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寿则多辱的中国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08:15

自我毁灭的大侠金庸

来源:搜狐读书社区 作者:和菜头

2010年09月14日14:44大中小

 

大中小

    名动天下的文人,老来可以进入从心所欲的境界。再说什么,再写什么,人们只会交口称赞,而不会有丝毫质疑。因为他们往昔的成就令人们心折,而年岁增长了他们的智慧。哪怕他们变得和自己的孙辈一样任性妄为,却也能让人们从中看到率性和通透。金庸却是一个罕见的例外,步入老年之后,他的所作所为让喜爱他的读者蒙羞,年高变成了众人掩饰自己惊愕的借口。  历史上有两个金庸。一位是离开大陆的金庸,他在香港奋力工作,为《明报》撰写评论抨击现实,每日连载武侠小说娱乐读者。彼时的金庸敢言敢为,用惊人的创造力一次次打动读者,无论是评论的锋利,还是小说的侠气,都值得人们尊奉他一声“金大侠”,他也当真是在香港笑傲江湖,弯弓射大雕。 
 另一位是归来的金庸,他已经变成了走穴娱乐明星。在大陆的诸多所作所为,和他的作品和主张已经全无关系,看起来更像是为了他在大陆迟到的文名和版税做补偿:     昨天,金庸用一块钱把版权卖给央视,成为娱乐头条。    昨天,金庸和一群IT精英做华山论剑,成为IT头条。     昨天,金庸在浙江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成为教育头条。  昨天,金庸对往昔作品进行大量删改订正,成为新闻头条。  昨天,金庸以八旬之身前往剑桥大学读书,成为笑话头条。 今天,金庸主动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天下大哗。  看看他回归大陆后所做的一切,“不甘寂寞”四个字呼之欲出,鲜活无比。金庸用了三十年时间奋斗,终于成为世人景仰的“金大侠”。却只用了十年时间,就从“金大侠”变成了“金爵爷”。从神雕大侠杨过到鹿鼎公韦小宝,只不过是在转身的一刹那。金庸谈侠学佛,却掩盖不住老来愈演愈烈的贪婪和自私。获得华语世界的喜爱犹嫌不足,他还需要更大的名望。因此,他不惜倒贴央视,取悦网络,用教席抬高身价,钦定作品集以符合主流价值,远渡重洋用名校为自己贴金,最后还要用作协的顶戴证明自己修成正果,获得他们在自己身后持续不断的支持。金庸活得就像一把算盘,哪里还有一星半点侠气?对自我的迷恋已经达到欲望的程度,他几时堪破了我执?  中国人说“富多则事富则多事,寿多则辱”。金庸参加作协,和郭敬明这样的抄袭作家同列,可谓是自取其辱。没有人想羞辱金庸,而是他自己服从内心贪欲的召唤,一次次造作,一次次自己羞辱自己,让人不得不看低他。相形之下,古龙英年早逝,令人无限怅恨,觉得老天如果肯假以时日,他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而金庸则完全相反,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之后,活脱脱就是一条“作男”,让人没有半分期待,除了失望只有失望。  以前听人说金庸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纵观他这十年的表演,绝对担得起这八个字。面对越来越多的批评,金庸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公众形象正在被自己一点点毁灭。参加作协,是他自残行为的高潮。他大概永远也弄不明白一点:读者喜欢的是作为香江文人的金庸,而对于作协会员金庸,没有人会有丝毫兴趣---大家早已经看饱了。  谨以此文告别二等鹿鼎公、香江大将军、太子少保、骁骑营都统、御前侍卫副总管、剑桥大学士、南书房行走、翰林院掌院学士、自领黄马褂香港第一小番巴图鲁金庸金大人,恭祝他千秋万载,一统文坛!

成龙大哥的杯具晚年

来源:搜狐社区 作者:宋石男

2010年09月14日14:39

大中小

 

