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选信息泛滥,不要信息垄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1:11:03

作者:李晓亮

信息泛滥和信息垄断,你选择什么?

现代社会,人人天生享有知情权。但最近面对各类纷繁的信息,我们也曾一度陷于信息迷乱,甚至引起恐慌。“蛆柑”事件,就是一例。这场“橘子风暴”的源头,只是一条简短的手机信息,但这却让不少市民谈橘色变,让无数果农欲哭无泪。

一条简短的信息,经过手机、论坛、报纸、电视、QQ群传播后,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它原本的语义和外延都被放大了,人们的恐惧感也随之放大。虽然,不是所有的橘子都染病,甚至可以说市面上绝大部分橘子都是安全的。可是在信息快速传播,影响成倍扩散后,人们在盲从中很难甄别信息的具体内容和限定范围,而只是被动的被一种盲动的情绪所感染和裹挟,并不自觉地进行着信息的放大和传递。

这种单一信息的传播放大效应,已经足以给我们造成信息迷茫、错乱的感觉了,若是碰到来源众多、信息本身纷繁芜杂,甚至相互交织抵触的情况,那么公众的混沌之感,更是无以复加。比如哈尔滨命案。起初网络上风传的林家的“高官背景”;当地警方对视频是否剪辑、是否完整,前后不一的表述;死者家属和警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各执一词,让公众置身于真假莫辨的尴尬迷局。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泛滥,带给公众的困扰。虽说,作为权威公布的案情信息并不过剩,甚至还显不足,但坊间关于此案的各类信息却严重过剩。真假消息,各种传言,纵横交错,让公众避之不及,却又莫衷一是,仅是甄别信息真假,已经疲惫不堪了。

类似的信息泛滥不止于此。比如网络上、新闻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连篇累牍,各种食品添加剂,触目惊心,让人只呼叫我们现在是“民以‘添’为食”而非“民以食为天”。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现在的“佳之选”鸡蛋在港检出三聚氰胺后,在此引发了公众的“鸡蛋恐惧”。这不能怪我们因噎废食,已成惊弓之鸟的消费者实在害怕鸡蛋肠中过,“三聚”心中留,因为现在尚无权威信息表明,这是个案而非行业潜规则。

与其说这是“鸡蛋恐惧”,不如说这是某种“信息恐惧”。因为在信息不发达时,即使某地查出了问题食品,要想造成全国性影响,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传播。而现在则完全不同,比如一条厨师曝光餐饮潜规则的新闻,几个小时内,就引来上千条评论。

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信息社会。信息飞速传播,有利亦有弊。弊端可能就是会呈现过剩甚至泛滥的之势,而虚假信息也会搭乘便车,这或许会造成我们信息接受和甄别的疲态,但这是必要的代价。毕竟,这种困扰,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以前长期的“信息营养不良”。现在则是对信息被动的“暴饮暴食”,接受和甄别信息的疲惫,就如同消化不良一样,无须过虑。

何况,事实一再证明,只有正确的信息才能击破虚假传言,只有完全的公开才能弥合谣言的伤痕,这也是被大力推崇的“德江经验”的真谛。而公众也会在信息公开的社会,逐渐形成独立而理性的判断,提高信息甄别力,增强谣言免疫力。当然,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尽心尽力,才能彻底消弭谣言滋生的土壤。比如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的日常监管工作,又如即使公开公共案件的详情,只要信息公开透明,也就不用绞尽脑汁地事后辟谣了。

而在信息公开方面,周正龙案,杨佳案,哈尔滨命案,以及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等,都有值得我们反思之处。若政府的信息不够公开的话,则我们还是宁愿暂时选择信息泛滥,也要坚决拒绝信息垄断,这也是万般无奈下的次有选择——在海量的信息中学会理性的甄别和判断,总比闭目塞听要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