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明无间——中国古代的x档案 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12:28
未卜先知费孝先

四川人费孝先,道术高妙精研易经,尤擅长推演八卦预测吉凶祸福,知名当世。有大商人王旻,来成都做生意,孤身一人人生地疏,不得不求费孝先算上一卦。
费孝先说道:“你此去凶险无比,不过要切记这几句话——要你住宿千万别住,要你洗澡千万别洗,一石谷子捣成三斗米,遇明则活,遇暗则死。”再三叮嘱王旻,要他记牢了,这才放心让他走。王旻心惊肉跳,只得默记于心,嘴里不停念叨着,生怕忘了。
王旻做完这笔生意发了一笔财,立即启程返乡。路上,突遭倾盆大雨,躲避不及只得狼狈前行,不远处有处客栈,屋檐下站满了人,店小二朝王旻一行人招手:“客官,这雨可且得下呢,不如住在小店一宿,明日再赶路吧?”
王旻一时高兴,抬脚正要进去避雨,忽然想起费孝先的卦辞“教住莫住”,立马打住,冒雨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听见身后一声巨响,那家客栈房倒屋塌,底下的人都被压成肉饼。王旻连连惊呼,越发小心翼翼。
回到家中,妻子殷勤备至,炒菜烫酒,忙得不亦乐乎。其实,他老婆早跟邻居康七私通,要暗害王旻。趁王旻吃饭喝酒的便当,他老婆潜到康七家,商量对策。女人阴毒地说道:“待会我准备热水让他去洗澡,你趁其不备,在浴室杀了他!”康七当即点头,立马就去磨刀了。
王旻酒足饭饱,他老婆就进来说准备好了洗澡水让他去洗澡,王旻脑海中如电光火石,忽然想起“教洗莫洗”的谶语,立即醒悟过来,死活不肯洗澡。他老婆恼怒不已,跟他大吵一架,脑子一热,忘了和康七的约定,居然自己去洗澡,被康七当成是王旻给活活刺死了!康七逃离,王旻察觉,惊呼不已,周围邻居赶到,见他老婆赤身裸体死在浴室,当即就有人报官了。
老婆就这么死了,王旻百口莫辩嫌疑最大,被糊涂县官判了死刑,下了死囚牢。
郡守来视察监狱,正巧遇上王旻在哀号:“我死就死了,可是费孝先人称半仙料事如神,怎么会算错呢?”
郡守觉得奇怪,下令重审王旻,王旻一五一十把事情始末告诉郡守。郡守也在反复琢磨费孝先的卦辞,忽然问道:“你邻居叫什么?”
王旻疑惑不已:“叫康七啊,大人问他干什么?”
郡守以手加额,大笑道:“他就是凶手!”
派人捕拿康七,严刑拷问之下,康七招供。
王旻重获新生,但还是迷惑不解,叩拜郡守之后,问道:“大人怎么知道康七是杀人凶手呢?”
郡守笑道:“你想想费孝先那句话嘛,一石谷子捣成三斗米,一石是十斗,十斗谷子打成三斗米,剩下七斗不就是糠嘛!你邻居正好叫康七,不是他是谁?”
王旻恍然大悟,就坡下驴说道:“那遇暗则亡,就是说县令昏暗,糊涂的要命,我也差点被他害死!遇明则活,指的当然是太守大人英明睿智明镜高悬,救我于水深火热之间啊!”
郡守很是得意,呵呵一笑。
王旻安全回到家中,心中越发崇拜费孝先,真是鬼神莫测的奇人啊!



靠算命来破案,还抓到了真凶,有点灵媒缉凶的感觉了。
我查了一下费孝先,说是北宋仁宗时的著名易学家,闻名天下。可问题是这则故事出自于晋朝干宝的《搜神记》啊,晋朝人怎么会知道宋朝的事呢?莫非干宝会穿越?

