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唐朝十大胡人名将以及我最佩服的唐朝汉人名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21:39:47
唐朝的很多名将都是胡人。这都和大唐王族的人格魅力分不开的。
以下是唐朝十大胡人名将(排名不分先后)

 

1.契荜何力 突厥酋长 内附公李世民,战场上又被突厥人所俘,不降,突厥长官以死相逼。遂割耳明志,敌人说:杀忠臣不祥,就放了他。唐太宗知道后哭着说:吾固知何力不负我,忠哉!
2.阿史那社尔突厥酋长 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忠心耿耿为李世民守宫门。后来李世民驾崩,正处于事业巅峰的阿史那社尔请求为李世民殉葬,侍卫陵寝。活人为死人殉葬,是突厥的野蛮风俗,阿史那社尔要以这种方式表明对唐太宗的忠心。还好即位的唐高宗否决了阿史那社尔的提议。
3.阿史那思摩 突厥人,李世民赐姓李,太宗征战朝鲜,阿史那思摩受箭伤,太宗亲吮疮,一时将士皆感愤。
4.黑赤常之朝鲜人 高217厘米巨汉,其实牙齿一点都不黑。
5.李嗣业 内附胡人后裔,同样高217厘米巨汉善用3米长的陌刀,组织过陌刀敢死队,陌刀所向人马俱裂。
6.高仙芝朝鲜人,美男子,骁勇善战,伙同李嗣业和阿拉伯在怛罗斯打了一次,虽然敌众我寡,加上属下的盟军葛逻禄部反叛,在李嗣业同志的陌刀敢死队掩护下败退,但是唐军强大的战斗力震慑了当时强大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势力没有继续东犯。此战为中华古文明和西方文明第一次大碰撞。但是,由于这场战役是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宣传的不多,很多人并不了解。此外此战的副作用是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通过被俘的唐朝军人工匠传到了西方。有兴趣的兄弟可以搜一下“怛罗斯之战”就可以知道详情。
7.哥舒翰 突厥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说的就是他!
8.李光弼契丹酋长之子 中兴第一名将
9.李光颜阿跌光颜,李姓是大唐皇帝所赐。阿跌氏属于突厥南单于左厢十二姓,贞观年间内附,“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光颜跟随郭子仪转战南北,收复两京。
10. 浑瑊 铁勒族 此人一点都不“混账”和李晟马燧一起并列晚唐三大名将。他老爹浑释之也是猛人世代为兰州都督抵御吐蕃入侵,阵亡。

说了那么多胡人,但最厉害的还是咱唐朝汉人王玄策,他就凭着一个大唐使节的身份,全力展开外交手段,到处借兵,灭了中天竺,击破东天竺。这种奇迹也只有在大唐盛世能够出现。

壮士发冲冠——大唐名将之王玄策
  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那是一个奋发向上的时代,那是骄傲的大唐,那是英雄辈出的中华帝国。每个人都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每个人都拼命向上攀登,每个人都活得痛快淋漓、豪气万分,这中间,王玄策就是唐人的杰出风范,他的威名,千年以后,还有日本人田中芳树潜心为之立传,《天竺热风录》尽情想象了王玄策一生中最璀璨的传奇,让人感动之余,不禁追念中华先人的飒爽英姿和干云豪气,表达后世子孙最深切的景仰和怀念。在洛阳龙门石窟,有王玄策于公元665年的造佛像题记,在《法苑珠林》﹑《释迦方志》﹑《诸经要集》中,有王玄策《中天竺国行记》的片文只语,位于西藏吉隆(旧名宗喀)以北的《大唐天竺使出铭》摩崖碑刻,也是王玄策留下的遗迹, 碑刻清楚地记载了,同行的还有王玄策的儿子和侄子。尽管正史上有关王玄策的记载十分简单,但是透过寥寥记录,我们依然可以想见当年异国战场上的惊天动地。
  王玄策曾任融州黄水(今广西罗城西北)县令,右卫率府长史,当时的印度对他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唐初三藏法师与中天竺戒日王的友好交往,使戒日王尸罗逸多对东方强大的唐帝国产生了强烈的向往,遣使与唐朝通好。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王玄策作为副使,护送戒日王使臣回国,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出使天竺,担任副使的是蒋师仁。当一行人到达天竺时,戒日王尸罗逸多已经去世,臣子阿罗那顺篡位自立,整个北印度都陷入混战之中。阿罗那顺派兵抢劫大唐使节,贡品被洗劫一空,王玄策及随从力战不敌,“悉为所擒”。王玄策和蒋师仁乘夜逃脱,他们没有逃向大唐的疆土,而是策马北上喜马拉雅,孤胆英雄此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雪耻。
  雪耻,就是借兵复仇,王玄策展开了全部外交手段,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计划。他来到吐蕃西境的泥婆罗(今尼泊尔)王国,以吐蕃王的名义,向老国王借了七千骑兵。吐蕃松赞干布得知消息以后,也派出了一千二百名精锐士兵,听从王玄策的调遣。根据史籍的记载,西域的一个小国章求拨也向王玄策派出了援军。雄兵在手,王玄策一刻也不耽搁,昼夜兼程,直扑中天竺的茶和罗城,与拥有大象部队的阿罗那顺大战三昼夜,中天竺数万象军溃不成军,王玄策的部队斩首三千级,天竺兵被赶到水里淹死的有上万人。阿罗那顺见大势已去,赶紧弃城逃跑,收拾残兵败将,企图卷土重来。蒋师仁率领部队紧追不舍,大破中天竺和东天竺的联合军团,杀敌上千人,阿罗那顺被王玄策的部队擒获。阿罗那顺的妻子和儿子继续负隅顽抗,凭借乾陀卫江坚守,王玄策的部队一鼓作气,在蒋师仁的带领下,步步紧逼,节节胜利,将阿罗那顺的王妃和王子生擒,并俘获一万二千人、牛马二万多头。中天竺灭亡了,天竺各国胆战心惊,望风而降,“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余所”。东天竺曾出兵援助阿罗那顺与王玄策对决,此时王玄策的部队准备乘胜前进,踏平东天竺,东天竺国王尸鸠摩赶紧向王玄策献上厚礼,甘愿臣服大唐,王玄策这才罢兵。
  倒了大霉的阿罗那顺被披枷带锁押往长安,与之同往的还有一名自称活了二百岁的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回到长安,已是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喜出望外,当即将王玄策册封为朝散大夫,献俘于太庙。那位印度和尚自称能炼制长生不老药,大胆在唐太宗身上做实验,却直接促使了唐太宗的早死,王玄策的五品官衔就再也没能升上去。唐太宗去世后,阿罗那顺的石像与其他酋长一起,列于玄阙之下,供后人瞻仰。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回首大唐,热血澎湃,武将的血是热的,李靖、苏定方以一当十,穷追猛打,将敌人打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文人的血同样也是热的,身为使节的王玄策率领异国之兵,扫灭中天竺,威震印度。热血男儿构建了威加四海的大唐,无往不胜,无坚不摧,没有胆怯,没有懦弱,没有退缩,只有奋发向上的勇气。回首大唐,一时多少惆怅,今天的男儿,是否还有唐朝先人的气概和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