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退”,有些事其实说穿了更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02:05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顔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文/知风

 

社会和人一样,也会遇到尴尬,而社会也会像有些人一样,不敢面对尴尬。这种窘迫,对人来说,可能是出于身价;对社会来说,也许是考虑到形象。可能都是因为平时把话说大了,一下子丢不起脸。其实我们一贯提倡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就是要正确面对功过得失,发扬成绩、纠正错误。

 

其实,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发展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特别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可想而知的。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有时会有完全不同的应对措施。60年代,国家发生困难的时期,由于精简在职人员产生了一批下放工人,当时是明确了减轻国家负担,也就是说这部分人作出了明明白白的利益上的牺牲,所以进行的比较顺利。这种解决国家困难的做法,在道理上非常浅显,少一张吃饭的嘴巴,国家负担就轻了。尽管这不是一件好事,但把话说穿了,人民还是理解的。这当然是在国家困难时期,也是干部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融洽关系中,那时的基层干部还没有什么为政绩唱高调的习惯。

 

在经济腾飞时期,国家也会遇到难题,最近被舆论热议的“延退”就是由养老金的难题引发的。而要解决这个难题,正好与“下放工人”相反,不是提前下岗,而是延迟退休,但起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尽管关于“延退”问题还在争议中,上海却准备先行一步:“从10月1日起,上海将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记者27日从上海市人保局获悉,上海公布的有关试行意见提出,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9月28日新华社)舆论对此有不同的评说,其中不乏质疑之声。我个人以为,上海这个举措成为“众矢之的”是必然的,而有些“授人以柄”的话题还是在对这个举措的说辞里,缺乏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就是没有把话说穿。原本是因养老金捉襟见肘引发的“延退”,却硬是通过专家教授的嘴加以美化,明摆着在“延退”中会有利益的得失和冲撞,还要生拉硬扯出种种好处,无奈变成了高明,让人无法从理解和体谅国家困难的角度来看待“延退”。要知道,这可是牵涉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不是对社会的凭空描绘和对形势的任意美化。

 

据上海市人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其次,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待遇,一方面能有一份在职时收入,另一方面能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使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资金得到增长,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水平。这里提到三个“有利于”,却漏下了最重要的一条:因为每延迟一年退休,国家的养老金账户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为延迟退休的人群继续缴纳养老金而增多,这才是“延退”起到的减轻和解决国家困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光凭这一条,“延退”就势在必行了。而前三个“有利于”,想必不会引起全社会的共鸣,不是有利于全社会的政策优势,是不应该作为政策的优越性来渲染的。因为有相当数量的已经分担了国家困难的失业下岗人员,都眼巴巴地等待着退休金,退休对这些人来说,是脱离低保救济,可以恢复一点尊严的唯一企盼,怎么能让他们继续尴尬下去?

 

当然,上海的“延退”是“柔性”的,“柔性”是指延长退休的自主权在于个人和单位,在个人意愿和企业需要的基础上由双方协商决定。这一点看起来很人性化,但作为一种制度,“柔性”中难免弹性,弹性中就必然有紧张和松弛的二种状态。就如舆论担忧的,一方面,那些掌握着庞大政治资源的高官们,拥有垄断资源的企业高管们,正好借此机会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敛财、拿着高额的年薪;另一方面,那些缺乏劳动力的企业就会依靠“柔性退休”政策里的“柔性”地带,逼迫工人们晚退休。这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在现实的语境下,“意愿”二字的概念是不大清楚的,就像在工资单上直接扣款也被称作“自愿捐款”一样。

 

因此,我觉得关于“延退”之争,包括上海“先行一步”引起的争议,很大程度上是对社会不公引起的不满情绪的延伸,还有在有关专家对“延退”的解读里,太多的注入了溢美之词,这些溢美之词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个人以为,在“延退”这个问题上,“叹苦经”要比“唱赞歌”好,因为有些事其实说穿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