晋 干宝《搜神记》
、换脚

东晋元帝司马睿时,江浙有一书香门第名门望族之后,名叫李甲,一天得了急病暴亡。迷迷糊糊之间,被索命鬼带到阴间司命天神处,司命天神很尽职尽责,拿出生死簿一看,惊呼:“唉哟,抓错人了,李甲还有十几年阳寿未尽呢。”
于是,令索命鬼将他放回去。阴间阳世之间,有一条幽冥路阻隔,道路极为艰险,李甲一路之上扭伤了脚,不能行走。索命鬼又急着交差,抓错了人罪名已经不小,可在送回去的路上再出幺蛾子,他就甭想再混了,非当即下岗不可!于是,索命鬼赶紧带他返回,向司命天神说明情况。司命天神可就愁坏了,指着李甲鼻子叹息道:“眼看时辰就要过了,你再不返回阳间,不但必死无疑,而且没法投胎了!天帝要是查到这事儿,秉公办理的话,我和索命鬼都吃不了兜着走!你呀,怎么这么娇贵,走幽冥路居然扭伤脚,这可咋整呢你说?”
李甲一听,也急了,赶紧磕头,苦求司命天神赶紧想办法。
司命天神心生一计,笑道:“办法倒是有一个!刚才新抓来的一个胡人康乙,阳寿已尽作恶多端,要受碎剐之刑,这会儿还没动手呢,你不是脚坏了吗,我去跟行刑的刽子手说一声,把他的脚跟你的脚换一换,不就行了吗?”
李甲无奈,只得跟着司命天神去刑场。到那儿一看,见康乙长得凶神恶煞遍体长黑毛,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他还有“香港脚”,奇臭无比。李甲是个很讲究的帅哥,要让他换上那么一双脚,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李甲坚决不肯同意。
司命天神急了:“我看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告诉你小子,弄错你这事儿,我是得受点处分,大不了被天庭双规,停薪留职闭门思过两年,表现得好了,还能换个地方继续做官!你可不一样,凡人一个烂命一条,要不是你祖上广积阴德,我才懒得搭理你呢!你不换脚可以啊,再过几个时辰,你可就不能还魂了!你本不该死,阴间自然没你的地儿,阳间你更见不得光了,就只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幽冥路上做个孤魂野鬼了!”
李甲吓得够呛,没办法,只得点点头答应。闭上眼睛,咬牙切齿地任由司命天神给他换了脚。而后看也不看,起身拔腿就跑,幽冥路上一溜烟,片刻之间就返回阳间,还阳了——
李甲睁开眼睛,见自己躺在家里的床上,一家人环侍左右,个个哭得像红眼兔子。李甲一阵欣慰,忽然低头看自己的脚,不禁暗自叫苦不迭,原以为刚才不过南柯一梦,现在一看,脚真的换了,不但跟自己的小腿不成比例,而且大脚片子肥厚敦实肮脏无比,脚趾上还长着几撮黑毛,令人作呕。
李甲痛不欲生,对家人说了情况,一家人都很惊骇。丫鬟端来洗脚水,李甲使劲搓洗,直到搓退了皮,还是觉得恶臭不已,不禁灰心泄气。
家里有人认识那个胡人康乙,也是刚刚死掉的,李甲赶紧去参加康乙的葬礼,偷偷掀开康乙的尸被一看,果真见自己的脚已经换在康乙的身上,虽然扭伤红肿,但无论怎么看都觉顺眼,伤心之下嚎啕大哭,康乙的家人还以为他是故交好友前来祭拜呢。康乙的儿子只有五六岁的样子,忽然抱住李甲的脚大哭起来,李甲尴尬不已,只得再三劝慰,康乙一家人都不明所以,但李甲却心知肚明,匆匆离去。
后来,李甲偶然在街上溜达,遇见康乙的儿子,小孩就上前一把抱住他的脚死死不放,大哭起来,要哄很久才罢休。
从那儿以后,李甲日日提防康乙儿子,每次出门都重重包裹自己的脚,不露半分出来,盛夏酷暑也不例外。回家就让丫环洗脚,却从不敢低头看脚,成了一生的心病。



我有一个疑问啊,司命天神医术那么高明,能把别人的脚换给李甲,李甲马上就健步如飞,那么他为什么不能治好他的脚伤呢?不过是扭伤嘛,总比换脚难度小吧?这是一个悖论啊!

