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课程化迫在眉睫及家庭性教育从六点入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06:30

日前,北京媒体披露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一名13岁女孩生下足月婴儿,而婴儿的父亲就是她的同班同学。据了解,在北京市妇产医院中期引产的病例中,未婚的女青年接近一半,其中14%左右年龄在20岁以下。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近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15.5%的高中生赞成或比较赞成婚前性行为,赞成中学阶段谈恋爱的高中生占23.8%。

  虽然社会上普遍认为性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绝大多数中学在初中时就开设了有关青春期生理健康的相关课程,但是,除个别学校以录像等方式讲述过一些外,大部分学校是一带即过。青春期保护性教育的落后,使得青少年随时面临受到伤害的危险。10月18日—10月22日,在天津召开的青少年问题教育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呼吁:性教育课程化迫在眉睫。

  阵地应当由学校占领

  广东的戴立青老师认为,性教育这块阵地应当由学校来占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弱社会上流传的不良刊物、录像对青少年的侵害。她说,与其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把孩子们同这些东西隔绝开去,不如多花点工夫给孩子们以正确的引导。现在的初中生都上过生理卫生青春期教育课,对必要的生理知识懂得不少。不过,生理上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心理上的成熟。许多性错误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生理知识的缺乏,而是源于好奇心和道德感没有形成。   河北石家庄的李冬林老师认为,关于性,现有的信息资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而有些信息资源的制造者极不负责任,任由这些资源在网络、书籍、VCD上漫游。我们没有办法也不可能阻止十多岁的少年去接触这些信息。少年的好奇心一旦被激起,就有可能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学校的任务不只是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传授一些生理卫生知识。更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辨别是非、培养道德观念、懂得爱的真谛。一个人同异性交往时,光有生理知识和强烈的好奇心却缺乏成熟健康的心态是很可怕的。

  课程应当有完整的体系

  有专家认为,性教育课程应当有一个完整体系,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发育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现在的孩子成熟得比以前早,大部分女生初潮年龄也就十一二岁,也就四、五、六年级,但很多知识若想从学校获得则要等到上初中。”来自上海的黄文老师说。她认为,人们对性教育的认识过于偏颇和片面。事实上,性别意识的形成、性别角色的确立都来源于健康的性教育。因此,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愈早愈好,甚至可以从乳幼儿期开始。接着,再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体系。灌输孩子最正确的性观念,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性错,更为他日后美满幸福的生活打下重要的基础。戴立青老师认为,目前中小学性教育最起码要解决两个问题,在讲授生理知识的同时,心理教育要跟得上;在灌输正确的性知识时,要培养孩子“性”的道德观。学校的性教育不仅在于解决学生时代的令人困扰的性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安全地度过即将到来的青春期至青年期这段复杂的性变化的时代。任何教育都应该从小开始。 

家庭性教育从六点入手

1.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

  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2.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3.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孩子要保持自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父母不应回避,宜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决和满足。

  5.父母自身行为的模范也很重要。父母之间感情真挚、融洽,道德高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就会使孩子热爱人生,热爱生活,正确对待性的问题。

  6.对常遇到的问题应恰当予以理解。如人是怎样出生的?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也可以从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示范性比喻。浅显地介绍人类生殖的生理,有助于孩子弄清问题。进行性教育时既要如实相告,又不能太复杂;既要鼓励孩子的求知欲,又要把一些具体细节很自然地延迟到孩子的未来生活中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