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邓亚萍履新人民日报 --读者频道 中青在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2:34:57

37岁邓亚萍履新人民日报 级别正局级已到岗工作

2010-09-27

  邓亚萍谈履新:面对人生挑战 应该知难而进

  北京奥运成就标准体育官员

  2007年3月,邓亚萍被任命为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委会奥运村部副部长。这时,她的英语已经非常流利。

  当时奥组委志愿者部一名工作人员对邓亚萍的英语甚是折服。她记得,当时正好赶上204位代表团团长参观奥运村。讲解员们都是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英文水准,但和邓亚萍的口语一比,就显得不够流利和准确。

  为了培训讲解员,邓亚萍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抠”,纠正讲解员们的表述习惯和口语发音。“真没有想到,她的英语这么好。”

  在奥组委奥运村部,邓亚萍的另一个职务,是“村里的新闻官”。

  “奥运村大概是奥运场馆中最大、最复杂的。作为发言人,必须了解村子的方方面面,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昨晚,原北京奥运村部部长吴京汨回忆,奥运村各类工作人员有2万7千多人,光运行计划就有七大本。为了准备新闻发布会,“亚萍早起晚睡,钻研劲和认真的态度让人至今难忘。”

  奥运会结束后,由奥运村运行团队组织编写的《北京奥运村纪事》一书中,邓亚萍详细地回忆了时任“村里新闻官”的情景。第一次以北京奥组委奥运村新闻发言人的身份,步入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面对着黑压压一屋子人和亮成一片的闪光灯,她拿出了“当年参加奥运比赛的状态”。

  这场110多家国内外媒体、130多名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被邓亚萍看作又一场乒乓球赛。

  “既然上场了,就得相信自己,就得有充分的自信,就得有一种掌控整个局势的霸气。”邓亚萍说,面对食品安全、宗教、安保等“敏感”话题的提问,她软中带硬,干脆利索,“把他们发过来的球一一挡了回去。”

  在这种霸气以外,许多记者也注意到此时的邓亚萍身着职业套装,略施粉黛。

  “已经转型成一名标准的体育官员了。”一名参会记者表示,与奥组委其他官员相比,邓亚萍不论在举止仪态上,还是在业务水准上,都丝毫不显得逊色。

  这名记者回忆,绝大多数官员在回答海外媒体的提问时,必须通过翻译来进行。而邓亚萍则能在中英文两种语言之间熟练“切换”,时而口齿伶俐地用中文回答国内记者提问,旋即又以一口流利的英语向海外记者介绍奥运村。“不光是口语能力,还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邓亚萍已经都做到了。”

  转型政坛出任团市委副书记

  奥运会结束7个月后,2009年4月,北京市委组织部宣布了对邓亚萍的新任命——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自此,邓亚萍有了新称谓——“邓书记”。

  但级别为副局级的邓亚萍,却没有一点“官架子”。

  2009年4月21日,在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的开园仪式上,履新之后的邓亚萍首次公开亮相。身着棕色衬衣、短发淡妆的她,成了园区里的“明星”,不时有园区员工、企业人员要求同她合影,邓亚萍每次都爽快地答应。当参观到一家清华大学博士生创办的企业时,邓亚萍主动微笑伸手:“咱们是校友。”

  在这个职位上,邓亚萍完全告别了体坛,转身政坛,被外界视为她又一次华丽“转型”。

  履新后,邓亚萍曾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她回答问题很爽快,态度谦虚,她承认,团市委副书记这个职位和她原来从事的行业完全不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她而言,是有难度的。

  她依然习惯用“乒乓球”来做比喻。她说,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自己要不断坚持创新精神,“就像我原先打乒乓球一样,没有新技术,就很难站住阵脚。”

  很快地,以前采访过她的老记者发现,邓亚萍清瘦了些。

  她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参加“五四”运动90周年表彰大会,去怀柔、顺义、朝阳等区县与基层团员交流,汶川地震一周年时与志愿者座谈……每天上班、坐班的邓亚萍,形容自己的生活是“白加黑”。

  不过,即便转型政坛,邓亚萍依然具有明星效应。

  从前在奥组委时,邓亚萍曾经同奥运村的业主单位谈判,工程要尽快交工,还要保证质量,又不能超支。邓亚萍的“明星身份”帮了她的忙,“有些别人谈不成的事,她出马一谈,就成了。”同事们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