南朝 刘宋 刘义庆《幽明录》
捉鬼的猛男

东晋升平(357年-361年,是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第二个年号,共计5年)末年,故章县有一老翁,隐居深山,膝下只有一女,名唤青梅,俊俏伶俐知书识礼,父女二人相依为命。杭州人孟广心仪青梅,几次求娶她,都被拒绝。
一日,老翁突然病故,青梅孤身一人去县城买棺材,行至半路,遇上了孟广。孟广见青梅行色匆匆面有泪痕,忙问其故。青梅据实回答,说道:“父亲亡故,又无亲友相托,我现在去县城给父亲买棺材,家中没人,父亲的尸体还停在堂屋,荒山野岭恐有闪失,你要是不嫌弃的话,麻烦你这就去我家看守父亲的遗体,帮我料理丧事之后,我就嫁给你。”
孟广自然满口答应。
青梅又叮嘱:“院子里猪栏内有一头猪,我体弱无力,你帮我把它宰了吧,我们吃一些,剩下的祭奠父亲。”
孟广点头而去。
孟广来到青梅家门外,就听见里面鼓掌欢闹的声音,不禁暗暗称奇。推门而入,一下子就懵了——只见几个恶鬼在戏耍青梅父亲的尸体,孟广怒不可遏,顺手抄起一根木棒大喝一声就冲了进去,几个小鬼四散逃窜,不见踪影。
孟广也不害怕,整理好老翁遗容,而后宰猪、架锅、生火、煮肉,忙得不亦乐乎。
而后,孟广把煮熟的猪肉切好码齐一海碗,恭恭敬敬地放到老翁尸体前供着,而后端坐一旁守护。
夜半时分,灯火昏黄。四周静寂,阴风如丝。
一个形容猥琐的老鬼突然冒出来,伸出佝偻如树皮的手向海碗里拿肉吃,孟广立即冲上去,死死抓住老鬼的手臂,怒目相向,老鬼吓得直哆嗦,口不能言。
院内,听见几个小鬼在聒噪:“哈哈,这老家伙贪嘴吃,被抓了吧,活该倒霉!”
孟广威风凛凛,逼问老鬼:“老东西,是不是你害死了老伯?快说!”
老鬼支支吾吾嗫嗫嚅嚅。
孟广怒吼:“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告诉你,哥们儿拜过高僧学过五雷天咒的,你再不把老伯救活,我念动咒语让你灰飞烟灭永世不得超生!”
老鬼吓得直哭,瑟缩地说道:“是我儿子们害死他的,可不干我的事啊!”
院子里的小鬼们也都害怕了,不敢再吵闹嬉笑了。
孟广大发神威,怒道:“你们这些小鬼,还不快进来,把老伯的魂魄还给他!真让我发火吗?”
老鬼也赶紧说道:“小兔崽子们,滚进来吧!遇上高人了,认栽吧!”
几个小鬼低眉顺目的进来跪下,哀求哭泣。随后,一起发功,老翁渐渐苏醒复活。一群鬼随之消失。
青梅带着棺材返回,见父亲复活,悲喜交加,父女二人相拥而泣。随后,青梅和孟广喜结连理,还是那句话——从此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无论是人是鬼,统统欺软怕硬啊!

