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规模移栽银杏树 被群众抨击为政绩(中国经济周刊 2010-9-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1:56:40

重庆大规模移栽银杏树 被群众抨击为政绩(图)

2010年09月28日08:19中国经济周刊夏一仁 曾娟我要评论(28) 字号:T|T

被移种来的胸径96公分,价值30多万元的百年银杏,已成为当下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大道上最显目的景观。本刊记者 南焱︱摄

江南大道上小叶榕和灌木如今已被换成高大挺拔的银杏和桂花树,重庆政府的官员没有想到,这份美丽却遭到了网民的质疑。本刊记者 南焱︱摄

9月下旬,尽管重庆秋季造林的序幕刚刚拉开,但春季换树风波的余悸仍未挥却,“换树”依然是当下重庆政府部门的敏感词汇。

“种树”与“换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与两年前,重庆市提出的“森林重庆”的绿色新政有关。在未来几年里,这两个词汇在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中都会占据重要位置。

两年来,重庆所有的公园已免费开放,小区里也有公园可逛,市民已感受到“森林重庆”新政带来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是在市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发生的。

从小叶榕到银杏的争议

重庆长江大桥南岸,并不太直顺的江南大道,如今因为一棵棵粗壮高大的银杏树整齐排列而光彩夺目,一跃成为重庆其它区县前来学习的榜样。

然而,但令人意外的是,这样的模范工程,不久前却成了重庆市网民抨击的焦点。

早在今年春季,重庆市南岸区政府从财政拿出1亿多元投入江南大道的树种改造。改造前,江南大道上生长了数年的小叶榕分列道路两旁,灌木镶嵌道路的中央。今年4月,江南大道上小叶榕和灌木换成了一棵棵比碗口要粗出数倍的银杏树和桂花树,小叶榕被移栽到朝天门大桥。

今年春季,重庆多数区县都在经历“运动”。据重庆市南岸区园林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年春季,在重庆的高速公路上,差不多每天都有30辆~50辆运输银杏树的车辆进城,仅4月,从广西就采购了2000株胸径在25公分~100公分的银杏树,那壮观的场面至今仍令他怦然心动。

一边是现实世界政府的轰轰烈烈,一边是虚拟世界网民的质疑与讨伐。

为什么常绿树种小叶榕长得好端端的,要换成银杏和桂花这样的落叶树种?

面对网民的质问,南岸区政府副区长黄红对《中国经济周刊》解释:“小叶榕树阴多,光线差,重庆阴天比较多,在景观大道上,会显得采光不足。银杏属于落叶树种,落叶后很亮堂,而且银杏的树干非常直,也很高,能够把路的气势撑起来,这样和周边的建筑也相匹配,所以就换掉了那些树。”

记者浏览网上论坛,网民争议最多的意见是:这么大的改造工程,为什么不征询市民意见?

黄红说,工程是经过区里四套班子充分论证的,并且报市园林局审定,网上也公示了,但公示没有具体到换树种这样的细节。至于为什么没有公示细节,黄红的解释是在这方面没有具体规定。

重庆市园林局副局长汤勤则认为,像江南大道这般换树的做法有点过。“景观树该换的要换,好的要保留,不能一刀切。有些区出发点好,度没有把握好。”

按程序区里方案要报市园林局审定后才能实施,为什么此方案能够通过呢?

汤勤说,市园林局是宏观上指导,实际中,江南大道已经超出方案中换树的规格。

真的超规了吗?据南岸区副区长黄红介绍,在方案中,江南大道的银杏树胸径规格是40公分~50公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3株银杏超出了此规格,他们分别达到了96、115、125公分。树龄在100年以上,每株价值在30多万元。

国家林业局有关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 表示,从生态角度,他们主张大苗(8公分)进城,不主张大树(20公分)进城。因为移植大树会破坏大树原生地生态。100年以上大树应属古树,古树是受法律保护的,像重庆这样移植古树是不应该的。