大中小

    成龙大哥在担任中国城管形象代言人、菲律宾警方形象代言人之后,再出狠手,被指接过余秋雨的担子,出任“明星诈捐超级联赛”形象代言人。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2009年5月11日成龙等艺人探访北川中学,成龙口头表示,要将其电影《大兵小将》的部分片酬捐给北川中学用于重建。2010年9月1 日,新北川中学开学,负责其援建的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却告知《上海侨报》:“我们没有收到他所说的这笔钱。而且我们曾致信成龙先生,询问他所承诺的这笔善款,但一直没有回音。”另据北川中学校长和老师陈述:“成龙当时送了一些MP3和光碟,里面是他自己的歌。”此外并无其他捐赠。有媒体旋即展开调查,发现目前的北川中学捐赠人名单中确无成龙、陈港生(成龙原名)或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的名字。 消息甫一传出,成龙立刻再成千夫所指,很多人都将他与余秋雨大师摆放在一起,“配享文庙”。不过,在我看来,指责成龙诈捐也许并不成立。毕竟,他没有与北川中学签署捐赠协议,只是口头说说。或有人说,成龙是公众人物,说话应当算数,可是,这未免有点天真,戏子的话你也信啊?  成龙虽可以从法律角度免责,但不能逃脱伦理方面的责难,因为他在所谓“诈捐门”中的疏漏,不是哪个太婆粗心大意把钱存在银行忘了转账的问题,而是涉嫌伪善以博好感的人品问题。毕竟,多家媒体大张旗鼓报道了他当时的口头承诺,且做成黑乎乎的大标题褒扬,而他对此决无澄清,只是含笑默认。当说,成龙不差钱,在慈善方面也一直积极,且有“国际人道主义情怀”,不止大陆、台湾的灾害,在印尼、海地等世界各地都有他爱心满满的身影。为何却对北川中学口惠而实不至?有人说他太忙,忘了,那为何北川方面多次提醒,他却丝毫不理呢?在我看来,那是因为成龙“有意的遗忘”。中国是一个赶灾的国度,一个又一个灾难前赴后继,前灾迅速被后灾压过,汶川地震灾区的重建,早就没有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引人注目。成龙虽然大老粗,也有小算盘,不再是最焦点的北川援建,水过三秋,费而不惠,何苦为哉?当然,这只是诛心之论,我也没法证实,所谓“诈捐门”确是成龙的人品问题,而不是他的无心之失。不过,现在要来质疑成龙的人品,不免为时太晚。这个史上人品最爆棚的代言人,代言小霸王学习机,小霸王倒闭了;代言爱多VCD,爱多老总坐牢了;代言汾湟可乐,汾湟可乐没人喝了;代言开迪汽车,全国才卖了900多辆;代言“不含化学成分”的霸王洗发水,结果洗发水出问题了;代言长沙北方汽修学校,结果该校被查违规办学了。   当然,这些代言的结果也不能全怪成龙脑袋上,而且其中一些品牌的代言效果其实并不差,譬如小霸王学习机和爱多VCD,当年都曾因找成龙代言红极一时,至于后来的倒掉,平心而论实在与成龙没有太大关系。 真正让成龙人品大爆发的,是他涉嫌泄露国家领导人内心机密的“中国人是需要管的”的言论,以及鸟巢献唱、投两亿翻拍《智取威虎山》并出演杨子荣等舔肥式爱国情怀。正因为这些言行,成龙在为菲律宾警方充当五毛代言人之前,其人品就已经在港人及部分大陆人心中破产。有大陆网友直指成龙大哥的脑子有问题,“他首先需要的是一台好的水泵给他的脑子排水”。而去年10月,《读者文摘》中文版在香港进行“最受信任人物”网上调查,结果相当有趣。在80名候选人中,现任香港特首曾荫权排名倒数第四,而成龙比这个喜欢打领结、长得像威特尔的特首还惨,排名垫底。当说,成龙8、90年代的电影也曾给我和朋友带来欢乐,但56岁的成龙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从底层一路打拼而出头的功夫小子,他已跳过中年,直接进入微小晚年期,并且晚节不保。这点跟李敖很像。李敖的问题是不甘心过气,老想抢镜头,骂国民党已经没人在意了,他就来骂美国,在台湾如今骂国民党不是叛逆,骂美国才是叛逆,与此同时,这腔调还可以讨好大陆不少反美情绪高涨的愤青。成龙的问题则是太喜欢帮权力擦鞋,以获得官方的赞许,进一步确立大哥地位,同时为其大陆市场的商业利益保驾护航。这个功成名就的大老粗内心深处其实仍藏着自卑与缺憾,非得被总书记们钦点几下才有登堂入室的感觉。他唱红歌,做需要被管的中国人,当菲律宾警方辩护手,在官方需要他为其背书的时候从不缺席,于是成功地担任了近似于香港艺人协会党支部书记的角色。 21年前,成龙在香港参加为某个特殊群体募捐的演唱会时,年轻而热血四溅,多年以后,当他顶着霸王洗发水,扛着小霸王学习机和爱多VCD,佩戴着中国城管袖标,穿着菲律宾警察的裤子,站在北方汽修学校门口忽悠农民工子弟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乎正从佳能相机镜头中看他的杯具晚年的人们。

还记得年少时读过的李敖吗?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作者:潘采夫

2010年09月14日14:28

大中小

 