南朝 刘宋 刘义庆《幽明录》
明茎仙草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打坐苍龙阁,百无聊赖之间,又想起寻仙问道之事,于是,召集方士以及博学鸿儒齐聚一堂,谈天说地,说起海内外风土人情奇闻异事,东方朔就来了精神,出班长跪于地,说道:“陛下,微臣曾经周游世界,海外奇谈,臣拿手啊。”
汉武帝笑道:“周游世界?是梦游世界吧?”
东方朔嘿嘿一笑:“不一回事儿嘛!”
汉武帝:“别废话了,快说吧。”
东方朔吐了吐舌头,眼睛滴溜乱转,开始创作了:“微臣曾经到过北极,抵达钟火山脚下,北极乃是绝北之地,天地交界之处,日月所不照,只有一条硕大无朋的青龙衔着烛火,盘踞在钟火山之巅,照耀北极大地。钟火山四面,有花园苗圃池塘宫苑,琼楼玉宇高入云霄,远非人间景象,宫苑内遍植奇花异草神木嘉禾,令人目眩。有一种明茎草,夜里明亮如灯,闪耀着金色的光焰,折断一支在手,就能当火把用,要是有妖魔鬼怪在身边,一照就现形,逃都逃不掉。神仙宁封经常服用此草,晚上在洞府睡觉,肚子就会冒金光,照得整个洞府通明如白昼,因此,这草又名洞冥草。”
东方朔还没说完,身边一个道士马上说道:“陛下,东方朔这是在吹牛皮!马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贫道修行已经五百年了,也没见过这样的仙草,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说过,不是吹牛是什么?请陛下治他吹牛皮之罪!”
东方朔反唇相讥:“牛鼻子,咱俩到底谁吹牛皮?你有五百岁?我都认识你爹你还敢这么吹牛?陛下,微臣句句属实啊!”
汉武帝笑道:“是吗?既然属实,把仙草拿出来我看看。”
道士笑道:“对啊,有种你拿出来啊!别说是昨晚梦游啊!小样儿还认识我爹,我爹现在昆仑山侍奉西王母呢,你能认识?”
汉武帝一摆手,不耐烦地说:“好了,别吵了,让东方朔拿仙草来再说!”
东方朔一掏怀里,果真掏出一棵草来,晶莹剔透闪着金光。所有人都惊呆了。
东方朔得意地笑道:“怎么样?服了吧?”
老道不敢吭声了。
汉武帝说道:“这仙草真有那么神奇?”
东方朔点点头:“陛下,我准备把仙草剁碎了捣成泥,涂在云明馆四壁上,陛下夜坐云明馆,都不用点灯了!”
汉武帝惊喜不已,东方朔一试,果真如是。从那儿以后,汉武帝经常夜宿云明馆通宵达旦,吸取仙家灵气。
从宫外远远望见云明馆,犹如深夜黑暗中看见一处发着金光的水晶楼阁,云霭蒸腾间金光璀璨,如仙府一般。
东方朔还用明茎草汁液涂抹自己的双脚,随后踏水而行如履平地,观者无不啧啧惊叹。



明茎草虽是无稽之谈,但古人想象力之丰富,远出我们想象啊!

汉  郭宪 《汉武帝别国洞冥记》
诸葛恪烹大龟

东吴孙权在位时,浙江永康县有人进深山砍柴,在涧水边捕获一只大乌龟,硕大如碾盘,当世罕见,那人很高兴,把乌龟捆起来,背下了山,准备卖个好价钱。
背着大乌龟来到集市上,吸引了很多人围观,大乌龟忽然说话:“哎,真倒霉啊,出来晒太阳不小心被你抓了,惨惨惨啊!”
围观群众都吓坏了,有官吏赶来,让那哥们儿把大乌龟运到建康,献给吴王孙权,必有重赏。那哥们儿想想也对,这乌龟想必不是凡俗之物,献给吴王也算是物归其主了。于是,带着大乌龟,租船赶赴建康。
半夜小船靠岸歇息,船缆拴在岸边一株大桑树上,船夫和那哥们儿在船里呼呼大睡。
月光如水,波光粼粼。大乌龟捆得像粽子一样,被放在船舷上,兀自长吁短叹。
忽然,岸上的大桑树开口说话了:“元绪兄,别来无恙啊!你这是咋的了?怎么这么不小心被人给逮了呢?”
乌龟抬头看了看,说道:“原来是子明兄啊!是啊,真是倒霉催的!这下把我献给吴王,肯定会被煮了吃的,哎,可怜我千年修行了!”
大桑树说道:“你害怕了?”
乌龟冷笑:“我怕?哼,不是我吹牛啊,想煮我可没那么容易!恐怕烧尽南山之柴,也休想把我煮熟!”
大桑树讥笑:“这你就不知道了,诸葛恪博学多识,吴王要是去问他,你可就惨了!”
乌龟怒了:“你还在幸灾乐祸?诸葛恪要是说破秘密,你也没好处!”
大桑树也是一惊,就不再说话了。
船上那哥们儿隐约听到他们谈话,暗暗称奇,但懵懵懂懂。
到了建康,背着大乌龟进吴王宫拜见孙权,那哥们儿得到丰厚的赏赐,欢喜万分。孙权见大乌龟肥美硕大,当即下令架起大鼎,要把大乌龟烹煮成一锅好汤,宴请文武百官。可奇怪的是,燃尽了整整一万车柴薪,大乌龟鲜活依旧,得意洋洋地探出头来看着孙权。
抓乌龟那哥们儿在一边看得傻了,忽然想起前晚乌龟和桑树的谈话,赶紧禀告孙权。孙权大喜,请来诸葛恪求教。
诸葛恪不假思索:“这个不难,砍几棵百年老桑树来当柴烧,老乌龟必定煮烂!”
于是,孙权下令军士出动,四处寻找百年老桑树,当晚和大乌龟谈话的那位“子明兄”,也毫无例外地被砍伐,被劈成柴薪烧火。熊熊烈火之下,鼎中水翻花大滚,大乌龟顷刻被煮得稀烂。孙权遍赏诸臣,都觉甘美异常,醇香满腮,吃下之后神清气爽。
后来,南方人烹煮乌龟,都普遍用桑木作柴薪。乡野之人见到乌龟,也都叫乌龟为“元绪”,令人啼笑皆非。


