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的演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12:07:07
婚姻生活的演变,最近一期<时尚健康>1月刊,一位心理学家的文章


图片:

最近社会学家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大规模统计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城市居住人口超越了城市外居住人口,城市生活是人类主要的生活方式。第二是生活在婚姻外的人数超越了生活在婚姻里的人数,非婚生活成为现代生活的主流方式。

  我曾在《婚姻的过去、现在未来》一文中说:“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人格的独立,男女性别特征的淡化,人们赖以生存的是职业化,技能,社会保障,养老机构,信用体系等,人越来越靠自己,而不再信赖婚姻……未来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婚姻形式给爱情带来的窒息,约束,以及违背人性,妨碍心灵自由的因素,婚姻会更具有多样化与人性色彩。”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还未意识到婚姻的变革会来得如此之快。

  当然,在以家为文化,家天下著称的东方社会来说,社会的主流意识仍旧以是否拥有婚姻来判断生活是否完满。主流意识下面,一些人已不把婚姻看成是寻求爱情或保护爱情的地方,而是保障权利与物质的地方,婚姻的隐喻是能否获得更有质量、更能自我实现的生活。后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以体验为中心的生命观,每个生命有权利对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拥有,并且,关键的词汇是有过,而非永远有。

  爱情的真正快乐很难说不是追逐的过程,任何形式上的捕猎都是充满愉悦、冒险、激情与创意的。看着那些不辞辛苦钓鱼的人,可以随手把鱼送给不相干的人,因为所有的快乐在钓的过程中已经完整地获得了。婚姻是禁止“捕猎”的,人对已经拥有的东西也不会投入过大的激情,这会不会正是婚姻对爱情最大杀伤力的原因呢?“非婚生活是现代主流生活”是爱情的福音还是一种变质,现在谁也不敢说。如果我们接受这一结论,是否很多婚恋公司在不久将会演变为离婚公司?

  我想不会的,应该这样来理解,人的一生生活在婚姻里的时间会少于婚姻外。比如,一个孩子18岁离家,独立的成长,求学,居住,交友,到了成年期和不同的异性(抑或同性)恋爱、同居,去不同的地区生活,做不同的事业,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没有家庭与感情的羁绊,自由自在到45~50岁,这个时候在娶妻生子,买房成家,传宗接代,假定人生的生命是80岁,那么对这个人来说,一生的多数时间是在婚姻外度过的。这样看来,人们不必惊慌,不必为自己处在非主流的生活中而懊恼。

  其实,我们的社会早就在朝向适合个人生活的方式在发展,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简便的房屋出租,多样的生活服务:餐饮、娱乐、休闲、洗衣与家政管理等,各种兴趣小组、高档会所、驴友、俱乐部、交友团体、洗浴中心、咖啡厅于酒吧……似乎全都是为单身朋友设计的,让他们如鱼得水,乐不思归。如果你有婚姻,老去这些地方会让人疑虑,抑或自己也会生出几分负疚感。

  社会服务指向谁呢,当然是那些没有婚姻庇护的单身贵族们,结了婚的人不再是社会服务机构的宠儿。谁说不是呢,看看那些提供生活服务的地方充满浪漫与暧昧情调,即使你陪着夫人前去,服务生的眼神也把你们当作情人来对待。

  现在社会学家终于改口说未来的社会是以非婚为主体的社会,单身的朋友们可以在婚姻文化的压力下长舒一口气了。后现代的爱情之属于自己,不再属于两个人。你可以不知道躺在你身边的家伙是否爱你,但却很清楚自己是否在爱他。幸福与满足出自人的内心,你是有爱的,爱情就伴随你。先经由独自奋斗,在社会大家庭中成为一个有爱、有幸福、有满足的人,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选择结婚更多是仅是为了完成生活的体验,对实现生命价值来说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