江大河的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高山深谷就成了典型写照。大渡河也不例外,它深切的构造峡谷里奔腾着烈马似的湍流,两厢山势陡起,这一段辟筑于峡谷陡坡上的公路仿佛就挂在山体岩壁上。尤为令人叫绝的是,这段路活脱脱是一只伸出来的大手的形状,手臂浑圆,指尖如削。摄影/ 曹铁

 

成汶公路

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带发育的地区往往是地震多发区,而这些地区的公路也许从诞生之日起,就要面对某种宿命。2008 年5 月12 日,地动山摇之后,汶川大地震震塌了城,也震断了路。图中成汶公路被坍塌下来的山体掩埋了大量路段,一同被埋的还有正在路上奔跑的车。一辆大货车挡住了图片正中的白色小汽车,小车内的人得以安全逃生,可谓不幸中的万幸。摄影/ 丁一

金沙江中虎跳段的公路

山区的公路常常面临各种考验,比如说崩塌。在重力作用下,路面所在的岩体突然沿节理面、地层面或断层面脱离山体崩落,这就是崩塌。地震、融雪、大暴雨等,都可能是崩塌的导火索。上图是发生在金沙江上游中虎跳段的一次公路崩塌事故。大块的沥青已跌落江底不见,路面只余下不足一半贴在岩壁之下,让来往的汽车司机提心吊胆。摄影/ 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