南朝 刘宋 刘敬叔《异苑》
、野猫精谒张华

晋张华官居司空,博学多才、礼贤下士名动天下。当时,燕昭王墓前一只野猫精,化身为翩翩书生,想去拜谒张华。书生自认得天地灵气,踌躇满志,对墓前华表说道:“哎,哥们儿,你杵在这儿一千多年了,烦不烦啊?听说司空大人招贤纳士,以我的才貌德行,去求见他,肯定能得到一官半职,从此荣华富贵指日可待,醇酒妇人纸醉金迷,也不枉来世间一遭啊!”
华表气得够呛,怒道:“我看你是疯了,你不过是一只野猫,偶得天地灵气,修成人形,理当虔心学道隐居避世,将来位列仙班也不是没可能。倘若迷恋人间繁华,堕入红尘,有你后悔的!再说了,张公有通天彻底之能,你妖里妖气的,到人家跟前一眼就会露馅,还谈什么荣华富贵?你别去自取其辱了,当心回不来,还要连累我!千年修行得之不易,一朝被打回原形,你可就全完了!”
书生骂道:“你这根蠢木头,我懒得搭理你!走了!”
书生求见张华,张华见他一表人才儒雅风流,心生好感,再考究学问,琴棋书画诗书礼仪无不问一答十口若悬河,张华暗自称奇。而后,二人坐而论道,探究天文地理诸子百家,乃至阴阳五行、商略兵法、经史子集,书生无不烂熟于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令张华都难以置信无法折辩,心下已然生疑。张华忙安顿好书生,令人精心服侍款待,自己却留了心眼,密令守卫暗中监视,一举一动都不可放过。书生聪明绝顶,已经明白了,诘问张华:“久仰明公威名,招揽四方俊才,我是倾心归附于你的,你却派人监视我,不是爱才之道吧?莫非是嫉贤妒能?墨子说兼爱,就是这么个‘兼爱’法吗?”
张华不回答,书生执意要离开,走到门口,卫兵剑拔弩张死死围定,书生怒道:“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好心投靠你,你却怀疑我,还陈兵相向对付我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天下人要是知道你是这么礼贤下士的,恐怕四方豪杰都不敢登门了!我深为您感到不齿!”
张华冷冷一笑,一挥手,军士将他押了下去,严加看守。
但他还是不知道书生的底细,一时难以处置。丰城(今属江西)县令雷焕,见识广博,听说此事,拜见张华,说道:“我听人说,妖魔鬼怪要是只有数百年道行,狗都能识别,所以镇宅必用恶犬。可是,千年精怪,狗就不能辨别了。只有砍伐千年枯木,点着了,火光照妖怪,他必定显现原形。”
张华点头:“可是,上哪儿去找千年枯木啊?”
雷焕说道:“我刚来的时候,途经燕昭王墓,见其墓前竖着一根华表,到如今已经一千多年了,派人砍了搬回来就行了。”
张华踌躇不已:“这,这可是文物啊!不好吧?”
雷焕低声说道:“您可是高官,怕什么?回头找根木头竖那儿不就行了?大不了你再提个词什么的,管保几年后就是人文景观了!再说了,眼看这书生才高盖世,给他跑出去著书立说,我等以后可就没法混了!您老写的《博物志》就该扔了!”
张华一听,眉开眼笑,立即派军士行动。
一队士兵开赴燕昭王墓附近,方圆五里内坚壁清野,不准任何百姓出入,声称“军事演习”。而后几个军士挥锨大掘,片刻功夫就将华表挖倒,华表穴中挖出一青衣小孩儿,身长两尺多,被小心包裹带了回去。
华表带回洛阳,早已变成了一根烂木头,劈成柴薪点燃了,押书生近前,火光闪烁中,书生蜷曲跌倒口吐白沫,片刻之间打回原形,化成一只野猫,已经气绝身亡。张华不禁叹息:“此物千年修行,华表也久历千年风雨,一朝化为乌有了,可惜啊!”

