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武松还是看客(中国青年报 2007-1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8:58:00
“人肉搜索”:武松还是看客
2007-12-04
实习生 王颖佼 王光照
被国外专家认为已经灭绝了的“野生华南虎”,近来因几张真假难辨的照片轰轰烈烈地杀回国人视线。“拍虎英雄”当完被告当原告,关乎“民族诚信与良知”、“社会责任与正义”的官司打得难分难解。全国媒体闻风而动,当地政府和诸多学者参与混战,更有较真者赌上了人头。与此同时,网络上也掀起了一场“人肉搜索式”的“打虎大战”。
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当地农民周正龙拍摄到“野生华南虎”照片的消息。三天后,一位名为“第一印象”的网友通过技术分析,在著名摄影网站“色影无忌”上宣称:该照片中的老虎只是平面模型。11月16日,网友“攀枝花xydz”找到与“野生华南虎”几近相同的年画。在此期间,大规模的指证和搜索,在“天涯”、“猫扑”等论坛中全面铺开。
随着“打虎派”们不懈的努力,以及网易起用专家组介入照片鉴定,“虎照”真伪渐露端倪。持续至今已近两个月的轩然大波,让许多人越发感慨网络“人肉搜索引擎”的威力。
什么是“人肉搜索引擎”?据“猫扑论坛”的工作人员“吾善”介绍,“人肉搜索引擎”的概念最初源于“猫扑”,是指当用户无法依靠机械的技术手段搜索到所需信息时,通过论坛发帖求助并得到广大网友帮助的过程,其精髓在于“发动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天涯论坛版主“党指挥枪”告诉笔者,网民们参与这样的“搜索”活动,起初只是一种娱乐的心态,发展到“华南虎事件”中,大部分网民开始理性地参与讨论,意见和观点主要基于摄影、生物、常识等不同角度的技术分析,体现出追求真相的愿望。
对此,曾经提出“网络哄客”概念的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说:“在这个事件中,‘哄客’显示了更多的正面意义,那就是集体参与辨伪和证伪的互联网行动。它超出了我先前所概括的赞客、骂客和笑客的领域,而生成了一种新的‘智慧型哄客’。”
无论是“人肉搜索引擎”也好,“智慧型哄客”也罢,网络热议“华南虎”的温度持续许久,居高不下,形成了一次“网络总动员”。
对此现象,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认为,主要有三个成因:追求正义感,时代参与性,受利益驱动。
以此次“华南虎事件”为例。“打虎”和“挺虎”这组矛盾的信息刺激网民去挖掘真相,网络又提供了信息汇聚的平台,叠加所有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扩大了影响。大部分网友参与讨论的目的在于找到真相,如天涯版主“党指挥枪”所言:“往小了说是为了戳穿谎言,给大家的疑惑一个说法,往大了说也是维护整个社会的责任感,给当地政府部门一个讯号,公共信息的发布应该真实、详尽,不能敷衍了事。”
而强调参与性的时代,又造成了部分网民“唯恐天下不乱”的心理,他们希望在争论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刺激,实现自我表达。大学生张春昭这样说:“网络的匿名性使我们可以抛弃传统道德规范,全力参与,寻找认同感,体会到自己是可以影响别人的。”
同时,虚拟空间里的讨论也带来了一些实际利益,如“华南虎事件”后引发的年画热卖、网络点击率飙升等,也使得一些人更热衷于炒作,造的声势越大,所获利益越多。
山东大学传播学教授唐锡光认为,网民参与热议,主要是因为网络成本低,不管是维权还是主持正义,他们都可以进行没有约束的随意表达,无须支付成本。同时,网民通过网络中的各种手段将某些事件“捧”成热点,事件议论者在争论过程中变为意见领袖,也满足了他们成为社会关注中心的渴望。
近年来,参与社会事件讨论,已经成为许多网友逛论坛的主要活动之一,除了“华南虎事件”之外,如“孕妇死亡”、“悍马迎亲”等新闻也成为网友评论热点。
周孝正说:“整体而言,这种‘网络总动员’是必要的,它使得社会必须最终对事件做出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就像‘华南虎事件’,通过网络争论质疑,最后突破网络讨论的范围,成为各方都关注的社会事件,从而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促进公众对社会事件的参与表达和监督,是民主的体现。在另一桩由于丈夫拒签手术单致孕妇死亡的事件中,网友的讨论也反映出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争论能带动相关制度的完善。”
但是,“人肉搜索引擎”带来的并非都是正面影响。由于缺乏管理、盲目跟风等因素造成的网友过激行为,演变成频繁发生的“陈易事件”、“铜须门”、“3377事件”等情况,这使得很多人开始质疑,“人肉搜索引擎”会不会造成权利滥用,导致恶意诽谤、挖人隐私等网络暴力发生?
朱大可认为,网络“哄客”在社会建构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是复杂的,其中既有如“铜须门事件”那样对个体的不当围剿和伤害,也有“华南虎事件”上的机智表现。“人肉搜索引擎”,是对“哄客”特性的隐喻式称谓,它强化了其对于个体(人肉)的强大围剿功能。但“哄客”不应当只把自己的激情、能量和才华,限定在“人肉”的微观世界,而是应当更多地转向宏观领域,投身到对社会核心问题的探究和追问中去。
“对于蓄意煽动针对个人的群体性仇恨的言论,以及广泛泄露个人隐私的行为,应当予以制止。而所有这些管理标准,都取决于‘互联网法’、‘反诽谤法’和‘隐私法’的尽快出炉。”朱大可说。
唐锡光表示:“每一种现象产生都会有好坏两个方面,网络争论也不例外,我们担忧它的负面作用是没有意义的,‘人肉搜索引擎’不会因为我们的担心而销声匿迹。正确的做法是社会制度要有相应完善,促成其正面作用的发挥,人们也要养成面对压力的心态,共同适应这种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