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互联网的检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11:17
转自新浪网 2007年12月04日 02:4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互联网的检验
姜奇平
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生意都正在构成挑战,骗子这行也不例外。应该说,谎言遇到的挑战更大。以华南虎为例:从前,你说你醉酒打死了华南虎,你搭上自己的脑袋发誓,别人可能就相信了;现在,你即使拍出几十张照片,要想让别人相信也不容易。
首先,“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为真理”在互联网上彻底不灵了。重复一千遍谎言,你以为是在增加谎言的真值度,然而在网民看来,不过是在增加网上露馅的机会。你在山沟没人的地方说说谎,或骗骗小县城的人,还安全一点。你非在互联网上骗,你了解互联网吗?网民连真的都不轻信,何况是假的呢?
其次,在网上,专家、权威统统都不能成为谎言的挡箭牌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网民的水平比专家的水平高多了。所以,若要说谎还要加强学习。就拿制造华南虎照片来说,涉及跨学科知识,比如,植物学知识(植物分类、树叶大小与老虎脑袋的比例等),动物学知识(多大面积够养活一只老虎),摄影学知识(角度、距离、PS中色彩、反光等细节)……考虑到网民研究什么的都有,加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你需要具备亚里士多德式的广博、牛顿式的深入,最难的是,还得有爱因斯坦级容量的大脑沟回。这些不过是入门条件。因为网民的力量加在一起,比这三个诸葛亮加一块大多了。
第三,互联网检验一切。有句话很有哲理:谎言可以欺骗一些人一世,也可以欺骗所有人一时,但不可能欺骗所有人于一世。胡诌之人在从事“职业”活动前,要做好可行性论证,要谨记,互联网通过把时间空间放大,修改了这条规则——每个当下,就是永恒;每个水滴,就是世界。一人一小时,对中国网民来说,总和就是260辈子,足够“永恒”;每个小东西,放在中国网民这一亿六千万个空间结点上,就铺成一个世界。所以骗一个当下,就是在骗永恒;骗一个人,就是在骗世界。中国网民一人拿出一小时检验你,相当于用260辈子的时间对付你一个,你不被揭穿谁被揭穿?互联网检验真理与工业时代最大不同在于,它不光运用理性来检验,而且用感性来检验;这种感性检验基于网民无穷的时间积累和无穷的空间分布,可以对每个细节进行穷举与死磕。
其实,华南虎事件并不重要,真假在我看来也无所谓。我关心的是网民检验真理的权利。启蒙运动曾要求一切经受理性的检验。本来专家应该代表理性,但当一些专家异化为实现他人目的的工具时,这些精英就不再代表理性,或者理性本身就异化了。草根就要承担理性与感性的双重批判功能。把康德的名言中的“理性”替换为“互联网”非常适合当前:“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批判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逃避这种批判。异端企图躲在神圣的背后,法律企图躲在尊严的背后,超越于这种批判,而结果更加引起人们对它们的怀疑,失去了人们对它们真正尊敬的地位。因为只有经得起互联网(理性)的自由和公正审查的东西,才能得到互联网(理性)的尊崇。”
(姜奇平 数字化产业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