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与快门的配合运用(转载)-高原-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1:43:07

光圈与快门的配合运用(转载)

分类: 学习方法 2009-07-16 18:55
 

光圈与快门的配合运用

    照相机摄影时光圈与快门的运用尤为关键,光圈主要是控制进入镜头光线的多少,用镜头口径大小“f”来表示,快门则是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用时间“秒”来表示。两者作用各有不同,但却有相互配合运用的关系。

    光圈是用十余片弧形的金属薄片制成的,装在镜头透镜的中间,可放大或缩小。我们在照相机镜头上常见的有f2、2.8、5.6、8、11、16、22或f3.5、4.5、6.3、9、12.5、1 8、25等不同的数字,它们每级之间曝光量的差都为两倍,光圈的大小,从f数字来看便可知道,f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f数字愈大,表示光圈愈小。光圈大,外界光线进入镜头就较多,光圈小,光线进人镜头就较少。因此,在拍摄照片时,如果光线强烈,光圈就应该缩小,如果光线较弱,就应该放大光圈,以增加曝光量,胶卷才会得到合适的曝光。

    光圈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控制 “景深”,从而达到调整照片空间清晰度的目的。

    景深指的是被摄物体影像的纵深清晰程度。在光圈大小、镜头焦距长短等条件的作用下,景深的程度就会发生变化:

    (一)镜头焦距短,景深就长;镜头焦距长,景深就短。

    (二)光圈愈小,景深愈长;光圈愈大,景深愈短。

    (三)物距(景物与镜头的距离)愈远,景深愈长;物距愈近,景深愈短。

    采用不同光圈大小拍摄照片,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譬如:用f22光圈去拍摄,照片上的主体与主体前后的景物也会同样清晰;如果改用f3.5光圈去拍摄,主体会十分清晰,但主体前后的景物就模糊不清了。这就是由于光圈大小不同而使景深起了变化。也就是说,采用小光圈的结果,景深就长,光圈较大景深就短了。

    我们在摄影创作时通过操纵光圈达到控制照片景深的长短,从而达到自己艺术创作的要求和目的。譬如:我们拍摄一个有纪念性的建筑物时,为了增强其立体感,应该让景深长,才能体现出主体及周围环境。而往往一些人像作品,住体(如人物)非常清晰,但前后的景物却一片模糊,这就是增大光圈、使用较长焦距镜头从而造成短景深的拍摄方法,主要的目的是使主题突出,引人注目。

    快门是用来调节光线进入镜头时间长短的装置,在镜头上刻有1、2、5、10、25、50、100、250以至500、1000等的数字,这就是快门的速度,1是指一秒,依此类推,2是二分之一秒,100是一百分之一秒,500是五百分之一秒。在快门速度上还标有T或B符号。T是Time的简写,称为“T门”,意思是按一下快门就开,再按一下才关闭,在夜间环境需要曝光数十秒以上较长时间时可以采用。B是Bulb的简写,又称“B门”意思是按住就开, 离手就关,曝光数秒时可以采用。快门的应用,要依据光线强弱和主体动或不动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光线强烈时,快门速度要增高,光线微弱时,快门速度要减低。如果主体的动作是快速的(如拍摄赛跑、足球赛),那便要增高快门速度;如果是静物,快门的速度就可以减低。但对于动感拍摄与追随拍摄则是根据经验调节快门速度以达到清晰与模糊相间的艺术创作效果。

    一般情况下,在拍摄高速运动主体时,要用高速快门,才能使照片清晰。在拍摄静物的时候,则情形可以略加改变。例如:拍摄街头人物,没有动作,快门可用1/30秒, 1/60秒也可以。对初学摄影者来说,快门太慢,可能手会震动,因此用1/60秒时间较为适宜。快门的运用,与光圈的调节是连带关系,两者有互相辅助的作用。我们知道,如果主体是有动作的话,就要用快速快门;或者为了使照片上的主体特别明朗表现,也要增加快门速度,在这两种情形之下,就必须以大光圈的配合来拍摄了。因为快门高速,会使曝光时间减短,可能影响光线进入镜头,但此时开大光圈,就可使进入镜头的曝光量增多,这样,曝光量才能恰到好处。

    初学摄影的人,手中有一架摄影机,又掌握了光圈与快门相互配合的原理,勤于创作、勤于请教高手、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那么,就一定能拍摄出自己心仪的有一定水准的艺术照片来。

分享到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