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


注:
张华(232——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政治家。父亲张平,曹魏时任渔阳太守。张华幼年丧父,亲自牧羊。家贫勤学,“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曹魏末期,因愤世嫉俗而作《鹪鹩赋》,通过对鸟禽的褒贬,抒发自己的政治观点。阮籍感叹说:“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后在范阳太守鲜于嗣推荐下任太常博士,又迁佐著作郎、长史兼中书郎等职。西晋取代曹魏后,又迁黄门侍郎,东吴被晋平后,封广武县侯。官至司空,封壮武郡公。晋惠帝时爆发的八王之乱中,遭赵王司马伦杀害,夷三族。死后家无余资。有二子:祎、韪。
张华爱好奖掖人才,博学多能,号称“博物洽闻,世无与比。”
张华诗今存三十二首。有《情诗》五首,描写夫妇离别思念的心情。还编纂有《博物志》。《隋书•经籍志》录《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代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收有《张茂先集》。《博物志》有今人范宁校本十卷。


华表: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装饰用的巨大柱子。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一般为石造,古代早期也有木质的。柱身往往雕有纹饰。


燕昭王墓位于今河北易县桥头乡东张家庄村南750米处,海拔高度117.8米。该墓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墓顶有石砌建筑根基,封土为活土,形似一山丘,底径约150米。墓前原有清同治七年(公元l868年)所立“燕昭王墓碑”一通。现已毁,传为战国燕昭王陵。《弘志易州志》有记载,现保存基本完整。
、李通判