正是江南大道的大规模换树行动让南岸区,乃至重庆市政府饱受争议。

到了今年10月中旬,南岸区在即将启动的8公里长的南滨路景观改造中,已经理性了许多,在规划方案中,主要树木就选择了重庆的市树黄桷树等本地树种。

另一方面,市民在诟病换树的同时,也渐渐感受到了“森林重庆”带来的变化。今年8月,大渝网,通过网民投票,江南大道被评为“重庆市最美丽的街道”。这或许让备受争议的南岸区政府的官员得到了些许安慰。

纳入政绩考核

本轮重庆的造林工程力度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换树成为轰轰烈烈的运动也是史无前例,究其原因,市委将植树造林与政绩挂钩的考核举措才是真正推手。

早在2008年,重庆提出“五个重庆”的发展思路,即“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其中“森林重庆”被称为“绿色新政”,当年7月,重庆市出台了森林工程10年规划(2008-2017);同年9月1日,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森林工程的决定》的文件,正是这份文件,为重庆的森林工程发展定了调。

也是当年8月,重庆市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组长为时任重庆市长王鸿举,现为现任市长黄奇帆。在市林业局设置办公室,局长吴亚任主任。“森工办”是为了配合“森林重庆”而设的临时协调机构,主要职能是,任务下达,组织实施、监督评选等。

如果说,以上工作是为“森林重庆”工程拉开大幕作铺垫,那么“市委组织部将森林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则是保证有力执行的推手。”重庆市园林局副局长汤勤向记者表示。

重庆各区县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总分为100分,2007年前,林业指标是2~3分,2009年,一下增加到5分,考核的内容也增加了许多。

2007年前,园林工作在党委政府考核中没有严格的指标规定,2010年后,主城区园林,占了5~6分,郊县占3~4分。这些分值的考核直接决定每个区县的排名先后,恰恰这种排名反映的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绩情况,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据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邓东华介绍,市委组织部每年对区县的绿化的考核,是参照市林业局和园林局提供的各区县的有关数据作参考的。由此林业和园林自然成为“森林重庆”的权重部门。

除了考核区县完成情况以外,下达任务指标,统筹组织、监督实施也是各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市园林局副局长汤勤说,尽管市里没有对园林局进行具体考核,但区县任务完不成,职能部门也要承担相应责任,所以压力都非常大。

“生态轴线、景观廊道”,这些最能体现“森林重庆”的目标任务,自然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绩追求。改造提升景观道路,将过去不好看的树种换成高大挺拔的树种,也自然演变成了一场时尚战役。

重庆大规模移栽银杏树 被群众抨击为政绩(中国经济周刊 2010-9-28) 银杏树 重庆党政领导为群众腾出党报一版(中国青年报 2007-4-3) 规划城市,规划政绩 --- 山西大同 大规模 造城运动 稀土!稀土!-中国经济周刊 “产生违反公共生活规则的捣乱行为的社会根源是群众受剥削和贫困”--中国经济周刊:陈国君因何而死-- 视群众为父母 《中国经济周刊》:张维迎的底线 《中国经济周刊》:张维迎的底线 王利芬: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银杏树 [2010-03-17] 防止民生工程“变脸”为政绩工程 防止民生工程“变脸”为政绩工程 调查称汶川地震校舍损毁比例为政府建筑4倍(中国经济周刊 2009-5-25) 以敢于抨击为荣,以歌功颂德为耻! 商业周刊:Google何时进行大规模业务扩张 房价应与官员政绩挂钩 管好群众身边的腐败 胡锦涛首次公开倡导“包容性增长” 陌生概念引关注2010年09月28日 02:19中国经济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33条 中房协:中央并没说要降房价 地方政府尤其看好房地产2010年12月28日 00:17中国经济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74条 2010年,八大悬案待解 力拓案黄光裕案入选(中国经济周刊 2010-1-19) 商业周刊 中国经济的肮脏秘密 中国经济周刊 一个商人的道德童话 东洋经济周刊:中国经济的四大障碍 商业周刊 中国经济:今天繁荣,明天破产 中国经济周刊 放屁让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