大中小

    在写字方面,我中学时期有两个偶像,一个是王朔,一个是李敖。二十年过去了,王朔从一个玩世不恭的人变成了知识分子,而李敖从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人。  王朔正在什么地方归隐,但他并不像侯德健那样改行玩起了易经,他在思考问题,想明白一点就出来说会儿,不明白了再回去冥思苦想。这二十年他的打法从没变过,“要挑就挑比自己强的人,欺负比自己弱的人是不道德的。”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李敖一直在阳明山,一周六天闭门读书,傍晚站在山上看夕阳,形式上是隐居,但红尘之心从来没变过。带着清纯中学生小女友上“康熙来了”,带着防毒面具大闹立委会,在凤凰卫视老有话说,还在北大说坦克车,在清华谈千年盛世。现在又参观世博会,送儿子上学,顺带替儿子灭一下韩寒。他从世界走过,满世界留下了他的影子,这才是李敖。 我读李敖的第一本书是《传统下的独白》,也不知读了多少遍,很多篇目和句子至今都记得,《老年人与棒子》《十三年与十三月》《妈妈的梦幻》《张飞的眼睛》。二十几岁的李敖才气逼人,最牛的是对老年人下手毫不留情,哪怕对老师姚从吾也是语多调侃,论战文章读得我血脉贲张,而写起妈妈看电影那些事,又让我捧腹大笑。青年李敖狂则狂矣,那副在台大穿长衫、老爸死时不戴孝的反叛,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我对于“民主”“自由”“独立思想”有初步印象,第一个启蒙者就是李敖。不严格地说,他应该是我第一个人生导师,那时王朔对我的影响,主要在他的作品里对严肃和神圣的调侃,以及对坏孩子的浪漫生活的美好描述。  印象尤其深的是,李敖讲,他的中学老师被举报为“地下党”,他曾冒着大风险为老师做过事,萧孟能抛弃发妻,他曾路见不平计取萧孟能的财产给嫂子,殷海光穷困潦倒弟子们袖手旁观,是他为殷海光办了后事,胡因梦跟国民党有染,是他当机立断跟胡因梦划清界限,他还说,胡适是个老迂腐,陈水扁是他小弟,老蒋不是好人小蒋也不是好人,等等等等。我当时没有意识到,所有关于李敖的印象,全部来自于李敖的讲述,他对一切享有唯一解释权,他把我给洗脑了。
  随着读到台湾资料越来越多,了解李敖的渠道增多,对李敖的负面评价多了起来,对一些事件的真相浮现出来,我开始费力地分辨李敖的真话假话,就像我对历史课本的态度,以及对很多历史事件和观念,都有一个痛苦的反洗脑过程。但少年的偶像是不能忘记的,我对李敖的评价,与我对李敖的感情往往无法画等号。  在我的理智判断里,李敖是这样一个人,他不畏强权,思想独立,能征善战,读书巨多,文学成就一般,政论影响巨大,文章适合中学生阅读(他自己曾说他的目标读者是中学生),由于对国民党蒋介石遗恨太大,他的历史著作以揭黑为第一要务,《蒋介石评传》不如他说的那么重要,《胡适评传》稍好一些。他曾经穷困潦倒,他相信文化人要强大,就必须经济独立,所以他很贪财,甚至为敛财不择手段,夺萧孟能财产,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使得他后半生一直为自己辩护甚至泼污。他的热衷于自我宣传,亦是出于保持影响力和卖书的目的。 但在我的情感里,李敖虽然有种种污点,但他很硬骨头,在国民党监狱里被圆珠笔夹手也不投降,他当年不吊国民党,如今不吊民进党,以及只吊共产党,这都是他的独立思想。他不批评大陆,他赞美毛泽东千古一人,他说如今是盛世,我都理解成他的玩世、戏谑和反讽。我不认为他想屈从于谁,想依附于谁,那样就太小瞧李敖了。我甚至想象,他的中学老师真的是地下党,经常对他讲革命的道理,还把小李敖发展入了党,他其实就是余则成啊。这样就比较容易解释它的言行吧。
 我如今的评论文字,有一股子蛮不讲理,一肚子皮里阳秋和一嘴腔子热嘲冷讽,缺少理性和冷静的说理,这那都是从李敖那里来的。李敖的成名作是《老年人与棒子》,批判胡秋原、徐复观等对青年人动棒子,现在李敖老了,不能免俗地对韩寒挥起了棒子,于是很多人不满意了,说李敖怎么变成这样太让我们失望了。你们真不懂他也,他没有骗你们,他从来就是一个恶棍啊!

(责任编辑:pengfeichang

余秋雨 含泪的文化大师

   散文大师余秋雨,1990年代起以大散文名动中国,《文化苦旅》甚至被传性工作者也人手一本,在那个资讯匮乏的年代,余大师的文化散文浇灌了不少干涸的心灵,虽则也有文章“硬伤”不断被揪出,在电视上的爱国表演有些过火,但都属小瑕疵。但2008年一篇《含泪劝告请愿灾民》正式奠定了中国第一马屁文人的地位,与羡鬼主席王兆山齐名,令无数中国人不耻。

张五常 鼓吹中国制度最好

    言辞犀利的张五常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被认为是“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经济学家”,其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有一定贡献,但近年来他针对中国经济问题的一些观点和发言令人大跌眼镜:“过去三十年来的中国经过摸索,已经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制度”,“中国贫富差距不严重,没有两极分化”。

赵忠祥 另类“德艺双馨”

   “本来是件很美好的事,你非要弄的身败名裂不可”,当赵大叔磁性的男中音说出这句话时,无数男女电视观众震惊了。饶赵事情是娱乐圈的大事,饶颖曝光她和赵忠祥之间有过一段长达7年之久的情感纠葛,因为赵对其实施的行为住过两次医院,给她精神上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赵忠祥对此的回应是“绝无此事,我德艺双馨”,可录音铁证如山,至今仍在网上流传

刘国光 晚年沦为保守左派

    刘国光是改革初期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者之一,他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对经济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被认为是“改革宽松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但近些年来,刘思想逐渐变化,在《辩证的看待中国改革30年中》他写到“用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在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同时,要重新强调公有制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