广西李通判,家资百万财雄一方,家中金珠宝贝堆积如山,广厦千间良田万顷,豪富奢华。更令人羡慕的是,他娶了七房妻妾,个个花枝招展美艳不可方物,时常左拥右抱高楼饮宴,坐享齐人之福。可惜好景不长,李通判二十七岁就得了急病去世了。家人奴仆四散,偌大一处宅院,只留下七个小寡妇和一个七十多岁忠诚老实的老仆,勉强过活。老仆从小看着李通判长大的,感情很是深厚,乍逢巨变,老仆伤心欲绝,于是禀告七位主母,请和尚来念经超度做法事。七个小寡妇没经过世面,自然应允。
超度法事还没结束,就听外面一个道士在聒噪,老仆很不耐烦地出去,见道士说要化缘,就有些不耐烦了,说道:“你这道士好不通情理,我家主人新亡,刚请来和尚做法事,超度主人亡灵,你化缘也不挑挑时候?赶紧走吧,我很忙,没工夫招呼你。”
道士也不介意,笑道:“做什么超度啊?我知道你思念旧主,所以特来做法施救,可令李通判死而复生!”
老仆半信半疑,赶紧进去禀告七位主母,七个小寡妇很激动,也不管念经的和尚了,一起出去迎接,不料,道士已经不见踪影。老仆四处寻找,杳然无踪,不禁更加信服道士不是凡俗之人,懊恼不已,后悔自己没有好言留住道士。七个小寡妇也埋怨他。
第二天,老仆到集市上买东西,正巧遇见了道士,喜出望外一把拉住,说道:“仙师原来在这儿,昨日我多有冒犯,七位主母骂得我半死,怪我怠慢仙师了,今日再见可不是有缘?万望仙师大发神威,救救我家小主人吧?”
说罢,就要跪下,道士连忙阻止,说道:“救你家主人不难,可是阴司有规矩,使一人还阳,必须找人代死,否则断不能成事。我担心你家没有替死的人啊!”
老仆一听,也觉兹事体大,拉着道士回家,请他客房歇息,然后赶紧到上房禀报。七个小寡妇一听说要找替死鬼,谁都不敢言声了,面面相觑默默不语。老仆叹息一声,说道:“七位主母青春年少,去做替死鬼当然不成,老奴年迈衰朽,早活够本了,我替主人去死!”
七个小寡妇假意哭了两声,都心花怒放。
老仆到客房告知道士,道士说道:“你做替死鬼,必须做到不害怕不后悔才行。”
老仆笑道:“仙师放心,我想好了。”
道士喟然长叹,感慨不已,约定三日之后做法,七日后可救活李通判。老仆还有三日好活,为交代后事,和亲友一一道别,声称自己命不久矣。自然有亲友觉得老头脑子进水老年痴呆,老仆也不介意。
途径关帝庙,老仆进去叩拜,虔诚地祈祷,慨然说道:“关老爷,我一辈子最信您了!我要替我家小主人死了,求关老爷保佑道士做法成功,救我主人还阳!”
话音未落,一个赤脚僧人走出来,上下打量他,喝道:“你满身妖气大祸临头了!恩,你是个诚实忠厚之人,我是佛门弟子岂能见死不救?”
赤脚僧人交给他一个小包袱,让他揣在怀里防身,不到危机关头不要打开用,老仆惊惧不已,但还是揣在怀里。走出关帝庙,忍不住打开来偷看,是五个铁爪系在一根绳索上。老仆不解其意,但宁可信其有。
三日后,道士在院内设坛施法。老奴独自进入灵堂,七个小寡妇将房门紧锁,老仆的床也搬了进来,和灵柩相对而列,老仆躺了上去,有些忐忑不安地四处查看。
道士在院内法坛上端坐,口中念念有词。七个小寡妇在一旁看着,大气也不敢喘。
灵堂内,老仆觉得阴风阵阵,床下瑟瑟缩缩有动静,只见两只黑漆漆的恶鬼从地面上蹿了上来,眼睛深陷发出绿色的光芒,通体长着短短的毛,头大如车轮,但身体很短小,通高两尺多。老仆吓得脑门冒汗,浑身发抖不敢动弹。两只恶鬼看了看他,转身扑向灵柩,张开血盆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开始啃咬棺材,片刻功夫,棺材被咬开,两个恶鬼扶着李通判的尸体坐了起来,上下其手揉搓李通判的肚子,诡异的事出现了——李通判苏醒了,好像大梦初醒一般,伸了个懒腰,脸上是奇怪的笑容。老仆一阵狂喜,却觉得有点不对劲,赶紧跟他对话几句,却分明是道士的声音!
老仆脑子“嗡”地一声大了,暗暗惊呼:“糟了!关帝庙那和尚说中了!”
老仆掏出小包袱,五爪飞出化为金龙,将老仆运到房梁之上,老仆几乎晕厥,但强自镇定,目不转睛地往下看——两个恶鬼扶着李通判走到老仆床边,发现老仆不见了,一阵怪叫,抬头一看,见金龙缚住老仆,不禁喝道:“糟了,失败了!”歇斯底里还是道士的声音。
“李通判”和两个小鬼狂怒不已,将老仆床上被褥撕个粉碎,而后张牙舞爪,就要飞身而上攻击,正在这时,一声巨响房梁倒塌,砸在恶鬼身上,老仆也跌了下来。惊魂未定之下,四处查看,灵堂内空荡荡的,灵柩也完好无损,两个恶鬼早不见踪影。
七个小寡妇在外面也听到巨响,赶紧打开灵堂门锁,老仆跑了出来,告诉他们情况,都惊诧不已。众人再看院中法坛上的道士,早七窍流血浑身冒烟,像是被雷劈死的。背上有硫磺写的几个大字:“道士炼法易行,贪财好色,犯天条而诛之!”





清  袁枚《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