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波:战争与人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23:20:06
历史课程网唐云波老师的历史博客
《集结号》,一部不能在早上观看的电影,因为,如果你在早上看了,注定一天的心情都不会好。很不幸,我就是在早上看的,2008年的元旦,新的一年就这样在一个并未曾响起的号声中,沉重地拉开了序幕。
2008年元旦一整天,都有一种如鲠在喉的说不出的痛。这部作品彻底颠覆了我对战争这一概念的理解。我突然意识到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前,“战胜”或说是“战败”这类词语显得多么的苍白甚至是可笑。活下来的人,被战争记住名字的人,他们是幸运的,然而幸运又意味着什么?700斤大米而已啊。还有另外那些人呢?我方或是敌方,那些横尸战场的人呢?他们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又在哪里呢?我只想说,如果一个人,他们来到人世间的目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一场自己都不太明白的战争,那么,这样的人生,确是可悲的。
从某种程度讲,我或许是个不太好的老师,因为我实在无法一个人忍受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痛苦折磨,所以,我以寒假作业的形式将这部电影抛给了我的学生,就这样将血淋淋的战争与直筒筒的人性摆在了他们面前。
寒假结束后,我检查了他们完成的情况,出乎意料,女孩子的感悟远比男孩子深(我原本以为对战争的领悟,男孩会更深刻一些),或许战争中直白人性更容易触动女孩子内心深处那敏感而善良的神经吧?下面这篇文章,我感觉很合口味,只是这个马虎的学生,忘记了署名,也失踪了吗?……
《集结号》观后感
期末考前,总听班里抛弃了复习时间去电影院看《集结号》的同学们在班里畅谈感想。我想,不就部电影嘛!值得你们那么奋勇,冒着期末有可能考差的危险去看吗?人总有好奇心,逛影视商店时我也买了那电影回家看,看完后才理解了他们为什么那么奋勇……
说实话,我平生最讨厌看战争片了,那暗暗的画面里闪出战火,接着黑烟袅袅,大白天的,地面一大片血红……对这些画面有一种说不出的厌恶感。但是,同样是战争片,它,《集结号》,却让我对战争片改观了,甚至让我喜欢上了战争片。
中国的战争片历来有着一些世俗的中国风,就像战火中,战士拿着炸药包大喊着:“弟兄们快撤!这里有我顶着!”为兄弟卖命的世俗显得有些假,我想这是我一开始厌恶战争片的原因吧。虽然《集结号》里也有这样的情节,如吕宽沟和姜茂财去为连长拿手表,宽沟找到手表后竟然高兴地跪了起来!这不是自告奋勇地当活靶子嘛!不过从中也许还能看出一点,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职业军人,他们都是普通人,都是种田的老实人,所以一高兴,忘了自己置身战场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现。这时我就觉得这个傻军人很可爱——可如果我是连长我肯定能被他气得吐血,这绝对属于非战斗性减员。
可见《集结号》并非传统的、宣传解放战争是何种性质的战争的战争片,它更多的是宣传了人性。人性,是一个人自然流露出的本性,是赤裸裸的,不被政治、阶级、宗教所控制、引导的东西。可以这么说,片中的谷子地,老谷就是人性的化身。他是一个很有血性,很感情用事的一个军人。从一开始,为了指导员被炸死而擅自领导大家杀战俘这一事件开始,我便觉得他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这样的人,不记得我在哪里看到过,是不适合呆在战场上的,这样的人注定了之后要为他的手下弟兄们追讨“烈士”荣誉。一个烈士等于700斤大米,失踪的战士就只等于200斤大米,想想,他们也是在战场上拼杀过的人啊!我想,老谷就是在听到这样一些话后才更加想为弟兄们讨回公道的吧……
在烈士陵园,刘泽水的墓前,老谷知道集结号没有吹响,知道了大部队早就撤走留下他们牵制敌人,其实这种舍小为大的事情战场上很平常很正常,可是老谷知道了以后就是发怒了——“你们怕大部队被咬死,就不怕我们被咬死?我们真的都被咬死了!”这个时候似乎就能看出他的自私,因为要知道,传统战争片里的中国军人是不可以“自私”的,传统战争片里的中国军人是恨不得牺牲一人拯救全军的。自私的老谷,难道就不是一个可爱的人吗?自私的老谷才是有人性有血性的人,他把他手下四十几个弟兄都当成亲兄弟般对待,他要他的那些兄弟们死也不能落在敌人手里。
老谷活着为弟兄们讨公道的决心总算没让它失望,最后政府终于下达正式文件追加47名战死的士兵们“烈士”称号,在汶河一次兴修水利的时候在已经被埋藏的煤窑里找到了烈士的遗阂,并将他们埋葬在一起,举行了祭奠仪式,沉静的乡村里以3齐枪声以及这晚来几十年的集结号,默哀。
整部片我就是这样看下来了,看完后只是感觉到我们太幸福,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不需要挨饿,不需要受冻,不需要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大家的生活去拿生命作赌注。同时,我感到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