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发布】I Wanna B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38:34

“因为没有经验,也就谈不上整体构思, 却在没有预先计划的绘制过程中,奇妙地随着曲子一点点展开了想象,像是一场漫无边际的自言自语,个人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不断被反复强调,最后结尾的灵感来自于海子的诗句“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这是作者Kim 08年12月创作的动画作品,当时上影像创作课,也是作者第一次动手画动画,对软件没什么认识的他只好一张张在PAINTER里画,甚至连逐渐亮逐渐黑的画面都是一张张弄的。
“这是一次偶然进入的创作上的自由状态,是我的转折点,在这之后我创作上整体的方向才逐步地明确了起来。”
自由状态,就像本能的反应,就像即兴说唱,很多有天赋的艺术家都会这样做,而在动画中达到一种自由状态,即兴联想,会是一个什么感觉,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I wanna be
',1)">
当我看的时候,最为令我兴奋的就是图像和音乐的搭配,做得太到位啦,当然还有就是这一个个,接连不断的变化。很欣赏作者的这种自由创作状态,很难得,并且还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也正是第一次做,才会让一个作者什么都敢做,没有任何束缚,我以为,这在国内的学生范围中,是一部独特的作品。
下面是AT对作者的一段访谈,我想,从中我们也可以对作者了解更多。
AT:做下自我介绍吧。
Kim:Kim(kim227),1987年广东出生,男的,不man,很直(最近总被没见过我本人的朋友再番追问性别与性取向问题),就读川美油画系,将于今年7月毕业离校回去深圳。
AT:再详细谈谈这部作品的自言自语吧,是什么激发你想到这一连串内容的?作为处女作,遇到了什么困难?
Kim:动画里一连串内容的产生是因为外部世界带给我的冲击,在那时候直到最近之前,我被即将要毕业走向社会的心情搞得心力憔悴。自己的“小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开始莫名其妙地产生许多抵触,“自言自语”就是在这种高压的情况下产生的,我需要一个宣泄的过程。比方说动画一开头几个噔噔噔的画面,就是我当时心情最直白的一次表达:为了让自己尖锐起来而锻炼自己的铅笔;一个情绪爆炸的可乐瓶;一个以疼痛为代价长出尖刺以拒绝世界的仙人掌等等。
之后的想象就在我对自己当时所处状态的拷问下开始了,因为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喜欢自己创作人物故事画漫画,所以用图画来表达自己是我擅长的事情,在这次的创作中也就算不上遇到什么困难。两周下来,最麻烦的事情就是之后格式转换的问题,我怎么都转换不好小的、通用的格式!很恼火!
AT:我个人喜欢这部作品,是因为他的与众不同,整体的视觉冲击,让我不断的期待下一个形象的出现。这很大程度不同于现在学生选择的围绕主人公讲故事的路线,你对故事是否明确这个问题怎么看?创作上的自由状态和故事又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Kim:一个好故事加上有一手能把故事讲好的能力,我才会选择用故事的方式去表达。另外一个我没有选择用故事表达的原因是我技术有限,我是学油画的,我对动画制作除了一张张画之外一无所知,我所掌握的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这样去表达。我通常会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做到尽可能最好,不会选择那些我勉强了也只能做个半桶水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扬长避短,因为我不希望自己的作品看起来“太学生”。
关于后面那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得清楚,但是我认为当“自由状态”与有所刻意的“故事”之间如果发生关系的话,那就是一个实验性的产品,这可能不是“卖座”的,但实验的价值是为了可能性,体现的是长远的目光,为的是在各方面推陈出新。
AT:这是一部08年的作品了,最近有什么新作吗?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Kim:在这部作品之后,我有尝试再去绘制动画,但我发现动画的内容开始变得空洞了,我需要的不是那些琐碎且重复的东西,除非是为了商业项目而画。这部《I WANNA BE》已经将我大学四年的状态的思考概括了,下次再做,我需要的思想上的冲击以及技术上的帮助。对做新动画,我不太急,我知道在离开学校的环境后,外部世界会带来更多我之前所体会不到的。以后若是有条件,我想我会组织一个自己的团队,以便制作那些自己无法做出来的想法。
对未来,是随其自然。
AT:感谢你能回答我们的问题,最后对各位学习动画,创作动画的朋友说两句吧!
Kim:形式不是最重要的,画面再好也掩饰不了内容的空洞。
什么都可以去接触,不要轻易拒绝和否定任何事物,需要有触类旁通的能力。
品赏艾尼墨 |中国原创 |作者博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