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强国的路上一往无前—记吴一戎院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7:35:24
在科技强国的路上一往无前——记北理工校友吴一戎院士
供稿:魏名山    编辑:肖雄
2007年11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一戎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吴一戎院士是我校校友,1981年9月考入我校电子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学习,1985年本科毕业后继续在该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刁育才教授,1988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参加工作。2001年,在中科院获博士学位。吴一戎院士现担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主任,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专家,国家大科学工程“航空遥感系统”总经理。
吴一戎院士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及大型遥感地面接收处理系统的研究工作,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分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及运动补偿技术,SAR信号处理算法研究,遥感卫星地面处理与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处理算法等。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6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吴一戎院士推动了我国微波成像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在有关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地图测绘、地质灾害监测、城市地理数据更新以及国防领域。在本次抗震救灾中,中科院电子所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飞机从5月14日到6月10日不间断作业,每天作业约11小时,覆盖面积9万平方公里,为抗震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科研工作,吴一戎院士认为,科技应实实在在的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要切实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吴一戎1988年在中科院参加工作,在重大国防任务的激励下,投身科研工作,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持之以恒, 1996年,开始担任研究室主任,1997年被评为研究员。1998年,年仅35岁的吴一戎开始担任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专家组成员。吴一戎院士将自己取得成绩的原因归结为四点:第一、国家在飞速发展,国家对科学技术有迫切的需求。第二、自己参加工作的时候,国家处于人才断层。第三、北京理工大学给予了自己对口的专业训练,培养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学校平实的学习和科研氛围、严格务实的教师队伍、崇尚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给自己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四、中科院电子所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机会,以及自己的努力。
在谈到如何做好科研工作时,吴一戎院士向母校的学弟学妹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要用心做人,用情做事;他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说,是人格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第二、确定目标,然后持之以恒;确定的目标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然后以坚定的意志,克服各种困难,持之以恒发展确定的目标。工学方面科研目标是否有持续性的判定标准就是,这项科研成果是否有应用前景。第三、追求科技发展的规律,树立创新意识和勇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必须立足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在谈到母校的文化氛围时,吴一戎院士说,北京理工大学有很好的文化传统,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应秉承延安精神,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在奉献国家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谈到学生就业取向时候,吴一戎校友指出,很多同学在就业的时候,觉得在外企从事的工作和在国家的学术科研机构从事的科研工作差不多,但待遇上有较大区别,所以不少人选择外企。但是,真正参加工作以后,你会发现很大的不同,在国家的学术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你是为国家利益服务,在外企你是为企业利益服务。在国家的学术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只要你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国家就会为你提供平台,同时你的科研成果也会直接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他希望更多同学能根据国家需求,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
吴一戎校友强烈的爱国之情、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真诚祝愿这位矢志科技强国的年轻科学家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