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穷人一到美国却成了富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08:02
许多中国人所向往的“富人生活”在美国其实很平常,普通人也完全可以过上所谓的“有钱人的日子”。我在国外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能体会到这位作者写此文时的感受。有许多中国人认为很奢侈、很昂贵的东西在国外却比较普通、比较廉价。例如,在国内,打高尔夫通常要花较高费用。而在美国打满一场18个洞,十几美元可以搞定。听说最近南京龙虾价格暴涨,最高卖到85元一斤,而同样的小龙虾在美国,每磅(1磅约等于0.9斤)只需花五美元左右。还有房子,花20万美金可以买到有3、4间房,两三间厕所,外加大花园的小别墅。按照北京的房价,20万美金只能买到几十或百平以内的一套房子,而且地段也不会太好。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美国普通人就能享受这种高质量的生活,为什么在中国就不行?不容置喙,鼓鼓的钱袋子是高品质生活的前提。但是也很显然,像“美国人有钱”这样的答案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现在中国经济发达了,也是个经济强国了,可很多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缓慢,最能得到实惠的仅仅是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而已。这样的话,我们可能就会想到贫富差距加大、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以及发展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等话题。

     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指出贫富分界线越来越宽的问题,意识到不断扩大的差距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强调社会财富蛋糕不但要做大,还要均分。要做到分配公平,说来容易,操作起来却很难。不同行业工资收入差距悬殊不说,再分配的车轮更有待于加速升级,再分配应该更好地优化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据我所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比较完善的,失业公民仅仅靠政府补贴就能过得跟以前一样有尊严,然而这在中国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除了经济“软件”的原因之外,“硬件”不足也是中国人过“富人生活”的影响因素。就拿高尔夫运动来说吧,建设一个球场不仅要支出大把的土地使用费和税收, “羊毛出在羊身上”,为了保持收支平衡,“入场费”不断攀升也理所当然。再就是,国家还曾以守住18亿耕地红线为由,禁止土地用于高尔夫球场建设。这些都掣肘了高尔夫球从“娱乐型”向“运动型”的转换,至今它在中国只能是少数人炫耀财富和地位的一种方式,对于高尔夫球运动的普及,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
    
     同样,中国贫民变成“富人”的过程也会有高尔夫球运动平民化蜕变如影随形。至少,它给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了指南针式的现实依据。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罔顾了社会发展和普通人的生活改善。这种“两条腿走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路径注定是一条羊肠小道,很难走得更稳、更快、更远。这跟企业的发展比较很相似,对于企来说,只顾着提高销售业绩而忽视质量和服务的做法是在自掘坟墓,最终会自取灭亡。我们格林豪泰酒店在做发展规划时始终以“客人利益永远第一”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把优化服务质量摆在首位,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会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去考虑。因为我们明白,只有让顾客满意了,酒店才会有更美好的前景。
    
     欧文曾说过,“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保证在和谐公平的环境下,人人都能享乐地生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时刻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去经营,消费者得到了完美服务的同时,商家也获得了应得的利润,这也是一种通过真心付出换来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